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厉飞芹
青山湖科技城
2018年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号角正式吹响,作为创新关键节点的城西科创大走廊,成为了高水平创新引领和承接世界级科创能量的主战场。
自2016年7月浙江省政府审议通过《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以来,三年时间里,城西科创大走廊充分发挥“创新+人才+服务”优势,加快集聚科技创新要素,引育创新创业人才,优化服务环境,业已初步建成高科技创新创业的“热带雨林式”生态系统。今后,比照硅谷和中关村的先行经验,“大走廊”还需弥补短板、强化优势,倾力打造区域“创新极”。
文化是区域发展的精神内核,它为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组织不断注入创新基因。在硅谷,崇尚自由、不尚权威、宽容失败、大胆冒险等文化特质塑造了坚持创新的“硅谷精神”。在中关村,崇尚自由和效率的工程师文化、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助力了企业的创新创业。
创新文化又以相关体制机制为具体依托和外在表现。硅谷与中关村为集聚创新资源,均构建了利于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政策、法规和制度环境。例如硅谷实行了以股票期权为主的激励机制,鼓励教职人员到公司兼职或自主创业。
对城西科创大走廊而言,一方面,要强化创新文化引领,有效糅合杭州厚重的文化底蕴与大走廊年轻活力的创业氛围,打造有温度、有记忆、可识别、可传播的创新精神,全面升格大走廊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要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落实,系统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绩效评价机制、科技创新协调运转机制、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等体系构建。
热带雨林里既有起舞的“大象”,也有穿梭奔波的“蚂蚁雄兵”。在硅谷,苹果、英特尔、谷歌、甲骨文、思科、微软等引擎公司成为硅谷的关键发展动力,“2016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榜单中,共有39家美国企业入选,其中12家来自硅谷。值得注意的是,硅谷创新并非一枝独秀,而是提倡不同层次、不同规模、全生态式的创新。一方面,引擎公司的知识与技术溢出为初创公司和独角兽公司的诞生创造了可能;另一方面,大量初创企业被引擎公司收购后形成了良性、立体化的创新网络。
对城西科创大走廊而言,在充分发挥阿里巴巴等引擎企业创新源动力的基础上,要营造良好、公平的产业创新生态环境,加快完善技术成果转移、知识产权保护、反垄断等方面的制度设计,规范引擎公司和初创公司的创新活动。此外,要充分利用阿里巴巴在消费互联网上积累的平台优势和数据优势,加快形成一批工业互联网、云制造服务平台,强化对初创企业的支撑;同时推动消费侧和供给侧平台深度融合,依托大数据加快培育新经济、新业态。
人才是盘活各类科创要素、实现商业模式变革的关键力量。硅谷的成功,离不开从全球各地涌入的高科技人才,尤其是大量的高素质移民。《2017年硅谷指数》显示,25~44岁高技术领域从业人员中第一代移民占67%。从国内看,中关村目前拥有外籍人才和留学归国人才约4万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累计约1200人。
对比来看,城西科创大走廊已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5319名,包括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78名,无论在人才规模还是人才结构上仍存在较大差距。城西科创大走廊应强化创新人才集聚,加快建立“创新人才智库”,通过产业引才、平台引才、柔性引才、服务引才、合作引才等多种方式面向海内外引进不同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从资本要素看,强大的资金支持促使创新真正落地。《2017年硅谷指数》显示,硅谷全年获得1亿美元以上风险投资的企业达到17家,风险投资总额达231亿美元。
与硅谷和中关村相比,城西科创大走廊在科技经费投入和资本引入方面仍相对薄弱。城西科创大走廊应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力量,部署渠道活跃的资本链,扩大科技创新的金融资本“蓄水池”,创新融资模式,搭建多层次资本市场。
从技术要素看,发明专利的授权量是衡量科技创新的关键维度。近五年来,硅谷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在加州的比重稳定在1/2左右,占全美的比重稳定在12%~13%;中关村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在北京市比重稳定在2/3左右,占全国的比重稳定在6%。
截至目前,城西科创大走廊发明专利申请量14387件,发明专利授权数7116件。从发明专利授权量上看,城西科创大走廊与硅谷、中关村相比还存在着数量级的差别。大走廊应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自主创新,提升专利的数量与质量。
▲阿里云创业创新基地
▲YOU+梦想小镇国际青年社区
硅谷模式的显著特点是以大学或科研机构为中心,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或商品,形成高技术综合体。硅谷的每一轮高科技浪潮离不开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计划局、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等政府机构和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著名高校的支持。
同样,中关村在官产学方面也具有显著优势,承接“863项目”占全国的1/4,承接“973项目”占全国的1/3;拥有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高等院校83所,拥有以中国科学院、工程院为代表的科研院所138家。政、产、学的紧密结合和以及系统化的配套服务体系保障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
对于城西科创大走廊而言,应不断营造“一流高校+研究机构+天使基金+孵化器+创业培训+X”的科技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的接力棒体系。密切跟踪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将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有针对性地分配到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要加大对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创新支持,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并为高校和企业之间搭建合作桥梁,推动科技成果从高校向企业的流动。
此外,在杭州市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行动背景下,城西科创大走廊应全面扩大开放合作的力度,以国际化思维实现创新发展。应大力集聚外资研发中心,鼓励境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跨国公司来城西科创大走廊共建高层次科研平台、研发机构、实验室、中试基地,创新组织合作模式。比如合作创办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浙江斯坦福大学”“中科院杭州先进制造院”等,联合开展重大、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其参与承担政府科技计划。在当前之江实验室建设基础上,建议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国际一流创新体系建设,形成“国际一流大学+顶级研究机构+一流学科+一流人才”的科创联合体系,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与发展。
硅谷的产业更替经历了农业时代到无线电时代、半导体时代、个人电脑时代、互联网时代,一直到社交媒体和多元化时代。如今,人工智能、无人机、无人驾驶、工业机器人等正成为硅谷的投资热点。
而中关村也初步形成了软件与信息服务、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网络通信、北斗和空间信息服务等特色产业体系布局。两大科创集聚区的共性特征在于:瞄准高端产业,顺应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产业高度异化,多元产业差异化中并存发展、“百花齐放”,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积极专注于某一个细分的领域。
对于城西科创大走廊而言,在确立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和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两大重点培育产业基础上,应牢牢把握数字经济战略要求,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发展,加快“专精特新”产业集群走向产业链高端和创新技术前沿。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同时强化城西科创大走廊生活服务设施与生产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公共服务网络,创造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目前,城西科创大走廊的产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三大指标连破千亿大关,热带雨林式的创业生态已基本形成。汲取硅谷、中关村等科创集聚区的有益经验以加快自主创新发展,持续领跑浙江大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