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俩

2018-11-14 13:09
电影文学 2018年22期
关键词:陈光巧珍水车

序幕

字幕:1962年,高考结束。

一群学生在晋欣火车站候车室外,面对着两个背行李的女同学谈的热火,依依不舍。

一个英俊潇洒的小伙子从售票厅出来,将两张火车票递给巧珍。巧珍给他钱,他却死活不要,并说:“你俩回去后,想当教师就来找我。我爸爸在专区教育局工作,今年考不上大学的学生都可以分配教师,有什么事情就来信。”

巧珍眼里有泪。

谈笑间,候车室的广播响了,有列车要检票进站。

巧珍和引珍背行李去检票口,送行的人们也涌到旁边望着。

买票的小伙子又跑到巧珍跟前说:“回去不合心意就来找我!”

巧珍:“石磊,我记得……”她还想说什么,却没再说出来。

火车鸣笛,车轮转动向前进了。

有同学说:“她们姐妹俩踏上了新的征程。”

推出片名:《姐妹俩》。

1.道路 日

六月天,火辣辣的太阳照射着大地。

巧珍、引珍姐妹俩脸晒得通红,汗水不住地往下滴。

引珍说:“妹妹,咱俩回村后,人们说什么的都有,咱们有用的就记住,无聊的不要理他们,你不能像在学校那样任性。”

巧珍:“姐,不对的咱也得说。”

引珍:“那就看什么问题,有些是老习惯,咱说也改不了,反而会引起误会。有些事情需要慢慢地来,逐渐改变。”

越走越热,姐妹俩用小手绢不住地擦汗,她们提着行李累得有些走不动了。

2.树荫下 日

巧珍看路旁有棵大柳树,说:“姐姐,咱们歇歇吧。”

引珍点点头,俩人把行李放在树下,坐在行李上,用手掌不住地扇着风。

从田地里出来一伙年轻人,说说笑笑,十分快乐。他们看见引珍和巧珍,都高兴地围过来,问长问短。

青年甲把肩上搭的毛巾给姐妹俩递过去,巧珍没有接,引珍急忙接住:“谢谢!”

青年甲:“谢什么,自己人。”

青年乙指着引珍说:“你们住西巷,我们住东巷,按理说,你们该叫俺们哥哥咧。”

巧珍嘴快:“不怕,该叫哥,俺们自然会叫。”

青年乙:“那你们叫。”

巧珍声音洪亮地喊:“哥哥。”

大家哄堂大笑。

青年甲伸手要替她们背行李,引珍很不好意思。

巧珍先把她自己的行李给了青年甲,又把姐姐背上的行李拽下来给了青年乙:“哥哥给妹妹背行李还有什么不可。”

另两个女青年过来拉住她俩的手,说说笑笑往村里走。

3.巧珍家 日

一伙年轻人都跟着引珍去了她家。一推门,背行李的男生就叫:“婶婶,你看谁回来了?”

腿脚麻利的巧珍妈迎来问:“小黄,谁来了?”

大伙儿都说:“你姑娘回来了!”

巧珍、引珍迎上去拉住母亲的手:“妈,俺们回来了!”

巧珍妈一手拉着一个闺女,不住地说:“好,好,回来就好!”

年轻人放下行李要走,母女三人都请大家喝口水再走。

小黄:“不愁,今后有机会来呢。”

年轻人嘻嘻哈哈地离去。

父亲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了。

巧珍、引珍迎出院门给父亲拍打身上的尘土,拿毛巾,端洗脸水。

父亲乐呵呵地说:“我自己来吧。”

父亲进屋看到炕上放着巧珍和引珍的行李,脸色略显阴沉,咳嗽了声。

母亲瞅了父亲一眼:“吃饭了。”

吃过午饭,引珍拾掇碗碟去洗。

父母亲去休息。

巧珍用绳子上的手巾擦了把汗,推门走了。

4.花果园 日

巧珍手里握着株小草,边走边哼着歌到了花果园。

家乡美,家乡美,

小草也在欢迎你。

绿绿的庄稼,红红的花;

美丽的蝴蝶花上舞,

勤劳的蜜蜂采蜜忙。

机灵的黄鹂在唱歌,

知了、蝈蝈伴奏着。

青青的流水蓝蓝的天,

几朵白云绕村飞,绕村飞。

核桃树下坐着一个老头喊:“小心,脚底有蛇!”

巧珍低头一看,她脚边有条镰把粗的蛇,吓得她叫了一声。蛇也吓得溜走了。

巧珍认出树下坐着的是三爷:“三爷,这蛇真瘆人,吓得我还心跳呢。”说着,她走过去挨着三爷席地而坐。

三爷问:“你啥时候回来的?”

巧珍:“今天上午。大学考完了,看来念大学不可能了。国家倒是照顾我们这些高中生呢,考不上的可以去教书。人们说‘性急的不能吆猪,脾气赖的不能教书’。我觉得我不能教书,不如早些回来建设家园。”

三爷:“回来好,农村就差你们这样的人才。我们知道的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东西,什么新玩艺儿都不懂。”

巧珍笑道:“新东西要学、要会,老东西也是好东西。”

三爷:“孩子,你说得对。像我们看天气有雨没雨,常说的谚语是‘蛇过道,水瓮津、庄户人不信挽艾根’。现在公家就提前知道有雨没雨。天天报的也很准。”

巧珍:“三爷,现在是用科学技术测气候变化。”

三爷笑道:“不懂,老人传给我们‘金洞洞、银洞洞,甚也不如自己的穷洞洞’,‘这也好,那也好,不如自己的娃娃好’,‘这也强,那也强,甚也不如自要强’。自己要强些,有上进心,不怕苦,不怕累,吃得辛苦一定能成大事。回到村里,这样宽广的天地,要经受起熔炼,百炼才能成好钢啊!”

巧珍:“三爷,你说得真好,我能经得起考验!”

三爷站起来,指指背后:“这是咱们的花果山。我自编了首歌。这首歌叫《我们都有一双手》。”说着,他就手舞足蹈地唱起来。

我们都有一双手,

自己的家园自己建。

不怕苦来不怕累,

童山秃岭变花园。

哦……

我们都有一双手,

自己的家园自己建。

村后都是花果山,

村前一片米粮川。

哦……

我们都有一双手,

遍地都有黄金坛。

只要我们勤动手,

黄土都会变黄金。

哦……

我们都有一双手,

自己家园自己建。

大家拧成一股劲。

我们家乡变天堂。

哦……

变天堂——

巧珍不住地鼓掌,她跑过去握住三爷的手说:“三爷,你是我的好老师!”

三爷:“走,看看咱村的花果山。”

三爷引领着巧珍爬上果园梁顶,这里可以看到果园全貌。他给巧珍介绍着:“从上往下数,那一片是枣树,那一片是核桃树,那一片是梨树,那一片是杏树,那一片是李子、桃……五花八门,十分齐全。早桃、早杏能吃了,现在夏果子已经成熟,明天就要给社员分。”

夕阳西下,到处有彩蝶飞舞,山雀鸣叫,蝈蝈在远处伴奏。茂盛的花果树长满山坡,枝条上挂满了累累的果实。

5.巧珍家 夜

巧珍在给姐姐引珍讲述下午出去的情况。她们正说着,就听见父亲的声音:“不值得辛苦!”

巧珍轻轻到屋门旁,打开一条缝偷听。

门缝可见,母亲说:“盼孩子成事后,咱们靠她们。看来咱们这把老骨头该受一辈子苦了,她们回到农业社,女娃娃家能做甚?没指望了……”

父亲:“咱家坟里没长下那爬爬树,命该这样呗……”

母亲:“不是说她们姐妹俩在学校里面是拔尖的么,巧珍还是学生会主席,怎么就连个赖学校也没有考上?”

父亲:“嗨……”

母亲:“要不,让她们明年再考?”

父亲:“咱倒是愿意她们成个人,沾沾光。不由人,由命吧。”

母亲:“回村就是灰猴一只,谁也看不起,咱出去也觉得脸上没光。”

巧珍听到这里脸色沉了下来,要开门出去。

引珍知道妹妹的脾气,一把关上门缝,将巧珍拉回来坐下:“咱俩考不上大学,父母有点失落感也是正常的,让他们说说怕什么?”

巧珍噘着嘴:“父母这一关就难过。”

引珍:“他们想咱们成龙变虎,给他们脸上贴金,考不上就是抹了黑。咱要干出个名堂来,让父母知道,钱没有白花,书没有白念,知识没有白学!”

巧珍:“明天咱们就去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解决一些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让他们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

引珍:“今天早些睡,明天早些起。”

姐妹俩关了灯,各自躺在床上,都睁着眼睛难以入睡。

旁白:月光漫撒窗上纱,床上姐妹睡是假。姐妹各想各的事,头脑清醒谋村画。

6.村内 清晨

东方发白,村内寂静,好多人还在熟睡中。

7.巧珍家 清晨

闹钟正报五点,引珍往起爬。

巧珍穿了条裤子,披了袄,趿拉上鞋推开门出去了。

8.村大队部 清晨

门右边挂着“庄里公社翠岩大队”。大队门刚开,看门的是老支部书记,他看见了巧珍,说:“回来啦?回来好,村里就需要你们这样有知识的年轻人。”

巧珍:“我们有意愿,但什么也不懂。”

老支书:“有意愿就好。这是第一步,万事开头难。”

9.学校 清晨

巧珍路过,见校门紧闭着,想起小时候念书的情景。

(回忆)下雪后,巧珍和同学们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她滑倒了,滚一身雪。

刘老师忙跑过去,边用手帮巧珍打扫掉她身上的雪边关切地问:“没碰着吧?”(回忆完)

有人叫:“巧珍吧?”

巧珍转头一看,正是她的班主任刘老师。她高兴地给刘老师敬个礼:“这么早您就来了?”

刘老师慈祥地笑着:“早起来活动活动。”

师生二人亲密地紧紧握着手。

10.村外高粱地 清晨

巧珍走出村外,沿着田间路一直走。

一片高粱长势很好,苗挺粗壮,叶子却变黄了。

巧珍用手抹了抹叶子,细细查看高粱杆子。她正观察之时,社员们扛着锄头从田里出来,经过这条路。

一个社员惊奇地喊:“这不是巧珍吗?”

众社员高兴地:“就是,你甚时候回来的?”

巧珍笑着说:“昨天回来的。”

社员甲:“巧珍,你这么早出来干甚?”

巧珍指着茭子说:“我走到这里,看到茭子生长的不对劲,像生了病。”

社员乙灰心丧气地:“原本指望它多打些,结果快死了。”

社员丙有怨气地说:“俺们说不清,队长不管,俺们也管不了。”

巧珍斩钉截铁地说:“就得管,这是人人有份的,庄稼打不下谁也吃不上。”

社员丙心灰意冷地说:“你怎么管?没办法,还有一大片也是这样。今年茭子面是吃不上了。”

众社员:“俺们锄地去了,顾不上和你闲聊。”

巧珍笑眯眯地问:“为什么这么早就出地?”

众社员:“伏天天热,早早出来,热的时候就回家了。”

巧珍不解地问:“锄禾日当午,锄苗不是中午锄好么?”

社员们:“那是过去。”众人走了。

巧珍绕着这片高粱地转转,发现植株都是叶黄、萎蔫。她摘下几片发黄的叶子。

11.巧珍家 日

巧珍回到家中,只有姐姐在家。

引珍:“你去哪了?怎么现在才回来?饭在锅里,自己去吃吧。”

巧珍掀起锅盖,锅里留着一碗稀粥、一个窝窝。

桌上碟内放着些咸菜,巧珍拿着窝头,端着稀饭,一口稀粥,一口窝头,筷子也没用,吃菜也是窝头摁了一下菜盘里菜,连窝窝带菜吃。狼吞虎咽几口就吃喝完了。

饭后,巧珍对姐姐说:“我要进城去,化验一下这茭子得了什么病。”

引珍说:“你不要先进城,先和队里说,队里不管,再和公社说,他们都不管,你再进城也不迟。”

巧珍:“姐姐的话有道理,应该引起他们的重视。”

12.大队长室 日

巧珍拿着茭子叶来到大队,去找大队长。

大队长无可奈何地说:“俺们早就知道了,没办法。”

13.大队院里 日

大队看门的老支书指着巧珍手里的茭子叶说:“它不会说话,谁知道它得了什么病,怎么治?只好听天由命。”

巧珍无奈地看着老支书。

几个围过来看热闹的老头说:“种在地上,收在天上。天不让你吃,没办法呀。”

巧珍离开大队。

14.公社办公室 日

赵秘书热情地给巧珍让座,倒了杯水递给她,不紧不慢地说:“前些时候下乡的同志提过,好几个村都有这问题。但谁也没有理过这事。等书记、主任回来,我再向他们反映反映,看他们咋办?”

巧珍:“他们甚时候回来?”

秘书:“说不准,也许三两天,有时候半月十天才回来。”

巧珍:“等他们回来茭子也就死光了,不能再等了。”她拿起茭子叶离开了办公室。

15.表兄家 日

巧珍跑到姑表兄家,向表兄借了辆自行车。

巧珍骑上自行车忙着赶路。

16.县城 日

残缺不全的城墙高耸着,仍然显出当年的威武雄姿。高大的城门楼第三层上挂着“晋北锁钥”,四个大字鲜明悦目。

南北大街两旁排列着整齐的商店。

17.老商店 日

几位老职员在忙,巧珍跑进来问:“请问农科所怎么走?”

