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民电影故事片的初次尝试

2018-11-14 05:07孙晨曦
电影文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老蒋故事片制片厂

庄 君 孙晨曦

(1.上海大学 上海电影学院,上海 200072;2.辽宁师范大学 影视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人民电影事业,一般是指“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权直接领导下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电影事业”,以代表人民、表现人民、启发人民为社会文化核心立场和主要社会艺术任务的电影事业。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成功接收伪满洲国“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因为战时需要,将人员物资战略转移至东北兴山。东北电影制片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集合众多革命力量于1946年10月1日建立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电影制片厂,首任厂长是文学家和革命家舒群,1955年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是党领导的第一个正规的、规模化的人民电影制片基地,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是新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核心基地。

1947年初,随着技术、制度的发展和更多从影人员的加入,为了更好地进行电影拍摄,建立新的生产与消费关系,时任厂长袁牧之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三化立功运动”和“七片生产”的口号。袁牧之是30年代上海左翼电影的代表人物,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文化部电影局首任局长。

所谓“三化”,一是“正规化”,二是“科学化”,三是“统一化”,以此提倡全厂的中日职工努力生产,争取“立功”。这是从制度和规则上对电影生产进行促进,尝试以此规章制度保障实现生产管理的协调化、规范化,制度化。“三化立功”结合在一起即制度规范化基础上对全厂职工革命热情和工作热情的号召,规则明确、赏罚分明。

在制度有保障的情况下,东北电影制片厂发起了“七片生产运动”,即七类片种的生产,包括新闻纪录片、故事片、美术片(动画片和木偶片)、科教片、翻版片(译制片),以及新闻照片和幻灯片,严格意义上,最后两种并不是电影。在制度体制建设的“三化立功运动”和制片的“七片生产运动”两个指导思想的引导下,东影次第拍摄完成人民电影第一部新闻纪录片系列《民主东北》、木偶片《皇帝梦》、动画片《瓮中捉鳖》、科教片《预防鼠疫》、译制片《普通一兵》以及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吧》。

其中《留下他打老蒋吧》制作于1948年,编导林其,摄影马涛,音乐黄准,演员有陈强、于洋、袁乃晨、马德明、郝风等。虽然全片仅38分钟,是一部标准的短故事片,但却是人民电影故事片的开山之作。作为东北电影制片厂“七片生产运动”的代表,《留下他打老蒋吧》收入《民主东北》第五集,在解放区广泛传播,为解放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宣传和艺术传播作用。这部影片作为人民电影故事片创作的初次尝试,为新中国人民电影的发展积累了多方面经验。

一、从实际出发,在真实事件中选取题材

“人民电影事业”是中国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进行的“规模宏大的创建理想社会的实验”在文化、艺术上的行动实现。成立初期的东北电影制片厂地处偏远的东北兴山,电影创作、制作、技术等诸方面人才奇缺。众多文艺干部中,从事导演工作的仅有三位,并且拍摄经验匮乏,对于拍摄艺术片(故事片)尚且只能在尝试中摸索前进。根据这样的实际情况,陈波儿同志在后来的文章《故事片从无到有的编导工作》中提到“东影”对即将拍摄的故事片提出了几条应对“方针和任务”:

1.“写工农兵”和“写给工农兵看”为主,在写工农兵中间又当把重点放在写兵的问题上。

2.这样的电影还是“从无到有”,因而要“从小做起”,先试写小型剧本,拍小型的片子。

3.要树立新的风格,反对脱离内容的技巧卖弄,提倡朴素,提倡从纪录片基础上来发展我们的故事片。

4.对编导干部之培养要“大胆放手”。在艺术干部中只要是有一定的政治艺术水平的,就鼓励他着手试拍小片或先搞纪录片或当一两次演员,从中去熟悉整个制作过程和摸索电影表现技巧,往后就试行单独导演。

