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2018-11-14 10:55:16宋艳琼
长江丛刊 2018年36期
关键词:企事业人力资源管理

■宋艳琼

湖南信息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门新兴学科,主要是培养高级管理人才,满足企事业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拥有着有机的历史,教育教学经验非常丰富。而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因为具有较晚的起步,相比于其他管理学科,还有很多不成熟的方面存在。所以还需要不断完善该专业建设。一方面,通过深入调查和研究,在人力资源管理教育领域,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的定位,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科学设置课程体系,与我国国情更好的适应。

一、现阶段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清晰的专业定位

首先,缺乏清晰的专业定位。专业定位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既整个专业的宏观层次和各个学校的微观层次。前者明确了该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以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后者主要是各高校通过细分市场需求,对自身的目标市场进行定位。现阶段,在这两个层次上,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都存在着定位不准确的问题。

其次,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定位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若是缺乏清晰的专业定位,则必然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而言,因为受到理论性教育和本科学科性的影响,一些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上,缺乏自身的特色,具有比较笼统的内容,力求面面俱到。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具有单一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首先,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因为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由此对课程体系的设置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现阶段,大多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没有依据职业特点、岗位群所需能力制定人才定位目标。在设置公共课程时,没有充分把握“必需、够用”的原则,具有较小的实践课程设置比重,较大的公共课程设置比重;同时,课程体系设置上,未能建立紧密衔接职业资格标准和科技发展水平的设计开发机制,不能与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更好的适应;再次,在课程设计和评价上,没有让用人单位直接参与,也未能将国际先进的课程进入。

最后,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现阶段,很多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的重心是教师,学生处于从属地位。具有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与学生认知规律相违背,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对专业教学的水平和效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三)有待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很多高校缺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师资,尤其是缺少实验实践教学方面的师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环节需要教师拥有一定的技能和跨专业学科知识。因为长期在校内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大多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经验匮乏。在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对实践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对学生创新教学活动的开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二、完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策略

(一)树立新型人才培养理念,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在整个教学体系设计中,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是首要的环节。它体现办学特色的同时,对提高毕业生的质量,发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开发和管理人这种稀缺和宝贵的资源,满足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定位。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也开始逐步提高企事业知识化程度,人们也更加重视企事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的作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开发人员潜能,培养人员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企事业人力资源管理对人才的需求。为此,应围绕企事业需求,构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人才培养应注重质量而非数量。

现代高等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更主要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文化素养,以促进人的终身发展。高校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和趋势,是“以能力为文本、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此,该专业应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始终贯穿终身学习、系统培养、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理念。摒弃过去“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在全社会范围内,努力营造尊重创新、尊重技术的社会氛围。

首先,将学院办学特色和专业课程设置的关系处理好。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的设置上,既要体现特性,也要体现共性。在课程设计上,要突出办学特色。通过开展专业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其次,加强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使用比较繁杂的教材,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选用教材上,应对国家教育部推荐的优秀教材率先使用,还应组织专家研究编写具有本土化特征的、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的教材,对人力资源管理特色更好的体现。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突出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是立德树人,导向是促进就业,宗旨为促进服务和发展。构建动态调整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以紧密衔接岗位需求。通过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始终贯穿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目前,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很多高校已经将传统的三段式结构突破。依据工作情境、工作过程和实际任务,对教学进行组织和设计,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企事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力素质和技能,使之具备人力资源管理所必须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宏观分析的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人际沟通能,具备在管理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技巧。同时,依据国家要求,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具体包括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两个学科群。

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较强,既要求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又要有具体操作,理论需要紧密结合实践。所以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除了要求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外,还需要训练学生的学年论文。通过增加学年论文的实践教学,对学生应用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进行培养,使之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写作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

首先,加强实践教学,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培养。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就是加强实践教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应充分认识和运用理论知识,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深入开展。可通过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聘请企事业中拥有丰富管理经验和实践经验的管理者,将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向学生介绍;同时,还要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对人力资源生产化模拟实训室和人力资源全景模拟实训室进行建设,让学生亲临企事业单位或者人力资源专业各类实验实习室,对管理者的工作环境切身感受和体验。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既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密切联系方法、原理、概念等,重点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进行检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向实际应用能力转化。毕业设计是通过全面总结学生所学知识,使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能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

其次,建立完整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深化教学改革,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认真贯彻和执行,真正实现无缝对接产业需求和专业设置;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吸收和利用,强化技能积累;对实践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举办各种技能大赛,与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相匹配,真正实现“以赛促建、以赛促改”。通过多媒体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构建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另外,学校还应加强顶岗实习,通过稳定的实习基地进行构建,利用暑期,开展毕业实习和实践活动。

(四)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目前,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具有非常薄弱的师资力量。为了走出这个困境,学校应依托大中型企事业建立“双师型”师资培养基地。对“学历教育+企事业实训”的培养办法不断探索,构建完善的师资定向培养制度;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建立教师轮训制度;同时,推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和定期实践制度,时间应超过两个月;对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或课程培训进修班定期举办,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支持和引导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通过开展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的教学,以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现阶段,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是由心理学科、社会学和管理学等专业迁徙而来。为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就需要对其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学习进行强化。同时,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加强对教师的实践锻炼,使之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深入了解和熟悉。加强专业梯队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拥有多方面的技能;同时,引进高水平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教师,以此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新的历史时期,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构建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仅仅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改革力度,真正实现与时俱进,以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真正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企事业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责任要素及功能分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方向研究
环球市场(2021年27期)2021-01-16 14:26:54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中国外汇(2019年19期)2019-11-26 00:57:32
发力提高企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1:03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中国卫生(2016年10期)2016-11-13 01:07:4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做优做强工会企事业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