几位职员均摇头:“不知道。”

18.街道边 日

巧珍挨家店问路。

巧珍推着自行车在街上走。迎面过来个年轻人,她急忙上前问,“请问农科所怎么走?”

年轻人说:“没听过农科所,听说有个农技站,在哪里也不知道。”

后面路过的一个后生说:“可能在东门外,要不就在北门外。”

巧珍高兴地:“谢谢,谢谢你们。”说完蹬上自行车骑远。

19.农技站 日

巧珍走进农技站办公室,里面坐着一男一女。

张技术员接待了巧珍。

巧珍拿给张技术员看茭子叶。

张技术员观察了茭子叶一会儿:“应该不是植物本身的问题,叶子是正常的好叶子,就是因为水分、营养跟不上,不但不能生长,而且逐渐消耗的命也可能保不住了,问题在根部。”

张技术员又到化验室用显微镜反复观察,结论还是跟前边讲的一样。

巧珍:“几十亩地里的茭子根部都有问题吗?”

技术员:“是的,问题就出在根部。”

20.茭子地 日

巧珍用铁锹挖了株茭子,一下子就挖出十几只核桃虫(学名毛黄褐),她惊叫:“技术员果然说的对!”

五株茭子接连被挖,株株根部都有很多虫子。

巧珍自言自语:“真可怕,原来茭子的根全被它咬了、吃了。”

巧珍把挖出来的茭子和核桃虫都摆在路边,让社员们看。

有的社员也拿锹去挖,再挖出来的茭子根部都有核桃虫,大家很吃惊。

有些社员说:“还是念了书有文化的人不一样,人家一下子就能把毛病找出来。”

21.大队院 傍晚

全村都轰动了,村民们在大队院围观摆在院里的核桃虫和茭子树,议论纷纷。

天渐渐黑了下来,人却越来越多。

简陋的办公室只有几条长板凳和一张粗笨的办公桌,点着一盏洋灯。大队长牛青、陈支书风尘仆仆地走进办公室。

牛青说:“老支书,点着马灯,吊在门栏上。”

看门的老支书点着马灯,挂在门栏上。

村干部陆续来到大队办公室。

陈支书:“有事,咱们干部不请自到,不叫自来,说明大家都关心这事。你们也都看到了,咱们的茭子咋得了黄疸病,矮小的不长,黄得快死了。大家只是说说,都不清楚病根。今天巧珍把它弄清楚了。清楚了该怎么办,大家想想办法。”他又走到门口,对院里的社员们说,“这核桃虫,大家想想办法,看咋能治除了它?”

办公室里的人在议论,院里的人也在议论,大队部一片嘈杂的议论声。

大队长牛青:“咱们出去和社员们一块儿想办法吧。”

陈支书说:“行,收集好意见,连同自己的,完了回来定个办法。”

一个中年妇女说:“核桃虫在地下,咱们看不见,不如连茭子一块刨了,刨出的核桃虫拿回家喂鸡,一举两得。不然明年虫子就更多了,没法活了!”

一个小伙子说:“撒毒土,或者灌毒水。”

老大娘说:“都怨你们村干部不管,没有责任心,现在管也迟了。”

小队长站起来说:“不是我们不管,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问题,无从下手啊!”

一个社员说:“他们和咱们一样,都没文化,甚也不知道。咋管呢?谁能像石柱家这俩闺女啊!”

巧珍走出来站在房檐石上说:“叔叔大爷们,谁也不要怨谁,这是咱们自己的事。谁都有权利,也有义务。打下茭子人人有份,没收成谁也吃不上茭子面。以后谁看见问题谁就提出来,这是大家的事,不单单是干部的事。我看还是灌药水见效快,效果好。”

大家一起拍手:“看人家说的多好。”

陈支书和几个干部一商议,宣布:“明早,由大队保管员刘三将辛硫磷配成药水,各队用马车把药水包装好拉到地里。社员们都戴上防毒口罩和手套,准备上盆子、桶子给茭子灌药水。”

22.茭子地 日

朝阳映红大地,喜鹊在树上喳喳叫。

社员们聚集在茭子地头。

陈支书讲:“社员同志们,今天的劳动不比往常,一定要注意安全,戴好口罩和手套。再流汗也不能用手套擦汗、揉眼、摸肉皮子,千万别中毒了!”

社员们异口同声地说:“能注意到!”

大家热火朝天地开始灭虫害。

引珍、巧珍和社员们戴着口罩、手套,女同志罩着头巾,男同志戴着草帽,在茭子地头忙着从车上的水包里往盒子、污水桶里倒药水。

社员们忙碌着,发狠地往茭子根底倒药水。

巧珍倒一下药水,就咬着牙说:“你狗日的再咬、再咬!叫你核桃虫死光!”

引珍听见了,对妹妹说:“心里恨就行了,不要说话。恨就多灌些。”

社员们往地里倒完药水,各自摘下手套、口罩。

引珍、巧珍去掉头巾,摘下口罩。

几个妇女走到引珍、巧珍跟前,一个妇女说:“俺还以为是公社的或是县里下乡的女同志呢,真羡慕你俩,长得这样苗条,劳动起来还那么麻利,真了不起!”

另一个妇女说:“有知识的人就是不一样,姐妹俩长得都不一般。白嫩的皮肤,瓜子脸,柳叶眉,大花眼,直直的鼻梁,红红的嘴唇,多好看,谁不喜爱?”

一个青年人问:“你俩是不是双胞胎?怎么长得一模一样?”

巧珍:“姐姐比我大一岁,实际才大十一个月。”她从车上拿了把锹,走到地边的茭子底下挖出十几个核桃虫。

巧珍从衣兜里掏出块手绢来,铺在地上,捡了十只大的核桃虫。

23.巧珍家 日

巧珍和引珍走进大门,巧珍快速地走进南房寻了把铁锹,拿了个大铁盆放在窗台下。

巧珍大声喊:“妈,给我和我姐寻些衣服。”

巧珍用铁锹在花池里挖开一块地,把手绢里的核桃虫埋在土里,在每个核桃虫旁又插一根棍子,盖上些烂柴。

巧珍盖好了虫子,去把大门关好,脱掉外衣扔在铁盆里,光着脚跑回屋里。

妈妈李翠打了巧珍一巴掌,“这么大的闺女羞不羞?”

巧珍俏皮地说:“在你跟前还羞啊?快给我寻穿的呀,妈。”

李翠:“就穿你们在学校的那身吧,你姐就穿上了。”

巧珍看姐姐的衣服也全换了:“妈,我那衣服舍不得穿了,快找别的吧。”

李翠揭开躺柜盖,紧锁眉头翻着柜内的旧衣服,扔出一堆,大部分是引珍姐妹俩小时候的东西,还有烂皮袄,皮裤,帽子等。

引珍默默地看着,巧珍不住地挤眉弄眼暗示引珍,妈妈很不耐烦。

巧珍拿起一件有补丁褪了色的旧制服说:”妈,我就穿这身吧。”

李翠看了一眼,没理睬巧珍,继续翻腾。她拿出一个蓝布包袱:“这是我的嫁妆。”

巧珍眼疾手快地拿过去:“我就穿这呀?”

李翠:“不能,成什么体统。”

巧珍:“你舍不得。”

李翠:“不是舍不得,是不能穿,别人会笑话。”

巧珍:“能穿,我不怕!”说着就抱过来,穿上了红袄、绿裤,红鞋上绣的是一对活生生的绿狮子。她穿上后高兴地跳起来喊,“姐姐,你看。”

父亲进门就看见巧珍这身打扮,笑着说:“真像唱戏中的媒婆子。”

大家都笑了。

引珍抱着她脱下的衣服放铁盆里,和妹妹的衣服一起洗了。

巧珍拿起放在炕边的小手绢在脸盆里洗。

李翠看了看问:“做甚来脏这样?”

巧珍:“捉回些核桃虫,它屙下一手巾。”

李翠高兴地笑着说:“那好,以后从地里回来的时候抓些虫虫,喂上咱的鸡,那就肯下蛋了。”

巧珍洗着手绢:“知道了。”

李翠看了巧珍一眼,继续整理衣服:“看把你高兴的,哭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巧珍:“对,高兴的日子才在后头呢。”她洗好手绢拿出院,搭在绳上。

引珍说:“父母亲说甚,你也不要插嘴,他们磨叨磨叨就没事了。”

巧珍:“我是属皮球的,压力越大蹦得越高。”

24.吴家街 日

红日初升,普照大地。

男女社员都扛着锄头准备出发。

引珍和巧珍肩上搭着块毛巾,扛着锄,挎着草帽向吴家街轻快地走来。

吴家街,花纹石路,高门楼,大瓦房,整齐美观。

社员们见引珍和巧珍姐妹俩来了,都迎了上去。有人惊讶地问巧珍:“你怎么打扮成这样?”

巧珍:“托我妈的福,今天我和农业社正式成亲了。”

大家很惊奇:“真的不走了?”

巧珍、引珍:“真的不走了。修理地球呀,让地球服服帖帖为咱做贡献。”

有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听了这话撇撇嘴。

有个老年妇女拍了下旁边妇女的肩膀,苦笑了一下退后去了。

有的人直说了:“啊呀,你们小小的时候就不在家,一天也没受过苦,能吃下这苦来?那还不得脱几层皮。”

引珍没有吱声。

巧珍说:“俺父母一辈子吃苦受累的,我们得接好他们的班。”

吴成叔说:“走吧。”

大家扛起锄就走。

引珍、巧珍马上跟上。

吴成回过头来说:“引珍,现在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你们是一队的社员,不是俺们二队的。”

这时,小黄挑着一担大粪扛着锄头走过来:“引珍、巧珍,咱们是一队的,跟我走。”走来对巧珍说,“呀,看你打扮成什么样子!”

巧珍说:“别说了,快告诉我们锄地的去哪了?”

小黄:“想要锄地跟我走。”说着,担着大粪向西北的路上走去。

巧珍:“你锄地还担大粪?”

小黄:“那里还有半亩南瓜,需要奶一奶,都在三道堰,这是为咱队白稍的奶葫芦。”

巧珍压低嗓子,指着小黄对引珍说:“他也是个爱集体的人。”

引珍:“不敢小瞧,现在的青年人是突飞猛进。”

巧珍没说话,揪了姐姐一把,捂着鼻子跑开了。

小黄看见巧珍捂着鼻子跑,故意喊:“站住,替我担担粪。”笑着追赶她。

25.三道堰 日

烈日高照,空中无一丝云彩,蝉鸣不止。

巧珍晒得脸通红,汗水不住地往下淌,衣裳都湿透了。她紧紧地握住锄把,埋头赶先进。

小黄锄到地头,四处张望。他擦去汗水,用草帽边扇风边喊:“巧珍,三年学个买卖人,一辈子学不下个庄户人。不要想一下子就能炼成钢,不行的时候到阴凉地歇歇。”

新知老汉扭回头对巧珍说:“你们像豆芽一般,不像我们这老牛肉,火烧不坏,水里煮不烂,耐宰啃。俺和你老子是风来顶罢风,雨来熬罢雨,什么也不怕。”

引珍和巧珍吃力地锄着,汗水不断地洒在禾根上。

26.巧珍家 夜

月明星稀,微风拂动。

月光从窗口射入,洒在床被上。

熟睡的巧珍一下把被单揪住扔在一边,几乎把小煤油灯扇灭。

引珍在一旁护住煤油灯,默默地在妹妹身旁看着《毛泽东选集》。

巧珍忽然喊:“啊呀,好疼。”

引珍急忙追问:“哪儿疼?”

巧珍慢慢坐起来,靠近姐姐:“你摸。”

引珍去摸妹妹的背,吃惊地说:“啊呀,晒破了。”微微的灯光下,她看到巧珍后背成片的疹子和红斑,慢慢地缩回手。

巧珍把脸转向姐姐,“我看农村不是咱们所在的地方,得寻找新的出路。”

引珍:“体力劳动对知识分子来说开始确实够苦,没有决心和毅力是不行的,这是第一步的考验。”

巧珍:“我不需要这么痛苦的考验。”

引珍:“你不是说,你是属皮球的,越晒应该越硬了哇。”

巧珍:“我这个皮球被晒破了,实在弹不起来了。”

引珍:“说什么呢?”

巧珍:“我清清楚楚地记得,有位朋友说,‘路走不对的话,一定要回头,碰了壁的话千万不要生气’。我的路就是没走对。”

引珍:“毛主席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你为什么说走错路了?”

巧珍:“对于他人来说是大有作为,对我来说实在是可叹,可悲!我现在就要和华老师联系,让他给我找个工作。”

巧珍一骨碌爬起来,找到信纸、信封,坐在桌边写信。

27.巧珍家 早晨

天还黑沉沉的,李翠就起来做饭。

父亲石柱坐在炕沿边抽烟:“咋这么早就起来做饭?”

李翠:“不早些,引珍她俩不吃饭就又上工去了,昨天没吃饭看成什么样了。”

石柱:“不是没吃好饭,是受不下这苦。”

李翠:“我就说她俩不要回来,和土坷垃打交道哪能好活了。现在后悔了吧,你听!”

石柱抬头听。

内室里,巧珍说:“信写好了,今天就寄出去。华老师是能干的人,他会有办法。”

引珍:“咱回家时,石磊在火车站不是说,想教书去教育局分配当老师,你何必麻烦华老师?”

