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之形》:少年成长物语

2018-11-14 11:42孙载斌
电影文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霸凌动画电影

孙载斌

(攀枝花学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

由京阿尼出品,山田尚子、大今良时等共同打造的动画长片《声之形》(2016)在新海诚《你的名字。》(2016)已经取得佳绩的情况下横空出世,被认为是当年日本的一部现象级的动漫电影,在取得票房佳绩的同时,电影也获得了第40届日本电影学院奖的最佳动画片提名。

《声之形》的艺术特色在于,电影选取了“校园霸凌”和对残障人士的关爱这两个日本动画中并不常见的话题,并以一种充满温情的方式进行了表现。而值得一提的是,大今良时的漫画原著虽然一度入围“周刊少年Magazine新人漫画奖”,但也正是这两个主题的富有争议性,以至于漫画一度被暂缓刊载。在京阿尼得到全日本聋哑联盟的帮助后,主创对原漫画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弱化了漫画中容易招致诟病的暴力问题,而将重点放在了青少年走向社会、走向成年的过程上,电影中无论是校园霸凌抑或是健残相处问题,二者都是集中于成长这一主线进行表述的。“成长”是动画电影中屡见不鲜的主题,在日本动画电影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在《声之形》中,主人公从小学走到高中的过程,也是一次不断对人生进行新认识的心灵之旅。可以说,《声之形》就是一部少年成长物语。

一、成长的创伤性体验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创伤性体验是成长类叙事作品共有的内容。青春本身有其伤感、忧郁的一面,尽管个体经历的创伤的程度不同,但基本上都有无法回避的酸涩回忆。并且在逐渐摆脱少年身份,向成年人世界迈进的过程中,青少年对于个体的创伤性体验往往有着一种既视之为私密,又乐于真诚分享的矛盾。电影在表现青少年的创伤性体验时,便犹如主人公诚挚地对观众讲述自己成长中的彷徨、挣扎和痛苦,这是容易获得观众的同情和理解的。另外,感伤性叙述也易于制造戏剧冲突。这也是为何大量“问题少年”成为成长电影主人公的原因之一。而电影也往往将这类残酷的故事用以与青春、生命的美好和鲜活进行映衬。

如前所述,《声之形》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敢于对校园霸凌进行讨论,并且受听障困扰的女主人公西宫硝子成为霸凌的对象,这也就使得电影中的创伤性体验是十分明显的。周安华在《电影艺术理论》中提及电影中的符号:“我们着重关注的是电影中借助语言文字、声音、手势、服饰、道具等诸多媒介,它们是将人物、事件等概念化、符号化了的东西。所谓银幕符号,它特指电影的影像表意符号。”在《声之形》中,霸凌和听障也是两个符号。听障使得西宫成为与众不同的“那一个”,西宫代表的是社会的特立独行者,而同侪们则选择了用霸凌的方式来试图消灭“那一个”,使大家恢复到统一的、类似的状态中。这种害怕特殊者的心态其实在强调团结的日本社会是普遍的,只是校园霸凌使其显得更为残酷。于是观众可以在电影中看到,西宫的同学们采取各种手段来欺负西宫,如抢夺她的助听器,让她耳朵流血,在黑板上故意写她的坏话让她看见,把她用来和别人交流的本子丢入水塘等。最终西宫被迫转学,开始了和石田长达五年的别离。

