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切党群关系,是我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贯要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日益强烈。如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以及如何积极主动联系群众,是党依然面临的重要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新时代背景下做好群众工作对于党自身的建设以及农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设服务型政党是党的宗旨和理念的体现,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持我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由之路。虽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了变化,但是实质并没有改变,依旧是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越来越强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依然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强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健全服务机制,争取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加强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建设服务型政党的重大意义和紧迫性,认认真真做好群众工作,把服务的理念贯穿于对农村的领导工作之中,真正贴近群众生活,赢得群众支持。这不仅是建设服务型政党的内在要求,也是事关我们党执政基础的重要课题。
做好农村基层群众工作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领导十分重视群众工作的重要性,认为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党的执政能力。同样,党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群众工作的质量,关系着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贯彻群众路线。群众路线,不仅揭示了党同人民群众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也揭示了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力量之源。因此,遵循群众路线,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凝聚群众力量,增强群众共识,获得群众认可,这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群众工作需要努力达到的目标。做好群众工作,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着重大意义,也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领导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战略。该战略最终是要保障村民在产业发展中受益、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村民安居乐业。作为国家战略,它是国家发展的关键问题。乡村振兴有利于解决城乡差别、乡村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也有利于中国整体的平衡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现在的农村已不完全是传统意义的农村,农村群体以及村民观念亦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农村治理具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工作,认真听取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愿望,调节群众之间的利益冲突,引导群众了解并拥护党的政策,为党实现乡村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干部没有坚持群众观、群众路线,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致使群众工作目标错位,与人民群众争利,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日益淡化。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干部没有准确把握当前农村的特点,认为现阶段农村人口流动频繁,农民有了更多的自主性,不需要党组织的领导;有的党员干部将群众工作停留到口头上,并没有落到实处,认为将党的相关政策传达给群众就已经完成了群众工作的任务;有的党员干部只为自己谋利益,而不顾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了追求政绩,随意实施工程,破坏当地生态环境;还有一些党员干部不重视群众的意愿和问题,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对这些问题采取搁置不管或者拖延处理的方式,引起人民群众的对党的不满,致使基层矛盾重重;亦有一些党员干部依旧保留着传统的官本位思想,认为自己的身份比普通农民高,思想比普通农民先进,看不起农民在一些具体事务上的想法,不愿意和群众交流,从而和群众关系疏远。以上这些现象表明,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没有牢固树立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群众工作做不到位,严重影响着基层党群关系。
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群众工作能力不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由于自身组织设置的不足,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组织群众开展活动面临很大的困难。在村两委的关系上,有的党支部扩大自身的职责权限,在承担自身职责的同时,把村委会的任务也包揽上身;有的村委会故意忽视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将自身地位置于村党支部之上,削弱了党支部的权威性。村两委关系的不协调,使得村两委班子时常处于对立状态,不利于群众工作的开展。第二,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是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一现象使得农村干部队伍出现了老龄化的趋势,并且年龄大的基层干部大都文化素质偏低,理论水平不高,甚至无法全面理解和把握党的政策,更不用说运用党的政策来解决实际问题。加之农村优秀人才储备不足,致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进性不断下降。第三,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能力不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社会发展亦日新月异。面临新形势,一些党员干部思想固化,缺乏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意识;还有的党员干部理解能力偏弱,不能快速掌握新知识,不能有效地组织农民群众学习。
当前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中,不讲究合理的方式方法,致使群众工作效果不明显。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群众工作方法过于简单粗暴。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农民群体不再是以单一的种姓划分,群体多样化以及利益需求多样化的出现,也容易增加农村基层利益的矛盾。复杂的工作形势理应采取多样合理的工作方法,但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不注重深入群众调查,不了解群众的真实需要,也不注重与群众的情感交流,直接采取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滋生了群众对党组织的不满,致使党群矛盾激化。第二,群众工作方法陈旧落后。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思想观念落后,对于群众工作依然遵循自己的老方法,不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与现在农民的现实需要脱节,群众工作效果不尽人意。在社会发展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部分基层党员干部不会使用新媒体、新语言与农民进行沟通,依旧采用开会、念报纸等单一的方法,使得党群之间沟通交流不畅,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影响群众工作的开展。第三,群众工作方法缺乏指向性。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不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对农村的基本矛盾把握不准确,在具体的群众工作中也不懂得采取具有指向性的工作方法。因此,部分党员干部在群众工作中分不清主次,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一律采取一种方法,不能科学有效地解决群众问题。
