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纳尼亚传奇》看魔幻电影的文化底蕴

2018-11-14 18:59陈玲琳
电影文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纳尼亚魔戒露西

陈玲琳

(北京工商大学 嘉华学院,北京 101118)

《纳尼亚传奇》系列电影来自英国作家 C.S.刘易斯的七本同名小说,小说又名《纳尼亚王国编年史》(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在20世纪30年代,供职于牛津大学的教授刘易斯在与另一位教授托尔金的交谈中,决定两人各写一部魔幻史诗作品。最终托尔金撰写出了宏阔深奥的《魔戒》(

The

Lord

of

the

Rings

)和《霍比特人》(

The

Hobbits

),而刘易斯的创作则更接近儿童文学。在七本著作中,刘易斯描绘了一个名为纳尼亚的神奇世界的诞生、危机、复兴以及覆灭的过程。几乎和《魔戒》被搬上大银幕是同时的,《纳尼亚传奇》也被拍成电影,两个伟大作品开启了一个魔幻电影时代的到来。

魔幻电影的风行,除了其中的魔幻性能够极大地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和构建欲,以及在压力重重的现实生活中对不可触及的奇妙的渴盼以外,还在于它往往立足于早已拥有大量拥趸的魔幻小说,这些故事母本在创作时,就已经充分考虑到了西方的文化传统和读者的文化心理,拥有了文化价值和意义。尤其对于刘易斯等本身就学养极其深厚的作者而言,他们更能统摄魔幻和现实的关系,更清楚如何将古老的文化融入新的故事中。因此,《纳尼亚传奇》系列电影对于我们管窥魔幻电影中丰厚的文化底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入口。

一、古希腊时代的神话、戏剧文化

和《魔戒》不同,《纳尼亚传奇》并没有完全被影像化,该系列魔幻电影包括由迪士尼出品的,安德鲁·亚当森执导的《纳尼亚传奇1:狮子、女巫和魔衣橱》(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

The

Lion

,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

,2005)、《纳尼亚传奇2:凯斯宾王子》(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

Prince

Caspian

,2008)以及迈克尔·艾普特执导的《纳尼亚传奇3:黎明踏浪号》(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

The

Voyage

of

the

Dawn

Treader

,2010),除此之外,20世纪还有阿历克斯·科比执导的《纳尼亚传奇:银椅》(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

The

Silver

Chair

,1990)。在这几部电影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原著中的异想世界得到了较为精准的还原,其中也包括深沉的西方文化积淀。

诞生于古希腊时代的神话传说,如《荷马史诗》等,给予了《纳尼亚传奇》系列及其他魔幻作品巨大的滋养。而这些神话传说也是西方古老文明的源头之一,正如亚瑟·考特瑞尔在《欧洲神话》中所指出的:“在这些与神人有关的故事中,人们仍可一窥万物的原始面貌及其遗留下来的残骸。”由于古希腊神话传说已经在数千年来的口耳相传中,形成了一种民族、地区的集体共同记忆,后世的魔幻小说作者也热衷于借用其中的原型意象,以让观众在理解作品时有着某种“不谋而合”的心理体验。例如,在托尔金于《魔戒》中设立的错综复杂的神灵体系,以及神们与人类一样都有的嫉妒、愤怒、自私等个性中,就可以看到宙斯及众神祇的影子。而这在《纳尼亚传奇》中也有所体现。狮王阿斯兰在电影中扮演了一个主宰之神的角色,它庄严、伟大,是一个正义的守护者,在《狮子、女巫和魔衣橱》中,阿斯兰一度去世,彼得、苏珊等四个孩子便承担了领导众人反抗白雪女巫的重任。相对于古希腊神话中同样居于主宰之神位置的宙斯而言,阿斯兰显得更为正派,但也同样拥有会死等弱点。