在电影中,五年后的西宫硝子一度走上了想跳楼自杀的道路,如果不是石田将也恰好返回她家中,并且舍身相救的话,西宫无疑已经走上绝路。这是一个出乎观众预料的情节。在观众看来,之前的西宫一直是逆来顺受的,即使是在幼年遭遇霸凌最为厉害的时候,西宫也没有自杀。而长成亭亭玉立少女的西宫更是给大家展现了她愉快的一面,如她有一直保护自己的妹妹结弦、慈爱的母亲和外祖母,并且和石田也恢复了友好的关系,甚至还对石田表白,而石田也愿意和她在一起。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似乎西宫都不应该突然在大家一起其乐融融地看了烟火晚会后跳楼。然而电影正是有意使西宫这一人物与观众保持了一定距离。西宫这个角色从来不能用台词来反映自己的内心,观众只能从其简单的手语、笔谈和电影的侧面描写来了解她,在观众理解这一人物产生困难的时候,其实也是现实生活中无数个“西宫”和健听者无法沟通的时候。根据电影给出的线索,西宫选择跳楼其实是一个可以理解的结局。从间接原因来看,西宫对许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怀有负罪感,如她无法满足母亲让她和健全孩子一起读书的要求,而妹妹的放弃学业、自己的遭受欺凌等,都与自己的先天残疾有关。就在西宫似乎对此已经麻木的时候,石田的出现反而成为她自杀的直接原因。石田在进入西宫的生活后又带来了佐原、川井等一批旧识,然而敏感的西宫发现,大家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友谊是因为自己才岌岌可危的,于是一直以来都自卑、恐惧的她错误地认为,只要自己离开这个世界,大家就能拥有各自的美好生活。

而值得庆幸的是,在石田救下了西宫后,西宫开始反思自己的错误观念。这个时候的西宫才真正接受了自己的残疾。这对于西宫来说,苦痛的成长才得以完成。

二、个体的生存空间

如果将《声之形》和其他与成长有关的日本动画长片进行比较,便可以发现电影在个体生存空间上的表达特色。日本动画电影中存在两类进行成长的话语模式:一类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背景,如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由高畑勋执导的《萤火虫之墓》(1988),主人公的艰难成长过程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战败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的。又如新海诚的《云之彼端,约定之地》(2004)中的背景则是日本在“二战”以后被分割统治的平行空间,北海道和本州彼此分裂,位于北海道的巨塔在主人公的成长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在这一类动画电影中,青春个体被置于一个困难重重的,或是相比当下更为动荡,或发生了巨大变迁的社会中,其成长往往是被动的。另一类动画长片则淡化了时代背景,而是强调个体的生存空间,电影更加重视青春个体与时代无关的成长状态,历史文化语境出现暂时的退位。在这一类动画电影中,成长中因人力不可逆转的时代造成的悲苦意味和残酷性被淡化了,导演往往会给主人公安排一个满怀希望的结局。

在电影中,西宫并不是导演重点要塑造的人物,从成长这一点来看,真正肩负着成长叙事的其实是男主人公石田将也。他的成长过程与特定的时代无关,而主要是个体心理的成熟,与在社会上的被认同度的增长。小学时代的石田是典型的调皮捣蛋的男生,在西宫转学来的第一天,石田就开始了对西宫的霸凌,包括往做出“做朋友”手语的西宫身上撒沙子,扔掉西宫昂贵的助听器,在西宫的身后对她大喊,等等。然而在校方开始关注西宫被霸凌的事件后,班主任公开批评石田,随后石田就从霸凌者变成了被霸凌者,班上的同学开始了对他的冷落和欺负,曾经和石田一起霸凌西宫的人以鼓励西宫的方式来获得一种道德上“我并未与之为伍”的自我欺骗。于是石田成为那个走路被绊脚,书被扔到水里的人,甚至他的桌子上还被写了坏话,而西宫还来主动帮他擦掉,结果沟通不畅的两人却在书桌旁大打出手。这种被孤立的生存空间一直延续到石田上高中,电影中以其他人脸上都有一个叉来表示石田的格格不入,他不愿意去看清其他人的脸,也不知道其他同学在议论什么,他是作为“喜欢霸凌别人的人”而被其他人霸凌着。在这种绝望的心态中,石田决定在攒够一定的钱,并向西宫赔礼后就跳桥自杀谢罪。

