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泰坦尼克》与《阿凡达》的英雄主义

2018-11-14 13:09杜志娟
电影文学 2018年22期
关键词:泰坦尼克卡梅隆泰坦尼克号

杜志娟

(西安翻译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5)

美国式个人主义与英雄主义早已伴随科幻类、战争类、犯罪类等类型电影为世界所熟知。好莱坞商业化影视运作模式的成功,使带有鲜明美国立场的好莱坞电影裹挟着美式大众文化价值观席卷全球。其中,科幻类,尤其是“超级英雄”类电影更是在世界范围内掀起无数次观影热潮,以漫威、DC为代表的漫改电影在构建出庞大的虚拟宇宙体系的同时,推出了一个又一个耳熟能详的“超级英雄”:美国队长、钢铁侠、蜘蛛侠、金刚狼、雷神、绿巨人、超人、蝙蝠侠……以及“超级英雄”联盟:复仇者联盟、X战警、银河护卫队、神盾局……

这些被冠以“超级英雄”之名的电影角色,通常拥有一身普通人望尘莫及的超凡能力,在面对超级危机时挺身而出,凭借自身的力量与邪恶势力作战,维护宇宙的和平与稳定,保护普通人的安全。这一设定契合了普通人寻求救赎、渴望庇护的深层心理,高成本、大制作、大场面与惊人的特效构成的视觉冲击、听觉震撼令人目不暇接,因此吸引了数量惊人的观影群体,获得了丰厚的票房回报。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虚拟宇宙体系的日益扩张、新的“超级英雄”层出不穷,旧的“超级英雄”扮演者年岁渐长,以及同类型电影频繁上映带来的审美疲劳,“超级英雄”类科幻电影已略显疲态。单一且疯狂的英雄主义价值观的输出,使其虽保持着荷尔蒙旺盛、肌肉虬结、挥汗战斗的强壮外表,内里却已因思想空耗而渐渐干瘪。即便同为导演,也对“超级英雄”类电影进行了无情的抨击。詹姆斯·卡梅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那么多其他故事可以讲,不一定非要让雄性激素发达又没有家人的男性做两个小时的生死搏斗,顺便在这个过程中破坏城市。”《荒野猎人》的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更称“超级英雄”电影是“毒药”“文化大屠杀”,因为它们让观众过分接触到阴谋、爆炸等场景,而这些对普通人毫无意义。

卡梅隆所执导的电影蕴含着他自己对“英雄主义”的理解与阐释,呈现出独特的叙事范式。在他所擅长拍摄的精彩刺激的动作场面之外,是浓郁深沉的人文气息与见解独到的英雄主义精神。本文以《泰坦尼克号》与《阿凡达》为例,对比《深渊幽灵》,从平民、英雄、残缺等层面探讨卡梅隆执导电影中的英雄主义。

一、英雄的平民与平民的英雄

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中,普通人在遇到危险时,总会得到“超级英雄”的无私帮助。个人主义与英雄主义塑造出“超级英雄”神话,而“超级英雄”神话在极富冲击力的画面与推崇备至的精神背后,是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的滥觞。其所刻意塑造的敌对形象往往意有所指,而充满暴力的刺激性画面带来感官与心灵上的疯狂激荡,同时,个人英雄主义的过分渲染与获得“超能力”的偶然性也为观众营造了“博彩”中奖般的虚幻高潮。

“《异形》系列的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曾说过,超级英雄电影不是他的菜,他认为这类电影太不现实,难以令他信服,所以从未答应执导。”这种反现实反科学的伪科幻“超级英雄”电影,其实是电脑科技发展下“孤胆英雄”类动作片的变种,除纯粹的感官刺激与禁不起推敲的薄弱价值观外,并不能为观众带来深层的思考,这也是许多导演为此深感忧虑的原因——“超级英雄”类电影的出现,挤占了其他更值得关注的电影的空间,这并不是什么值得开心的事情。

坦言自己并不看好“超级英雄”类电影的卡梅隆,他所执导的《泰坦尼克号》中,没有“超级英雄”。因此,不会有人在邮轮撞到冰山之前示警,更不会有“超级英雄”力挽狂澜,拯救2224名船员与乘客的性命。这艘钢铁巨轮最终在太阳升起之前沉没入冰冷漆黑的大西洋底,1500余人因此丧生。

