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文化自信的关系

2018-11-14 23:01黄佳楠大连海事大学
长江丛刊 2018年31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黄佳楠/大连海事大学

一、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是文化自信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适应并指导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过程,也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互动共生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要想被中国人民所接受,必须适应并结合中国实际,赋予其新的科学文化内涵。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将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融合共生,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气息,不断深化认识和总结,进行理论创新,才能创造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体现文化自信

中国革命实践的成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借鉴并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并发展成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文化。这一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凝聚革命力量、鼓舞人民革命的精神旗帜。

首先,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的文化建设体现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先进性,重视文化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定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不仅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并为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它主张民族尊严和独立,他崇尚民主和科学,反对愚昧和专制,他为人民大众所服务。

其次,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体现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过程中,形成了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不竭力量源泉。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过程体现文化自信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内涵本质相同,只是更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它解决了新时代的新问题。中国今天的发展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完全正确的,这一理论体系更是我们应该坚定和彰显的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向了新的境界。正是有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取得伟大成就。

其次,中华民族精神体现文化自信。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时期,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正是这些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前进,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

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并且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团结进步的精神旗帜,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理论体系的形成也正是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任何时候都不能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

其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新考验和新挑战,完成新任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

最后,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实践性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表现特征。在中国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索实践中,在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见证中,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提出和发展,作为中国前进的动力,开创了中国新模式。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试验鉴定理论体系研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实现复兴伟业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