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珠/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哈达铺小学
古时候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成语中还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要想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把学生置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
大家都知道名人名言是语言的精髓,是生活经验的高度提炼,对学生有强烈的启发性和教育意义。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摘抄在笔记本中,这样学生可以不定时的翻阅,让学生每天受到启发和鼓舞。名人名言每天学两句,每天换一次,让学生常学常新,增强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利用晨读让他们把抄的名人名言进行背诵,我采用多种行式让学生背诵,学生独立背诵,同桌之间相互背诵,四人一小组背诵,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到名人名言的激励。
要想让学生读书首先得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料,可供选择的书。这样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定期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借阅。班上还建立了“班班有个图书角”栏目,有专人管理,当学生看到满目琳琅的图书会不由自主的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能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学生在一片阅读的氛围中,受到了感染和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被点燃了。但是他们对阅读的对象是不确定的,模糊的。这时教师要适时的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向小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等,而低年级的则可选择绘本《爱心树》、《石头汤》等。其次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选书以此来生发兴趣。比如:喜欢文艺的学生可向他们推荐《花木兰》、《贝多芬》的故事。对于性格外向天性好动的学生,可向他们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性格内向的学生可给他们推荐一些古今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如《爱因斯坦》等。
总之,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帮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书这样会使他从这些故事中找到与自己个性特点相适应的地方,以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
所谓专门的时间是指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进行自由阅读的时间。我们学校统一调配了阅读时间。每周安排了一节阅读课。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的负担,让学生有真正属于自己的阅读时间,又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另外,我加大了宣传做好家长的工作,让学生双休日在家读,在节假日学生都能自由的阅读。
(1)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大家的作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的读的一种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还可以把好的词语、句子、段落摘抄下来,为写作积累素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2)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学生在课内学习和写作上产生的某种需要,有选择的阅读有关的图书或文章。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教师可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阅读检查、评比。或搞一些阅读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对阅读更有信心坚持下去,良好的读书习惯就随之形成。
(1)每两周我对学生进行一次阅读分享,比如:读了故事可以进行故事演讲比赛;学了名人名言可以开展一次名人名言比赛;读了古诗词可以开展一次古诗词比赛,使学生感受到了古文化的魅力;读了童话故事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读出来,也可以让学生用头饰扮演故事情节,还可以续编故事,让学生懂得了,通过各项比赛活动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感受到原来阅读是多么简单而又不容易。让学生对阅读有了一定的兴趣。(2)看了整本书可以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感动和喜欢的段落分享给大家,读了故事可以把故事写在作文本上,进行直映作文大赛,这样学生由读转化为写,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的的组织能力,使阅读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无论哪一种比赛都由学生组织完成,学生自己当主持人,自己准备台词,由大家推选出班级最优秀的学生当评委进行打分,两名学生进行算分,最后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二名,对获奖的优秀选手颁发小小的奖品鼓励,树立他们阅读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总之,感动无处不在,担当者行动的志愿者废寝忘食、忘我工作、无私奉献,这不正是“担当精神”吗?我们没有理由不发出感叹:每一个具有担当精神的志愿者都是新时代的“孺子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做一个名副其实的“阅读领航员”,和大家一起继续探讨,让大山深处的孩子们阅读水平不断提升。让他们感受到分享是最大的 财富,读书是最大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