“东影”故事片创作和生产工作在这一“方针和任务”的指导下展开。这一做法全面贯彻《延安文艺座谈会》确立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方针,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成了人民电影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吧》。

既然电影是拍给老百姓看的,那么第一部短故事片的题材也应该由现实中来。1948年《东北日报》上出现了一篇报道,人民军队中一个小战士在休息的时候,枪走火了,一个当地老百姓的儿子就这样被打死了,按照严明的部队纪律,小战士应被处以枪决。但就是这位失去孩子的老乡最后站了出来,请求留下这个年轻人,打老蒋。老乡救下了小战士的性命也为解放战争多留了一颗战斗的种子。《留下他打老蒋吧》的故事就是根据这一新闻素材改编而来的,在题材的选择上极具现实性,既来源于真实事件又在拍摄中以真实性原则创作,同时又具有高度的典型性。该片通过讲述小战士在休息中,擦枪走火意外打死老乡儿子这一冲突,提出解放军与人民这一对关系,同时通过老百姓的视角将人民解放军与旧军队做出鲜明对比,从而确立和展现了解放军与老百姓、与人民之间血浓于水的真挚情感和深厚关系。影片虽属于故事短片,却具有深刻意义,整部影片主题鲜明,体现出融洽军民、团结队伍、遵守纪律、共同对抗敌人的正面价值,既塑造了解放军形象,更塑造了人民形象。影片从真实事件中提炼了“写工农兵”和“写给工农兵看”的人民故事。

二、为大众服务,对短故事片叙事结构进行多样化尝试

《留下他打老蒋吧》在叙事的时间顺序上也做出了尝试。与文学类似,电影故事的叙事时间也可以采取顺序、倒叙、插叙等多种方式。因短故事片自身特殊性,早期的电影短片基本上运用单一式线性叙事方式进行。《留下他打老蒋吧》则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在有限的条件下尽量追求叙事形态的生动性和吸引力。

影片开头从军区医院开始,立功受伤的小战士躺在病床上,一位老大爷去看望他。病房内的其他人询问两人的关系,小战士讲:他是我爹。这句话引起了其他人的疑惑,小战士的爹已经被反动派打死了,为什么又出现在这里呢?倒叙的特点是设置悬念,能够引起读者和观众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小战士接着说:“在大反攻开始以后,我跟着队伍出发……”此时故事时空从医院转场回到过去。冰天雪地的东北,苍茫的大地上一队军容整齐、纪律严明的人民解放军军队正在前行,小战士所在的队伍正前往老大爷所在的村庄整顿休息。到了村里,战士们抢着帮乡亲们干活,气氛和谐又热情,老大爷带着小儿子欣喜地给战士们送水,就在小战士坐着擦枪时,无意间枪走火了,老大爷的儿子应声而倒。故事冲突由此产生,矛盾也因此建制起来,影片围绕着如何处分小战士逐渐展开。最后,在村庄召开军民大会时,老大爷请求不要枪毙小战士,留下他,让他上前线去打老蒋。结局确定,解放战争的意识形态价值也展现出来。影片尾声,镜头又回到医院,病房中的其他人已然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大家因为小战士与老大爷的阶级感情而充满斗志,作品主题进一步深化。从时序安排可以看出导演背后的目的,擦枪走火打死老大爷儿子是偶然事件,军民关系并未因此恶化,反而表现出人民对解放军的信任、解放军严格遵守纪律、人民军队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才是影片的主题。正如片中战士们所唱:“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军,保卫人民,爱护人民……军爱民、民爱军,军民本是一家人……”《留下他打老将吧》用倒叙的方式将军与民深厚的情感透彻地传达给观众,充分地调动起观众观影的积极性,激发了民众的阶级情感、身份认同、忧患意识和革命热情。此外,影片的摄影师马涛在置景师徐渭和史曼雄等人的配合下还为影片加入了一些在当时看来具有一定难度的特技摄影,比如运动镜头的使用;影片的开端对枪的铺垫,镜头和剪辑呈现均较为娴熟。

