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天明/北京市八一学校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大学、高中毕业生在学校门前出售旧教材和笔记的现象就已在各地出现,虽然规模并不大,也并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是却成为毕业生与经济活动相联系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毕业生们的个人需求也不断增多,尤其表现在毕业之后,压力突然释放下的消费行为和娱乐行为。在每年的毕业季,由毕业生和商家所产生的商业活动被称作“毕业经济”。
据统计,大学以及中学校周边的商家,一年中生意最好的时期就是6-8月的毕业季。每年,我国有数千万的大学和中学毕业生,他们或完成了升学考试进入暑假阶段,或是完成了学业进入社会,但是总体上看,都迎来了一段没有顾虑与压力的放松期。与此同时,与相处多年的老师和同学相分离,在情感上也迎来了一个不寻常的时期。因此,围绕着真情告别与迎接新时代的情感碰撞,毕业生们开启了难得的消费模式。
例如,在毕业期间,学校周围的饭店因为告别宴,基本上需要提前一周甚至更早来预订。同时,毕业照也是“毕业经济”的重要表现,相处多年的同学朋友,通过影像来留念,意义非同凡响。此外,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使得游乐园、KTV、购物中心成为大学生或中学生乐于流连的场所。大学生是毕业生的重要组成群体,促使了租房、短租、宾馆、快递等行业也成为“毕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告别宴是“毕业经济”的主要标志之一,然而有些毕业生群体的告别宴的次数过多,早已超过了“告别”的意味,在每一餐的进行过程中也伴随着大量的浪费。据沈阳市某大学周边饭店老板反映,从2010年到2017年的每年毕业季,他的饭店扔掉的剩余食物要比吃掉的食物还多。另外,许多大学生在毕业时,急于处理自己的东西,没有耐心在校园内出售,往往就直接扔掉,例如被褥、衣服都直接扔进垃圾箱,最后只能由废品回收站来处理。提倡节俭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是毕业生在毕业期间的浪费行为不仅是资源的损失,也令整个社会感到失望。
大学生或中学生在上学期间并不容易直接接触经济生活,往往都是以学习读书为主。但是毕业季的来临,使得毕业生在消费方面的束缚突然释放,在“毕业经济”推波助澜的情况下,大家的消费理念开始失去理性,并出现了攀比的现象。这种现象尤其表现在一些中学毕业生的家长组织的谢师宴、升学宴上。毕业生是一个家庭的核心,而谢师宴、升学宴有时候也就成为了一个家庭重要的标志性事件,家长们之间为了突出自己孩子的优秀,经常会在宴会的规模和品质上出现互相攀比的情况。而这种攀比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学生,使其在消费过程中也难免互相比较。
“毕业经济”往往同时伴随的是娱乐与狂欢,而有相关报道曾经指出,大学生或中学生在毕业期间经常会发生醉酒现象,晚归现象。由于毕业生都是年轻人,情绪控制能力差,醉酒非常容易造成情绪上的冲动,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冲突,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此外,许多毕业生选择在KTV、迪厅进行消费,彻夜不归,对于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或中学生来讲,也存在很大的危险因素。此外,毕业旅行也是大学生或中学生毕业消费的重要选择,但在没有家长陪同或单人旅行的情况下仍然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毕业生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未来,作为国家未来重要的栋梁,毕业生应该对毕业消费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毕业是一段学业的结束,更是同学与朋友之间一段相处日子的结束,对于毕业生来讲,和肤浅的消费相比,同学情感才是更为重要的。毕业生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人,应该学会把情感放在消费之前,从友谊出发,理性地进行毕业消费。
“毕业经济”是一种合理的经济现象,不仅能够满足毕业生的需求,而且也能够为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但是“毕业经济”不应该成为一种失控的经济形式,不应该出现哄抬物价、欺诈、恶性竞争等不正当的市场行为。作为商家应该学会正确合理地创造市场需求,创建健康的市场环境,使“毕业经济”成为良性发展的商业模式。
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增多,“毕业经济”的内容与形式也会不断地更新换代,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毕业经济”将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而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引导商家和毕业生创造自己的特色,催生出生态“毕业经济”、公益“毕业经济”等新形式,使“毕业经济”成为良性发展的新兴经济。
“毕业经济”,方兴未艾,应该说在未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学生来说,“毕业经济”有可能只有一次,但是对于社会来说,“毕业经济”将长期存在。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经济”有着鲜明的文化特色,也是大学生和中学生求学之路中不可忽视的一段记忆,承载了情感,更寄托了期望。全社会应该共同携手,围绕良性发展的轨道,为“毕业经济”的不断优化建言献策,使“毕业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