■潘雪义/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当前,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我们会发现各个教育阶段都有其改革的主流,就以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来说,其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向发展。而通过实践证明该管理模式的实施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来提高他们将来就业成功的几率的。因此,笔者将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实践,对此加以探讨。
以往学生在校扮演的角色就是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里,都受到他人的关心与呵护。而在校企合作的管理模式的实施下,学生的角色就由单纯的学生变成了学生与学徒(员工)的双重角色。多年的学习经历与家人的溺爱无形之中助长了他们惰性与优越感,然而在校企合作的管理模式之下,学生受到了来自企业与现实生活中压力的打击。因为他们在企业单位做事时,别人不会把他们当做是大学生一般对待,而是当做企业员工一样对待。这种环境明显就与学生之前所处的环境有所差别,长期下去学生难免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时他们在生活中就会受到来自家人、同学以及工作上的压力,即打击。这种现实工作的打击就与他们想象中的工作状况形成了心理落差,当这种心理落差逐渐拉大时,学生往往就会变得意志消沉,从而难以适应企业的高标准的管理与指导,这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导致高职学生对未来的生活越来越觉得迷茫,从而出现在心态失衡中迷失自我的不良情况。
众所周知,学校和企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社会机构,他们之间有很多区别,不过最主要的区别还是人才培养方式以及对象之间实质关系的不同,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式就是以课堂授课为主,它所起的作用主要是为学生今后的就业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师生之间是一种相互配合,共同进步的关系;而企业的培养方式就是以动手实践为主,企业管理者与员工至今则是一种利益关系。因此,学生由于长期处于学校这个大家庭的呵护之下,刚步入企业进行学习难免会感到吃力与不适应。经笔者的实际调查分析之后,对学生造成困惑的问题做出几点总结,首先是学生难以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中,都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帮助,因此对他人都比较有依赖性,而他们刚踏入企业这样一个纯利益关系的机构里,面对如此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难免感到不知所措。其次是学生难以适应企业的管理方式,我们知道企业的管理方式是很严格的,要求员工对待工作要一丝不苟,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这与学生平时在校的学习氛围有所差别,因此学生也是感到难以适应这种严格的工作环境。再次就是文化氛围相对单一,丰富多彩的校园环境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而企业文化相对单一,会使学生感觉很压抑。
从哲学上来说,制度是属于意识领域范畴内的概念,作为意识它可以指导我们实践,帮助我们解决生活的难题。但是它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即相对独立性,如果这一时期的制度是符合当下实际情况的,那么这时制度对我们所即将开展的工作是起一个促进作用的,反之则将阻碍我们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因此,我们需要对各个时期的教学制度做出相应的完善与改变,必要时还可以对制度进行创新,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教学是合理的、符合当下社会发展潮流的。首先,我们可以实施岗前培训制度,即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之前,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企业的相关规定让学生遵守,并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组织学生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例进行学习,此外在平时的课堂时间里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自救自护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得学生能迅速适应岗位要求。其次,我们可以实施定期巡视制度,即让班主任或者实习指导教师进行不定时地到企业单位进行巡视,当发现学生对工作存在问题或疑惑时,教师应该给予正确的讲解与疏导;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鼓励与支持。此外,教师还应该和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相关的交流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再次就是可以制定一个奖惩制度,制定出一份类似于企业工作量的表格,让学生严格遵守并实践,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与专业成绩的高低对学生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价,将最终的成绩计入学生的期末成绩,并且备份到企业单位里。我们以这样的方式督促学生学习,一来可以帮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二来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我们知道,学生之所以会对企业的管理感到不适应,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不过在笔者看来最主要的还是他们在校学习期间接触的企业文化少之又少,因此学生在实习的初期阶段难免会觉得有点力不从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要注重企业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只有让学生在校时期就开始对企业文化进行了解,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对企业的认知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将来就业成功的几率。据此,笔者以创业为例,对如何加强校企文化的融合提出了几点措施。首先,学校要加大创业的宣传力度,让学生潜意识里明确未来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只有进入企业单位工作这一条途径。当然宣传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网站、简报等方式进行宣传,此外还可以以学校的名义邀请一些典型的成功创业人士来校开展报告会,宣传创业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激发其创业热情,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其次学校可以以企业文化为核心,成立一些有关大学生的创业社团,鼓励学生参与并对自己未来的创业提出几点规划,这样一来可以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二来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从而对自己将来的就业做出更好的选择。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发现,适应能力较好、对技能掌握度较高的学生都比较喜欢在企业里工作学习,他们会认为这是一个锻炼自己,培养自己的好机会。因此他们大多往往能在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取得名列前茅的好成绩。而更多学生则是受到自身能力的不足、学习成绩较差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害怕进入企业实习工作,这是不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的。那么为什么同在一个学校、课堂以及企业,学生与学生之间会产生那么大的差距呢?究其原因,我们就能发现主要是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因而产生了不敢去尝试的心理态度,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对这一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比如,我们可以借鉴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案,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也能为适应能力较差、专业成绩较差的学生增加动力与信心。首先,我们教师要学会关心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互动交流,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悉心的指导,营造轻松良好和谐的教学气氛。其次,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个性爱好等展开一些活动,这样可以使得所有学生都可以展示和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使得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优势,从而获得自信心和认同感。
总之,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学会与学生加强互动交流,从而及时发现当前校企合作下背景下高职院校管理学生模式存在的不足,发现问题之后学会与其他教师探讨交流,共同探讨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完善这些不足,使得我们的管理模式能够符合学生的当前学习与发展特点。当然,多年的教学常识告诉我们,这一问题的解决并不能单纯地只依靠教师就能解决的,它还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与实践以及家长的配合才能得以解决的。不过笔者认为,在学校、家长和学生自身的努力之下,我们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一定会越来越朝着高水平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