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 闽/西安航空学院
思政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建立情况,对培养更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高校必须促进思政课教学的全面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以促进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学理念是思政课开展教学活动的思想指导,影响着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最终效果。所以想保证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效果,就必须先行转变教学理念,为后续改革提供正确的方向。
首先,教育人员必须保证自己对“互联网+”概念的正确理解,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对促进思政课教学水平的以提高的重要意义,积极接受这一新概念。其次,引进新时代的发展理念,建立“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学理念。当今时代注重要的发展理念莫过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理念,所以必须将其融入到教学理念中[1]。最后,积极促进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技术,但许多教师对其存并不重视。为此,必须提高教师对新的互联网络技术的应用水平,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如在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必须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当今社会建设发展“五大理念”进行讲解,以培养学生建立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教材中的内容多是对某一问题的理论性概述,没有充分的讲解说明,会限制学生的理解;二是,教材制定与讲解存在时差,导致教材内容缺乏实时性。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补充实时性的消息,而互联网技术则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
首先,拓展获取与教学内容相关信息的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共享平台获取实时性的消息,丰富教学内容。在这过程中必须注意所获取信息的实时性,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有效性。其次,保证所获信息与教学内容具有密切的关联性。这是为保证所添加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水平。最后,保证所用信息内容的多样性,这是为保证以更生动、灵活的方式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引用信息的可以是文献内容、音频文件等。如在讲解“中国梦”的相关内容时,可直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及相关学者对其解析的视频,从而保证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梦”的内涵。
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方式重点在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讲解,这会导致课堂的氛围枯燥无趣,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从而降低教学的效果。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方面,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从而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利于进行相应的情境教学,构建相应的教学氛围。如在讲解“一带一路”内容时,可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将其内容进行动态演示,从而提高学生理解程度,并有助于加深记忆。
其次,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思政课网络话语体系互动平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进行互动的积极性。教师利用互联网平台,可引导学生就思政问题进行讨论,并积极发表意见。这种思政课的教学方式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习惯,可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扩大教学互动的普遍性。以中国梦的教学为例,教师在网络话语平台上提出关于中国梦的相关议题,学生对其进思考,并在平台上阐述的想法。在应用这一平台时必须注意两方面问题:一是,深入探索该问题在新时代的话语资源;另一方面,注重对该问题与我国传统文化及时代变化间的关联性进行探讨。
对教学结果的评价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评价教师可掌握学生对思政知识的学习情况,也可了解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进行改正。传统测评方式过多的依赖学生的试卷成绩,不利于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高校必须创新思政课教学的评价体系。在原有的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将学生在思政课网络话语体系平台上的参与情况作为评价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中。通过对其积极性与发表的言论内容进评价,判断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此外将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为评价的一项标准,以此完善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评价体系[2]。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改革的深入进行。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到教学与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创新性改变。通过不同路径的改革促进了思政课改革的全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