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两次去关门山看红叶。满山的枫叶像一群疯跑的孩子,追着赶着向着时间深处盛开与零落。红,热烈,寄语着转瞬即逝的美好,像极了爱情。永恒的时间里,一切都在消逝,唯有爱与诗留存在记忆里。与范秀山的诗歌相遇是在夏天,却在秋天来临时我也未能完全读懂。粗浅的解读,也许更能远距离观看诗人,更好地在纯粹的诗意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部分。
“我用三朵玫瑰,把黑夜点亮”(《三朵玫瑰》)谁也想不到,那个高个子宽身板走路带风的壮汉会写出这样的句子。玫瑰作为表达爱情的道具早已不新鲜,但在范秀山的诗歌里,三朵有生命的玫瑰带着温度,带着千里而来的奔赴让雨打芭蕉成为一种美,成为深夜里恋人们的形态。纵观范秀山的诗歌写作,爱情是他最偏爱的选题。絮语般,他写爱情的渴望与失落、恍惚与明晰,甚至搬动小乔、黛玉等名著里的美女来作比他的爱情。情至深处的无奈与远在他乡的牵挂,都是他笔下盛开的那朵胭脂。“这天、这灯,还有这人儿/从尘封的书本中翻出/一只杜鹃/衔来黛玉啼血的诗行”(《旧事》)以及“温暖的相思/点燃了寂寞的心灯/风花雪月过后/泪水淋湿了整个黄昏。”(《冬景》)日复一日的喧嚣里,唯有爱情是长青的。寂寥的心一经爱情点亮,便有了一盏灯,照亮自己和远方,照亮了我们的世界。有你真好——我们不由感慨,你和你们都在“我”的世界里安宁着美好着。爱情原本注定与天成,在刚好的时间里遇见你,陪“我”走在微雨的小路,这是幸运;爱过而后又离开,这是必经。华莱士·斯蒂文斯说:“一首诗应该几乎成功地逃离智力。”一旦爱情降临,那种忘我,早将自己置身智力之外,所写皆是性情使然,所以常说爱情成就了诗人。米沃什的《礼物》中写:“如此幸福的一天/雾一早就散了/我在花园里干活/蜂鸟停在忍冬花上。”一首不着痕迹的诗深入内心,百读不厌,通透的情感像花朵一样迎着风。范秀山的诗与米沃什的这首似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记忆深刻的不是那些叫嚣乎东西的,而是这些不着痕迹又遍体馨香的句子。范秀山系列爱情诗通过各种载体,比如故乡的月、吹奏的洞箫、缠绕的花与藤等,使我们在眼花缭乱中豁然开朗于纯净的精神世界。原来这世间还有一处甜蜜的所在,那便是爱情。不妨再来看看这首《月、故乡和你》:
我在酒杯中寻找月的影子
我在月中寻找故乡的影子
我在对故乡的思念中寻找你的影子
而你的身影,是我今夜满腔的泪珠
我的忧伤
总是悬挂在月中的桂树上
漂泊中的守候
错过了一个又一个佳期
……
爱情和乡愁同是抒情诗里最为常见的题材。将爱情融进乡愁里来写无疑是聪明的,而乡愁藉着爱情的翅膀又添了生动与流动之美。一个人饮酒,低头看到了月亮,于月亮上又看到了故乡,而在对故乡的思念中又念及那个人。从有意地寻找到自然地流露,从低头抬头又低头三个动作的转换映衬情感的深沉与执着。作者细腻地捕捉着闪现的灵感,让清冷夜色因为有爱而温暖充实。在 《静静的河流》中,他写:“小船荡漾的波纹/像你欢快的血液里/沾染的果实的芳香/我轻轻走在你的身旁/看芦苇与你低头亲吻/你婴儿般的睡容/像三月的春阳/在你的梦呓中,一定是我/流不尽的乡愁”这里的“你”既可以是恋人也可以是亲人。由远方的小船到近处婴儿的睡容,荡漾的水和波动的内心和谐共生于情感的甲板上,依托情感这条线,将乡愁、亲情和爱情贯通在一起。人是存在的生命体,是理性与感性一体化的神性存在。我们再来读这首诗:
五月麦地,早已凋落了绿色的希望
许多荒芜,长满了世俗的沟壑
银镰收割的时候
沾染了露水的锈迹
你孤独的身影
飘过秋天空旷的墓地
透过大海忧愤的眸子
我们听到了生命厚重的呐喊
几朵桃花,几树绿叶
总是在光阴的黑洞里穿梭
形形色色的印象过后
只留下诗人清醒的长睡
在这九月的秋风里
