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电视节目的探索与创新
——以《国家宝藏》为例

2018-11-14 09:41洪雨涵
声屏世界 2018年2期
关键词:国家宝藏宝藏受众

□洪雨涵

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主流媒体,坚守文化品质、弘扬主流文化价值观,致力于探索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电视节目的可能范式,从汉字、成语、谜语、诗词再到戏曲精粹,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机。2017年末,央视在延续此前文化类节目“优良基因”的基础上再次与时俱进,推出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该节目将目光聚焦于文博领域,以历史文物为载体,利用电视媒体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全新的包装,给予传统文化一种现代化的表达方式,收获了收视与口碑的双赢。

立足中国传统文化 提供新的表达方式

在大众的固有认知中,博物馆往往成为严肃、沉闷的代名词,固定且封闭的展览模式和不同地区之间的不流动性使博物馆很难在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发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而《国家宝藏》节目深入挖掘、盘活博物馆的丰富馆藏,积极践行“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立足传统文化沃土,选取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不朽的匠人精神、伟大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的传统文化瑰宝——历史文物作为节目的内核和传承的载体,把传统文化以直观具体的器物形式展现在受众面前,呈现出全新的具象化表达。节目组在挑选具体文物时不以文物工艺制作的繁复程度为评判标准,而是选取那些“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的结合体”,让那些蕴含着浓郁民族气息与深厚文化内涵的国宝不再是冰冷的展台和机械地讲解器里的宏大存在,而是走近普通受众的生活,发挥文物知识教育和文化传播的作用,实现了受众与文物之间的“有效沟通”,同时也为博物馆实现在现代社会中功能的转型与价值的延伸提供了新的借鉴思路。

《国家宝藏》的诞生是对文化类节目内容领域的一次成功探索,在同质化严重、泛娱乐化倾向显著的电视文化环境中脱颖而出,为传统文化在当下社会的创造性转变和创新性发展找到了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在严肃的社会教育与大众娱乐之间架起了一座平衡的桥梁。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促进文化的传播,不仅让受众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加综合和深入的认知,提升了节目的文化高度,更推动着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了我国的文化自信。

融合多种综艺元素 打造全新节目模式

《国家宝藏》摒弃了以往文博类节目平实古板的叙述风格,打破了受众对于此类节目沉闷乏味、形式单一的固有认知,以文化为内核,开创了一个融合演播室综艺、纪录片、戏剧表演、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全新节目模式。它将传统文化与综艺元素有机结合,让传统文化以更接地气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活泼而不失严谨,让博物馆文化在与综艺节目相互碰撞的过程中迸发出新的活力,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深入受众生活,让陈列于其中的国宝级文物真正地“活”起来。

一、剧场表演还原文物的诞生。以舞台戏剧的形式演绎国宝的“前世传奇”是《国家宝藏》节目设置的环节之一。用直观的表演方式取代传统文博类节目中专家学者密集型的知识输入,以讲故事的方式代替旁白和字幕交替的枯燥感,不仅提升了节目整体的娱乐性,也让传统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新的文化符号,引导受众完成对历史的想象与参与感。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降低了受众在知识接受层面的门槛,让文物科普变得更加立体和生动,凸显了综艺节目通俗易懂、轻松娱乐的特质,也引发了受众对民族内在精神的深切认同,在不知不觉中树立和提高文物保护的意识和自觉性。

二、嘉宾的星素结合引发共鸣。不同于一般综艺节目当中的全明星阵容,《国家宝藏》节目采用“星素结合”的方式,在不同的环节中邀请明星与素人嘉宾共同参与。在小剧场环节,节目每期都会邀请三位与国宝内在底蕴相贴合的明星加盟,成为“国宝守护人”,用他们精湛的演技、扎实的台词功力演绎国宝背后的故事。明星的“名人效应”为节目积累了部分固定的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群体。节目利用明星与受众之间的这层特殊关系,将明星打造成传统文化的代言人,引导受众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在国宝的“今生故事”讲述环节,节目组邀请了一些当下与文物保护相关的人,包括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的领先人才以及普通人,现场讲述文化遗产在当下社会保护与传承的真实故事。故宫志愿者服务他人、分享文化的无私精神,考古界学者对考古挖掘事业的持之以恒,青年大学生对古乐演奏的热忱之心。

