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消失的爱人》文化叙事新解

2018-11-14 08:24:27任春华
电影文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艾米芬奇尼克

任春华

(长春理工大学 光电信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好莱坞著名导演大卫·芬奇擅长黑色风格电影,他的电影中既有商业化的艺术考量,同时也兼具个人化的影像风格。《消失的爱人》(

Gone

Girl

)是导演大卫·芬奇近年来颇受好评的作品,该片无论是在悬疑、犯罪抑或是伦理片的范畴都可圈可点,颇具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针对《消失的爱人》的电影理论研究多数集中在叙事结构、叙事角度等最基本的叙事学理论层面,或者是针对大卫·芬奇的电影风格做出的研究。然而,如果对吉莉安·弗琳的同名原著和改编剧本进行研究不难发现,无论是叙事过程中制造剧情反转的叙事推力,还是造成尼克与艾米虚伪婚姻与复杂人性的深层原因,都离不开当代美国文化的深刻影响。经由叙事内容与文化内容的结合来看,对于大卫·芬奇这部经典作品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一、媒体文化作为叙事推动力

电影《消失的爱人》根据吉莉安·弗琳的同名小说改编,大卫·芬奇擅长的黑色电影风格与小说文本自带的阴暗气质相互辉映,构成了《消失的爱人》独特的现实主义批判风格。《消失的爱人》将叙事的矛头对准婚姻,完全撕碎完美幸福的婚姻的华服,将华服之下生满的虱子赤裸裸地暴露出来。本·阿弗莱克扮演的尼克和罗莎曼德·派克扮演的艾米是一对人人称羡的模范夫妻,他们从纽约搬到密苏里过着平静的生活。在尼克和艾米结婚五周年之际,艾米的失踪彻底打破了二人看似风平浪静的婚姻生活。在尼克看似焦急,实则平静,甚至内心带有一丝不怀好意的窃喜的情绪之下,警方和社会民众对艾米这个小有名气的女人开始了搜寻,人人都认为艾米已经被绑架、深陷危险之中或者遭到毒手的时候,艾米的日记本出现在人们面前,日记的字里行间都将这个犯罪嫌疑人指向了自己的丈夫尼克。然而,这一切都只是艾米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这是她给尼克的结婚五周年的“礼物”。影片最终,艾米重新回到了尼克身边,用一个又一个谎言紧紧地拴住了尼克。

从吉莉安·弗琳的同名小说到大卫·芬奇执导的电影版《消失的爱人》,几次叙事的高潮都是伴随着剧情的大幅度反转出现的,然而影片堆积的叙事动能却是在一次次尼克登上电视,透过媒体与人们对话的过程中释放的。在《消失的爱人》当中,媒体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功能角色,媒体不仅是尼克和艾米经营自己角色的工具,同时也是推动这场阴谋的主要推手。在影片当中,媒体推动叙事的发展进程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媒体塑造了尼克的好丈夫角色。尼克从最开始报警称自己的妻子失踪,在大众媒体上经营着伤心欲绝的好丈夫形象,他恳求罪犯不要伤害自己的妻子,在结婚五周年之际他恳求罪犯能够将他可爱的妻子平安送回到他的身边。第二阶段,媒体塑造了尼克的犯罪嫌疑人角色。随着艾米那本事无巨细记录得密密麻麻的日记本的出现,尼克和艾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逐渐透过媒体进入大众视野,日记几乎记录了尼克与艾米从相爱到结婚的全部细节,以及二人在婚后的种种事情。在记录婚后生活的字里行间,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越来越懒惰邋遢,对艾米倍加冷落,甚至是感到厌倦的尼克。于是,尼克成为“艾米失踪案最大的嫌疑人”。第三阶段,媒体重新塑造了尼克的好丈夫角色。当艾米杀死戴斯以后,浑身是血地重新回到了公众视野,在媒体面前她公开表达了自己对尼克的爱,为尼克洗脱了所有嫌疑和罪名,尼克能做的就是保护好这个“受伤的脆弱女人”。如此一来,尼克再次成为媒体和大众眼中的“好丈夫”,二人也重新成为“完美夫妻”了。