海子,我不知道你是谁
只见飞扬的纸钱
在时空中不停地旋转
(《海子,我不知道你是谁》)
海子的诗影响了一代人,甚至在今天他的《亚洲铜》等诗歌都不失为好诗。对生命的诘问是这首诗的亮点。麦地、世俗的沟壑、墓地以及光阴的黑洞,这些意象厚重而平实。飞扬的纸钱宣告一个生命的结束,徒有对死去之人的回想与哀悼。我们作为旁观者审视生命意义的同时,也在旁观自己。一切正慢慢发生与淹没,直到生命耗尽的那一刻。整首诗由前几节写实到结尾处的陡然提升与拓展,使想象无限延展。生命是厚重的,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使命。生命的矛盾也是与生俱来的,天生的忧郁和乐观的悖反在日常中呈现。我们需要用抒情的灵魂宣泄,把幼稚、焦虑、欣悦、机智等融入到诗里,完成对人生的悲悯与召唤,完成灵魂与外部世界的触碰和对接。“一种灵性与世俗的结合/以触须的方式存在/暴风雨来临时,世界突然变得一片空白”(《冥想的神器》)这首诗由虚入实,从天、地、天三个空间转换来承载内心独语式的表述,把心灵的多重感悟落到河床、土地与花朵的实体上,不故弄玄虚,不矫揉造作。生命在这首诗里不再是个人的,而是演绎成普遍的生活经验,彰显心灵救赎与情感高度。生活在庸常里,我们只有不断提炼和修为,才能使精神无限接近我们的理想国。
单从题材方面来界定一个诗人并不准确,但题材的广泛无疑是对一个优秀诗人的考验。范秀山以花为主题所写的系列诗 (如《迎春花》《苹果花》《含笑》等)和以江南风物为主题所写的诗(如《楼台烟雨》《乌蓬船》等)都各有特色,没有人云亦云落于俗套。他在《山茶花》中写道:“谁在月色中独舞/谁在时空中独占春骨”一个“春骨”把山茶花的丰腴与娇艳衬托得形象生动。毛茸茸的春天里,不只有花朵,更有这些默默无闻的枝条的歌吟。静态事物变成动态事物,并赋予人的形态,让这些花朵有了灵魂,呼之欲出!可见诗人对语言锤炼的功夫也非短时间练就的。
多年写作和阅读习惯,读一篇文章,我先要看语言。如果语言拖沓晦涩我是会放弃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认知能力的一种。一首诗通过寥寥数语,便能将所指和能指的跃然于世。在所指和能指的深广探寻中解释生命中那些纷呈现象的来处,以及诸多艺术形象的根源。我们用语言和意象所捕捉的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正是这一小部分,成为艺术空间里不可多得的一抹微光。我们通过诗歌把生活里那些普遍存在的提炼成充满张力的语言同意识完美结合。难以表达的东西一经文字表述,就有了多种可能、多种幻像,多种耽美的呈现。诗歌在这时绽放出奇异的色彩,让我们与众不同并安于灵魂的居所。通读了范秀山发来的诗歌,单从语言方面讲,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这首《花语》:
那一抹淡淡的嫣红
幽幽地随风诉说
流转的眸子
牵动了树上嫩绿的新芽
嘤嘤的吟唱
洒落在春天的路上
青春的笑靥
招惹了旅人的情怀
许多明艳照人的秘密
在清风的后面蹦跳
我在你的甜言蜜语下
神情开始恍恍惚惚
一朵花的世界里
该有多少雀跃的心
万千花朵在一朵花的笑靥里折射,“一”即是世界,世界也是“一”。我特别喜欢结尾“一朵花的世界里/该有多少雀跃的心”,甚至觉得整首诗仅留这两句足够。而范秀山之所以前面铺陈了那么多具象的描写,一定有他的道理。在前面的笑靥与眸子等一长串描述以后,诗人笔锋一转,直接插入“我”。我的恍惚是因这些美好而恍惚,“我”的心也因这些流转而荡漾。这还不够,作者从“我”又再次宕开到普遍存在,并从普遍存在升华到哲学范畴。一朵花的世界里,汇聚着更多的可能与发生。诗人写到这里,交给读者的那部分完全因人而异了。解读的多样性和歧义性是一首好诗的标准,至少我这么认为。