巧珍:“我问过教育局,石磊父亲说,这次分配的教师主要是分配到贫困县,那里缺人,去了西八县,这辈子也回不来了。我不愿意去。”

引珍:“干甚也不能挑肥拣瘦,应该服从组织安排,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

巧珍:“那也是需要和志愿相结合才行。”

引珍:“你忘了?离别会上你的发言‘天不怕、地不怕、战天斗地的决心下。风来熬败风,雨来熬败雨,定叫日月换新天,地球大变样,农村成天堂’。回来没几天就变了,真不像学校的你。”

巧珍不耐烦地说:“你别说了,我都记得。”把脸微微别过去。

石柱走进来说:“人活得不能不像人,自己要有点志气,有点骨气。你们念书知道哇,神仙也是从苦难中渡过来的。何况你是人。一吃些苦就灰心丧气,那你就甚也干不成!”

一说神仙,巧珍高兴了,说:“姐姐走!”猛地拉上引珍走了。

28.巧珍家门外 晨

东方欲晓,炊烟袅袅渐渐散去。

李翠在门口等着闺女们回来吃早饭。

引珍、巧珍迎着朝阳向家门走来。

巧珍一进门就对父母说:“我们和大队商量好了,开发翠岩寺。这是咱这里一大景点,有小五台山的美称。”

石柱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乐呵呵地说:“那好,是件好事,去那里走一趟也是一种精神享受,多活十年。”

李翠也说:“好地方,赶紧吃饭,吃完饭就去详细了解情况。”

29.翠岩寺 日

蜿蜒的山峦连绵起伏,青松满山覆盖,郁郁葱葱。

山花芬芳,彩蝶飞舞。山雀鸣叫,涧水潺潺。

翠岩寺与美景呼应,格外引人注目。

引珍和巧珍正陶醉于秀丽的山景,从半山腰走来位老者,见到引珍和巧问:“施主初来此地吧?”

引珍:“小时候父亲领着来过。”

老者:“啊!那是缘分。老衲就是这里的护山看寺的。”

引珍:“那您这么大的岁数还住在山上?”

老者:“我五岁就来到这山上,那时山上人多。解放前日本人进来搜山、抢东西、砍松树,道教徒和佛教徒都走了,只有老衲舍不得离开这里。”

引珍:“您老有五六十岁了吧?”

老者:“今年八十三岁啦!”

巧珍吃惊地说:“啊呀,真不像,我以为您还是壮年!”

老者:“山上空气好,心宽。”

巧珍:“我们想请长老给我们详细地介绍一下寺院情况。”

长老高兴地说:“行。”说着,把引珍和巧珍带到大殿:“在那里可以全观寺院。”

长老指着寺中的正殿说:“传说这殿是神仙盖的。为盖这殿,鸡犬猪牛羊马等大小牲口三天三夜不吃草,也不动,不出圈,只是身上出汗。人们都不知道原因,后来才知道是为盖殿搞运输。”

引珍和巧珍认真地听着。

长老继续介绍:“正殿十分雄伟,大殿里的过梁很粗,长长的一根过梁锯成两截,北端短,南端长,据说每年四月初八庙会,南段这节长的过梁头会慢慢地头点地,过一个时辰又会慢慢起到原位。”

正殿下边是四大天王殿,旁边是阎王殿、奶奶庙,上边有关公庙。

长老:“在最下边的铁梁桥过去是戏台子,每年四月初八唱七天戏。铁梁桥据说是鲁班的大徒弟桥神修的,桥的雕琢十分精美,建成后请四大天王来视察,结果四大天王往桥上一站,桥下就横裂开两道缝子。桥神见此急中生智,把旁边立的两根长一丈三尺二、厚二寸四分的支架铁塞进缝隙里。哈,正合适。这时候持国天王说,这才能千年永固,就叫铁梁桥吧。南方增长天王指着桥头的石狮子说,以后老实些,看好寺院护好山守好桥。结果这畜牲还是不听话,到下头村里吃牛羊,糟蹋庄稼,才把它的腿打断,至今在桥的两头。”

巧珍看见两个石狮子后,跑过去摸了摸断了的腿。

长老又说:“桥底那棵穿天大松树,当时被日本人锯了一天,流血不止,吓得日本人不敢锯了,保存至今。听说山上的松树是老和尚得了聚宝盆,去五台山参加菩萨开光大典的头天夜里埋到山上,插了根松枝做标志,回来一看满山的松树,都一样高大,认不出哪一棵松树下埋有聚宝盆,从此以后,山上的松树只能砍,不准刨。”

引珍和巧珍边听边点头,认真地看着每一处的风景。

巧珍:“这里的风景真美,故事真有听头。”

30.巧珍家 夜

引珍和巧珍在起草开发翠岩寺的报告。

炕桌上摆着纸,引珍和父母说,巧珍不停地记着。

引珍:“归纳起来五个方面。一、搞好宣传,提高翠岩寺的知名度。二、搞好服务,修好路,成立运输队,山上设有饮食摊,定医疗点,培训导游。三、组织护山队,防火,防止破坏山林,保护庙宇。四、成立宣传队,活跃文化生活。五、县、公社、大队统一成立管理机构。”

引珍说完,巧珍记录下来,写好了方案报告,并用复写纸一式三份,装订好。

引珍和巧珍伸了伸懒腰,情不自禁地对笑着。

父亲看到闺女们这样做,很高兴:“弄好了,明天就去送报上级。这件事越快越好。”

31.大队 日

巧珍拿上开发翠岩寺的方案,兴致勃勃地到了大队。

陈支书和大队长牛青乐哈哈地接过方案。

陈支书说:“你们雷厉风行,真像早晨的太阳,朝气蓬勃。”

支书看了看方案,笑着给了大队长牛青:“写的全面。”

大队长牛青看了竖起大拇指说:“纳底不用锥子——针(真)好。”

巧珍:“大队不是有公用车子吗?我借借。”

大队长牛青:“大队哪有公用车子,我有个烂车子,谁都骑,真成公用的了。院南墙底那辆就是,你骑吧。”

巧珍骑上自行车,远去。

32.一组镜头 日

巧珍把方案送到了公社。

巧珍把方案送到了县文化局。

33.巧珍家 夜

晚饭后,母亲整理碗筷。

父亲在门口抽烟。

引珍和巧珍在屋里看书。

忽然听到有人喊:“社员同志们,今天晚上大队院里放电影,影片是《雷锋》。很好,请大家快来大队院。”他又重复叮嘱说,“教育意义很大,千万、千万不要错过机会。”

父亲趿拉着鞋进屋对闺女们说:“大队院演电影,快去看吧。”

巧珍:“我也听到了,小黄在喊看电影。”

姊妹俩把书放好,一前一后出了门。

母亲喊:“俺们也去呀。”

34.大队院里 夜

人们三五成群地来到大队院里。

院里柱子上的喇叭播放着雷锋的光荣事迹。

男女老少们认真地听着,找位置坐好,巧珍一家人也在人群中。

影片开始播放了,观众热烈地鼓掌。

巧珍望着银幕上的雷锋,深深地叹了口气:“都是人,咋咱就不如人家呢?”

巧珍旁边的父亲说:“你们看看人家雷锋。”

巧珍紧紧地握住姐姐的手:“行行出状元,咱们要向雷锋同志学习,把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的事业!给华老师的信我一直没寄……”

引珍看着巧珍笑了。

35.大队办公室 夜

村支委干部在开会讨论后备干部,培养接班人。

陈支书说:“革命接班人是关系革命胜负、革命前途的问题。因此,培养接班人是件大事,作为一项长期的革命任务要常抓不懈。”

一个人说:“小黄是咱们这几年的重点发展对象,可以继续抓紧培养。”

另一个人说:“巧珍呢?她虽然才回来,有知识、有能力、有干劲,是个好苗子。”

又一人说:“引珍,有知识、有能力,稳重诚实,考虑问题全面,也是个好苗子。”

大家纷纷讨论:“这三个人的确最合适,应该是培养的重点对象。”

陈支书讲:“要是重点发展对象,就要给他们任务,给他们压担子,在革命道路上好好磨练,锤炼的越多越能成好钢。”

大队长牛青说:“咱们农活不太紧了,以前定的翻身工程明天就上手。小黄带上一支队伍筑坝修水库,引珍和巧珍带女同志修渠。把干梁头变成水浇地。”

陈支书:“这样行,就这么干吧。”

36.神沟 日

小黄领着一伙年轻人在神沟工地上垒石坝。

小黄说:“这是咱村的翻身工程,这条坝建筑好,拦住洪水,能浇万亩地。旱地全部变水浇地,还可以供其他村用水,因此咱们一定要把它垒好,千年永固。”

众人:“大家用上心,费上劲,下上苦,一定能建好!”

年轻人生龙活虎,有说有笑,一边劳动一边哼着小调。

紧靠垒坝工地的是修渠工地,干活的是一群女将。

小黄喊:“咱两家今天对擂,看谁能争先。”

巧珍喊:“可以,俺们输了由你们。”

小黄那边小伙子们紧逼地问:“由我们咋?由我们咋?”

巧珍:“由——你——们……”她一下没有个合适的词语对答。

小黄也紧逼地问:“由我们咋?”

李凤香:“由你们叫奶奶,叫姑姑。”

大家听了哈哈大笑。

巧珍和姐姐商量了一下,决定:“今天咱挖渠要排开,一人一段。”

李凤香一听分开干,拿了铁锹就跑到地头先开始挖了。

引珍分配大家每人三步,挨次排开,李凤兰自动到了最后。

大家都在使劲地挖渠,说笑声也没有了,只能听到喘息声。

半晌,对面的小伙子唱开了。

对面的姑娘们呀,

哥哥为谁忙呀?

你们心事哥知道,

哥哥就是你的菜。

姑娘们擦了把汗,也唱起来。

对面的小伙子,

姑娘俺不吃菜。

专挑英雄和好汉,

谁是英雄谁过来。

对面的小伙子们听了哈哈大笑。

火热的工地,火热的气氛,火热的干劲儿。

37.地头大树下 日

大家在很大的一棵核桃树下乘凉,休息。

巧珍:“今天的工分好评,按照实际劳动效果定分,干得多挣得多,干得少挣得少。小花挣十一分,李凤兰只能给她五分,其他人都是十分,大家有意见没有?”

大家嘀嘀咕咕地说:“过去干多干少一个样,受好受赖一个样,今天才显出多劳多得啊!”

李凤香有些怨气:“新官上任三把火,谁能有意见。”

大家异口同声:“同意。”

李凤兰:“我不同意,你们挣十分,我挣七八分也够少了,能错一半?”

巧珍瞪了李凤兰一眼,理直气壮地说:“挣五分嫌少?我还嫌多呢,看你挖的那一段,连三分之一也没完,应该扣你三分之二,给你三分之一。”

李凤兰气愤地说:“我那地方土硬不好挖。”

巧珍:“一样的地方,你那咋就硬?”她拿上铁锹过去试了一下,又过来说,“不硬,比别人的还软了,是你不出力,人家是脚使劲蹬锹,满锹满锹不住地扔土,你是半锹半锹地扔,人家扔两锹你扔一锹,你两锹也没人家一锹多,给你五分你还嫌少?”

李凤兰蓦地站起来,打断巧珍的话:“嫌多,都给你,我不要了!”

巧珍火了:“你想不劳而获,没门!”

李凤兰:“挣不了不挣了!”拿锹而去。

引珍忙去拉李凤兰,大声说:“不要走,坐下慢慢谈!”

有人说:“她不出力,还想多挣工分,羞得不能在这了。”

又有人说:“这几年她占惯便宜了,还会剥削咱们呢。”

38.村西头 日

村西头一座出奇的砖砌黑大门虚掩着,门外有一棵臭椿树。

李凤兰端着碗坐在门前的柱底石上,红肿着眼睛,失神地往嘴里送着饭。

李凤兰的母亲——降贺涛的妻子降氏,两手抄着腿,坐在离李凤兰不远的臭椿树下。她身旁放着一个碗,碗上放着双筷子。降氏扁嘴,满脸蚕沙,三角眼不时地瞅着远方的路,挺大的嘴巴紧闭着,脸上显出气恼的神情。

远远近近的社员,浩浩荡荡地回家。巧珍走在最前面,刚进村,迎面走来小黄。

小黄靠近巧珍,十分诚恳地说:“今天有人要和你闹事,耍她那不值钱的手段,你千万不要理。”

巧珍露出了不安的神情,仍然说:“不怕!”

其他人听见了也说:“不怕,俺们送你回去。真是牛吃了赶车的,没天了。”

39.街道 日

长街两旁居住着人家。巧珍慢步走着,已经离家不远了,在拐弯处,她看见了降家老婆子和李凤兰在门外,不由地停住了脚步,慢慢地蹲在一家大门口。

小黄和众姐妹也跟着坐下。

引珍走到巧珍跟前说:“走吧,等谁?”

巧珍缓缓地站起来说:“姐,你看!”指着降家大门口说,“降老婆子和李凤兰等我呢,要和我闹。”

巧珍手指的方向出现了降老婆子,她咬牙切齿地骂:“没头鬼,欺负不够了,老的欺负了,小的又欺负,俺家就亡在你家吧!”