三、新的时代人物,要求表演方法上进行新的探索

《留下他打老蒋吧》的故事取自于真实的新闻事件。解放军士兵、穷苦的农民作为主角走上了人民电影的大银幕,新的人物需要新的演员类型,要求在电影表演方法和风格上做新的探索。

1948年,地处兴山的东北电影制片厂置景、拍摄、制作等各方面生产状况甚至包括演员排练条件都不够成熟,短故事片的创作亟待解决这一问题。艺术处处长陈波儿派给演员组组长陈强演员招募以及培训任务。陈强从佳木斯、哈尔滨、齐齐哈尔、北安等地招募了一批演员进入东影的演员组。这些演员先到东北军政大学学习,回到“东影”后进行秧歌、舞蹈、小品、发声等专业实践训练,同时学习表演理论与创作,这一批演员后来都成长为东影直至新中国电影表演的中坚力量。

《留下他打老蒋吧》的故事发生在冬天,拍摄村里的戏也正值北方的冰天雪地,为了追求空间环境的真实与人物塑造的逼真性,扮演老大爷的陈强巧用蜡烛辅助人物外形的塑造,他将烛油涂抹在胡子与眉毛上,再经过上冻,老大爷胡子眉毛都结着冰的人物造型跃然于银幕上,于是帮助陈强从外形上成功地塑造寒冷气候下穷苦憨直的老大爷形象。此外,陈强在语言上设计了一些符合人物性格和内心情感的口头禅,比如每当战士谢谢他,他总回答“没说的没说的”,把人物的憨直、真诚以及对人民军队亲人般质朴的情感自然带出。这样的人物、这样的语言几乎很少出现在之前中国电影的银幕上。再比如对人物内心的把握,老大爷的儿子死了,但是部队要枪毙小战士一场,他既深刻体会到丧子之痛,又真诚地表现出普通百姓的深明大义,演员对人物动作和语言的设计是踉跄、颤抖着向前走去,并喊着“留下他打老蒋吧”。复杂的人物内心和质朴的人物情感都被印刻在人民电影故事片初创的银幕上。

“东影”演员与工作人员的刻苦实践与不断尝试,展示给观众一个生动的故事,老大爷与小战士的形象真实可信,影片以“情”字推动,把握了“军民之情”的内涵,为人民电影故事片表演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东影”文艺工作者的努力也得到广大观众的回应,《留下他打老蒋吧》在军队和广大根据地以露天电影的形式放映后激起人民的斗志,鼓舞着人民解放军的士气,起到了军民团结一心的作用。

四、结 语

人民电影“是在人民自己的政权下,在党的直接领导下,随着党所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发展和胜利而诞生,而成长,而壮大的;所以无论作为事业或艺术,从它诞生之日起,它就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一种‘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

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之后,“新兴的人民电影事业与政府掌控的官办电影业在意识形态上形成了尖锐的对峙”。机构建立、影片生产到传播均体现出两种电影事业及其所代表的政治力量在意识形态上的鲜明反差,人民电影的生产参与到解放战争的全局。

而东北电影制片厂在有限的时间和电影创作条件不充足的情况下,从创作实际出发,以解放战争中的真实事件为故事原型,完成了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吧》。对于人民电影的价值面向、题材选择、叙事方法、思想内容、人物塑造、表演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尝试与探索。此片是“东影”在短故事片上做出的一次有益尝试,《留下他打老蒋吧》是第一部在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导下创作完成的,体现人民电影思想和艺术价值的故事片。东北电影制片厂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之后进行了不懈的艺术追求和创作探索,为新中国建立后人民电影的创作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做出了突出贡献。

猜你喜欢
老蒋故事片制片厂
《中国银幕》制片厂巡礼
封笔
落寞或重生
我心里有数
小勺子的故事片段
小勺子的故事片段
小勺子的故事片段
送水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