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融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基于革命文化物质载体的角度

2018-11-14 23:01海军军医大学
长江丛刊 2018年31期
关键词:革命军人官兵载体

■胡 坦/海军军医大学

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1]解放军报及新媒体在2018年4月份也开设了“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专栏。从历史的长河来看,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传承红色基因,有利于增强部队官兵投身强军事业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三个维护”。因此,我们应当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革命文化载体的搜集、整理、维护和建设工作,从关心官兵精神需要出发,提高革命文化物质载体的利用率,使每一次思想教育和信息传导都能够达到最优效果。

一、红色基因融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原则

(一)坚持方向

革命文化天然和军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具有渗透作用强,沟通效果好的优势。但当今社会许多所谓的“流行文化”中很多不良的思想观念正在不断侵袭官兵的精神世界。我们不能只顾着贴近,而错失了主导方向。坚持红色基因的主导方向,加强对官兵的教育引导可以增强官兵的免疫力,从而融洽官兵感情,密切官兵关系,使他们产生共鸣。

(二)突出军味

红色基因融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也体现在战斗精神的培育上,战斗精神是能打仗、打胜仗的必要前提,是军人的血性和军队必备的精神气质,是在敌我对抗中动员起来的一切思想、情感、意志、作风等精神因素的凝结与升华。因此,在利用革命文化物质载体培养革命军人时一定要凸显鲜明的意识形态性质、特定的价值取向和专门的服务对象,要与普通群众作出区分,在利用社会资源时作出选择和凸显,突出“姓军为战”的特点,从价值取向方面看,要以军队使命任务教育为主,围绕部队中心工作开展活动,营造兵味浓、军味足的革命文化氛围。

(三)寓教于乐

围绕革命文化物质载体培养革命军人开展的文艺活动,既要有品位,又要有兵味,既要能育人,又要能娱乐。生活即教育,思政教育不能高高在上,不接地气,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利用来源与官兵军事生活实践乃至整个社会生活实践的教育素材,不能人为地制造空间感距离感,要使受教育者在平和、无压力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所传输的革命精神和行为规范,并把其反馈回现实生活中。强调寓教于乐并不是说把教育完全生活化,而是要使教育日常化,将其融于官兵生活的每个环节,根据官兵不断发展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开展教育,引导教育与官兵生活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四)以人为本

广大官兵充满智慧和活力,具有敏锐的思维和丰富的创造力,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为他们留出独立感知、主动体验、自主思考、积极探索的空间,不要把思政教育搞成独角戏,自吹自擂、自弹自唱不要得。这里并不是否定集中教育的功能与作用,而是把自我教育作为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毕竟自己的需要自己最清楚,简单传统抽象的教育已经过时,广大官兵更倾向于从自身的生活体验、切身感受来体会教育中的道理。

(五)平等民主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地位的不平等以及教育过程中信息的不流通是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的问题之一,而平等民主正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要由“单向”转为“互相”,要树立“人人都是受教育者,人人都是教育者”的理念,要注重传道、释道,也要注重论道,三者缺一不可,要用“真言、真语、真感情”来达到“真学、真信、真接受”的培养目的。

二、提高红色基因融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环境

利用革命文化物质载体使红色基因融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完成的,指的是围绕在军人身边同时产生影响的客观现实,特点是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只有在环境上做好文章,才能切实利用好革命文化物质载体,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

军人的军事实践和生活实践都发生在特定的环境之中,是其精神、核心价值理念的最直接体现。良好的军营文化环境能够陶冶军人的情操,使官兵产生身在军营的自豪感,激发他们保家卫国、牺牲奉献的情感萌生。部队文化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既包括部队的名称、徽标、旗帜、歌曲、标语、口号、营区环境、部队仪式、文化娱乐设施等可见可触的客观存在物,也包括可观可赏的环境布局,如部队营区的总体规划设计等等,可在入口景观区、花园、广场、军大会堂等地方采取雕塑 、景墙、展板等方式进行教育。