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群众工作机制不健全的表现,主要有:第一,群众工作的决策机制不完善。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群众严格遵循党的安排。然而,随着时代的改变,一些党员干部依旧独断专行,不按照民主决策的程序,不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利益诉求,擅自决策。这种决策没有发挥人民群众的指挥,缺乏群众的认可和支持,自然得不到顺利推行。第二,群众的利益表达机制不完善。我党一直重视群众的利益表达,也建立了相应的利益表达机制,但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些农民维权意识强烈,想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但是部分村两委对农民的诉求视而不见,使得农民的意愿无法实现。第三,群众工作的考核机制不完善。考核标准是衡量群众工作好坏的标尺,也是督促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依据。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考核标准不够科学,内容不够明晰,没有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缺乏一定的操作性。一些党员干部钻机制的漏洞,不认真为群众做实事,但依然得到不错的考评结果。这严重挫伤了那些踏实为群众服务、认真为群众做事的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另外,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传达任务之后,检查落实的较少,这也使得评价机制流于形式,难以反映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工作的情况。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以人为本,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以人民为中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能仅停留在思想上,而应该把其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在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做好群众工作必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首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时时刻刻把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把群众工作当作服务群众的工作,把为人民群众服务当作自愿自觉的行为。党员干部只有从工作态度上转变,带着感情为人民群众服务,真正了解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才能走近人民群众,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其次,要始终坚持贯彻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从领导者向服务者的方向转变,把求真务实贯穿于群众工作的始终。在具体的群众工作中,不能以一种高傲的姿态面对群众,要抛弃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做法,深入人民群众,虚心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认真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做真正为人民有益的事情。领导强调,“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农村的精准扶贫工作更需要基层党组织发挥自身力量,为人民群众做实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一切成果。
“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2]党组织队伍的能力与国家事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党组织队伍能力强,有利于推动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反之,则不然。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一直深受我们党的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基层党员干部作为党在农村先进性的体现,必须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具体的群众工作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首先要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机构设置。农村基层党组织结构设置科学化、合理化,有利于其作用的发挥,提高其群众工作的能力;否则,会阻碍其作用的发挥,不利于组织群众工作。所以,要根据该地的具体实际情况科学设定岗位,形成一个简约、高效的基层党组织结构。其次,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及时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3],党员必须在政治上与党保持一致。选拔人才,也要以政治标准作为选人的第一标准。在具体的选人用人过程中,除了党组织的意见,更要听取群众的呼声。选拔党员干部是为群众服务的,群众的反映是衡量一个党员干部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故要将政治可靠、群众信任、素质能力高的党员吸纳进基层党组织队伍中,以其保证党员干部能够经得起人民群众的检查和考验。然后,要提高和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若想保持先进性,必须与时俱进地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和新技术。党员干部不仅要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更要在终身学习的理念之下,抓紧时间学习新知识、新本领,不断增强群众工作的能力。
领导曾强调,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做好群众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党员干部要“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4]面对农村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应该深入调查研究群众的生活实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首先,改变简单粗暴的工作方式。群众工作说到底是人的工作,人是有感情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尊重群众,拉近党与群众的距离,增进党与群众的感情,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做好群众工作。这需要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群众的语言,了解群众做事的方法和技巧,多和群众交流,汲取群众工作的方法艺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只有提高自身的亲民能力,在与群众及交流中形成双向互动的模式,群众才会愿意听你讲话,才会有利于群众工作的开展。其次,要积极运用灵活多样的新媒体技术,拓展服务群众的渠道。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农村党员干部要勇于接受新事物,重视学习和运用新技术,发挥新型载体在农村群众工作中的作用。由于农民不再是传统地驻守在村,长期的在外务工经历使得他们乐意接受新事物,不喜欢传统枯涩的开大会、念文件等方式,所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积极把新兴媒体融入到具体的群众工作中,多方位服务群众。群众工作的方法也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的,并不是所有传统的群众工作方式就是不好的,而是说无论是哪一种工作方式,都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能够让人民群众接受,让人民群众支持。简言之,人民群众是群众工作质量的检验者,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成绩应由群众来评定。
领导曾指出,“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各种行为,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5]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大力建设并完善相关群众工作制度,使农村群众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首先,要完善基层民主决策机制。基层党政机关要明确村两委的具体职责权限,依据当地实际把自主决策和依法决策进行有机统一,避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独断专行,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权益。对于涉及农村发展的重要决策,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的同时,还要咨询资深的专家,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形成科学有效的决议。民主决策除了要保证人民群众的利益,还要遵循民主决策的程序。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按照程序进行决策,重视程序的公开,使得群众能够清楚地了解村务信息。其次,要完善农村群众利益表达机制。随着农村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的利益诉求也有了深度和广度的增加。所以,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开拓农民的利益表达渠道,使得农民能够有效并合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需求。农村党员干部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对于农民合理的利益诉求,应该大胆去解决,减少对上级机关一定程度的依赖。然后,制定合理的群众工作考评标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工作成效如何,应该看是否为农民做实事,是否维护农民的利益,是否让农民最大程度地共享发展成果。在重视这一方面的同时,还要切实保障好农村党员干部的权益,能够调动广大党员干部为农民做实事的积极性和热情。通过制定全面、科学的群众工作评价标准,切实发挥考核机制在群众工作中的作用,以推动群众工作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