整首诗由结尾的两句支撑起来。不知谁说过“好的诗里,站着一个人”此诗就是这样。诗中还运用了叠词,如“幽幽”如“嘤嘤”。叠词的运用在《诗经》里最为常见,读起来朗朗上口、意蕴浓郁,满足了人们审美的心理要求。当然,在篇幅有限和炼字为精的现代诗歌写作里,我们并不提倡经常使用叠词,这不仅是浪费,有时还是一种不负责任。相信诗人范秀山也深知这里的避讳。诗人维拉斯瓦·辛波斯卡曾就诗歌中的语言说过:在诗歌语言中,每一个词语都被权衡,绝无寻常或正常之物。没有一个存在,没有任何人的存在是寻常的。所以,我们要找到自己的语言,语言即符号。我们要找到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才能使我们的作品不被众多作品淹没。
生活还未开始,我已抽身退出 (费尔南多·佩索阿)。我想说的是,生活开始的时候,我们便已身不由己。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成为一名旁观者?不如来读一读这首《赋予女贞花》:
洁白的,朴素的,羞怯的
──女贞花
像稚子的语言,像村姑的微笑
像我心目中久想的爱人
细碎的,繁琐的,柔弱的
──女贞花
与春风无关,与明月无缘
只在这时空中站成纯净的风景
幽香的,热情的,青春的
──女贞花
有初恋的憧憬,有生命的火焰
有天地间挚爱的虔诚
美丽的,骄傲的,神秘的
──女贞花
是心灵里盛开的花朵,是生活中浓郁的醇香
我在你的唇齿间流连,我在你的顾盼中迷失
这是一首看起来很整齐的诗。我很惊异于在现代诗看似一片繁华,出现了大量叙述诗和日常之诗的今天还有人敢这样写!直抒胸臆的赞美,毫不掩饰的热情,甚至是不带一点造作的发自内心的靠近。我同样羡慕诗人范秀山有勇气把一唱三叠的句子写得这么富有诗意和感染力。他将自信、个人经验和审美发挥到极致,这是一种坚持,或说是回归到现象背后的自我超拔。一首诗由一系列意象和使这些意象变得栩栩如生的情感组成。由生活入诗,再由诗而楔入生活,这是一个循环。一个诗人想让自己的诗脱颖而出,一定要有自己的书写密码,甚至是性格密码。范秀山擅长抒情,更擅长将感性色彩带入平常事物。一朵花是他的寄语,一条河是他的远方。在多处排比回环中,意境渐入高潮,自然、开阔,没有一丝拘谨。朴素的叙述和朴素的词语甚至是朴素的题材,经由他的视角转变成生命真实的存在。他让诗歌的每一句、每一节都绽放着光焰,吸引你与他产生共鸣。越是朴素的,越值得赞美,越接近宇宙的灵性。
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些身份互换的写作。范秀山一改男儿本色,以女性身份将情诗写得热烈奔放,让人不得不怀疑他到底怀有怎样的一颗诗心。也许本该就是这样,也许他在经历了诸多世事纷纭之后,用更为老道和轻盈的笔法来解读我们的情感世界。“哥哥,我的发辫散了/请你用相思的红绳,拴住我飞扬的思想/在春风中,我要用三千的柔情/装扮我的形象”(《哥哥,我的心儿乱了》)“曾经千百次遥望你的青衫/篱垣疏林处的旧事,已随青春发芽/唯有把满腔相思,收藏在阳光的窥伺里/只待清风月明时/我是君唯一的娇娇”(《紫茉莉》)倘若你不知作者是谁,一定认为这些诗出自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倘若我不说,你一定以为这些句子饱蘸的浓情会染红这个秋天。“我的心乱了,我的心乱了,我的心乱了”范秀山用三个重复句子结束整首诗的时候,不止“我”的心乱了,所有人的心怕是都不平静了。生长于江汉平原身兼十几个公司带头人的范秀山,奔波于许多城市和建设工地。很难想象工作如此繁忙的他是怎样坚持并且不受形式束缚,写着这样一些怪诞风趣又深情的诗。也许生活中真的需要这样的调剂才使生活更像是生活。
小爱人
爱人太小
不会疼人
粉拳敲人生痛
眼泪就似珍珠
让我哄了一次,还要哄第二次
爱人太懒
不会梳妆
