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清照诗词的美学价值

2018-11-14 19:43/
长江丛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音律海棠花李清照

■ /

武警警官学院基础部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今山东章丘人,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著名女词人,其词风格独特,卓然自成一派,代表了宋代婉约词派的高峰。李清照在诗词创造领域有着巨大成就,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女性作家中最璀璨的巨星。

李清照的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被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称为“易安体”。她以女性独有的细腻与柔婉被当时的文人推为“婉约之宗”,成为婉约词派的巅峰作家之一,作品当中所表现的艺术特色也倍受推崇。

一、朴素浅显

李清照进行文学创作前充分考虑到读者是否能够读懂,这直接导致了易安词语言朴实无华、明白如话的特点,她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感情,读者一读便懂,还比较容易接受,故而更容易被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所感动,她的词之语言既明白如话,又不失高雅,让人读之便有流畅自如的感觉,这也是李清照的作品被无数人追捧的原因之一。

这在她的作品《如梦令》表现得很具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中刻画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个狂风骤雨的夜晚,词人心血如潮,久久不能入睡,于是借酒消愁,一醉直到天光大亮,迷迷糊糊醒来时却担心起了院子里的海棠花昨夜是否遭殃了,于是向侍女询问,侍女告诉她海棠花一点也没变。李清照追问海棠花的状况,其实是在追问自己的岁月年华,“绿肥红瘦”四个字强烈表现了李清照感叹红颜易老,青春易逝的心情,感慨时光流逝的忧愁。李清照在这里所表现出来的感情其实与前者已经有所不同了,前者表现出来的是一个沉浸在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当中的李清照,而此时的她却带着一些忧伤了,当然,这也仅仅只是一个处于二八年华的少女所独有的细腻感情的表现,她为花而醉酒,为花而感伤,其实是在思虑自己的青春流逝罢了。

二、音律和谐

李清照在她的《词论》中表达了她心目中最完美、最纯粹的词的特点之一就是音律协和。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应当尽可能去遵守音律,做到“词”与“歌”的协和。李清照在创作中,她都努力去实现她的这个观点,因而她的词音律和谐,适于读者欣赏。时至今日,李清照的许多作品都能被改编成歌曲,如《一剪梅》,足以证明易安词的音律协和之美。

李清照的作品中有许多意象,她也常常借这些意象喻指人或人的特征,当然,这种写作手法自古有之,非李清照所独有,但在封建男权社会里,李清照能以一个女性的身份公然对前代文人墨客评评点点,可谓“胆大妄为”,而且,她还撰写了《词论》,对文坛前辈乃至一些大文学家大胆评论并指出他们的缺点错误,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正式宣布了词的独立地位,提出了以协音律,重典雅为评词的标准,她认为词之为词,必然有它区别于诗文的文体特点,而前辈词人所作之词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鲜明的词之为词的特点,她不顾外人的强烈反感,不遗余力地捍卫自己的观点,大有惟我独尊的豪慨,这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内心当中强烈的女性意识。

三、刚柔并济

李清照被人推为婉约之宗,主要是因为她的词虽归属于婉约词,但她开创了婉约词的新纪元。在她之前,婉约词的风格大体被定义为含蓄婉转,缠绵悱恻,由于她个性中刚强坚毅的特性,因而我们能在她的许多作品中看到柔中带刚的婉约词,她笔下的女性形象不再只是终日以泪洗面的弱女子形象,而是多情却充满朝气,缠绵却充满阳光女性形象,在传统女性的个性基础上,多了一点大丈夫气概,柔婉的主格调中增添一些刚健的气息,使得婉约词不再柔弱,别具一种清新的面貌,超过了许多同时代的男性作家。

她的词既有女子的细腻和贤淑,又有男子的坚韧和刚毅,笔力横放、铺叙浑成,对后世的爱国作家陆游、辛弃疾等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她的《渔家傲》开头中写到:“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写了天接着云涛,波浪般滚动,星河像是要翻滚,白云如千万艘云帆在天空舞动。极具浪漫色彩。“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或以天人自况,或将自己比作展翅高飞的大鹏鸟,描写了穿越云雾,横渡银河,听闻天语,居住三山的非凡壮举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开阔了豪放的意境,丰富了爱国词的意象。为后世词人的创作开辟了蹊径,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李清照的感性为她的文学创作带来了灵感,丰富的人生经历则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养料,她在磨难中保持了一颗坚强的心,不断思考前进的方向,方才造就了这一代婉约之宗。

[1]陈祖美.李清照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康震.康震评说李清照[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江晓红.李清照词作中的酒意象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8):26~27.

[4]郑振铎.文学大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陈颖.画意诗情谁与共[J].菏泽学院报,2011(10):43~44.

猜你喜欢
音律海棠花李清照
谈李清照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点绛唇
如梦令
中日两国谚语音律的比较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张炎词学思想研究述评
一把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钥匙
论中国古代戏曲史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