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霄翔/哈尔滨理工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 高等院校是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人才的培养主阵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正在不断扩大,高校教师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尤其明显的是高校青年教师的数量和比例不断增加。成长于市场经济发展浪潮下的高校青年教师,在新时代的考验下,能否完成引领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否完成一名人民教师的政治使命,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中的重要问题。
思想政治素质是个体综合素质的核心,一般来讲,包括政治理论知识、政治立场、政治信仰、政治参与等层面。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是反应一个社会政治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意见》中指出,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主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是积极向上的,对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的;但是仍然存在少数青年教师政治信仰密码、理想信念模糊,甚至个别教师言行不当、不能为人师表,这一描述与多数学者的调查研究是一致的。本文主要从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所存在的问题、原因出发,探析高等院校及青年教师自身的改进思路。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当前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注专业素质提升,忽视政治理论的学习与政治素质的提升。专业素质的提升,对于个人职业发展的直接影响非常明显,因而,部分青年教师的多数精力都投放于个人专业的学习当中,把政治素质的提升置于可有可无的位置。二是,过于关注个人利益,集体意识淡化。在工作中,过于关注个人工资收入、个人学历提升、个人职称评定等问题,对于所在院校的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关注度不高。三是,把教书与育人剥离,关注知识传授,缺乏育人意识、爱岗敬业精神。部分青年教师把工作作为“养家糊口”的手段,缺少职业道德意识,甚至利用工作之便,收受学生贿赂。
高等院校的考核用人机制、奖惩机制、收入分配制度和思想政治建设制度也是导致出现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部分高等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重学术、轻政治,重成果、轻思想,对于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流于形式的现象仍然存在,必然会对青年教师造成不良引导。同时,部分青年教师的自我约束不足、自我管理松散、自我要求过低,也是导致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
作为青年教师培养的主要力量,高等院校要肩负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主体责任,要通过制度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改进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人成长等多种途径,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树立正确风向标,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制度建设上,要从聘用到考核晋升,全面融入对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尤其注重对思想政治素质考核的方式方法,实现制度育人;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要建立良好校园政治文化氛围,树立良好校风,实现文化育人;在教育方式方法上,要加强实践教育力度,减少纯理论的“枯燥教育”,把政治教育深入人心;要通过关心关注青年教师的个人成长,结合社会发展实情,合理解决青年教师的物质诉求、精神诉求,才能提升青年教师对高校、对社会的政治认同感。
高校青年教师既直接参与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工作,又承担着培养青年人才的任务,具有参与者和引导者的双重身份、双重义务和双重责任。认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质,既是作为参与者的基本义务,又是作为引导者的必然要求。一方面,青年教师要从理论上,提升自身政治素质的必要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内在要求,经济越发达,越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青年教师要自觉深入学习政治理论。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基本要求,可以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合理进行自我定位。再有,高校青年教师要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整。面临新形势、新要求,面对不良思潮的诱惑,要正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内在一致性,对自身进行客观评价,不妄自尊大、不妄自菲薄,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工作中的挑战。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不断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政治素质建设,才能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才能实现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使命。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高等院校教育水平的提升需要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教师自身职业发展更需要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