除阿斯兰外,羊怪图姆那斯、人头马等形象也借鉴了古希腊神话中半人半神人物的塑造方式,但又有所创新。在古希腊神话中,以半人半神外貌出现者往往是邪恶的,如长着公羊角、羊腿和羊尾巴的山林之神提萨,便代表了对淫乐狂欢的喜爱;又如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马的肯陶洛斯人,他们粗鲁野蛮,好酒好色,喜欢惹是生非等,唯一一个品德高尚的马人被宙斯升为人马座。但是图姆那斯和人头马却是正直善良的正派人物,他们都忠于主人公,并且有着健美、神圣的一面,人头马外表冷酷,内心温柔,图姆那斯也是无私友善的人,在与主人公的相处中还显得十分羞涩。他一度想把露西献给白雪女巫,但露西的友好和善良打动了他,最后图姆那斯亲手为露西戴上了王冠。

而在反面人物的塑造上,《纳尼亚传奇》也有着来自包括古希腊戏剧在内的古希腊文化的沾溉。如女巫貌美心毒,类似于古希腊戏剧家欧里庇得斯所作著名悲剧《美狄亚》中的美狄亚。她外表虽美,但是内心冷酷,先杀死弟弟,后杀死伊阿宋的新欢以及自己亲生的两个孩子,导致伊阿宋抑郁身亡。而她在拥有蛇蝎心肠的同时能作恶也正是因为自己有强大的法术。统治了纳尼亚大陆的邪恶女巫亦是如此,在她的诅咒下,整个纳尼亚变成了永远是冰天雪地的、毫无生气的冰封世界。

二、公元5世纪前后的宗教文化

几乎所有魔幻电影都带有宗教的影子。宗教的神秘主义、教义和具体的文化元素(如祭祀仪式、圣物等)为电影的魔幻性提供了语境和丰富的意象。而对于西方魔幻电影来说,世界三大主教之一的基督教在已经深切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时候,势必也会影响着魔幻小说的创作和魔幻电影的摄制。例如,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2004)和《哈利·波特与凤凰社》(2007)中,哈利和他父亲的挚友小天狼星·布莱克的关系就是教子和教父的关系,在基督教中,教父不仅要在教子的洗礼仪式中负责为其作保,还要教导他有关宗教的知识,甚至在其失去亲生父母后抚养其长大成人。哈利的亲生父母牺牲在和伏地魔的战斗中,小天狼星却因为蒙冤被关在阿兹卡班而长年没有能尽到做教父的责任。这种对于教子的愧疚直接导致了小天狼星在《凤凰社》中高度关注哈利的生活,不顾自身安危去解救哈利,导致了自己的死亡。

在《纳尼亚传奇》中,由于作者刘易斯本身就是神学教授,基督教的影响更是处处皆是,最直接地体现在角色的塑造与情节的安排上,如狮王阿斯兰这一角色的设定。阿斯兰的创造显然带有对耶稣基督的模仿。在《狮子、女巫和魔衣橱》中,阿斯兰甘愿代他人受罚,从容地面对白雪女巫的处死,受尽屈辱地死去,而在他死后,行刑的石台一分为二,阿斯兰的尸体消失,然后死而复生,人们也就意识到了阿斯兰并不是应该被处死的那个人。这个故事与耶稣死而复生的故事几乎是一样的。耶稣以无罪之身而甘愿替有罪之人赴死,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三日后复活,而十字架也成为所有基督徒心中的神圣标志。人们在摸到阿斯兰行刑前被剃掉的鬃毛后,才相信阿斯兰是真的复活了,这与《约翰福音》中耶稣对多马说的“伸过你的指头来,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来,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总要信”也是符合的。

除了基督教文化以外,“异端教派”的文化也渗透在魔幻电影之中。而异端教派与魔幻电影联系得最为密切之处便是该文化对自然的崇拜。以在凯尔特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德鲁伊(Druid)教为例,德鲁伊被认为是得到神灵启示的,具有强大力量的巫师,在早年凯尔特人和罗马人的战斗中,德鲁伊的出现能给凯尔特人带来强大的精神鼓舞力量。随着凯尔特人被罗马人贬抑为野蛮者,德鲁伊教也就成为异端教派。德鲁伊教的最大特征之一便是对大自然的高度尊崇与维护。“在罗马人到来之前,他们通常在野外举行必不可少的仪式,如神圣的泉、树林、树、瀑布或者其他和这位神祇相关的地点旁。”这种对自然的崇敬也使得德鲁伊教认为虔诚的信念导向的是控制自然,操纵生灵,甚至变身为动植物的魔力。这种自然崇拜理念在魔幻电影中是极为常见的,如《魔戒2:双塔奇兵》(2002)中,法贡森林里的树木是有生命的,他们原本并不想参与到中土的战争中来,然而在发现白袍巫师萨鲁曼疯狂砍伐树木来制造强兽人后,树木们踊跃地参战,砸毁了萨鲁曼的老巢艾辛格。