40.街道 日(闪回)

解放前的街道,两旁的居民都站在街上观望。

降贺涛耀武扬威地带着十几个打手闯进石柱家。

降贺涛:“石柱,我借给你的两斗谷已经两年了,还没还清。还不上谷子就把你的院子给我吧。”

不容石柱分说,降贺涛一行人强占了石柱家的外头院。

41.大队 日

村里一群人围着石柱,大家七嘴八舌争着说。

一个老人:“石柱,你是农会主席,你得给我们做主。现在都在批斗恶霸,他降贺涛怎么就不能批?”

一个妇女:“批斗恶霸降贺涛。”

村民们一起喊:“批斗恶霸降贺涛!”

42.批斗会现场 日

批斗恶霸降贺涛的现场,村民们的情绪很激动。

十几个政府的人在现场维持秩序。

石柱站在维持秩序的人群中,观察着现场的情况。

43.石柱家门外 日

几个村民从降贺涛家门前经过,忍不住好奇地向院子里张望。

村民甲:“降贺涛死了之后,降老婆子有三年没出来了吧,闭门不出,谁也不见,其实她在家里抬掇闺女呢。”

村民乙:“和谁有的闺女?”

村民丙:“听说孩子的名字叫李凤兰。”

石柱:“为什么不姓降?”

村民丙:“是和姓黎的有的孩子,天快明的时候生的。人们不知道,就写成李了。”

村民甲:“她不敢让孩子姓降,怕有闲话,和外人说是给别人家哄娃娃呢。”

石柱:“还有这回事?”(闪回完)

44.街道 日

引珍和巧珍走到降家门口。

降老婆子像母老虎一样阻挡住去路,拍手扬头大骂:“初转人的,你家欺负俺要咋?老娘不活了,就死在你手里吧!”猛地向巧珍撞过来,想用头碰她。

巧珍机灵地一闪,降老婆子撞在了墙上。

这时,李翠站出来对大家说:“大家看见了,她不是人还是俺不是人?她撒泼逞雄耍赖。”

大家都笑着说:“就是,活该。”

巧珍刚要和降老婆子讲理。

众人说:“理是对讲理的人说,和她说没用。”

小黄:“她逞她的凶吧,你们回吧。”

李翠:“引珍、巧珍回家去。”

李凤兰跑过来抱住降老婆子:“妈……”大哭起来。

45.吴家街 日

骄阳灼烤大地,河道干涸,山焦树黄,禾田萎蔫,百年不遇的大旱威胁着人们。

吴家街大槐树下坐着两个老头乘凉。

头亮顶的像红瓢般的老头,人称“老智”,他用拐杖点点地:“哎!天真的不让人活了,明年必死无疑啊!”

另一个老头白胡白鬓,人称“新知”,他说:“不会的。”

老智:“不会的?”

巧珍的挖渠队、小黄的筑坝队回来,走到吴家街看见老智和新知,停住了脚步。

新知抬头看见巧珍:“巧珍,你不是说天大旱,人大干,改天换地。天不由你指挥,由你时把南天门打开,就甚也不用愁了。直到现在南天门也没有开过,甚时候开呀,等着吧!”

引珍听了哈哈大笑。

巧珍:“伯伯,那叫异想天开。天是甚?就是厚厚的大气层。”

新知:“不敢胡说,你们这些时候天天上山,说是‘斩断黑龙王,水浇干梁头’。能实现吗?”

巧珍:“我们穆桂英队,挖的水渠用不了一个月就成功了。我们边劳动,还编了好多节目。”

新知高兴地站起来,“那你给咱们演演吧。”

巧珍:“今天黑夜,就在这里吊上汽灯,演给大家看。”

老智忙站起:“大家回家吃饭,黑夜出来看戏。”

46.吴家街 夜

大槐树下吊着两盏汽灯照明。

长板凳上搭了两合大门扇,前台两块红幕布,后台一块蓝幕布,边上是两块棉花毯子围着,一个简单的舞台就搭好了。

人们拖儿带女,搬着板凳,陆陆续续挤到台下。

前幕拉开,引珍走出来,站在台前。

引珍鞠躬,说:“同志们,叔叔、伯伯、婶子、大娘们,大家晚上好!今晚我们引水工程队自编自演的节目,要唤醒人们下定决心,改天换地,建设好咱们自己的家园。今天的节目有大合唱、对唱、快板、三句半、二人转,现在开始——”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引珍:“第一个节目,大合唱《东方红》。”

工程队的所有队员上台演唱。

引珍:“第二个节目,小黄、巧珍对唱。”

小黄和巧珍上台。

小黄:天上下雨地上流,

小妹子——

哥哥的心事你清楚,

哪哈咿呀嘿——

巧珍:天上下雨地上流,

哥哥呀,

咱俩的事情不要愁,

哪哈咿呀嘿——

小黄:天不下雨地上干,

小妹子——

不娶过你我心不安,

哪哈咿呀嘿。

巧珍:天不下雨地上干,

我的哥——

哪有心思先成家,

哪哈咿呀嘿。

小黄:天不下雨地上干,

小妹子——

咱们引水就上冈,

哪哈咿呀嘿。

巧珍:天不下雨地上干,

哥哥呀——

引水到冈我就嫁,

哪哈咿呀嘿。

小黄:天上下雨地上流,

妹子呀——

娶你到家的那一日,

哪哈咿呀嘿。

巧珍:天上下雨地上流,

哥哥呀——

嫁到你家就由你,

哪哈咿呀嘿。

小黄和巧珍唱完后,大家不住叫:“好!”

引珍上台:“下一个节目,数来宝《傻瓜闹春》,大家热烈鼓掌!”

舞台上出现了一愣头愣脑的后生,肩搭白毛巾,一手拿铁锹一手推车,粗声粗气地说:“我就是现在的愚公……”

大家笑着鼓掌不停。

47.吴家街 日

街上黑板前,巧珍在写:“县人民政府,号召各行各业掀起抗旱夺丰收的通知……”

好多社员扛着锄,担着桶,站在黑板边看巧珍写着,几人议论着。

48.吴家街 日

乌云密布,闪电不住地划亮天空。随后,发出震耳的雷声。

街边站着一伙青年男女,他们个个手里拿着铁锹,披着或穿着各种雨衣,头戴草帽,渴望地看着天空。

须臾,撒过几点稀疏的大雨点,响了几声暴雷,强烈的大风把乌云吹散了。

人们长吁短叹地要离开:“又没等到下雨。”

巧珍在人群中大声说:“社员同志们,我们不能靠天吃饭,我们要自己保自己的饭碗,像大寨人一样,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不等国家救济,不指望天养活。”

石柱在人群中大声说:“今天不下雨,再打二十天的雷也不下,得咱们自己想办法了。”

社员们议论纷纷。

壮年男子:“我们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都是英雄村,现在对旱灾到没办法了?我看办法多着咧。”

一个青年人说:“有党的领导,有大无畏的人民,旱灾怕什么!”

众人各自发表意见,情绪激昂,气氛热烈。

巧珍用树枝敲打着黑板,严肃地说:“社员们,县委的号召,我们要立即开始抗旱。”

小黄:“我建议今晚就开会,研究咋干。”

一个男子:“说干就干,不要放空炮。”

小花:“咱们不能等陈支书和引珍啦,他们在县里也是开抗旱会,咱们要先行一步。”

小黄:“定了,今晚就开会讨论。”

黑板上“抗旱夺丰收”五个大字非常醒目。

49.大队院子 夜

人们三三两两陆续赶到大队院,院内人声鼎沸。

小黄站在沿台上向社员喊:“大家静下来!”

场内哑然无声。

小黄:“根据队里的意见,让巧珍给大家宣读县委的抗旱通知,大家好好听。”

一阵热烈的掌声过后,巧珍走到沿台上。

李翠忽地一下从人群中站起来,喊道:“二妮子,你少管闲事!人家县有县长,社有社长,队有队长,你算甚?用你上去说?”

巧珍没有搭理妈妈的喊叫,底气十足地说:“同志们,我把县委抗旱夺丰收的通知先照文件传达一下。”

李翠见女儿不理,火冒三丈:“我看你今天再管这事!那天不是因为你管闲事,降老婆子能和你闹?今天你又管。”

大队长牛青走到李翠面前赔着笑说:“大嫂,这本来是我的事,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斗大的字没认下几个,说话拙嘴笨舌,你行行好,让她替我说说。巧珍又不是管闲事,李凤兰计工分降老婆子闹事,我们不是批评过了,她们也认了错,也赔礼道歉了,行了。”

石柱拉了李翠一把:“你这才是多管闲事。巧珍那是正事。”

李翠坐下低头手托着下巴,理屈词穷的样子。

社员们默默无声地听巧珍传达县委的抗旱通知。

50.村路上 夜

月光映照大地,在村东的路上,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并肩走着一对年轻人。

青年女子长叹了口气:“可回来了。”话音刚落,出现了引珍和陈支书。

引珍用手绢拭去额上的汗水,走到路旁的玉米地边,借着月光看着叶子,蹲下摸了摸底叶,又起身握了握上叶,吃惊地说:“呀,这几天旱得够呛。”

陈支书:“是啊,快一个多月不下一滴雨,咋能不干。”

引珍拉了陈支书一把:“快回,你不是回去就开会嘛。”

陈支书:“是,一刻也不能耽误。”

51.大队院 夜

大家静静地听巧珍传达文件。

巧珍双手按着桌上的文件,继续清脆地说:“县委号召我们立刻行动起来……”

忽然间,门口的老智大声喊:“陈支书和引珍回来了——”

众社员转头看。

引珍和陈支书迈着矫健的步伐,面带喜悦向社员们走来。

巧珍走下讲台,飞奔过去,紧握住陈支书的手,高兴地说:“你们可回来了,全体社员等急了。”

陈书记:“我们知道。”他大踏步走上讲台说,“你们今晚的会开得好。我们在城里也是开抗旱的会,看了好多村,所到之处都在与旱魔作斗争,抗旱中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下面请引珍和大家讲讲如何用水。”

引珍:“首先要分组作业,包干到底,多找水源,不能人多窝工。每株玉茭树底多刨几个坑,要深些,水一浇了就埋好,不准踩,保一株成一株……”

听众啧啧称赞:“用水也有学问呢。”

社员甲:“这样抗旱就有信心了。”

社员乙:“我们也要在抗旱中当英雄好汉。”

52.会场大门外 夜

刚刚散会走出大门,老智咳了一声,说:“我看,抗旱落个鸡飞蛋打一场空呀。倒不如搞点副业。”

往常少言寡语的二愣,冲着老智喊:“你胡说!你破坏抗旱积极性!我们每人保一亩,全村还保五百多亩,除了口粮还能卖给国家,怎么能说是鸡飞蛋打?”

老智后悔地说:“我不对,我老糊涂了。”

巧珍:“糊涂?你一点也不糊涂,就是有意搞破坏!”

陈支书和引珍走过来。引珍把巧珍拉到一旁,低声说:“哪能人人都像你,就算有想不通的,嘴上不说,倒不如说出来好做工作。”

巧珍:“不对就要批评驳斥。”

引珍:“批评是对的。但你让人家说完……”

没听引珍说完,巧珍不耐烦地转过头。

陈支书拍了拍老智的肩膀,说:“智大伯,你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落后话?”

老智脸色变了,眼里涌出了泪水:“我七岁那年,咱村就遭旱灾,禾苗枯萎,母亲和我……”

(回忆)几十年前的村子里,幼小枯瘦的儿时老智,三根筋挑着个脑袋,眼睛灯盏一样大。他和母亲合力抬着一桶水,吃力而摇晃着爬上高而陡的坡。

萎蔫矮小的高粱已经出现在眼前。可小智却无力走最后的几步了,他恳求着:“妈,我实在抬不动了。”

小智面黄肌瘦的母亲不住地喘气,还没有来得及答应,小智摇晃几下摔倒了,水桶顺着坡滚下去,跌成烂杂杂。

母亲一边拾桶板、桶箍一边哭:“天啊,不叫人活了。跌坏了人家的桶可咋赔呀!”

小智天真地说:“妈,不要哭,等我长大挣钱赔人家吧。”

烂桶板和三道桶箍旁,妈妈抱着小智坐在地上:“智娃,这年头……”

母亲带着小智抱着烂桶板,来到恶霸降贺涛家。

母亲不住地哀求:“老爷,高抬贵手哇……”

腰粗、肚大、满脸横肉,一对鼠眼深深陷进暴绽肌肉内的降贺涛眼一瞪,短而粗的手一扬,嘴里喷着唾沫:“少废话,拿钱来!”

小智妈:“老爷,你知道咱家甚也没有,哪有钱?在他爹活的时候为咱家受了一辈子的苦,病的不行了才从咱家回的,你就让我和娃干一个月的活儿顶了吧。”

降贺涛气势汹汹地说:“正因为你娃他爹勤快才借给你们这桶,谁想坏了,坏了就赔三块白洋,没钱用那两亩烂梁地顶!”

小智妈又要说甚。

降贺涛眼珠子一瞪:“大丈夫一言为定,永不改口。”边说边推,小智妈直立不住,跌倒在地。(回忆完)

老智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陈支书从上衣袋掏出手巾来给老智擦泪,劝慰着:“别哭了,旧社会是吃人的社会,新社会咱们穷人家当家做主了,再不会那样了。”

老智慢慢地止住了泪。

陈支书劝社员们说:“社员同志们,老智大伯的童年说明旧社会一遇到灾荒,个人抗灾的力量薄弱,穷人会家破人亡。新社会,咱们组织起来人多力量大,抗旱一定会胜利!”