卡梅隆采用平民的视角,跟随穷小子杰克的脚步登上了这艘注定不归的邮轮。一等舱、二等舱、三等舱的巨大差距,财富、地位的鸿沟在这艘邮轮上展露无遗。不期而遇的爱情是这艘船上最动人的旋律,却何其短暂。从泰坦尼克号邮轮撞到冰山直至沉没的两个多小时内,人性的美与丑从未如此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生死存亡之际,每个人都爆发了强烈的求生欲。而船上的救生艇,却只够一半人乘坐。事实上,由于判断失误,救生艇只救出了不到三分之一的乘客。是走还是留?挤上救生艇,便有一线生机,留在泰坦尼克号上,必死无疑。

在这一刻,无论哪种选择,都艰难无比。大多数人选择了遵从船长的命令,让老弱妇孺先登上救生艇!超级英雄的英雄主义与普通人的英雄主义是截然不同的,因为普通人意味着弱者身份,他们在面对生死时所爆发出的神圣的精神操守,超过了身怀绝技的所谓的超级英雄。在超级英雄电影中,普通人只能等待超级英雄的救赎,但是在《泰坦尼克号》中,我们看到了普通人身上动人心魄的灵魂力量。

英雄的平民与平民的英雄,不是文字结构上的差异,平民中的英雄聚集在一起,成为英雄的平民,这种喷薄欲出的能量不亚于大西洋海平面上的阳光,照亮了那一夜冰寒刺骨的洋面,辉映了每一个平民英雄的面庞。虽然卡梅隆的英雄主义叙事带有浪漫主义的虚构成分,但是因为这场灾难的真实存在,所以其撼动灵魂的力量并没有因此削减。

二、残缺的英雄与英雄的残缺

《阿凡达》中,男主角杰克·萨利是一位因伤退伍的老兵,脊髓受伤令他只能坐在轮椅上搬动肌肉萎缩的细弱双腿,生活变得艰难而无意义。但是,残缺的身躯并没有剥夺杰克灵魂的完整,他虽然深知医治好身体的希望微乎其微,却依然渴望有一天能重新获得健康与力量。丧失希望与放弃希望是截然不同的层面,因为有梦想,所以杰克会梦到自己在飞翔。所以,当面对矿业公司高额聘请时,杰克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接受任务。他成了所有雇佣兵中最特殊的一位,其他人都是年富力强、肌肉结实、精神饱满的年轻人,只有他是一个乘坐轮椅、连自由行动都无法做到的退伍老兵。通过当时最先进的技术,他获得一个混血纳美人的身躯,自负伤后第一次站起来,自由奔跑。

卡梅隆通过以上情节,塑造了一位身体残缺的英雄,他并非渴望战斗而参与战争,并非因为挑战自我而成为雇佣兵,并非因为追逐利益而驱逐纳美人……他似乎随波逐流,跟随着命运的安排跌宕起伏,犹如漂萍,甚至还有些自卑,这何尝不是每一个普通人的真实写照。即便因为哥哥的死,杰克的未来变得有所不同,却依然在命运的驱赶下踉跄奔波。然而,《阿凡达》中的杰克与《泰坦尼克号》中的杰克都有一颗难得的坚定的心以及珍贵的品质。所以,泰坦尼克号上,杰克将生的希望给了萝丝;潘多拉星球上,杰克愿意为纳美人背水一战。尽管变身为混血纳美人的杰克深知自己的生命掌握在矿业公司手中,假如与矿业公司为敌,他将失去这个能自由奔跑的躯体,甚至失去自己的生命,他却遵循了本心,毅然决然地做了,因为纳美人已经是他的朋友、伙伴、家人。残缺的英雄,依然是了不起的英雄,身躯的残缺好过灵魂的残缺。卡梅隆执导下,英雄的残缺为英雄打上了朦胧的侧光,既神圣又平凡,如同我们身边每一个普通的灵魂。

英雄主义是电影永恒的课题。英雄主义本身并无不妥,真正该探讨的是如何进行英雄主义叙事,塑造真实可信的英雄形象,脱离好莱坞式个人英雄主义的桎梏,赋予角色丰富立体、深入人心的灵魂。

猜你喜欢
泰坦尼克卡梅隆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经典桥段(视频)
《泰坦尼克号》(海报)
雪上“泰坦尼克”
谁吃掉了泰坦尼克号
The Titanic II Is Making Its Maiden Voyage in 2022 “泰坦尼克2号”将于2022年下水启航
拿到卡梅隆180页的剧本和600页的笔记,罗德里格兹只改了几处奇观
闭上眼睛数到十
卡梅隆的细节
看谁更像海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