关不住的风韵
收不了的情怀
既让我甜蜜,又让我担心
爱人太媚
不会遮掩
浅笑吓跑了春风
娇憨醉落了星辰
她使我迷痴,也使我发晕
爱人太狠
不会让人
说前进不能后退
指东面不能往西边
同事笑我怕老婆,丫丫说我是三把手
小爱人呀,小爱人
前生你欠我的
今生我欠你的
唉,有什么办法呢
牵着你的手
我还是好幸福,好幸福
一首《小爱人》活脱脱将恋爱中的美好写得令人向往与羡慕,完全忘记了奔波的辛苦,柴米油盐的乏味。这是典型的范秀山式的诙谐幽默。沉稳安静的他,古道侠肠的他,大气豪迈的他,细腻温婉的他,究竟怎样将写作与生活协调好的?当我们进入创作状态,我们就不是自己了。我们深深陷入一种类似神启的状态,藉着文字飞翔,接通能量源,把自己输送到无限的宇宙和无边的人群之中。迅速的联想就像意义一样不属于技巧 (罗伯特·勃莱)。诗歌写到一定程度,不能用技巧说事儿。最美的诗歌必须能够真实表达那些不能写诗人的生活(西蒙娜·薇依)。也许诗人范秀山深谙此中的奥妙,也许此刻他正扮成诗歌里描述的具有古典情怀的人的样子摇着羽扇扎着纶巾信步而来报我们以微笑。毫无疑问,他的诗是才华使然。
很多年前,听莎拉布莱曼唱《斯卡布罗集市》:“您去过斯卡布罗集市吗?/芫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代我向那儿的一位姑娘问好/她曾经是我的爱人。”我觉得范秀山的诗很适合配着这首歌来读。“诗可以在若干种方式上变成音乐事件。”我很赞同深度意象派诗人罗伯特·勃莱的说法。当我们用词语的和声来完成一首诗,便意味着细微的声音在句子中相互和谐的鸣响,它是一种作者没有警觉甚至没有告诉读者就写下来的内在韵律。范秀山的许多诗是可以大声朗诵的,意境优美仿佛情景再现。诗人天生对诗歌的敏感和心灵参照使他的诗充满灵性与人文关怀。“老屋窗前的月色/是一把温柔的利剑/刺伤的是浓浓的乡愁,还有/酒醒后残月犹在的伤痛/我多次在朦胧的月下/聆听母亲的絮语唠叨,抑或是/父亲的点点咳嗽/斑驳的泥墙上,涂满温馨的画卷/月色下,我是一个/迷路的孩子”(《老屋》)。在故乡面前,诗人永远是一个游子;在父母面前,诗人永远是坐在亲情树下玩耍的孩子。诗人的内心有一棵树,向着远方伸展枝叶,写下记忆中的片段,雨丝风片般在时空中传唱。有思念就会有沧桑,有沧桑就会有粗粝。“我在灰色的河流中寻找/梦幻的种子/城市的红墙碧瓦已经失忆/钢筋与水泥的篱笆/挡住了太阳的脚步/一只鸟儿/诉说了停靠的忧伤”(《城市的太阳》)。这首诗里,诗人范秀山把目光投向存在的现实。生而为人,从来都离不开现实的樊篱。诗歌存在于当下,首先要发现并反馈一些现实的回声。没有一个人可以脱离我们脚下的大地。生活的直觉教会我们触碰并思考这些日常呈现,并在其中找到引起心灵共鸣的那个点。诗人除了要有对万物的敬畏,还要有对现实不合理存在的揭穿,这是责任和担当。范秀山在做,许多诗人也在做。用诗歌还原我们的生活,这过程本身就是美好且艰难的。
诗人范秀山不是专业作家,他只在业余书写。他不落于当下主流诗歌的书写套路,而是遵循自己的内心,不断寻求着对自身的超越。他不追求发表,也不追求用分行诗来获得别人的青睐。他是安静的,同时又是激情四射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他的不足之处:情感太过饱满,书写缺少控制,词语有待创新需要打破惯性写作等。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成为一个优秀诗人。在这个喧嚣的时代,诗歌为我们保存灵魂。范秀山很幸运地成为被保存的一位。也许他的诗写之路还有许多坎坷,但我相信,只要继续写着,我们就会看到他的不断自我否定与提升。不论你读不读他的诗,他都在那里等你——或者说等着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