巧珍跑到老智面前惭愧地说:“大伯,我刚才不应该对你那样。”

老智叹了口气,说:“不是你们的过错,是我太守旧了,老皇历不能用了。”

陈支书:“我们要忆往日的苦,想今天的甜,抗旱大干一场!”

社员们纷纷表示大干的决心。

“对!我们二队和一队挑战。”

“我们一组和二组挑战。”

53.巧珍家 夜

引珍说:“明天开始先保水源近的、用水少的、好保的。”

巧珍:“谁不知道,还用你说。”

煤油灯下,石柱用锥子、棉花填补桶上的缝隙。

引珍在擦锹,安锄头。

巧珍去东房,点着自制的马灯,不住地乱翻腾。一旁扔着棍棒、镰刀、木锨、烂绳子……

李翠走进东房,咬了一下牙,指着巧珍:“你就和人家不一样。”见巧珍不理她,仍然在搜寻,不客气地说:“翻完了收拾好,抬不好不行!”推门出去了。

不一会儿,巧珍寻出一副担钩子来,她跑到引珍跟前喜眉笑眼地说:“姐姐,你看!”

引珍瞅了妹妹一眼,微笑着:“不知道你寻的些甚。”

巧珍俏皮地说:“你说没用?看我修个成物。”说着,寻来条小扁担,拿起斧头劈了两头,把担钩拴上,放在肩上试了试,高兴地说:“怎么样?”

石柱看了一眼哈哈一笑:“看把你能的!”

李翠走过来,含笑地:“你快不要夸奖她了,越夸越放不下了。”

全家都笑了。

54.南岔沟 日

朝阳初升,气象更新。

南岔沟井旁人声鼎沸,大家在争先恐后地担水。

石柱自豪地说:“看看咱们这气势,不怕不下雨。”

小黄把住辘轳使劲儿地绞水,汗水不断地掉下来。井旁还有两三个人等着担水。

从玉茭地圪塄上走来一个五十多岁,花白头发的老大娘,她左手提着一只桶,右手拄着一根棍。

李翠:“呀,老智嫂,你咋来了?”

老智大娘咧开嘴笑着:“抗旱风把我吹来了。”

巧珍:“你老不用抬水了。”

老智大娘:“你大伯听了动员会以后,要我也参加。他就在后头。”

李翠顺着手指的方向一看,果真老智拄着拐杖也来了。

李翠:“咱俩合作吧。”

老智大娘:“不,我要和后生合作呀。”

小黄看了智大娘一眼,说:“你还想诱惑我们年轻人?”

智大娘看了小黄一眼:“是啊,人老心不老。”

李翠:“心不老能活高寿。”

老智大娘:“寿大寿小无所谓,有些好娃就是福气。看看你养下的那两个闺女,美貌如同仙女,又通情达理,能说会道,能文能武,十个人见了十个人说好!”

老智已经走过来,他接下音:“那是旷世奇才!你看她们相貌非凡,高矮得体,人间少有。那两个闺女今后一定不是一般的人才。”

李翠按了一下智大娘的手说:“哪里,一个是‘朽木墩’,一个是‘闯王’,念了十几年书也白念了。”

老智大娘和李翠不约而同地一转头,正好对着巧珍。

巧珍正和小伙子们抢着担水,水洒了她一裤腿,结果还是被小伙子抢跑了。她气愤地跺着脚:“这担谁担了我就和谁打架!”

李翠指着巧珍说:“你看,真是个‘闯王’。”

陈支书放下桶担,用肌肉结实的胳膊推开小黄,把住辘轳。小黄一转身,抢走了巧珍自制的新扁担,挑水就跑。巧珍紧追了几步没追上,噘着嘴不高兴地回到原位,捡起陈支书的扁担担上水,流星赶月似地走了。

李翠笑眯眯地对智大娘说:“看‘闯王’甚也不怕,甚时候成了人呀……”

智大娘目送巧珍走远,拉了李翠一把:“先让年轻人担。”

李翠:“想担也轮不上。”

智大娘絮絮叨叨地说:“女大不能留,该成人的时候了。”

李翠觉得智大娘和她心意相投,心事一下子倾泻出来:“是啊,女大娘操心,像她这么大,我早就嫁了。”

智大娘:“啊,应该娃娃也有好几个了。”

李翠:“这会儿年轻人经常在一起,黑天半夜不回家,万一有了咋办呀!”

智大娘直截了当地说:“俺外甥在太钢上班,岁数稍大些,我看挺合适。”

李翠说:“见了面他们愿意就好说,怕咱娃配不上人家。”

老智说妻子:“这是做甚时候,你们说这些,快舁上走吧。”

智大娘拍了李翠一巴掌,“咱们回去了再聊吧。”

老智老两口舁着水,慢悠悠地走着。

巧珍返回来碰见老智老两口舁上水,把他们抬的水倒进自己的桶里说:“跟上我走!”回头又喊,“妈,你放下桶担来啊。”

55.玉米地里 日

巧珍让李翠、智大娘、老智他们三个人一个刨泊子,一个舀水,一个等水浇了埋好泊子。小黄又担来一担水。

浇上水的玉茭子已经变了样,长得枝舒叶展,绿油油的。

56.巧珍家 日

智大娘来巧珍家说媒,李翠一把将智大娘拉到炕上坐下。

智大娘:“我那外甥,老头说不合适,一是闺女们看不上,二是跟了也是撩气,倒不如跟了胡来家儿子。”

李翠不假思索地说:“那人家祖辈都是文人,到他手越是软泥泥的太绵善。”

智大娘自作聪明地解释道:“嫌那个成份,那又不是臭得入了骨了。原来定的也是开明绅士,祖辈也是好人家。”

李翠:“人家我知道,可那小子面条一样,劳动起来一点劲儿也没有。”

智大娘眨了眨眼睛,毅然决然地说:“人家祖辈都不是劳动的人家。跟上人家有吃有穿就行了,要那劳动做甚。”

李翠坚定不移地说:“这会儿不劳动可不行了。”

智大娘倚老卖老地说:“我活一辈子的人了,对人可有个体会,人家有钱人,仍然有钱,就拔出跟纤毛来也比咱腰粗。住的不用说,用的还是青茶壶,细茶碗。正经东西——钱多着咧。”她边说边用手比划着。

李翠推脱着说:“儿大不由爹,女大不由娘,得和娃娃商量啊。”

智大娘:“除了天地就数父母大,大人定了儿女就得跟上走。”

李翠:“那是过去,如今哪能像以前。”

这时,小黄从门外进来:“巧珍,有你封信。”

巧珍高兴地跑出来:“哪的?”

小黄把信递过去:“县城里来的。”

巧珍拿住信,李翠问:“谁来的?”

巧珍喜笑颜开:“俺们同学石磊来的。”

李翠白了巧珍一眼:“看把你高兴的。”

巧珍:“我和姐姐的婚事,你们说也是白说。”

智大娘:“不怕,我原来估得也不要钱。”

大家“哈哈”大笑。

巧珍也笑了:“驴唇不对马嘴。”

石柱:“不早了,赶紧出地吧。”

大家都走了,智大娘也跟着走了。

57.神沟河畔 傍晚

夜幕缓缓拉开,天渐渐暗下来,四周黑沉沉的。

河畔上传来了脚步声。

引珍边抬头边羞涩地:“光哥,你怎么这会儿才来?”

“啊!引珍,你怎么在这里?”二愣问。

引珍抬头细看,吃惊地说:“啊,是二愣你……”

二愣发了一下愣,忽然醒悟:“对不起,对不起,我到南河找水源去。”他匆匆挥手扛锹走了。

引珍害羞又赌气地坐在石头上。

陈支书扛把铁锹,顺着河道下游上来。他走到引珍面前:“对不起,只顾找水源了。”

引珍埋怨地说:“那你心中没有俺?就是工作、生产!”

陈支书:“这是我应尽的责任。你要说甚,现在说也不迟。”

巧珍犹豫了下:“光哥,咱们这样浇地太浪费劳力,有力出不上。”

书记陈光高兴地说:“叫名字多亲切啊,以后就叫我陈光好了。你刚才说,这样抗旱浪费劳力,我们都感到了。正因为这个原因,大家都出来找水源,有了水源就能多分组作业了。过去那么多水泊子,现在都干巴了。”

引珍:“干涸,一是因为天旱少雨,二是小黄筑起拦洪坝把上游的水都堵住了。”

陈光:“啊,对!”

引珍默默地坐在那里不动。

陈光:“你有什么好办法?”

引珍:“没有,我……”她语塞了,明亮的大眼睛意味深长地看着陈光。

陈光恳切地说:“今天你是怎么啦?”

引珍声调低沉下来:“我妈现在就要我和妹妹嫁人家。”

陈光:“婚姻自由,你们自己做主,谁也管不了。”

引珍泪水落下:“我……”

陈光:“你不愿意找对象,就做做他们的工作,打通他们的思想。”

引珍:“你也应该找个对象了吧?”

陈光斩钉截铁地说:“咱这穷山村,谁能看上咱,等把咱村变成金圪囤银圪囤再说吧。”

引珍:“那不会找一个助手帮你吗?”

陈光:“现在的助手不就是你吗?”

引珍一听:“我……”高兴地站起来,扑到陈光的怀里。

58.巧珍家 夜

石柱仍然在摆弄他的桶。

李翠做好饭等引珍回来吃,喃喃说道:“这闺女今天也野脚的不回家了,都管不住了。”

灯下,巧珍用一个铁桶当井,一条线当井绳。

一根铁丝弯下个辘轳,四节茭棒当吊桶。

巧珍在做两只桶上,两只桶下的试验。她自语道:“这样一个井就能顶两口井用,同时省工、省力,打水快两倍。”

李翠等得不耐烦了,倒坐炕沿,不住地磨叨:“人常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女儿大不聘,闲言乱语不定说甚。”

巧珍一股劲儿地做试验,无心去听。

李翠对石柱说:“你也该为自己娃娃们的婚事想想了,闺女再大了就不好嫁了,能干的,有钱的都娶下了。留下些拉差货,不跟也得跟。你说是不是,老头子?”

巧珍听见了,不耐烦且懊恼地说:“不用说了,我们明天就走,走了再也不回来!”

李翠急忙劝解:“俺们是为你们好……”

忽然,巧珍高兴万分地:“可成功了!”她跳下炕,提着桶跑出院,高喊:“姐姐……”

59.村路 夜

天色黑沉沉的。陈光和引珍离开了河堤,走在回村的路上。

陈光说:“回去好好支持巧珍,她有朝气,是好苗子。”

引珍点点头,笑眯眯地说:“我和妹妹初出茅庐,甚也不懂,还需要你们多多帮助。”

陈光高兴地说:“农村是个大熔炉,你俩在烈火中一定能百炼成钢!”

引珍:“好钢还需要有好师傅,才能锻造成性能特好的物件。”

陈光笑哈哈地说:“党组织就是锻造人才的地方,经过共产党培养教育,都能成为社会栋梁。”

引珍微笑看着陈光,两个人并肩在微弱的月光下向村里走去。

60.巧珍家 深夜

井旁亮着马灯,巧珍、引珍、陈光正在井边做试验。

巧珍把井绳的两头横拴了根木棍,棍的两头各吊一只桶,这样,就有两只桶从井里打上水来,另两只桶再下到井底。

陈光帮着绞辘轳。

引珍聚精会神地看着:“这样能提高工效,但是一个人绞辘轳就费劲了,必须两个人绞水。”她上前去帮陈光绞辘轳。

两只桶放到井底,很快绞上两桶水来。

巧珍拍着手,叫着、笑着:“这可好了!”

李翠听见动静也跑出来看,高兴地喊:“老头子,你也出来看看!”

“咱不出去,出去碍娃娃们的事。”石柱在屋里喊。

陈光握住巧珍的手说:“你们才是新时代的人,今后咱村的发展就靠你们这样的人了!”

引珍没有说话,只是用拳头在头上敲了两下,然后把目光慢慢集中到妹妹的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

61.巧珍家 晨

巧珍一家正在吃早饭。

智大娘在院中喊:“柱啊,吃了饭了没有?”

李翠自语:“又做甚来了?”她冲院子里大声应道:“智嫂,快来哇,正吃哩。”

智大娘笑呵呵地走到炕沿边:“看我又来了。”

李翠一把拉过智大娘坐在炕上:“吃上些哇。”

智大娘摇了摇头。

李翠取笑地说:“这饭你还嫌不好?”

智大娘笑着说:“哪咧,是肚里不饥。”

李翠:“你家咋吃的这么早?”

智大娘眨眨眼:“我想趁娃娃们在,商量商量昨天那事。”

巧珍放下碗,认真地说:“大娘,不许你提亲事,我们响应党的号召,结婚自主。”

智大娘:“哈哈,傻闺女,你让掏米泔糊糊灌傻了。”指指巧珍,前俯后仰地说,“你小时候有个好爹娘,到大寻个好人家,得上早子,一辈子好活。柴到家,米到锅。用你愁甚?”

巧珍努努嘴:“不用你巧嘴婆婆说的天花乱坠,我有我的主意。”说罢端碗吃饭。

智大娘以长辈的姿态说:“巧珍,你说是大娘吃上萝卜操闲心,害你咧?常言说的好,‘不听长辈的话,手背朝了下’。”说完,赌气地把脸扭过去了。

引珍碰了巧珍一下,用眼神暗示妹妹。

巧珍笑着说:“这辈子没人说媒才好了。”

智大娘有些生气地说:“巧珍,我给你们说说人家,你不愿意还有你姐,你俩谁对谁成。一个锅里搅稀粥,一个枕头上睡。不对了各找各的,各拿各的勺子,各挖各的米。见了面愿意就说上句话,不愿意低下头各走各的路。”

巧珍白了智大娘一眼:“你是狗咬耗子!”

