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姆·波顿黑暗寓言式隐喻特征

2018-11-14 05:32于彩凤
电影文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暗喻波顿艾米丽

于彩凤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206)

即便在怪咖众多的导演圈中,蒂姆·波顿也是一位特立独行、堪称鬼才的奇特导演。在他的身上充满了矛盾色彩,一边偏爱黑暗哥特式风格的死亡氛围,一边钟情于温暖动人的童话场景。死亡、压抑、黑暗、温馨、催泪、搞笑,这些看似不太相关的词语,都可以在蒂姆·波顿的电影中找到对应的元素。

蒂姆·波顿如同黑暗中走出的魔法师,将种种怪异扭曲的形象与充满人性的情感杂糅在一起,创作出众多黑暗寓言式带有梦境质感的电影作品。这些电影作品的主体—客体关系、外部环境—内在情感都带有明显的隐喻特征。但是,隐喻的表达在蒂姆·波顿的电影中并非含糊不清、晦涩难懂的,只要按照导演所指明的线索,便可以理清其中的意涵。

一、哥特与死亡

蒂姆·波顿偏爱的哥特式艺术风格来源于中世纪时期(公元5—15世纪),充满黑暗、死亡、孤独、颓废的气息,通常以墓园、古堡、黑夜、乌鸦、黑猫、吸血鬼、十字架等元素为标志性特征。哥特式风格自诞生以来,便与死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特殊的童年,蒂姆·波顿自幼便显现出对死亡和怪物的痴迷,他看怪奇电影,阅读恐怖小说,画各种奇特的怪物,甚至一度因为格格不入的风格,而被迪士尼动画公司逐出创作队伍。

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影响蒂姆·波顿,他自幼便是个怪小孩,长大后依然是个古怪而执着的人,这一点,从成年后的蒂姆·波顿依然喜欢在墓地中游荡便可看出。死亡在带来恐惧的同时,赋予了蒂姆·波顿诡异奇特的灵感,这也为他最终成为一位极具个人风格的导演奠定了基础。

《科学怪狗》中那只本已车祸死亡却被电力复活的斗牛犬“火星”;《甲壳虫汁》中因为事故离世而变成鬼魂的夫妻;《剪刀手爱德华》中为所有悲剧埋下伏笔的死去的发明家;《圣诞夜惊魂》中万圣镇上各种各样的鬼魂;《断头谷》中四处杀戮的无头骑士;《僵尸新娘》中悲惨死去却仍心存善念的少女艾米丽;《佩小姐的奇幻城堡》中时空回廊里不死不生的孤儿们……蒂姆·波顿执导影片充满了类似的死亡意象,拼凑缝补的皮毛、枯枝般的指骨、闹鬼的房屋、惊悚的怪物……

影片中的人物角色形象同样充满死亡的气息,惨白瘦削、颧骨突出的骷髅式面容,大到离谱的深深凹陷的双眼,有着浓重黑色阴影的眼圈,比例细长到不可思议的四肢,古怪而孤僻的个性,色调暗淡深冷的衣着。仿佛死亡的利剑已经悬在头顶,死神扛着镰刀的身影已经在背后,令人望而生畏。

这些黑暗的元素均来自蒂姆·波顿内心深处的恐惧与孤独,来自他并不美好的童年,古怪的父母将他养成一个古怪的孩子,又因为古怪而被贴上标签,被众人畏惧疏远。然而,可贵的是,苦涩的童年经历,并没有使这位鬼才导演变成真正的怪胎,蒂姆·波顿执导的电影在哥特式风格的表象下,是熠熠生辉的人性和成人世界里难觅踪迹的童心。

二、自我成长与和解

(一)自我成长

自我成长往往伴随着蜕变的苦痛,这种苦痛契合了婴幼儿时期与母体身体—心理分离的焦虑恐慌,以及青春期自我意识觉醒的忧郁孤独。而这种自我成长带来的创伤与苦痛有时甚至会伴随个体一生,即便隐藏在内心深处,依然会在某些时刻沉渣泛起,突惹微澜。这种创伤症候与蒂姆·波顿的哥特式风格不谋而合,会在某种程度上唤醒观众心理层面的认同。因此,在蒂姆·波顿指导的影片中可以找到带有明显的隐喻特征的能指符码。

1.监护者。监护者,或称惩戒者。作为影片中拥有绝对权力的家长式象征,往往身兼双重身份,即他们既是儿童权利的监护者,也是儿童错误行为的惩戒者。监护者的形象在《剪刀手爱德华》《大鱼》《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僵尸新娘》《佩小姐的奇幻城堡》中均体现得较为明显。

《剪刀手爱德华》中,创造了爱德华的发明家对他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与爱,却在制作完成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前便死去,暗喻着父母等监护者在儿童尚未成年前的监护缺失。或者是因为离开,或者是因为死亡,他们缺席了被监护者的生命历程,导致被监护者无法独自完成成长,造成了悲剧性的结局。爱德华渴望爱,也渴望被爱,但是自身的缺陷与攻击性,使他只能远远地看着所爱之人,陷入永恒的孤独。