除此以外,建议增强以下三个地方的建设与管理。一是阅览室。首先改善藏书结构,使图书馆(室)的政治理论类书籍与其他类书籍比例合理,在报纸、杂志订阅方面,要以《解放军报》等军事杂志和报纸应该直接列入订阅对象;其次,选定报刊之前应该了解各个层次读者的实际需求,从而使选定的报刊更具有针对性。

二是军史馆。搞好军史馆(荣誉室)建设,对于继承发扬部队的光辉历史、优良传统,推进部队建设科学发展,引导官兵牢记强军目标、坚定强军信念、献身强军实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是文体中心。建设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的文化活动中心有利于革命军人在文艺活动中通过物质载体感受革命文化,这个中心应包括室内活动场所和室外活动场地两大部分。

三、加强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发展

部队环境是小环境,社会环境是大环境,革命文化物质载体在全社会的发展范围更广,资源更丰富,因此,应整体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有效价值,科学调节和使用信息资源,不断创新红色基因融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加强博物馆的功能作用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宣传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 也是其实现革命教育功能的主要形式。为了加强博物馆对革命军人的教育功能,首先,应该加强博物馆资源的科学管理。博物馆资源多数集中于革命老区,而不是相对均衡,这样不利于革命军人前往参观展览。因此应该对现有的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进行一次全面调研、普查,对经营有困难但有必要维持的博物馆进行扶持,重新扶植一批有代表性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对一些功能相像的博物馆进行资源整合;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实行专业归口,统一建设标准, 对非原址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的建设实行统一规划。

其次,革命军人由于任务、训练等需要,外出有限制,除了组织革命军人进行集体参观以外,博物馆还可以通过加强临时展览、流动展览来配合思政教育。一是临时展览。指除原有的常态展览以外,临时增加的系列展览,具有针对性强、机动性大、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观众多方面需求等优点,例如上海市历史博物馆2015年曾经举办过《文铸刀剑 艺述历史——上海文艺抗战史料展》的临时展览;二是流动展览。指博物馆不在原址举办展览,而在全国或更大范围内进行展览,具有灵活性、筹备快、影响广的特点,例如201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 周年,大连现代博物馆将流动展览送进军营。

最后,除了实物的展示,解说员的讲解或者是讲解材料的展示也属于博物馆应该重视发展的部分,场馆内可以不定时更新与展品相关的视频、音频史料并进行网上播放展览。

(二)加强图书馆的功能作用

深挖文史资料,进行数据录入。革命文化史料最能反映历史,尤其是一些数字的统计,最能反映问题。因此,全国以及地方图书馆应该加强革命文化文史资料的整合、研究、录入、整理、归类等工作,特别是对战争年代时的战斗遗址遗迹、遗留物品等与军队有关的物资料等的抢救性挖掘,尽量丰富和全面地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翔实的素材。比如江西瑞金、安徽金寨等聚集革命文化史料比较多的老区,要通过走访录音、文字记录、影音记录、扫描存档等方式抢救资料,搞好数据收集。

(三)加强革命遗址的功能作用

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都能够叫革命遗址,应该突出革命遗址的事件性,做到尽量能够还原真实场景,勾起受教者的时代共鸣。除了表现革命事件的重要物件、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以外,革命事件中的发生过程、相关活动和相关讲演、歌曲、仪式等的保护,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参观革命遗址、实施思政教育时应集合场景再现、大型主题文艺表演,历史影像资料演播等方式方法。

为了适应新的文化环境和教育对象思想观念的变化,必须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坚持理念原则,塑造良好环境,形成各项机制,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永葆生机活力。

猜你喜欢
革命军人官兵载体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创新代表履职载体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新一代革命军人培养的哲学思考
深入学习理解习主席关于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四有”的时代价值、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新形势下培育新一代“四有”军人的几点建议
游牧民族之特性对当代革命军人血性胆魄的启发
以葵园为载体构建英语开放的现代课堂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