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平淡的人,也有精彩的人,我就是一个平平淡淡的人,平淡的生活平淡的事。但当我演到戏,就会有许多不平淡的心情,与生活中的自我判若两人,这就是剧作者的笔头魅力对我的吸引和打动,也因此觉醒了我在表演上的天赋。于是,就如何创造角色也有了自己的许多想法。
有这么一句话:“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我觉得我们每个演员一定要把前者做好,至于后者我还是认为要回归真实。戏剧中的人物就是诸多生活中人们的缩影,舞台上一个人物往往会有很多生活人的影子。舞台上的一个表情、一句念白往往都会潜藏着许许多多的含意,作为一个演员如何去捕捉?这就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应该是演员自身投入和体验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艰辛而又枯燥的,这就需要我们演员有着一种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中每个细节的不同含义,为此,对于表演艺术,在理论上也有着我自身的一种理解。
艺术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对社会生活的体验,是艺术家进行创著的基础和前提。构成艺术作品的一切因素,题材、人物、情节以及整个的艺术形象,都是有实际生活提供出来的,连主题思想也是如此。如果不立足于对实际生活的观察体验,而是从概念出发,就不能创造出成功的艺术作品。演员的创作首先依靠间接材料而进行,演员所扮演的角色一般不是来自自身体验,而是来自作者提供的剧本,角色对演员来说很可能是陌生的。演员要把这样的角色创造出来,除了认真理解剧本和研究有关材料之外,还必须借着自己的体验,并且还要专门去体验有关的生活。这样的事情是极为普遍的。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曾在锡剧《天要落雨娘要嫁人》中扮演过其中的一个人物陈四娘,按照我们戏剧行当归类应该属于彩旦,可是导演对该戏的要求就是要打破传统程式化的表演手法,一切从人物本身出发,这对我来说感到既突然又新鲜,我本身也有着一种强力创新的欲望与追求,我想,既然打破程式,就应该研究其人物的性格。从剧本上来分析该角色应该是个善良、豪爽,同时也有几分侠肝义胆的人物,我们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类似人物,但在女人群中并不太多见。陈四娘虽然是为了一桩婚事去吴氏家说媒,但根据其性格又不能把她完全定位为媒婆,这就是一个最大的难点。我生活中偶尔一次菜场买菜,看到一位挑剔的顾客在欺负一个年老的菜农,气焰十分嚣张,甚至拿起这个菜农的黄瓜猛砸其头部,就在这时候一个老阿姨出现了,先是和他讲理,不想这位顾客非常蛮横,竟然要出手打这位抱不平的老阿姨,不想这个老阿姨眼明手快,抓住这位蛮横顾客的手猛咬一口,紧接踹了他一脚,那顾客趴在地上装死,这位老阿姨见状不妙,走上前去,不想这位顾客猛一翻身,用手去抓这位老阿姨的脸,这老阿姨本能的朝这位顾客的手来了个狗咬式的动作,那顾客忙把手缩了回去,引得在场的围观者哄堂大笑这一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于是我就把这一情景再现在该戏中老族长逼债、陈四娘打抱不平、老族长手指陈四娘那一刹那的反应中,当场就是一口,老族长的手赶紧缩回,转身就走,观众给予了满堂彩。这种生活中的情景运用在陈四娘身上,既突出了陈四娘的仗义,伸张了正义,又把陈四娘这一人物给演活了。由此可见,要演好一个角色,或者说要使表演有所突破,只有靠演员自身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去寻找人物原形,把生活中的行为特征有机结合到舞台人物里,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观众就会认同。作为一名演员,要从勤学苦练中获得表演基本技能,但要创造出一个生动可爱有些有肉的人物形象,就必须具备两种本领,一种是具体体验生活的本领,另一种是具体体现生活的本领。前者要从生活出发,后者要从技术入手,技术表达生活,又从属于生活,它虽然要通过勤学苦练掌握表演技能,但最初还是从生活中来。因此,一个演员无论是体验生活还是表现生活,都必须从体验生活开始,只有掌握了这两种本领,在舞台上才能如鱼得水、龙腾虎跃,才能更好的去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
一个演员只重视体验,不重视动作表现是刻画不出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的,生活体验是丰富角色灵魂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要从里到外把握住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关系和人物的动作,人物的内心情绪再饱满激昂,如果外部动作不准确,手脚乱动没有规律,那也是完不成任务的,对于外部动作也要合理的精心选择设计。例如样板戏《沙家浜》中芦苇荡暴风雨来了这一场戏,根据特定的情景郭建光带领新四军在暴风骤雨中英勇顽强的表演形象,根据唱词的含义,精心设计出每一个动作,通过演员形体表演准确无误的展现出了每一位新四军不怕艰险、英勇拼搏的精神和情景,至今仍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戏曲艺术不像电影电视艺术门类,他可以实景实物的通过镜头展现给观众。舞台艺术就不行了,他受舞台环境的限制,不能像电影那样利用实物实景展现给大家,艺术门类不同,它的表演手法也各有区别,所以舞台艺术要利用演员一些虚拟的表现手法来完成表演任务,比如《智取威虎山》中的打虎上山一场戏,杨子荣是不可能在舞台上骑着真马去给观众表演的,那只有通过演员运用典型的动作来更好的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体验与动作的有机结合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体验到位、动作准确,才能感染观众,给人们以美好的享受。
一个演员体验生活不能盲目,要有一定的思想观点作为指导,演员体验生活各有不同,如果只是冷静客观的观察分析,就变成了哲学家了。如果静静地审视观察,这种办法只能述其行,不能摄其神。这不是有效的办法,当你接触到角色之后,你认识他是谁吗?你怎样演得才像他?你只有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从自我出发创造角色,正视一个设演员之身,处角色之地的创造过程,也只有经过“梦往神游”的体验,才可能做到设身处地,这才是演员创造角色的有效办法。我认为立心需先得心,一个成功的角色创造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关键在于得心,而后方能应手,但是得角色之心确确实实是一个死去活来的创造过程,只有做到将心比心,表演时才能得心。俄国剧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给艺术的规律下过精确的定律“演员应充分的、完整的生活在他所扮演的人物生活之中”,而体验就是人的行为全部过程在舞台上的有机再现。创造人物光从生活体验是不够的,一切还需要从抓住人物本身性格特征着手。因为你所观察到的生活中某些情景和事情,还只是你自己的感受。生活中人们的内心对同一件事物的看法感受都不是相同的,那就是人都有着不同的性格,善良的人都会同情弱者,清高的人不肖一顾,冷漠的人视而不见,而热情的人总会给人带来快乐,各种人对事物的处理也不是相同的。如何准确把握舞台人物,就必须把自身渗透到角色中去,将心比心,把人物的心路历程理顺吃透。前面讲到菜场上仗义的老阿姨,菜场里这么多的人,为什么就她能站出来抱不平?那就是人的性格使然与差异。同样的事件,有的人则在旁边看热闹,有的人会钦佩老阿姨的胆量,有的人若无其事从旁边走过。由此可见要演好一个人物,分析人物性格是关键,并要牢牢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把同一件事物做自我及人物感受的双重分析,只有这样,演员才能把控戏中的自我,才能驾驭人物性格在戏中的发挥,真正做到戏中有我,我中有戏,把人物的性格展现的更鲜明,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演员。
演员要为艺术而付出,艺术要为社会去服务,我们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在今后的艺术创作过程中要重视生活体验这个环境,把体验生活与舞台表演有机地、合理地融入在一起,塑造出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努力刻画出一幅丑与美的灵魂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