智大娘:“不管了,不管了!说媒说下错了!”跳下炕走了。

李翠狠狠地瞪了巧珍一眼,忙叫:“智嫂、智嫂……”

智大娘已经出了大门,只听见她说:“我到地里去了。”

引珍对妹妹笑着说:“咱用不着和她磨嘴皮子,咱们有主意。”

巧珍跳下炕,拉下绳上搭着的手巾擦着汗:“不抵挡住些,以后更顶不住风了。”

全家都笑了。

石柱咧开大嘴:“你没长大啊。”

巧珍:“这才是长大了。”

62.村路 日

清晨,蔚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

一伙伙男女社员带着抗旱工具在路上走着。

巧珍赶着毛驴小平车,乐滋滋地哼着小曲,从村里出来。

一出村口,膘肥体壮的叫驴拉着小平车号叫着奔跑开了。

巧珍飞快地追着车。

抗旱的社员们听到驴叫声,扭头望去。

人们都惊慌而小心地放下桶担,七嘴八舌地喊:“勒住缰绳——”

有的社员跑到路上去挡毛驴。

小黄飞跑过去拦住驴,一把抓住笼头,揪住缰绳交给巧珍:“紧紧攥住!叫驴就是性子大,不听话。”

巧珍气喘吁吁地:“好难管的东西……”

小黄关心地说:“还是我去吧。”

巧珍笑着说:“不行,我非去不行!一头驴还能把我吓倒?”

二愣也跑来,不解地问:“姑娘家赶上车做甚去?”

巧珍喜悦地:“辘轳绞水落后了,要改用水车了。”

围上来的社员们高兴地:“啊!这可好啦!”

巧珍坐在小车上,手握住缰绳击了驴一掌:“走。”

63.进城路上 日

进城的沿路上,村村都在抗旱。

巧珍坐在车上,手里拿着根柳枝随意地在空中挥舞,愉快地畅想着。

(想象)巧珍进城买了水车,飞快地回到村里,村民们围上来看。

井上安装好水车,驴拉着水车转,水流入田地里。

引珍、小黄、陈光和社员们都高兴地拍手。(想象完)

64.牛庄村口 日

村口坡上一个瘦小老头见巧珍赶着车过来,拦住车说:“行行好,救救俺儿子吧!”

巧珍:“你儿子咋啦?”

老头:“我儿子昨天就病了,今天病得已经不行了,想去医院看看。”

巧珍:“他在哪?”

老头:“在家。”指着坡上的一个小门。

巧珍把驴拴在树上,跟着老头去了他家。

老头边走边说:“我们村小人稀,想去医院也不能,村里连辆车也没有。”

老头家住的挺高,路也不好走,巧珍跟在老头的身后。

破烂的土围墙上装着一扇小门。

两眼崖窑,窑头上有摇摇欲坠的土块和茅草。

老头冲进家就喊:“赶快走,救命的人来了!”

65.牛庄村口 日

一条布被子一半铺到小平车上,一半盖着娃娃。

老妇人和娃娃坐上车,娃娃一点力气也没有,瘫靠在老妇人身上。

巧珍赶起车,老头坐在一边焦急地看着前方。

66.县医院 日

县医院不大,清洁整齐,不宽的长条砖墁院。院两边一排正房,一排南房。

房子很窄小,各科室内只能放一张床,站三两个人。

驴车进院,医院里出来个四十岁左右,中等身材,十分和蔼可亲的大夫,帮着老人和巧珍把病人抬进急诊室。

67.急诊室 日

大夫给孩子检查:“啊呀,怎么今天才来?”

老头用低沉的声音告诉大夫:“我们村离得远,又没有车,这也是遇见这位好心的姑娘才帮着来了。”

老妇人急着问:“娃娃咋样了?”

大夫:“急性阑尾炎,得尽快手术。你们去挂个号,办理住院手续。”

老头不安地说:“我身上只有两块钱。”

大夫从上衣兜里掏出水笔来,在处方纸上写:“病情严重,急需住院手术。班。”

老头:“到哪挂号?”

巧珍抢过纸条:“我去吧。娃娃叫甚?几岁了?”

老头告诉了巧珍。

巧珍挂了号,办了住院手续,跑过来交给班大夫。

班大夫:“小手术,好做,来的迟了,已经化脓。”

巧珍:“班大夫,几点了?”

班大夫掏出怀表来看了看:“十点四十七。”

巧珍:“啊!不早了,我还要赶紧买水车去。”

老头:“给你挂号的钱。”

巧珍:“不用,把这三块钱也给你们留下吧。”

老头激动地说:“我们邢家以后咋报答你呀!你叫什么名字?哪个村的?”

巧珍:“给孩子治病要紧。”说完,她就跑出了医院。

这时,过来两个护士:“班大夫,现在就进手术室吧。”

班大夫:“快进,马上手术。”

班大夫、护士推着病人进了手术室。

老两口坐在手术室外面的长椅上焦急地等待着。

68.城内街道 日

巧珍赶着驴车走出医院大门。

马路边站着一个老人,脸上一点血色也没有,一双干涩的眼睛深深地凹陷着。

老人两只像叉齿的手抓住巧珍:“姑娘行行好,给上二两粮票和一毛八分钱,让我喝上碗面吧。”

巧珍掏出半斤粮票和五毛钱给了老人。

老人:“我为了儿子和孙子两天没吃东西了。”边说边跪下。

巧珍急忙把老人往起拉,老人已经没劲站起来了。

巧珍扔下缰绳使劲抱起老人:“你去哪个饭店?坐车走吧。”

老人:“城里只有两个饭店,一个在火神庙口卖片汤,一个是在习道口。”

巧珍拉着老人坐上车,没走几步就到了卖片汤的饭店。

街上旧商店关闭的多,开的没几家。

路旁不知道哪个生产队拉的一车西瓜出来卖,车两旁围着人要买。

巧珍看着西瓜一下子想起了父亲说过的话。

石柱的画外音:“这么热的天,吃上口西瓜降降温多好。”

李翠的画外音:“你还记得西瓜,我倒忘了。”

石柱的画外音:“好几年没吃了……”

巧珍:“同志,给我称一个。”

卖西瓜的应接不暇,没有人理巧珍。

巧珍准备装起钱,不买了。她旁边一个少先队员说:“阿姨,你要买西瓜?”

巧珍灰心地点点头。

少先队员说:“我捉住驴,你去买吧。”说着,伸手抓住了缰绳。

巧珍高兴地拍了少先队员肩膀一下:“谢谢你。”说着,走进了买西瓜的人群中。

69.北关 日

巧珍碰见一位后生,问:“同志,你知道生产公司在哪吗?”

那男子摇了摇头走了。

巧珍来到不远处,又问一老头:“大伯,生产公司在哪?”

老头:“这里没有生产公司。”

巧珍大吃一惊,自言自语道:“走时大队长说生产公司在北门外,这也没有啊?反正在卖铁器处,沿街寻总会找着的。”

沿街就有一家供销社,巧珍站在门外问:“请问生产公司在哪?”

售货员:“我不知道,我们的采购不在,他可能知道。”

70.城内 日

巧珍在北关没找到生产公司,又返回了城内。

巧珍看到一家山货店门外站着一个店员,忙过去问:“请问生产公司在哪?”

店员说:“可能在东门外,三角道那里。”

巧珍喜出望外:“谢谢,谢谢。”

71.城外街路 日

巧珍赶着驴往前走,身边缓缓停下一辆卡车。

车内下来一个穿中山装的青年,边挥手边说:“小李,我到专区也快,你们拉上水车折回来一定叫上我。”

车上有人答应:“保证叫上你才回。”

巧珍忙打着驴追汽车,边追边喊:“同志,同志,站住……”追了有十几米,汽车向北消失了。

巧珍拉住驴返回城门,走到刚刚停车的位置,已空无一人。

巧珍牵着驴向汽车消失的方向走去。

72.汽车站 日

巧珍走到汽车站门口,这里很少有车驶过,更没有装水车的汽车。她刚要向汽车站里走,忽然看见马路上驶来一辆像拉水车的车,由远及近地开来。

巧珍右手抓着驴笼头,站在公路中间,挡住过来的汽车。她举手喊:“同志、停车……”驴听到汽车声,不停地乱动着。

汽车驶到巧珍跟前停下,司机从车窗里探出头来:“不想活了?”

巧珍看了看车上装着的水车,忙说:“对不起,我是问卖水车的地方在哪?”

司机旁坐着一位中年男人,他向后一指:“顺着这条路走去,左边的第二个大门。牌上写着‘晋专区农机公司’。”

巧珍拉过驴车,向车里的人道谢。

发动机轰轰一响,汽车飞驰而去。

巧珍赶上车,向司机指的方向走去。

73.城南 傍晚

太阳缓缓落下山,夜幕降临。

远处、近处的社员收工回家。

巧珍赶着驴车出了南关,路上行人已经寥寥无几。

驴车上放着五副水车,还有用巧珍衣服包着的那个西瓜。

74.巧珍家 夜

李翠在灯下纳补垫肩,忽然停住了手,抬头看桌上的小闹钟,已经十点了。

李翠自言自语道:“他们把俺二闺女抬走,谁也不管了?我寻他们去。”把手中的针线和垫肩扔下,她气冲冲地下炕,出院拄了根棍子,推门出去了。

75.南河畔上 夜

南河畔上,一伙年轻人在灯笼火把下挖龙池。

陈光望了望远方,黑压压的,什么也看不清,只有满天星星闪闪发亮。他焦急地说:“怎么巧珍还不回来?”

二愣笑着:“不怕,她有嘴有腿还有手。有问题会自己解决的。”

小黄担忧地说:“保不住出问题了……”

引珍有点发愁地说:“不会吧!”

76.大禹梁 夜

夜深深,静悄悄。

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巧珍小心地盯着路面,全神贯注地赶着驴车。

忽然右车轮高高翘起,车轮滚上了石头。

巧珍赶忙扶住辕条,怕翻了车,只听见“砰”的一声,车棚的右边着了地。

水车“哗啦”地向右倒去,西瓜也滚下了地。

巧珍蹲下去摸了摸,轴尖被颠断了。她不由地叹了口气。

夜深了,远近黑咕隆咚的什么也看不见。

山里的夜很黑很静,能清楚地听到昆虫的鸣叫声。

巧珍急着修车,却越忙越乱,她索性坐下来,望着星空。

(闪回)巧珍早上走时,大家听说要买水车,都万分高兴。

一堰堰庄稼都渴得直不起腰来。巧珍看着萎蔫的庄稼,发愁的样子。

地边的井上安装起水车,巧珍和姑娘们高兴地推水车。水哗哗地流入庄稼地里,庄稼变的绿油油的。

姑娘们高兴地笑出声来。(闪回完)

巧珍笑醒了,抬头一看,天空布满了星星。传来驴蹄刨地的声音。

77.山路 夜

夜色深沉。巧珍听到不远的地方隐约传来羊叫声,她走上路旁一块高粱地,可是看不清路。她犹豫了片刻,站在地塄上朝着羊叫的方向喊:“谁在羊圈上,快来啊……”

78.羊圈附近 夜

老牧工对小牧工说:“你听,山路上有人喊,有急事,快走!”

小牧工拿了放羊的铲子和大鞭,老牧工手持铁锹,打亮手电,向巧珍喊声方向跑去。

79.山路 夜

巧珍还在不断地喊:“快来呀……”

一老一小牧工上气不接下气地跑来:“来啦,来啦。”

老牧工看到巧珍,忙问:“姑娘,怎么啦?”

小牧工也气喘吁吁地问:“出什么事了?”

巧珍:“小平车坏了。”

老牧工松了口气:“可把我们吓了一跳。”走到小平车旁边,老牧工边看平车边问,“你是哪个村的?”

巧珍:“翠岩大队的。”

老牧工惊奇地:“翠岩村离这里还有20多里,你怎么这时候赶路?”

巧珍央求地说:“抗旱着急,所以连夜赶路。行行好,能不能回村里找个修理工来修修?”

小牧工热情地说:“行!”

老牧工说:“小平车不是一般的毛病,补补胎、打打气,这好办。这轴尖子断了得抬回去大修。”

巧珍:“那就按照你说的办吧。”

三个人卸了车上的东西,把小平车往村里抬。

80.南河畔 夜

李翠戳着一根小拐棍找到工地。

引珍、小黄、陈支书正谈论着巧珍的事。

李翠一见他们,火冒三丈,怒气冲冲地说:“你们给俺寻二闺女,丢了我告你们!”

陈支书:“我们也急,正想办法呢。”

引珍:“我们不让她去,她硬要去。”

小黄:“不怕,巧珍眼界宽,她也许碰见同学住下了,明天保险回来。”

陈支书劝慰着:“大娘,回去吧。我们保得将军去,就敢保得将军回来。巧珍也许碰上同学不让回。”

李翠突然想起:“这样一说,我想起那天小黄送来一封信,说是城里来的,把巧珍高兴的。也许非去不行……也不对,这闺女知道抗旱着急,不会住下不回来的。”

81.老支书家门外 深夜

老牧工边敲门边喊:“老支书、老支书。”巧珍和小牧工在旁边站着,扶着那辆小平车。

门里有位老大娘应声:“听见了。”

门开了,从门里走出一位五十有余的老大娘来:“你这老通信员,莫非又有紧急情况了?”

