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实验室这一年

2018-11-14 03:08陈志伟
杭州 2018年41期
关键词:之江科研项目院士

文|陈志伟

2017年9月6日,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核心区域,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大学、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成立了一家肩负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基础科研单位——之江实验室,它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混合所有制新型科研机构。

之江实验室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网络信息技术前沿,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大型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以未来网络计算和系统、泛化人工智能、泛在信息安全、无障感知互联、智能制造技术为方向,开展重大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从历史的眼光来看,之江实验室的建立意义和价值绝不亚于再造一所高水平的大学。”实验室首任主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朱世强表示,“我们的目标不但要使实验室成为浙江创新强省和人才强省最直接、重要的驱动力量,还要使其成为浙江建立改革强省和开放强省的探索者和试验者,为创新强国的建设和人类科技进步作出贡献。”

经过一年的发展,之江实验室不断发展壮大,在体制机制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重大科技攻关、科学装置谋划、对外拓展资源以及园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创新活力

之江实验室体制机制的创新是之江实验室建设的核心关键环节,是实验室激发创新活力、提高管理效率、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实验室根据“一体两核多点”的组织架构,充分吸收政府、高校、企业的体制优势,边摸索边实践,大胆创新,努力破除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探索新型运行机制和研发机制,更好地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为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在管理模式上,进一步探索混合所有制事业单位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明确举办单位的责权利,创新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在组织架构上,努力打造适合大兵团协同作战的“两院多中心”项目组织机制;在合作模式上,积极实践“两核”支撑、“多点”协同的开放合作机制;在考核评价上,积极探索以创新质量和学术贡献为核心的评价机制,建立差别化的项目评价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的项目实行分类评价,重视过程监督,制定相应标准和程序。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攻坚核心技术

结合科研平台建设和人才团队培育,之江实验室自主设计和共建了一大批重大科研项目,积极筹划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大科学装置。

首批启动的5个重大攻关项目,从浙江大学和阿里巴巴推荐的80余个项目中,组织专家论证项目前沿性、科学性和可行性遴选产生,经学术咨询委员会讨论和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审定。这批重大项目的实施,将产生一系列具有世界一流技术水平的科研成果,包括研发一个先进人工智能算法开源开放平台;研制出一款毫米波无障感知芯片与智能决策AI芯片;建立一个覆盖多个中心协同生物医学智能信息技术平台;建立城市数据资源和服务平台,挖掘城市数据价值;建设一组内生安全的拟态工业控制系统、内生安全的智能边缘网关与内生安全的拟态工业云平台,并打造国际领先、拟合应用场景的工业互联网先进试验场。

在最近召开的“之江下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趋势”高端论坛上,之江实验室公布了人工智能领域首批五大研究中心的具体研究内容和攻坚核心技术,包括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算法研究中心、智能芯片研究中心、网络健康大数据研究中心、网络大空间搜索研究中心。

除自主谋划重大科研项目、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外,之江实验室还积极参与国家及地方科研项目和计划。截至2018年8月,之江实验室共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5项,另有4项国家、省、市级项目正在评审中。

搭建开放协同平台,集聚创新资源

之江实验室充分利用平台优势,紧密联系人工智能和网络信息领域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优势企业,积极探索新型合作模式,在人才交流、资源共享、科研攻关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协同更多创新资源。成立之初,实验室就利用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机器人论坛、钱塘江国际论坛、海外高层次人才论坛等高端平台主动发声,宣传之江实验室的发展理念、目标定位与体制优势,品牌效应初步显现,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纷至沓来,寻求合作,共同探索科技创新。

在“2018(第三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嘉兴峰会”上首揭神秘面纱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supET,就是由之江实验室、阿里云和浙江中控三方合力共同打造的。截至目前,之江实验室还与中电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省质监局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天地一体化网络技术中心、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中心,以及共同开展人工智能标准化等研究工作。

实验室瞄准国际前沿,多次组织相关人员赴美国、英国、比利时、印度等国家洽谈,积极开展科研项目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开创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共建海外创新载体。

汇聚全球科研人才,打造人才高地

实验室创新人才集聚机制,实行报备员额制、双聘双挂制、任务合同制等灵活的聘用模式,建立市场化的薪酬体系,对专职科研人员和管理员实行年薪制,特殊贡献人才享受额外奖励等激励机制,之江实验室正逐步成为高层次人才向往的创新热土。灵活的机制、高端的平台、光荣的使命,使之江实验室在较短时间内就汇聚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吸引了一大批青年科研人员。

之江实验室邀请国内外网络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领域33位顶级专家,正式成立了实验室首届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加强对实验室战略定位和科研方向的过程指导和学术评估。由路甬祥院士担任主任,潘云鹤、邬贺铨、邬江兴、吴曼青4位院士担任副主任。除3名省属高校代表外,均是院士级专家,其中国内院士18人,国外院士级专家12人。

实验室建立了首席科学家制度,是之江实验室科研体系中的核心和关键,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受聘之江实验室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受聘实验室网络安全领域首席科学家。与此同时,实验室持续引进了对接一批国内外一流人才团队,作为实验室的基础科研力量。这其中有“图灵奖”获得者、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国际脑机接口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等。

实验室还以项目为纽带,形成一批双聘和流动科研力量,首批启动的攻关项目中,共有双聘和流动科研人员200余人,其中院士6人,长江学者、杰青、国家千人等高端人才25人。通过不同渠道集聚一批青年才俊,已从6000多名应聘者中招聘科研类人才近100人,绝大多数为博士(后),其中有来自清华、北大、浙大、国防科大、上海交大以及美国迈阿密大学、密苏里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东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的优秀学子,为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积蓄后备力量。

除科研人员外,之江实验室还组建了50余人的核心管理团队,除科技系统、浙江大学、阿里巴巴抽调精兵强将外,其余也都是经过严格选拔加入的,其中多数是来自清华、北大和国际一流高校的高才生,部分还具有国际大企业工作经历。之江实验室俨然已成浙江人才高地建设的耀眼明珠。

在新的起点上,之江实验室将按照“理念思路要有先见,技术研发要下先手,改革创新要当先锋,人才集聚要抢先机”的总体要求和“投入机制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要创新,考核评价机制要创新,科研装置使用要创新,知识产权共享机制要创新,保障机制要创新”的指导意见,继续不断深化机制体制创新,以扎实工作和无我境界打造我国战略科技力量,体现科技强国中的浙江担当,打造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核心灵魂,努力让之江实验室“经得起科技界、产业界、社会和历史检验”。

猜你喜欢
之江科研项目院士
科研项目财务风险及费用内控探究
院士寄语
《边城之江舟横渡》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医院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应用探讨
杭州之江书画院培训中心优秀学员作品选登
杭州之江书画院培训中心优秀学员作品选登
之江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平台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