三、以流行元素吸引年轻受众。在当代社会,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拥抱年轻的受众群体,《国家宝藏》以年轻化的表达方式搭建了一个文化传承的平台,在保持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植入一系列新鲜时尚的流行文化元素,满足年轻人“勇于尝鲜”的心理特质。这不仅拓宽了节目的受众群体,也转变了年轻受众参与学习传统文化的方式,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从舞美的设计效果来看,将独特的古典中国风与酷炫的现代舞台科技完美融合,给予受众视觉上的冲击力和震撼感;在节目背景音乐的设置上主打“回忆杀”,涵盖了不少年轻人喜爱的游戏古风音乐和影视剧经典插曲。另外,小剧场的设置、明星的加盟、经典段子和网络用语的穿插甚至是讲解员张国立的加入,这些细节的打磨不仅保持了央视综艺节目的质感,也适应了年轻受众群体快速变化的审美需求,让他们对严肃话题感兴趣,去感受传统文化的厚重。

积极拓展传播渠道 助力传统文化传播

《国家宝藏》在宣传和推广的路径上以电视媒体为核心,统筹利用大众媒体和新兴媒介渠道进行整合传播,从电视、PC端到移动端全方位覆盖。同时,节目组关注受众群体结构的变化,直击年轻受众的需求痛点,利用新兴视频网站在精准推送、同好集聚等方面的分众传播优势,收割了一批极具粘性的年轻受众群体,引导他们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播,缓解其在数字化时代下的“文化焦虑”。

一、媒体深度融合和谐共存。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内容依然为王”,传统的电视媒体在新媒体时代仍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国家宝藏》节目一经播出便在受众中反响强烈,好评如潮。央视为了配合节目这股大热的趋势,将原本定于每周日晚七点半在央视综艺频道播出的节目调整到央视综合频道每周六晚的黄金八点档播出,调档以后统一由央视一套首播、综艺频道重播。临时调档的行为无疑使节目产生了1+1>2的爆炸式传播效果,充分发挥了电视媒体的长处。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带来了新的机遇。节目组利用新媒体的及时性、交互性、灵活性等特点,在央视网、爱奇艺、腾讯、优酷视频网站同期播出,并开通了官方微博和微信与受众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受众可以通过这两个平台,从每家博物馆甄选的三件国宝中投票给自己心仪的一件对象,入驻故宫最终的特展。此外,官微还大量推送节目的各种幕后花絮视频、剧照福利等给受众,向受众征集节目广告语、表情包等原创UGC内容,并通过明星大V等各路营销号在微博上转发与节目相关的话题,产生了辐射状的裂变式传播效果。

二、弹幕视频网站凸显其重要性。在利用新媒体扩大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力时不仅需要传统的播放平台,更需要挖掘新兴传播渠道的能动力量。从小众平台逐渐迈向主流道路的弹幕视频网站bilibili(B站),收获了中国最年轻的受众群体,他们代表着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化创作和传播方式,从通俗的新潮文化延伸至博大的传统经典,自觉自发地推动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国家宝藏》节目组及时捕捉年轻受众的文化需求,自节目开播后,正式以“央视综艺官方”的国家媒体姿态入驻B站,一路高歌猛进,不仅有每期节目的精彩预告、高清的正片剪辑,还有给B站用户的专属福利——独家的幕后花絮,注重与年轻受众群体之间的有效互动,满足他们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从而建立一种友好的对话方式,延伸电视节目的文化价值。

结语

就目前而言,为了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在大众文化时代的价值回归,向全世界传播有影响力和感召力的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正需要像《国家宝藏》这样立足传统文化、创新节目形式、传播文化知识兼具的电视节目。它不仅为传统文化融入电视节目的探索与创新提供了诸多优秀的借鉴范式,重新定义了文化类节目的高度,也彰显了央视作为国家媒体所坚守的那份独特的人文情怀。难能可贵的是,节目用通俗易懂的传播方式在年轻受众群体中实现了高效的历史文化科普,激发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理解与认同,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亲近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共同参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同时,也拉近了受众与博物馆之间的距离,带动了博物馆的旅游热潮,为博物馆周边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相信随着《国家宝藏》的持续热播,这股大众文博热潮还将在2018年持续下去。

注释

:①单霁翔:《让文化在人心中发芽》,《人民日报》,2017/12 /19。

猜你喜欢
国家宝藏宝藏受众
真正的宝藏
什么?海底宝藏
宝藏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国家宝藏》: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
央视《国家宝藏》定档12·3 讲述“大国重器”前世今生
解析《国家宝藏》中的美国文化意蕴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