影片叙事的三个阶段的发展,媒体都成为主要的叙事推动者。艾米是大众媒体的宠儿,她深知媒体和大众需要什么,于是她费尽心思地设计了自己被“杀”的所有细节,她明白只要稍微释放出一丝血腥味儿,媒体就会像鲨鱼一般追随过来,她的名气,她和尼克的看似完美的爱情,婚姻中的出轨和谋杀,这些都是当代媒体最热衷的关键词,媒体不在意事实的真相,大众希望看到什么,什么就是媒体眼中的真相。导演大卫·芬奇讽刺了媒体的无良和愚昧,否定了当今媒体仍有丝毫的道德性可言,媒体只是饥饿的豺狼,一旦捕捉到伤口散发的血腥味儿,立刻会追随而来并将受伤者啃食干净。

二、婚姻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文

无论是吉莉安·弗琳的小说原著,还是大卫·芬奇执导的电影,都将现代社会的婚姻抨击得体无完肤。尼克与艾米的婚姻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就变成了一具空壳,耗尽了二人所有的爱与精力,以及对彼此虚幻的想象。在这五年当中,尼克和艾米彼此都很清楚对方早已不是自己热恋时期认识的那个人了,尼克在失去了工作之后变得邋遢、懒惰,完全没有进取心,身材也日渐臃肿。为了让他们的生活不至于太过狼狈,他们从大都市纽约搬到了尼克的老家密苏里——一个彻底的乡村。艾米也对尼克越来越冷淡,无法忍耐自己曾经帅气十足的丈夫变成了如今这般模样,自己精致现代的生活也堕落到如此地步。他们的婚姻如今只剩下麻木地消耗彼此的性爱以及名存实亡的一副空壳。

尼克与艾米婚姻生活也是大部分现代都市人婚姻的折射。在离婚率居高不下的美国社会,爱情与婚姻更像是随等可取的速食快餐,甚至融入了当下的消费文化。艾米是著名儿童书籍作家夫妇的独生女,她是父母书中那个完美的美国女孩,书中的小女孩的原型人物,现实中的艾米也是要求自己按照完美的女孩标准生活,不吃垃圾食品,不歇斯底里地发脾气,永远保持苗条的身材和迷人的个性。她与尼克的结合,是因为尼克作为现代美国男性的代表,时尚、帅气、幽默、浪漫,几乎涵盖了所有完美男性的特征,完美女孩艾米与完美男孩的结合是一种对完美婚姻想象的必然实践结果。他们一起在纽约生活,经营着他们摩登而精致的完美都市婚姻生活,从精神层面到物质层面,他们都力求完美,这也是生活在美国中心的纽约最基本的要求。于是,我们看到尼克和艾米的结合首先反映了当代都市文化,人们对爱情与婚姻有着不切实际的完美想象,他们容不得对方身上有一丝的缺点,首先是物质生活要符合都市生活的标准,其次在外人看来要有一个光鲜亮丽的外表。对于婚姻更是如此,现代社会虚荣的物质文化也浸染到了婚姻层面,艾米不允许自己的生命中出现“离婚”这个污点,就算婚姻早已经名存实亡,她依然要成为父母书中描绘的那个完美的艾米,以及大众认知中完美的美国女人艾米。

空虚的、虚荣的物质文化是左右艾米与尼克婚姻的罪魁祸首,从大都市纽约来到乡村密苏里,这已经对艾米的完美婚姻打上了不完美的标记。然而,她与尼克之间只有麻木不仁的性生活,在偌大的家中二人已经形同陌路,她不允许自己一手经营的完美生活就此崩塌。因为,艾米已经看到了回到家乡密苏里的尼克日益消沉,早已不是在纽约街头与她约会的迷人男子。于是,用一个个巨大的谎言和精心设计的“谋杀案”来重塑自己的婚姻与爱情,甚至是自己的丈夫,是艾米所有行为的最终目的,这也是她为了自己虚伪婚姻做出的最后努力。

小说家吉莉安·弗琳和导演大卫·芬奇共同将导致这场婚姻闹剧的根源锁定在虚荣的大众文化和社会文化上,消费文化与物质文化也是导致尼克和艾米悲剧婚姻的直接原因。

三、艾米“腹黑角色”的生成

《消失的爱人》真实地反映了当代美国文化的现状,女权主义、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等,全部都在影片叙事当中有所体现。然而这些当代文化内容都以一种辩证的方式出现和存在,在尼克与艾米的婚姻悲剧中,以小见大地折射出整个美国社会的现实状态。

