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林/天津美术学院教务处
通过走访国内主要的慕课平台之一(东西部课程联盟服务商)智慧树慕课平台(以下简称:慕课平台)和对8所全国重点美术学院进行相关情况调研,综合2016-2017春夏学期和2017-2018秋冬学期两个学期的150余门慕课课程和250余万人次的使用情况,美术类慕课内容和形式呈现以下特点:
(1)课程类型以概论类课程为主,作为后续专业课的前导课程。(2)课程学科分类以大量应用计算机为创作工具的设计类学科(视觉传达、环境艺术、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等)为主,几乎没有涉及技法示范和绘画作业评判的内容。(3)在课程形式上以拍摄视频记录现场授课过程,再通过视频向学习者重现教师授课过程为主。(4)在课程教学手法上以讲授为主,鲜有动作、技法示范内容。(5)在师生交互方面以超文本内容为载体,实现师生的异步沟通互动。形式上以留言、问答为主,现场直播授课和实时师生交流互动为辅。(6)在教学反馈方面以慕课课程系统发布考场成绩为主,缺乏对学生的学习评语,试题分析等。
随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给原来小班授课的美术教学不断带来冲击。各种影响之中,师生比严重向学生一端倾斜,示范教学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是最主要的影响。传统教学中的示范教学不仅包含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作画的顺序和步骤,而且包括对比不同作品讲解规律性内容,借此帮助学生寻找其中的差距,启发学生思辨地学习,以达到寻找自己的艺术语言的目的。
具体而言,一是示范的观察结果难以保障。专注课堂听讲的学生们在观看教师示范过程中,也常常因为各自所处位置关系,观察结果各不相同。例如同样粗的线,在不同的视角观察起来结果不尽相同。二是观察教师示范教学具有即时性。教学示范的难以重复,直接造成了听课过程稍有疏忽,学生就难以捕捉整个动作流程和要领。只能接收支离破碎的信息。三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以获得规律性认识的过程中,人均指导时长有限,且逐一讲解的过程包括了很多重复部分。四是学生课下应用所学规律和认识进行练习的过程中积攒的大量疑惑,缺乏及时与教师或与同学之间的即时教学交流平台以释疑。上述问题直接破坏了示范学习结果,也破坏了通过直观感受获得绘画经验,掌握绘画技法的完整流程。而观察学习无疑是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最重要一环。进一步影响来自很多绘画后继课的教学建立在前导课的基础上进行,因为前导课程的教学结果参差不齐,以至于从一开始每个学生就站在不一样的基础上学习。教师按照以往经验沿中等难度水平授课,会形成全班学生有的根本听不懂,有的干脆就不解渴。在这样的情形下,教师想要启发不同基础的学生领悟、思辨、甚至是创作,教学难度可想而知。而这恰恰是绘画教学的核心。
慕课录制过程中通过多机位的架设,能给学生提供多角度的对于教师示范过程的现场记录。这其中既包括由佩戴在示范教师头部的随身摄像机保持和教师几乎同步的观察画面的视角进行拍摄,也包括由位于旁侧或者是垂直于纸面的镜头负责记录技法示范现场的每一个细节。这些不同的机位架设,所提供的观察角度,不仅能够帮助学习者准确学习教师示范全程,而且可以站在示范教师的视角上,结合录制的语音讲解,体会绘画步骤在作画过程中的具体实现,以及画面产生的丰富变化。使学生增强直观感受的同时,慕课课程的反复观摩性,也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即时性的不足,提供给学生多次观摩示范,反复研习授课要点的途径。
清晰的、没有干扰的多角度慕课视频,免去了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想要掏出手机记录示范过程的困扰;也免除从旁侧观察、从对侧观察所带来的的对于线条长短粗细、色块深浅浓淡的观察效果偏差。在录制课程中,教师也可以反复推敲和斟酌示范作品,利用镜头这一客观还原示范过程的功能,帮助教师通过视频再现研究示范讲解的严谨性与合理性,形成最佳示范效果;并且示范教师还能多角度回看自己示范,站在学生角度为其推荐出最佳示范观察视角。多视角的慕课课程不仅可供海量学生同时使用,而且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下任意时刻。
比较学习是演示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它是学生思辨学习的起点。具体教学方式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通过实物图形图像资料进行观察、归纳、总结,进而形成关于不同个人或流派的特征认知。对于现今绘画学习者而言,比较并融汇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技法、不同生活背景甚至是不同国家作者作品间的共性与个性,正是帮助学习者先取百家之长,后形成个人艺术见解的重要过程。在过去师徒授课年代,受素材、资料限制,学习者只能从藏品和范本中学习,比较学习时空范围都相当有限。在大数据分析技术日渐成熟的今日,比较学习的素材不仅包括云存储中的海量数据——横跨千前的数字化绘画作品资料,而且包括运用人工智能对教师授课知识库学习结果,高拟合度地围绕教师示范内容向学生主动推送对比素材,供学生开展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
多画面融合的慕课比较教学,包括关于同一题材或者题材相近的不同画家的作品比较。比如在教授菊花画法的时候,同屏幕显示明代画家沈周的墨菊和徐渭的墨菊画作图片资料供学习者比较。经过对比这两位明代著名画家绘制的菊花作品,学生在揣摩其不同笔法的同时,更进一步也能对比两位画家借菊花题材所体现出的不同精神内涵。进而领会以形寓意这一写意中国画的传统精髓,将菊花“隐忍、后放、不争”的君子风格通过画面语言进行充分的艺术表达,同时注入作者个人理解和艺术加工,形成别具意蕴的绘画作品。另一种形式是将同一作者不同时期作品进行比较,比如教授楷书临摹时,将颜真卿中年时期《多宝塔碑》碑帖和其晚年《勤礼碑》碑帖中相同的字同屏对比,方便学生一目了然地辨别出颜体楷书的衍变过程,形象生动地掌握颜真卿不同时期的书写特点,以及通过艺术家的一生探索实践,其字由严谨工整的书写风格,逐渐变得老辣而自如,形成了横画较细、竖画粗壮的楷书样式。
上述多画面融合的慕课教学手段,实景模拟了中国画教学中的演示教学。支持对于全体学生的并行比较教学,解决了课堂示范指导中教师无法回避需要反复讲解大量重复问题的现象。
运用人工智能当中的智能分析与预测技术,能够将学生在一个时间段内通过慕课系统主动搜索的资料进行参数分类收集,按照同一素材不同属性特征记录参数数值。综合一个阶段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够智能预测学生的关注点,精准推送对于学生的有用绘画素材、经验指导、视频和图像资料等。在教学安排之外,辅助、引导学生向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上被动获得更多学习帮助。
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的习惯、作业、方法和成绩等都可以作为数据分析依据。智能系统根据统计模型可以判断对于学生学习成绩影响较大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并且排除掉一些貌似重要,但实则缺乏统计学意义的干扰项,为学生提高学习质量指明方向。
由于慕课技术尚在发展当中,虚拟技术的缺乏,使慕课还不能完全替代日常的绘画类主干课程教学。
课堂示范教学中教师气质、态度和治学精神的传播对于学生也非常重要,这是向人学习与向慕课学习的一个典型差别。同时从培养一名德艺双馨的艺术工作者角度,引入增强虚拟现实的技术手段,将会是慕课发展的一个必经之路。如何将教师的“身”、“心”对于学生的影响具体通过设备实现,将教师崇高的艺术理想、对于教学孜孜不倦的追求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并映照入学生的心里,都将是慕课教学的下一个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