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翠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莲湖小学 甘肃 陇南 746000)
《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流传至今,在中小学的语文课本中常能看到从其中所节选的诗词,老师们也常要求学生去背诵这些古诗词,但总会觉得少了些什么。要知道在古代,最初的诗都是用“咏”(即“唱”)来表达出来的。
就像我们耳熟能详的《诗经》,其诞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候,是没有“经”这样的说法,这是被后人称呼来的。在那一时期,《诗经》是咏出来的,《诗经》中所包含的《风》《雅》《颂》是各个地方的民间歌谣,祭祀天地、先祖时所唱的歌曲。古代的旋律大多是口口相传的。经过数千年传承的《诗经》,本该音乐旋律与诗词紧密联系在一起,却随着时间的流逝只剩下文字。
传统音乐的种类有很多,流传最广,最通俗易懂的便是歌唱艺术。追求语言声律押韵的唐诗、宋词、元曲,几乎都是通过唱,来进行表达和表现。再往后走到了明清时期,出现四大声腔,成为后来昆曲等传统剧目的前身。从古代到鸦片战争以前,传统文化是不断发展的,可以说是蓬勃繁荣。而鸦片战争以后,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涌入了大量的西洋音乐,人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新音乐文化的发展势头威猛。
纵古观今,诗词和音乐是密不可分的。而当下年轻人,用白话文交流、听着流行的歌曲,甚至是rap、嘻哈、古典等风格元素多样的音乐,几乎快要遗忘那曾辉煌千年的古诗词文化,所以了解传统文化迫在眉睫。而通过好听的音乐,将诗词唱出来,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传承经典。
要想了解未来传统文化和音乐的发展,必先了解音乐的历史,曾发生了些什么。1840年到1949年期间,是西方文化涌入中国的时候,音乐也不曾例外——在租界中常常能听到钢琴、管弦乐的声音。这时的音乐便划分成传统音乐和西洋音乐两种音乐风格。
西洋音乐最早是由那一批留洋归来的知识分子带进来,当时称其为“学堂乐歌”,这是一种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一种歌唱文化。起初多为日本、欧美的歌曲,通过选取填词这样的方式,流传出一批经典的音乐。如根据奥德威的《梦见家乡和母亲》、由李叔同改编而来的《送别》。如今这些作品都收编入中小学的音乐课本当中,传唱至今。在抗日战争期间,像冼星海、聂耳这样的音乐家,也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比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收录到高中音乐鉴赏的课本中,供学生们欣赏。而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成为一种精神,是歌颂中华民族面对敌人,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
随着改革开放,时代技术的发展,音乐传播的技术日臻成熟。西方流行的电子音乐、摇滚、嘻哈等成为年轻人最受欢迎的音乐。当然其中不乏有中国元素的歌曲,如《走进新时代》等歌曲。在如此多元化的时代,重视传统音乐的发展才显得尤为重要。中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国之栋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他们的身上有了新的定义,那就是复兴中国梦,强国梦。
到了当下,祖国日益繁荣的今天,我们倡导传承国学经典。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无一不是经典,这样的经典传承千年,现在需要我们来守护。
与当下热点话题紧密联系,把传统诗词与音乐结合成为大势所趋,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同样要加入传承文化的大军中来。关于诗词与音乐相结合走进中小学课堂,笔者有如下的一些建议与想法。
(一)寻找传统音调,植根生活。诗词,用现在的白话文读来,着实有些枯燥。回到之前所说,诗词在古代本就是咏出来的。现在我们想要传承守护这些文化,那就尽可能的去还原,每个字,每个音,每个调。最近出现的大型节目《经典咏流传》,是一次创新。将诗词与音乐结合,将古典与现代结合,这样的方式非常不错。最大的特点是,经过改编,加入现代音乐元素,让诗词不在乏味无趣,同时又大大的增加了其流传性。通过节目,让大家反思、重视传统经典音乐文化。由这档节目而掀起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浪,给予教育教学的一个契机,利用这样的契机,发展壮大,有朝一日定会看到校园中朗朗的读书声,吟唱出动听的绚丽和悦耳的诗词。
(二)通过现代化音乐、编曲来培养中小学生主动学习传统诗词文化的意识。现今,有许多青少年热衷于追星,其中不乏歌星、影视明星。尝试用明星效应带动孩子们喜欢上传统音乐,不失为一个好的主意。再通过编曲、配器、改编古诗词,加入现代元素,让更多的学生可以觉得古诗词离他们并不遥远。以此既达到传承的目的,也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创作提供了新思路,可谓是“双赢”。
[1]王黎光.从《经典咏流传》说起[N].中国文化报,2018.
[2]安乐.浅议艺术教育——从“京剧进课堂”谈起[J].戏剧之家,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