老牧工:“从打游击开始,我就是你的通信员,没有紧急情况我是不会来找你的。”

老大娘:“看来你得当我一辈子的通信员了。”

老牧工:“一辈子,下辈子我也愿意。”

老大娘:“有啥急事,说吧。”

老牧工幽默地说:“你不是好客?今天给你领回一位客人。”

巧珍兴奋的眼睛闪闪发亮,她上前紧紧握住老大娘的手问:“您就是党支部书记?”

老大娘嗓音干脆洪亮:“是,快回家!”

驴拴在小平车上,大家跟着老大娘往屋里走。

82.老支书家屋内 深夜

家里简单朴素、整齐清洁,是一个很普通的农民家庭。大家进屋后各自找位置坐下。

巧珍:“老支书,我是庄里公社翠岩生产大队的社员,抗旱心急,连夜赶路,把拉水车的小平车弄坏了。”

老支书:“轴尖断了,队里没有轴尖,还需要进城买。”

巧珍有点发愁,“一下修不住,水车还在半路,咋办?”

老支书对老牧工说:“你现在找大队保管,就说现在要借给兄弟队一辆小平车,马上拉回来。”

老牧工急忙走了,小牧工也跟了去。

老支书喊:“要那辆好的。”

院中的老牧工回应:“噢,知道了。”

巧珍感激地望着掰葱的老支书,惊奇地问:“你掰葱做甚?”

老支书高兴地说:“客人来了,总要吃些饭吧。”

巧珍激动地握住老支书的手说:“快别掰了,我一点也不饿。”

老支书:“别客气了,一天了能不饿?”

巧珍:“真的不饿,走时家带了五个窝头,只吃了四个,还有一个在上衣里。”

老支书疼爱地说:“你饿坏了身子,我可不让。”

巧珍热泪盈眶,紧紧地握住老支书的手。

这时,屋外传来老牧工的喊声:“小平车拉回来了。”

巧珍高兴地深深鞠了一躬:“老支书,谢谢您!”又对着走进屋来的老牧工鞠了一躬,“谢谢!”

83.大禹梁 夜

巧珍、老牧工、小牧工、老支书都去了大禹梁放水车的地方,帮着装好车。

老支书说:“要不回村和我住一晚,明天早些赶路回去。”

巧珍坚决地说:“迟一阵对抗旱也会有影响。”

巧珍把袄里的那个西瓜拿出来:“你们吃了吧。”

老支书和老牧工都不要,小牧工抢下西瓜放到巧珍车里。

老支书说:“这西瓜你必须给家里拿回去,不然,进了一次城什么东西也没带回去。带回去吧。”

走时,老支书把手中的马灯递给巧珍:“拿上它,和你作伴。”

巧珍接住马灯,抱歉地说:“我没给你们带什么礼物,只带来些麻烦。”

老支书笑着说:“不!礼物可不小——你给了我们很大的精神力量,看到新一代人的精神风貌,国家更有希望!”

巧珍赶车走了。

老支书、老小牧工目送着马灯灯光渐渐消失。

老支书:“咱们国家有这样的好青年,谁能不自豪?”

老牧工赞许地点了点头。

84.田地里 早晨

早霞染得朵朵云彩像花儿一样美丽。

一伙年轻人在安装水车,逗着巧珍。

二愣:“小黄昨天夜里要骑上自行车进城找你去,俺们说进城到哪里去找?怕连你也丢了。”

小黄:“巧珍,昨晚真为你着急,心都快蹦出来了。你摸,现在还心跳。”说着,他把胸脯挺着挨向巧珍。

巧珍推了小黄一把:“还是不着急。着急,早去城里了。”

小黄:“我是真心的,难道你不清楚?”

巧珍:“知道,你是假心假意,不是真心实意。”

二愣:“不用说了,以后看表现吧!巧珍,你讲讲昨晚的经过吧。”

小黄也恳求地说:“说的详细些,我们听听。”

巧珍:“快快装水车吧。”她一掏手绢,带出封信掉在地上。

小黄手快,捡起来拿住就看。

巧珍欲抢,小黄边跑边看:“你再近些我就念。‘那日送你姊妹俩上火车走了,我失魂落魄,回家老是呆坐着看咱们的合影,父母唤我我也不知道。我回想咱们在一起的时候多么快乐。你是强人,我喜欢你那刀子嘴和不屈不挠的性格。我……’”

小黄正念信时,二愣跑过去抢走了信:“怪不得巧珍昨天回来的那么晚,肯定是看男朋友去了。”

巧珍窘红了脸:“胡说八道,看我敢不敢打你们!”她拿起舁水车的棍子追着小黄、二愣,他们绕着水车转。

小黄:“不许胡闹了,再延误水车安不完了。”

巧珍放下棍子说:“把信拿来!赶快安装,谁不好好干,我就打谁。”

大家都忙着安装水车。

水车安装好了,人围着推水车,试水车。

水哗哗地流了出来,大家高兴地又拍手又跳。

小黄踏陷了一块盖井的木板。

巧珍眼疾手快,一拉小黄,结果把她闪进了井旁的臭水坑里,她爬起来就往家跑。

85.巧珍家 日

李翠在用缝纫机补垫肩。

巧珍推门进来,污泥满身,脏水直往下流,“妈,快给我找衣裳。”

李翠:“你跳进臭水坑做甚去了?”转身去躺柜内找衣服,在一个包袱内取出一身学生蓝制服。

巧珍比划着对妈妈说:“俺们已经把水车安装完了,进行试车,水流出来我们高兴地一跳,盖井的一块木板一陷,小黄一倒一滑,我怕他掉进井里,猛一拉他。他向后倾斜,我向后一闪,失脚掉到了洗衣聚下的臭水里了。”

李翠又坐回去补垫肩:“你就是个冒失鬼。你姐呢?”

巧珍穿好衣服说:“今天分了三个组去安装水车,我姐和陈支书一个组,大队长领一个组,俺们一个组。今天下午都出去推水车浇地了。妈,你补那个做甚?”

李翠:“说不定甚时候用。”

巧珍穿好衣服又要走,李翠忙喊:“不要走了,你爸、你姐也快回来了,你走了又得等你呀。”

巧珍看表已经一点了:“那快做饭,吃了饭我还要叫上几个人去推水车浇地。”

李翠:“去抱柴火,我和面,压茭子面饸饹吃。”

巧珍高兴地拍了一下手:“这是我最爱吃的。”

86.新知家 傍晚

晚上收工回家,巧珍走在最前面,进了代销员家中:“新知大伯,买两张白粉连纸。”

新知老汉从简陋却齐全的货架上取了两张纸,卷好后问:“还要甚?”

巧珍:“没有了。”交钱拿纸。

新知笑着说:“正好。”

87.巧珍家 夜

引珍和巧珍卧室里,巧珍哼着小调裁着纸。

巧珍一手拿着割纸的鱼刀子,一手按着炕桌上折叠好的纸。自语道:“我成就不了事业,一辈子不结婚。”她迅速地割下纸,整理好,放到一边。

巧珍执笔画着,不时抬头看看缝纫机上转动的皮带轮子。她画了一张端详一阵,不满意地扔在一旁,继续画。

引珍回来,安闲地坐下。

巧珍烦恼地把桌上炕上的画纸捡起来撕烂,揉成团扔在地上。

引珍不解地问:“你在干什么?”

巧珍不耐烦地说:“甚也没有。”从墙上摘下二胡拉起来。

引珍捡起纸团慢慢展开,细心地一块一块对着拼在一起,拼出个图样来。她指着图说:“你要试制一种新水车?”

巧珍点了点头,二胡发出几声高音。

引珍:“这也是你的劳动成果,为什么要抛弃!”停顿了一下,“你这个人呀,一碰壁就倒退四十里,不懈地努力才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没有恒心就不会有成就。‘德国606’据说就是实验了606次才成功的。”

巧珍放下二胡:“姐姐,我就是急于求成,一下不成就一肚子火。”

引珍:“有些事不是那么简单,要想办成,就需要有耐心、细心、决心、恒心,才能成功。”

巧珍醒悟似地挂起二胡,坐到了炕上:“再来!”

巧珍继续绘着图,引珍在旁瞅着,有时指点着。

88.木工厂 夜

车间里,巧珍和引珍紧紧地握着锯,锯着大小木头。

巧珍:“姐姐,咱们制成了脚踏水车,能节省更多的劳动力。”

引珍:“是啊,大部分劳动力都用在水车上了,加快了抗旱进度。丰收大有希望。”

巧珍:“丰收是没问题了。今年把以后抗旱的基础也打下了,永远不怕天旱。”

忽然,巧珍“啊呀”一声。

引珍忙去看,见巧珍手上鲜血直滴,忙掏出手绢给妹妹包扎:“你怎么能让人不操心啊!你回去吧。”

巧珍:“不,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哼哼。按照毛主席的指示,‘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干!继续干。不成功,不停工。”

89.黑龙王庙 晨

晨鸡报晓,东方发白。

龙王庙外墙上写着很醒目的“炮打黑龙王,水浇干梁头”。

引珍、巧珍拿着水平仪和标杆向黑龙王庙走来。

小黄已经在地头等她们了,他脚底放着用来做标记一抱木橛子:“你俩怎么才来?”

巧珍耍笑地说:“我们老赶不上你这先进人物。”

这块地要测两条水渠,引珍测,巧珍移动标杆,小黄作标志打橛子。

三人测完黑龙王庙下这片玉茭地渠后,站在高处向四处观望。

巧珍:“这片三十多亩地很快就浇完了,然后浇对面梁上的。”

引珍指了指对面梁地:“中间隔的这条沟怎么过?”

巧珍:“沟倒不宽,要跨越只能买管子送过去。”

引珍:“这次买水车,队里花了不少钱,不能再花了,只能自力更生。”

巧珍:“那是赶鸭子上架。”

引珍:“开个诸葛亮会,请大家出主意,想办法。”

小黄:“对,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你们先商量,我得去安装组。”

妇女们陆续走来,自觉地开始修渠道。

巧珍、引珍走上将完工的渠上,向众社员打招呼:“大家过来,咱们研究个问题。”

人们有的空着手,有的拿着锹走了过来。

小花快步跑到引珍面前,立正的姿势站着,行了个军礼:“报告队长,我组全到。”她逗得大家都笑了。

小花更加俏皮地说:“笑什么,咱不好好练兵,还能让美帝怕了吗?”

引珍:“对,毛主席不是说,我们要‘备战、备荒、为人民’。”

巧珍:“我们抗旱保丰收就是备战、备荒的具体行动。”

引珍:“咱们干的这段工程只是扫尾,马上就要浇地,这片地浇完了想浇对面的梁头,中间有道沟,大家想想办法,怎么才能把水引过去。”

小花:“简单,买几根水管接起来。”

引珍:“买谁也会,咱不花钱就要办事。”

小花:“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难。”

引珍:“难才请大家出主意、想办法。”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献计献策。

社员甲:“大家捐款买渡槽。”

社员乙:“自己打预制件。”

社员丙:“把沟垫起来。”

李翠扛着锹,提着送饭的罐子从远处走来,刚踏上渠就嚷嚷:“你姐妹俩吃上石头了还是吃上铁了?一天也不吃饭。”

巧珍、引珍没有顾得上搭妈妈的话,认真地听人们说引水过沟的办法。

李翠放下罐子,小花拉了李翠一把,李翠紧挨着小花坐下,低声问:“干什么呢?”

小花低声告诉李翠:“开会,不出钱,想把水送到对面梁上。”

李翠蓦地站起来:“我有办法,你们各家都有洋铁皮、废铁桶、煤油桶、牛马槽子、漆布,暂借暂借,把这些东西连起来就成了渡槽了。”

大家高兴地都拍手:“姜还是老的辣。怪不得生下的女儿都伶俐。”

小花:“俺家有羊槽子、漆布。”

李凤兰:“我家有一块漆布,两个马槽子。”

张花:“俺也有牛槽子。”

李莲:“俺有铁桶、煤油桶。”

王爱爱:“俺有驴槽子。”

引珍把大家献的东西记录下来,并说:“回去都动员一下,谁家还有,用时都送来,完了都还。”

90.黑龙庙外水沟 日

引珍提着一个破旧的煤油桶,拿着一卷漆布。

巧珍和陈光舁着一个羊槽子,边走边谈论着。

巧珍:“这是临时的,以后要有长期的打算。”

陈光:“要想旱涝保收,就要有长期打算,今冬下些资本搞一劳永逸。”

工地上,社员们陆续扛着槽子、椽、洋铁皮,提着废桶,拿着漆布、油布向工地走来。

引珍说:“咱们工地社员分成四个组。一组是陈光,引珍,贪协主任,把拿来的东西编号、记账、估价。二组有队长牛青和巧珍、木匠组成连接安装组。三组是二愣清渠组。四组由小黄带的挖坑、安装水车组。”

巧珍:“得测量好,对面梁地比这边高,水流过去后必须用水车提起水来才能浇地。”

陈光对引珍说:“你们这一代有文化的新式农民就是不一样,你们回来后,咱村就活跃多了,短短时间就做了多少事。”

引珍:“我们虽然是农村人,但从小念书在外,对农村很不熟悉,还需要向大家好好学习。”

陈光:“对,我们应该依靠群众,扎根于群众。”

工地上堆满了村民们拿来的东西,社员们正忙着整理。

一组人员在编号、记账、估价。

一组人员整理好东西后,都参加到二组建架渡槽的工作中。

李翠:“陈光,来,我说你给我锯!”