艾米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同时也是大众文化消费的对象。从小到大,艾米就是父母畅销书中描绘的那个完美女孩,也是别人眼中的完美美国女性,她的生活就是对于完美美国女性养成术的践行,她不允许自己的身体上、生活上存在任何的瑕疵。这个被艾米仔细经营的完美女孩“艾米”是她应对这个世界的空虚的外壳,是她作为一名女性的生存武器。也正是艾米随性洒脱的个性和完美的形象深深吸引了尼克。出身乡村的尼克也是在时时刻刻经营着自己完美的美国男性形象,他将自己在大都市学习到的所有吸引女孩的招数都用在了艾米身上,他让自己风趣迷人,时时刻刻用浪漫的方式传递着自己的爱意,塑造着自己品位独特的都市型男形象。在任何一个人看来,艾米与尼克的结合是两个如此完美的人的结合,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在虚荣心作祟下,艾米选择尼克成为自己的另一半,这种选择是有其必然性存在的,是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必然选择结果。然而,艾米由于从小就被作家父母塑造成为畅销书中的那个完美女孩,她是所有美国人心中完美的代名词,已经是当代美国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潜在的她也是大众文化消费的对象。因此,在艾米的爱情和婚姻模式当中,消费意识也成为潜意识中的引导因素,她的个人形象和婚姻生活是需要被大众消费的,这也使她永远无法容忍丈夫和婚姻的不完美,即使是尼克已经小腹微凸、邋遢懒惰,她依然要别人知道自己的婚姻是如童话一般幸福美满的。

同时,艾米也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在爱情与婚姻当中她是绝对的权力掌控者。结婚之后,她想尽一切办法经营自己的婚姻生活,让自己的爱情和婚姻保鲜,如结婚周年纪念日的时候,她总会制造各种浪漫的小惊喜给尼克,但是这些依然无法减缓二人爱情与婚姻的腐败速度。这些小惊喜变得越来越乏味,二人渐渐失去了共同语言,毫无感情可言。当这场婚姻变得越来越不可控时,艾米无法容忍控制力的缺失,于是在二人结婚五周年纪念日当天,自导自演了一场血腥的“谋杀案”。她需要对尼克显示出自己的绝对控制力,她不是尼克认为的那个头脑空空的女孩。

于是,通过设计自己的失踪、出逃、虐杀与回归,艾米在大众与传媒的帮助下重新成为这场婚姻中掌控权力的人,实现了自己对尼克的绝对控制力。如果尼克选择与她离婚,大众与媒体无疑会将他用语言“撕碎”,更别提生活在自己家乡密苏里这个人际关系亲密、思想保守的乡村。

因此,《消失的爱人》中艾米的“腹黑角色”的生成是大众消费文化、女权主义等文化思想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当代美国社会文化的产物。这样一个被文化异化的女性形象,潜在地表露了当代美国女性的隐匿心理,是一个想要成为却无法成为的角色形象,极度观照了当下的美国文化。

四、结 语

电影是文化的投影,是文化与美学共同作用的产物。大卫·芬奇的黑色电影风格在《消失的爱人》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无论从影片叙事内容的架构上,还是影片呈现的视觉风格上,都达到了一致和统一。在这个黑暗、冷酷的婚姻故事背后,折射的是当代美国社会的文化生态,以及人们在媒体的引导下表面热情实际冷酷的精神状态,人们对于娱乐新闻的趋之若鹜以及精神世界的匮乏,让媒体轻而易举地反复塑造尼克的个人形象,人们只在乎自己从媒体上看到的,而不在乎事实真相究竟是什么。这也是作家吉莉安·弗琳和导演大卫·芬奇共同做出的精彩绝伦的文化叙事,以及对于社会现实的无情批判。以文化作为解读叙事安排和主题内容的工具也成为解读和研究《消失的爱人》的一个新视角。

猜你喜欢
艾米芬奇尼克
还好,还好
请善待艾米
一只叫尼克的狗
达·芬奇 下
请善待艾米
世界文化(2019年2期)2019-03-27 16:30:18
尼克·杨的时尚生活
NBA特刊(2018年7期)2018-06-08 05:48:23
鲨鱼尼克
达·芬奇睡眠法
达·芬奇与文艺复兴(二)
拜访达·芬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