《大鱼》中,父亲这一形象本身便是儿子的监护者,由于他脱离实际的描述,即儿子所认为的“谎言”,使儿子失去了对父亲的信任,甚至产生了厌恶,导致他远远地避开了父亲。这种纠缠了整部电影的信任危机,暗喻监护者有意或无意的失信,造成被监护者心灵世界的全面崩塌,又因为无法面对监护者的失信与自己的不信任,只能斩断维系在彼此之间的纽带,拉开空间的距离,避而远之。

在《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巧克力工厂主人身上,更清晰地投射出监护者“惩戒”的职责,那些不听从主人的告诫,在巧克力工厂中放肆行动的孩子,遭到了各式各样的“报复”。而曾被父亲严苛对待的巧克力工厂主人,身上既有着监护者的权力,也有着被监护者的烙印,所以他的行为与正常的成年人不同,经常显现出古灵精怪的孩子般的气质。蒂姆·波顿通过巧克力工厂主人的形象暗喻成年不等于成熟,成长有时会是耗尽一生才能完成的任务。好在善良、爱心与守序,总会得到好的回报。

《僵尸新娘》中维克多与维多利亚的父母,是专制型监护者的象征。由于他们对被监护者专横的驱使,逼迫两个被监护人迈入婚姻,虽然最终收获了爱情,却经历了无数波折。亡者之地的少女艾米丽,暗喻着不成熟的因感动而生的情感,最后,这情感伴随着艾米丽的勇敢牺牲而终结。这部电影中,她是最勇敢的那一个,象征着纯粹、美好、一往无前的情感。

毫无疑问,《佩小姐的奇幻城堡》中,佩里格林小姐是监护者,她守护着古堡里所有奇怪的孩子,使他们免于遭受怪物的伤害,但这也令被监护者失去了自我选择的权利,永远在时空轮回中重复着同一天的人生。佩里格林小姐的行为暗喻监护者会以合理的理由,按照自己的心意安排被监护者的人生,哪怕是阻止他们成长,只要监护者觉得合理,不需要被监护者的意见,便可以自行去做。这便是监护者的强权。

2.危机与磨难。在这些蒂姆·波顿创造的寓言世界中,主角需要经历无数危机与磨难。很多危机与磨难看似荒谬异常、不可理喻,却自有其深意。大大小小的隐喻藏身在寓言之中,等待观众的读解。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各式各样的糖果与巧克力,对于孩子们来说,是甜蜜的礼物,是冲昏了头脑的幸福,对于成年人来说,是工作,是责任,还是需要托付给继承人的财产。成年人的世界远比孩子的世界现实而残酷,孩子们犯了错,自有成年人进行惩戒,成年人犯了错,是惩戒也无法挽回的毁灭。糖果和巧克力也是甜美的诱惑,是孩子们简单的渴望,是成年人复杂的欲望。所以,一不小心,就会掉进管道消失,或者被巧克力河吞没。影片中,这些人都会安全地回到工厂外面,惩戒不过是无伤大雅的玩笑。现实中,被甜美诱惑吞没的人,又有谁能回来呢?

《僵尸新娘》中出现了“蝴蝶”这一意象。蝴蝶极为美丽,却生命短暂,成虫往往只有两个星期左右的生存时间,所以它们会在这短暂的时间中努力寻找伴侣,产卵,然后死去。极致的美丽与极致的脆弱并存,暗喻着艾米丽可悲的人生,也暗喻着青少年时期梦幻而短暂的恋情,如同烟花般绚烂,却转瞬即逝。所以,影片的最后,为爱奋不顾身的艾米丽化作无数只白色的蝴蝶,翩然远去。维克多的摇摆不定,是成年人面对选择时的挣扎与艰难,有时明明下定了决心,却又再下一秒推翻。只有在面临绝对的危机时,成年人才能真正看清内心所求。有得必有失,所以维克多得到了维多利亚,失去了艾米丽。

《佩小姐的奇幻城堡》中,怪物需要吞噬古堡中奇怪孩子们的“眼球”,而佩里格林小姐为了保护孩子们想尽了办法。“眼球”是一个十分古怪又有些可怕的意象,蒂姆·波顿曾经在采访中说,他喜欢观察演员的“眼睛”,因为从中可以看到对方的灵魂。骷髅没有生命,所以没有眼睛,也就没有“灵魂”。在人的身体上,只有“眼睛”才能看到外在世界,是接受信息的最重要的器官。“眼球”暗喻着孩子的“视野”与“灵魂”,怪物没有“眼球”,所以他们通过渴望吞噬孩子们纯真澄澈的“视野”,而拥有孩子般的“灵魂”。那么,这些怪物是什么?答案便呼之欲出了。渴望重新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的成年人,贪婪地觊觎着孩子的灵魂,只要能榨取一些能量,哪怕剥夺孩子认识世界的能力与生命,也再所不惜。

