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辽职业学院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的交流和贸易不断增加,学校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英语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应用能力。高职院校是以职业教育和岗位技术培训为主,但是现代服务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标准在不断提升,因而在职业岗位能力导向下,高职院校要加强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和口语水平可以充分满足岗位需要,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岗位工作。关于职业岗位能力导向下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实施改革的有效策略等均需要综合实践情况展开研究与探讨,现主要分析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要进行积极的转变,并根据学生的专业内容,按照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不同,重新构建多级化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专业性质不同,对英语需求也不同,因而可以分别构建公共英语教学的基础教学、职业教学和行业教学的三级教学模式。基础教学阶段,学生学习基本的英语知识,会简单的单词、短句和对答即可,通常是技术性专业学生学习,因为对外英语交流不多;职业教学是对学生专业范围内的英语专有名词、短语和相关知识进行教学,通常是外贸、文秘等需要对外交流的专业的学生学习;行业英语则是更高级别的英语教学,学生学习的英语知识更加丰富也更加深入。
职业岗位能力导向下的英语教学,要具有针对性和特色性,这是因为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接触的专业知识不同,未来的职业发展也不同,对英语知识的需求度也不同,只有根据学生的岗位、专业特色划分公共英语教学的类别,才能有效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实效性。例如,高职院校针对艺术类和理工类专业学生,设置相应的英语教学,前者倾向于交流性英语教学、后者更加注重专业应用类英语教学。此外,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中,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能力和英语水平不同,划分相应的教学类别,因材施教,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学习的类别,在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中,同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英语能力。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岗位技术水平等进行测试,在进行公共英语教学时,也可以采用综合测评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略。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中针对学生的岗位能力要求,分阶段的对学生进行英语测试,包括口语测试、听力测试、阅读写作测试等,另外,采用他评、自评、师评方式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出勤率进行评价,最后,将学生的综合考试成绩纳入总的专业考评范围内,起到激励学生学习进步的作用。
职业岗位能力导向下的公共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在进行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积极组织各种实践类活动,包括英语表演类和竞赛类活动。例如,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职业化的情境,让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情境表演或人物对话,模式职场环境。实践类活动与英语课堂教学相结合,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阶段性水平以及英语综合应用意识等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职业教育中不仅要对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水平予以提高,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高职学生在学习相关课程时要重视英语知识的学习。高职院校开设公共英语课,要在职业岗位能力导向下,从岗位需求入手,将公共英语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激发学生的英语潜能。学校通过教学改革,划分具有层次性的教学模式,设置公共英语基础教学、职业教学和行业教学三个阶段;实行教学评价制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组织各种学习交流或竞赛活动,让学生主动学英语、用英语,奠定未来职业发展的良好基础。职业岗位能力导向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要从实践中不断发现方法、总结经验、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