巧珍走到母亲身旁说:“我锯吧。”

李翠笑着说:“滚开,凭不来你。”

陈光拿着锯子锯着椽。

巧珍把椽棍用铁丝摽成x形支架。

引珍和木匠把一段段木槽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李翠站到地边上喊公社水利员:“小白,测的坡度大些,坡陡些存不住水就不会漏。”

测量员小白:“知道了。”

社员们开始架渡槽。

人们喊着号子把槽子架在x架中。

中午时分,一切都顺利完成,渡槽开始送水。

一泉之水浇两道梁,大家乐滋滋地看着。

巧珍高兴地在渠内洗着手和脸,小花也挨着洗,还双手掬起水来喝了一口。巧珍揣摸小花痒痒处,小花一笑,水喷了巧珍一脸。

人们看着巧珍和小花都笑了。

91.巧珍家 夜

小小的煤油灯不住地闪烁跳跃着。

李翠烦躁地在屋子里坐立不安,把桌上的饭放回锅里,盖好锅盖。她对石柱说:“老头子,你寻你闺女去呀?”

石柱在木钵子里磕着烟锅里的烟灰,满不在乎地说:“丢不了。”

李翠:“我说寻上个人家走了哇,你一点也不管。看,白天黑夜不着家,像话不像话?”

石柱又在烟锅里装上烟,不吭声地继续抽着。

李翠:“我才不信,她们天天有事做的?”

石柱:“噢,就是天天有。”

李翠:“闺女大了不寻个人家不行!”她在地上踱来踱去,不时还跺跺脚。

石柱:“上来歇歇吧,她们回来再说吧。”

李翠指着墙上挂着姐妹俩的相片气呼呼地说:“等回来,看我咋收拾她们!”

92.木工厂 夜

引珍走到半成品脚踏水车架子跟前,回头叫巧珍:“点灯过来。”

巧珍端着灯照亮,引珍细心地试着一根根长短不一的轮叶和轴的连接杆。

车间里静静地,没有一点声音。猛然间,门哗地开了,一股风吹把灯吹灭了。

门外闯进一个人来,发出雷暴般的怒吼:“什么人?”说着,来人还把铁锹高高举起。

震耳的喝问,吓得两姐妹后退了几步。

巧珍振奋了一下,问:“你是谁?”从地上摸起斧头紧紧地握在手中。

闯进来的人听出是巧珍,失声笑道:“哈哈,是巧珍?”

巧珍也听出了小黄的声音,“小黄啊,你可把我们吓了一跳。”她划着火柴,点着了灯。

引珍指着小黄:“你这个灰小子,怎么这时候来吓人?”她按了按心口,“现在还跳呢。”

巧珍:“我的心也快蹦出来了!”

小黄解释说:“我从水车那边回来,见这里有灯,以为有人来偷东西。”

引珍含笑地说:“嗯,你可真是个护家的……”

小黄:“你们瞒着我干甚?”他仔细端详起桌上的零件。

巧珍:“告诉你吧,这是脚踏水车,你看看怎么样?”

小黄高兴地观察了一阵:“嗯,还算个东西。”

引珍:“你好好看看,哪有毛病。”

小黄:“看不出来,我帮你们吧。”说着,动手量起了尺寸。

木工厂里传出“叮叮当当”的声音。

93.巧珍家 晨

李翠和石柱老两口和衣睡着了,天微微亮,李翠睁眼看看周围,推醒石柱:“老头子,闺女们一夜都没回来,这叫什么事儿?”

李翠从锅里取出昨夜的饭菜:“天热,饭窝在锅里发酸了。”

石柱:“酸了就倒掉。”

李翠:“哪能倒了?可惜的盐呀、油呀。”她边说边往锅里舀了两瓢水,把饭菜又重新放到锅里,盖好锅盖蒸上,气冲冲地说:“我寻她们去!”关上门走了。

94.村路 晨

李翠顺街往下走,看见对面老智担着水走来,她便问:“智哥,见我那俩闺女没有?”

老智放下水桶:“恭喜恭喜!”

李翠惊奇地急忙问:“什么喜?”

老智笑盈盈地说:“她们俩为咱村抗旱制成了脚踏水车。”

李翠高兴地说:“在哪?”

老智:“在木工厂,人可多了,支书陈光还要到公社去报喜呢。”

95.木工厂 晨

李翠加紧了脚步,满面春风,精神焕发,从人群中挤到脚踏水车旁,看见引珍、巧珍、小黄,乐得合不拢嘴。

石柱也挤了进来,李翠用手指点了石柱一下,笑着说:“老鬼,你来干嘛?”

石柱:“这么大的喜事没有我能行?”

李翠:“没有你,我也会有了闺女。”

石柱:“没有我,你那闺女还不知道是什么闺女。”

他俩的对话逗得旁边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李翠走到水车旁,手轻轻地摸着:“有了它,抗旱如——”哽咽着说不出合适的词语来。

石柱在旁边:“如龙出海、如虎添翼、如鱼得水、如日中天,如……”

李翠点了石柱一下:“我说一句,你就说十句,不用说了,有龙王出海就行了。”

陈光大踏步地走来,手里拿着红布和二响炮、鞭炮:“现在咱们请水龙到地取水给咱们浇地吧!”

小黄:“你拿那些东西做甚?”

陈光:“这是大喜事,要举行揭幕仪式,放鞭炮。”

大家拍手说:“好,还是支书想的周到。”

众人把脚踏水车拢端到张三的胶皮车上,用红布蒙住。

车在前面走,后面跟着许多社员。

96.八十亩井上 日

大家把水车慢慢放下来,用铁丝拴好吊在井里,七手八脚的固定好。

引珍和巧珍站在脚踏水车旁揭幕,并开始放鞭炮。

陈支书简单地说:“社员同志们,今天脚踏水车制成,这个功劳该归功于引珍、巧珍,咱们祝贺她们为抗旱立了大功。现在开始试水!”

巧珍和引珍上了脚踏水车,不住地蹬。

脚踏水车的轮转开,井水哗哗哗地流出来。

大家鼓掌叫好。

97.翠岩村现场会 日

旁白:一九六二年七月下旬,县委决定在翠岩大队召开现场观摩大会,再次推动全县的抗旱工作。参加大会的有县下乡抗旱工作队,各公社正副书记、主任,各村支书、大队长共计600多人。

上午九点前,浩浩荡荡的观摩大军抵达翠岩村。县委张书记在现场指挥,翠岩村党支书陈光带领大家参观。

参观的人们对自制脚踏水车更感兴趣,不时有人议论。

“这确实是典型中的典型。”

“的确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啊……”

观摩后,翠岩大队支书陈光做了抗旱典型发言。

几个公社和大队代表表了态发了言。

县长做了抗旱再动员报告,县委书记做了最后的总结。

县委领导专门召见了引珍和巧珍,并告诉她们:“今冬要专门召开返乡知青大会。”

引珍和巧珍的两位同学已经当了村支部书记,她们高兴地谈着毕业后的事。

磨里支书王焕:“引珍、巧珍你们的脚踏水车太好了,我们要来学做脚踏水车,你们可要把我们教会呀。”

引珍和巧珍异口同声地说:“好。”

98.大队办公室 傍晚

陈光、牛青、引珍、巧珍都在办公室谈论今天的现场会。

巧珍:“磨里支书要派人来学习制作脚踏水车的技术。”

牛青说:“那是好事,咱村支持。”

陈光:“不如咱们做一架送给兄弟队。”

引珍和巧珍一听,高兴地说:“好啊,咱们今天就连夜赶制。”

牛青:“对,给兄弟队一个惊喜。现在咱们就去木工厂。”

他们说着,起身准备出发。

陈光:“你们去吧,我要去一下会计家。”

99.木工厂 夜

巧珍对引珍说:“姐姐,陈支书看来也愿意为兄弟队制一辆脚踏水车。”

引珍高兴地说:“好事当然他会同意了。”

正说着,陈光提着汽灯来了。巧珍说:“说曹操,曹操就到。”

陈光:“这事我能不参加吗?看!我取来了汽灯。”

引珍:“这下车间就明亮多了,俺妹子再不会碰破手了。”

巧珍:“这水车的主要零件是提水的升子,升子越多打的水就越多。升子必须做好,关键就是格角子,把角的铆窍弄好,就不会漏水。姐姐细心,姐姐制吧。”

陈光:“哦,我制吧,那是我的拿手活。”

巧珍:“那好啊。”

牛青:“我会拉锯,锯的东西我包了。”

几人正说着,工厂外面传来歌声:

扁担扁担软溜溜,

担上黄米下欣州,

欣州爱我好黄米,

我爱欣州大闺女。

扁担扁担软溜溜,

担上西瓜下欣州,

欣州爱我好西瓜,

我爱欣州大姑娘。

陈光:“你们听,谁唱呢?”

巧珍:“还有谁?除了小黄再没别人。”

小黄推门进来:“今晚我也参加。”

巧珍:“你要参加就拿上推刨把这块板子刨平。”

小黄:“这正是我的拿手活。”

五个年轻人都在紧张地干着,只听见锤、刨、锯的声响。

东方报晓,一台脚踏水车已做好。

陈光:“成功了,今天引珍和巧珍就给送去吧。”

巧珍:“俺们不能去,这是你们干部的事。”

陈光:“这事非你们不行,一是你们的同学,二是你们的技术,去了安装、传授技术。”

巧珍:“甚时候去?”

陈光:“吃了饭,让张三赶车拉上,代销店里扯上一丈红布蒙住。早些送给兄弟队增加抗旱力量。”

100.翠岩村场院 日

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抗旱结束,秋天到了。

地里的庄稼红的红、黄的黄,白的白,十分喜人。

大家一看到庄稼就说:“巧珍和引珍回来对咱们村可起了大作用了!”

秋收开始了,大家兴高采烈地收割,分享着丰收的喜悦。

引珍、巧珍、小黄、二愣、陈光边担庄稼边唱:

红红的高粱,

沉甸甸的谷,

黄黄的玉米,

白白的棉花。

五谷棉麻运回场,

堆堆似小山。

今年大丰收,

全凭群众手。

成功靠决心。

辛苦就有甜头。

茭子、玉米、谷子、豆子堆成垛。

陈光:“智大伯,你们要加紧碾,不然没放处了。”

老智:“怎么今年比往年多收成一倍还多?”

陈光:“今年大家受了苦,旱地变成水浇地,过去产五六百斤,今年一千一二。”

老智:“啊!这和那两个黄毛丫头有关系。”

巧珍听见了说:“俺们长大了,还叫黄毛丫头?”

老智:“没有出嫁就是黄毛丫头、毛闺女。”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咱们应在报上好好登上一篇,夸夸她姐妹俩。”

“她们当省劳模也应该。”

“这也是咱们的福。”

降老婆子指着小黄和陈光说:“你们这些后生,可不能让好闺女跑了。早些想办法让她们吃上些甜头,把她们拴住。”

智大娘:“那是由人家呢,谁也没办法。”

降老婆子:“人常说,好闺女不出村,大家想想办法,咋也不能让她们走了。”

小花:“人家都有了。”

两个老婆子吃惊地:“啊!”

101.县政府礼堂 日

风和日丽,县政府礼堂上彩旗飘扬。

礼堂台上顶头横幅用隶书写着“欣县返乡知识青年表彰大会”。

礼堂两旁竖幅上联是“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下联是“知青在那里大有作为”。

会议开始,由县委书记主持,大家唱国歌。

县长做报告:“知识青年回农村,是农村的希望所在,是促进农村发展的生力军。我从四个方面讲讲知识青年回农村的必要性。一、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知识青年在那里大有作为。二、农村急需要有知识、有能力、实干的知识青年。三、知识青年要有扎根农村,不怕苦不怕累,敢于挑战困难的精神。四、知识青年回农村,对农村的发展和建设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翠岩大队引珍和巧珍就是活生生的事实,秋收完,她们大队的收成确实比往年超一倍,人均粮食全县第一……”

巧珍代表知青作大会发言:“同志们,农村是个大熔炉,在这里可以熔炼成强钢。农村是个大彩缸,我们在这里会放射出光芒。农村是个广宽的天地,在这里能长成参天大树。我们要安下心、扎下根,心放在农村,汗水流在农村,把青春献给农村……”

台下的村民热烈鼓掌。

巧珍继续说:“我们要用汗水浇灌出鲜艳的花朵,结下丰硕的果实,创造出美好的家园。同志们,我们的家园在哪里?在农村,我们要为家园奋斗终生!”

十位杰出的知识青年上台戴红花,披挂彩带。

会议结束后,巧珍、引珍准备回乡,同书记、县长招手致谢、道别:“再见!”

银幕推出字幕:“再见!”

(剧终)

猜你喜欢
陈光巧珍水车
大回转冲水车
水车转转转
放风筝的女人
放风筝的女人
水车真好玩
我是你的眼
陈光中:理工男变身“披萨达人”
巧珍的大格局
Measurements of Hydrate Equilibrium Conditions for CH4, CO2, and CH4 + C2H6 + C3H8 in Various Systems by Step-heating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