在《纳尼亚传奇》系列电影中,整个纳尼亚大陆其实就是古代凯尔特人观念中的理想世界。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是暗合德鲁伊教的文化的。如在《凯斯宾王子》中,露西就曾经不无感伤地说这些树是曾经会跳舞的树。它们之所以现在不会跳舞是因为台尔玛人的大肆入侵,大量动植物都选择了隐蔽和遗忘自己的灵性,久而久之整个纳尼亚也就退化为一片荒蛮之地。直到凯斯宾王子用号角召唤回了国王和女王,狮王阿斯兰现身,用自己的吼声唤醒树木、水神等,大自然的灵性才重返纳尼亚。

三、中世纪的英雄传说文化

在经历了5世纪之后的蛮族入侵后,西方进入到了漫长的中世纪中,蛮族文化之中的英雄崇拜意识和欧洲原有的基督教文化进行的互相渗透,并在教会的统治下酝酿出了新的英雄传说文化。相较于早年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英雄传说,这一类故事,如《罗兰之歌》《尼伯龙根之歌》等,反映了一种有时代特征的文化,一方面体现了新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生活,如教廷对巫师的迫害反而使得人民在文学中追慕神秘的,处于地下状态的炼金术、巫医等;另一方面也与中世纪的欧洲封建思维紧密相关,如拱卫教会权力,为教会掠夺财物的骑士,在中世纪教廷的美化下孕育出了骑士文化等。

在《黎明踏浪号》中,露西因为嫉妒姐姐苏珊的美貌而一心想要变漂亮,她对于美貌的渴求甚至一度到了畸形的地步,而在电影的最后,露西终于决定做回原来的自己。于是她在得到魔法书以后学习了包括现形、飘雪等神通广大的咒语,也学会了让自己改变外貌。但是咒语的功效不是永久的,短暂的变漂亮只不过是自欺欺人。咒语/巫术沟通了人和超自然世界,《黎明踏浪号》显然是将中世纪的巫术传说进行了改写,而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观众也会从内心认同这种书写方式。与之类似的还有充斥着大量咒语的《哈利·波特》系列等。

而骑士文化也被《纳尼亚传奇》赋予了新意,强调勇敢、责任的骑士精神得以保留,而效忠教廷的部分则被剔除。露西四兄妹原本只是因为二战而到乡下躲避轰炸的普通孩子,但是他们在进入纳尼亚王国后经受了信仰危机的考验,在正邪之战中接受了精神的洗礼,成长为小骑士。而其中又以一度出卖手足,但最终醒悟的爱德蒙最为典型,他知错后积极悔改,进行了自我救赎,在经历过这样的浪子回头之后,爱德蒙成为一名符合骑士荣誉标准的人物。又如《魔戒3:国王归来》(2003)中大战猛犸象的洛汗国骠骑,誓死效忠刚铎的勇士们,无不从容地带着责任走向死亡,这也都是骑士精神在魔幻电影中新的书写。

刘易斯本人的文化修养以及迪士尼在塑造异彩纷呈的纳尼亚大陆时对原著的尊崇,造就了极具文化底蕴的《纳尼亚传奇》。这种从古老文化中攫取内容来充盈当代创作的做法并非《纳尼亚传奇》所独有的。可以说,以《纳尼亚传奇》为代表的魔幻电影,充分汲取了西方各个时代的文化精华,让这些母题和原型在新的故事中重新走进观众的视野。

猜你喜欢
纳尼亚魔戒露西
纳尼亚传奇(六)纳尼亚之王
自发的绘画——露西·史蒂文斯
会飞的大鲸鱼
露西的吻
“仙境”与共同体想象:《纳尼亚传奇》的文化意义
从生态批评角度探析《纳尼亚传奇:凯斯宾王子》
中文风暴,经典版图游戏巨著《魔戒圣战》中文版消息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