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霞/安徽金寨干部学院
作为一个讲故事的人,语言是基础。首先我们得吐字清晰,让别人听得清,乐于听。
像我是江店开顺人,靠近河南,方言中是平翘舌音不分的,像我在上师范之前,一直觉得自己的普通话蛮标准的,上师范的第一堂语文课,老师让我读了一段课文,给我下的评语就是“一个翘舌音都没读出来”,我才开始知道原来拼音里的平翘舌是有区别的。语言这种事,无技巧可言,只有下死功夫。怎么下?别人怎么下的我不知道,反正我是对着镜子练了半年的绕口令。
我们的语音虽然不能像播音员那样纯正无误,但是最起码要让我们的听众听起来不困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做过一个世界上最简短的演讲,只有四个字:永不放弃!虽然只有四个字却鼓舞了士兵的士气。当然我们在讲故事时并不能像伟人这样惜字如金,这里举这样的例子只是想说,简洁的语言如果用得好比长篇大论更易让人接受并记忆犹新。
如今的金寨作为全国各地的单位与个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地,每年来红军广场与博物馆的人数不断攀升,红色讲解的对象既有针对性又有广泛性,要做到有针对性的讲解,就必须真正了解游客的需求。针对不同文化背景、年龄层次和参观目的的游客,讲解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在体现专业性和教育性的同时,讲究普及性和趣味性。
例如,对于儿童游客,在讲解中要抓住生动、精彩的片段,如在博物馆的洪学智将军纪念馆里,可以讲将军少时在双河大庙“打鬼”的故事,可以讲洪学智将军“智取肚子洞”的故事,讲的时候结合墙上的配图,以儿童容易接受的语言,稍微夸张的表情,激发他们参观学习的兴趣。对于中老年游客,面对他们,我们可以从那些发生在战乱年代里悲壮的烈士故事,催人泪下的亲情故事,也可以说这是一个容易被感动的群体。
我们的讲解不能是一层不变的,要有新材料或旧材料选取新视角,目前的市场需求对红色讲解员的要求也就更高。
讲故事,说到底,还是在讲人物,我们用一个个人物来丰满我们的故事,通过人物在故事中的语言、行为来反映历史。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个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做深入的了解。在县博物馆里,我们都知道有一个张敏为了掩护战友而捂死婴儿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之前还有一段历史的解说,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之后,敌人开始下乡“清剿”,许多地方成了“白天不见人,晚上不见灯”的无人区,斗争之惨烈,重建的红25军历经多次整编再建,最后也开始了长征,而在鄂豫皖苏区坚守的红28军,历经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面对数十倍与我强大的敌人,还有那样一支坚守在金刚台上的妇女排。
通过这段历史的讲述,才能让听众了解到当时的情形是多么危急,环境是多么恶劣,生存是多么不易,才能理解张敏何以能做出这种常人所不能理解的举动。
同样拿张敏的故事为例,当孩子的哭声随时可能暴露十几个女战士的时候,此时的张敏该怎么办呢?看似简单的问句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揣摩。听到了这样的发问,听众就会想,是呀,该怎么办呢?此时的她首先是一个战士,其次才是一位母亲,能怎么办?在情急之下,她来得及衡量取舍吗?来得及温情脉脉吗?她来不及,在她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在这个时候只有保住战友的安全才是首要任务。至于捂住孩子的结果,她来不及思考的更多。
我们虽然无法去问张敏当时的心情,但我们可以想象,她的表情她的语言她的行为,可以在故事里进行填充,这并不是瞎编乱造,这是合理的想象,艺术的升华。
今天我们的身份是红色讲解员,红色讲解员就要了解红色历史。什么叫红色历史?简而言之,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党带领着广大的劳苦大众从战火硝烟中一路走来,这中间有多少生命为之付出?有多少鲜血染红了战旗?仅我们金寨县就有十万英烈,每次看着烈士纪念馆里那面刻着烈士英名的山墙,我的心情都是沉重的。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只是一个个冰冷的名字,可是在这名字的背后曾经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也曾热血沸腾,他们也曾青春美好,他们为了梦里那个遥远的新中国而为之抛头颅、洒热血!
这样一段血泪之史,值得我们去努力的研读,值得我们用有限的力量去做无限的传承。
历史是客观的,不论历经多久,真相始终都在。作为红色讲解员,我们要尊重历史,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情绪就擅作一些无端的观点的宣扬,更不能对某些史实断章取义。
关于一些特殊历史的讲解,比如“肃反”。邓小平曾经说过:“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所以在讲这些历史的时候一定要客观,不能掺杂个人情绪,要讲历史,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