如果说,童年的石田带给童年的西宫的伤害是显性的,那么石田受到他人的伤害则是较为隐性的。但值得庆幸的是,石田最终完成了在心理上的自我修复,他主动学习手语,去帮西宫寻找好朋友佐原等,最终通过救下要跳楼的西宫而完成了终极救赎,在带西宫去学校玩时所有同学脸上的叉都掉落在地,从此石田终于可以作为一个正常的“人”而非霸凌者融入集体当中。石田的成长就表现为自我对生存空间的拓展,以及终于获得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从一个被他人排斥且自我封闭的人,变成一个勇敢而坦然面对世界的人。

三、成长与表达

《声之形》并没有将青春的成长简化为一类单纯的诗意叙事,对于主人公的成熟,电影没有只是进行乐观化的提纯,相反,电影力图塑造的是较为复杂的青春形象。

山田尚子在接受文部科学省的访谈时曾表示,电影给观众呈现的是霸凌和听障问题,但是如果观众对电影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便可以意识到,电影的真正内核是人和人之间的表达问题。包括在交流中了解对方的欲望,拥抱未知事物的欲望,以及在交流中尽管表现得很笨拙但还是期待能与对方的心灵进行沟通。

在电影中,植野和岛田两个人并非主角,他们是在和主人公的互动中得到成长的,在这两个人的身上,电影的交流主旨再一次得到强化。植野在电影中是作为反派人物出现的,在西宫幼年,植野成为除了石田之外欺负西宫最多的人,并且也在成年后明确对西宫表示自己无论如何无法喜欢她。而岛田则原来是石田的跟班,但是在石田失去了自己的“孩子王”地位的时候,岛田则成为欺负石田的一员。在石田觉得自己已经重新和西宫建立起友谊之后,他在街上无意遇到了正在发传单的植野,于是一厢情愿地希望植野也能够和西宫冰释前嫌,甚至不惜去到植野打工的“撸猫店”等了很长时间,以至于西宫误解他喜欢猫。然而在植野遇到西宫后,做出来的还是马上扯下她的助听器并想和石田抛着玩这种和当年并无二致的行为。在大家一起在游乐场游玩时,植野又以想吃章鱼小丸子为由将石田带到岛田正在打工的丸子店,促成二者的相认。然而这一次相认依然没有以二人言归于好告终。在这两个事例中,人物的再会都是被他者安排的,植野、岛田、西宫和石田都事先并不知道要与曾经的“仇敌”进行沟通,最后沟通的失败是可以预料到的。尽管除了西宫之外,另外三人并没有听力障碍,恰恰是拥有听障的西宫在沟通中主观恶意最少,最积极想建立友情。可见电影所想启发观众的是,交流的困难并非仅仅存在于健全人和听障者之间,能听会说的植野、岛田等人无法排除掉自己的“心障”而拒绝了友情选择了继续保持和西宫、石田等人的距离。而值得庆幸的是,在电影的结尾,植野和岛田仍然加入了西宫的朋友圈子,在石田眼中植野脸上的叉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与之类似的还有如一厢情愿地认定给他抢回自行车的石田就是自己一生挚友的永束,因为姐姐的残障而始终以“假小子”面目示人的西宫结弦等,他们都存在一定的与他人的交流问题,但最终都在电影“合家欢”式的结尾中得到了解决。可以说,电影也向这些配角人物投去了尽管微弱,但是不失热度的情感之光。

无论是日本的少年漫画抑或是动画电影,成长基本上都是一个常见的叙事内核。《声之形》可谓是一部残酷的少年成长物语,成长的代价因为杂糅了校园霸凌和先天残疾而被放大了。西宫与石田几乎都为了成长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在相互理解以及对现实的接纳中,两人实现了相互拯救,身边的其他人也在成长这一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最终走向成熟。正如山田尚子所总结的,这是一部涉及了人性中不美好部分的作品,但正是由于人有着成长的可能性,因此电影最终给观众的依然是一个美好的故事。

猜你喜欢
霸凌动画电影
逆转人生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十二星座遭受校园霸凌会怎么做
动画电影
面对校园霸凌,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怎样的孩子容易被霸凌?怎样的会霸凌人?
中日动画电影产业比较研究
2013年中国动画电影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