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红波/南京林业大学保卫部(处)
医疗纠纷成为了一种社会中的现象,高校医疗纠纷也同样不能避免,这都是因为多种原因不能排除。对它积极防御以及恰当处理,是维护医患各方合法的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以及医学发展的需求,还是卫生和司法各界一起面对的急需处理的实际问题。
(1)高校医疗纠纷的主要内容分类:以医疗费用为主,调查上海某一高校三年35起案例中,由于医疗费用引起纠纷的案例有20例,占58%的比例,其中在2010年占50%,2011年占55%,2012年占60%,这是种每年上升的情况。而由于医疗质量或者是医德医风引起的高校医疗纠纷的案例只有6例和5例。(2)高校医疗纠纷中患者人群分布:在调查北京某高校三年来23例医疗纠纷中患者人群分布情况分类时,由于质量问题起诉而又转到拒绝支付医疗费用的医疗纠纷在家长带学生自费看病病人中居多,共有15例占65%,购有医保看病病人共8例占35%。(3)高校医疗纠纷处理形式分类:应对如此复杂的高校医疗纠纷问题,应该使用恰当的处理形式,依照法律法规处理,然而因为多种方面的因素,医院无可奈何,被迫协商以及私下补贴解决的情形经常发生,在调查1上海高校三年35例案件中,占有48%和33%的比例。少之又少的人选择申请鉴定和法律程序。
如今,医患关系到底什么属性,大家的了解还不是特别清楚,在执法界同样存在不同的看法。可以从这些年来许多案例的审理结果看出,有许多司法部门将高校医患医疗纠纷当做民事纠纷去办理,选择的法律法规是《民法通则》。在我们的案例调查资料中,有一起四川省某高校学生发作急性肠梗阻,医生在为其手术时,发现他的阑尾红肿,在没有得到学生家长同意与否的情况下,把学生的阑尾切除,手术后学生康复出院,然而学生以及其家属屡次强迫医院补偿切除阑尾的亏损费。依照四川省医疗事故办理方法《实施细则》,由于无“致使人残疾或者功能障碍”,不属于医疗事故。然而《民法通则》中划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对自己的财产享用、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法律依照这则规定,断定医院损害了学生病人对自己全部“物”的权利,应当担起相对的民事责任,应当补偿学生病人的起诉费和亏损费。
以上案例审判的缺失就是因为法律忽视了本案例属于医疗纠纷这一特征,反而把它当做平常的民事侵犯权利案件来处理。《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即使不是民事补偿的唯一根据,然而却是确定和解决医疗纠纷事故的首要根据。它成为国家颁发的行政法则,应当作为司法机构审判的法律根据。
伴随着更多社会舆论的出现,更多的病人选择使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去解决高校医疗纠纷,还以经济补偿来长久的起诉医院方面。然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能否用在解决高校医疗纠纷问题上呢?从医疗工作特殊性角度来看,医疗付费只包括了医疗过程中的物质利用的成本,但医疗服务的价值、技术价值并没在付费中表现出来,高校医疗工作没有依据有偿的根本进行,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物品消费。因此它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与法律法规关系,固然医患之间利益的关系表现明显不在经济范畴内。但是,我们可以认为高校医疗纠纷的处理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需要尽早修订《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依照法律法规解决高校医疗纠纷是防止以及正当解决医疗纠纷的重点。但是《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主要是通过行政方式处理属于民事纠纷的事故,很少能与当下社会环境相一致,而且和《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不相协调,以至于难以在案件中被突破。所以,我们要顺理各法律法规的关系,恰当处理高校医疗纠纷,从国内实际情况出发,遵从公正、平等、可实施的原则,合理处理高校医疗纠纷,积极保护医患各方合法权益,维持常规的医疗环境,保证社会环境稳定的目的,使得《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作用更上一层楼。
医疗技术引起的医疗事故组织鉴定中心需要确定的法律位置:建立卫生组织法庭,把高校医疗纠纷、医疗事故案例与民事法庭分离,交给卫生组织法庭专项解决;积极构成组织医疗技术引起的事故鉴定委员中心,最好是由各专业专家代表组成,由此增强鉴定的公平公正性、合理合法性、权威性,提高病人对结果的信任程度。
法律法规表示的是国家的意识,是否能正当的使用法律,是否能用正当的、务实的态度来引领大家了解和领会法律,同样是一社会文雅程度的首要标识。人们都认同法律的终极作用和目的——有法可依。法律法规表现的是公平的准则,而对医疗工作这个特别的行业,法律法规应当在保护病人合法权益同时保护医务工作者的正确权利。最终还是要通过法律方面探寻出一条处理高校医疗纠纷的正当途径,使得高校医疗纠纷的办理进入系统化、法令制度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