3.反叛与救赎。《断头谷》中卡翠娜的继母是一个疯狂的女巫,为了大笔财产,她不惜杀掉一个又一个无辜的人。成年人对于财富的渴望,令她铤而走险,不计后果。她控制了无头骑士(生杀予夺的权力),最后却被无头骑士/权力反噬,拉进了地狱。对于继母的质疑和反抗,是对监护者错误行为的纠正,也是对权力和掌控的反叛。

蒂姆·波顿没有执导《圣诞夜惊魂》,是该片的编剧和制片,整部影片依然保持着蒂姆·波顿的风格。万圣镇的南瓜王子杰克,是叛逆的青春期少年的映射。他种种性格与行动,暗喻着青春期少年的反叛。此刻的少年,已经初步脱离了监护者的掌控,拥有了一定程度的自主能力。所以,杰克是深受万圣镇怪物爱戴的王子,他可以为所欲为。杰克拥有青春期无尽的忧郁、哀伤,生活在阴郁黑暗之中,他感觉不到快乐,只有无尽的痛苦,并充满对浪漫和灿烂的渴求。当杰克来到圣诞镇,那些拙劣的举动与蠢笨的误解,正是青春期少年荒唐的写照。他们精力充沛、无所畏惧、头脑简单又时刻感觉到不被全世界理解的夸张的忧郁和孤独。最后,他选择释放圣诞老人,是对自己的原谅与救赎。

4.自我成长

在这些影片中,监护者不可能永远保护被监护者,甚至有些监护者呈现出加害者的特征。随着时间、阅历的不断增长,双方终究会面临心理“断离”与灵魂的独立,终有一天,被监护者得走出家门,独自面对外界所有不可知的风雨与危险,在经历无数危机和磨难后,实现自我成长。

(二)和解

1.与外在世界的和解。在婴幼儿时期,父母,尤其是母亲,便是孩子的全部世界。因此,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影响巨大。灰暗的童年给蒂姆·波顿留下了心理创伤,在他执导电影中,处处可以看到这些创伤的影子。哥特式怪兽形象,暗喻着残忍、冷漠、无情的成年人,他们对影片中的主角施加伤害,偶尔却又施以援手,举止荒诞,遵循的是儿童所无法理解的成年人世界的复杂规则;黑暗阴森的环境,是主角所感受到的外在世界的投影。而温暖的叙事,暗喻着主角与外在世界的和解。

2.与内在自我的和解。影片中的主角被侮辱、被误解、被伤害,被所有视为怪胎、怪人,却依然温柔地对待世界。就像《僵尸新娘》被无情杀害的艾米丽,始终保有一颗善良的温暖的心。蒂姆·波顿希望自己的电影可以为那些现实中古怪的孩子带来慰藉,使他们不再孤单。蒂姆·波顿与影片中的主角,都与内在自我达成了和解。

三、寓言与童话

比起童话,蒂姆·波顿的作品更接近寓言,用带有黑色幽默的戏谑口吻,讲述一个个有些可怕,偏又有些可爱,明明令人望而生畏,却又忍不住靠近细听的故事。这些故事的精神内核往往暗喻生存与死亡、童年与成年、退行与成长,将成人的精神与儿童的心境杂糅在一起,创造出令人感动的成人版黑暗寓言。这些寓言或许既可怕,又可笑,带着成年人的忧虑,又有儿童般的放肆。迷人的故事与迷幻的色彩背后,藏着絮絮叨叨的叮嘱,讲述普世的情感与道德。所以,蒂姆·波顿的电影吸引了无数仍怀有童心的成年人去观看,然后被死亡和黑暗背后的温情打动。

蒂姆·波顿的电影中,无论是生存与死亡、童年与成年、退行与成长,最终都指向自我成长与和解。影片里的种种暗喻,无非是成人躯壳下纯真童心的释放,意味着在历尽成人世界的磨砺与苦难后,经历自我成长,最后达成与外在世界和内在自我的双重和解。黑暗、忧郁、恐怖的环境外延,温暖、欢乐、光明的内涵。在文明的丛林中跌跌撞撞、遍体鳞伤的成年人,明明身体已经长成了大人的模样,内心却总有着属于孩子的天真。蒂姆·波顿的电影便是给这样的观众看的,告诉所有迷失在成人森林中的孩子,或许周围布满黑暗、无比孤独,但总有光,在路的尽头。

猜你喜欢
暗喻波顿艾米丽
波顿历险记
你穿得真好看
《艾米丽在巴黎》宣布续订
冰与火
Bao:2019 Oscar for best animated short film
关于“嵌入式”暗喻的思考及其在翻译上的应用
蒂姆·波顿:怪物也很美
巨人的小房子
什么是暗喻
波顿(东莞)香料项目奠基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