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晗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400000
《创造101》作为暨《超级女声》之后又一款成功的现象级全民参与的选秀综艺,我们可以从这类养成类节目叙事策略中汲取哪些成功经验?本文将对此进行相关探讨。
叙事学最早始于小说研究,发展至今,叙事学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近两年来,娱乐化大潮席卷而来,各类综艺节目遍地开花,在资本市场群雄逐鹿。紧接着,观众口味也变得越来越挑剔,要想留住观众的注意力并非易事。因此,许多综艺节目开始添加叙事元素,增强叙事化倾向。通过运用多种叙事要素及其排列组合的方式,使平面的简单的综艺表演变成一幕幕环环相扣的具有情节和悬念的叙事,观众的情绪随着这种跌宕起伏的情节波澜起伏,并急切渴望了解叙事主体的命运发展。这种抓住观众心理的叙事元素策划,是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在叙事学研究中,“心理型”人物指的是注重人物内心活动、强调人物性格的一种认识倾向,人物在推动叙事情节发展发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致力于塑造练习生具体的、真实的、性格迥异的荧幕形象。节目中101 个女孩拥有各种不同的性格,蠢萌的“村花”杨超越、耿直大哥孟美岐、傻白甜女孩朱天天、创作型才女刘人语、中性气质的杨芸晴。节目通过镜头语言、后期剪辑,以纪录片式拍摄的方式,将练习生台上表演、台下训练、生活细节等方面360°全方位呈现,使练习生们的人物性格更加立体饱满,将女孩身上这些不同的特质最大程度的放大呈现。另外,《创造101》的规则设置也是一大亮点。
众所周知,设置悬念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要的叙述元素,也是叙事情节的惯用套路。练习生们通过任务-训练- 考核,根据观众投票产生A-F 班的不同排序,且每周实时更新票数,没有永远的“第一名”。舞台设置也类似于金字塔型,只有能力最强,最受观众喜爱的练习生才能坐到金字塔顶端,C 位出道。除了哪十一个练习生会最终出道?又是哪位练习生会C 位出道这个终极悬疑外?每期节目中都设置了许多“二级悬疑”,这些小的“二级悬疑”不断穿插于叙事之中,使观众的胃口始终处于被吊起来的状态,不断产生新的期待和好奇。
一个叙事成功与否,除了叙述者如何叙述、被述者如何呈现,还有一个关键点在于:接受者的能动效应。这种偶像养成类节目是动态的、持续的、双向的。
《创造101》在每周的节目末尾都会公布新一周的选手排名,不难发现,这个排名是浮动的、不稳定的。在潜意识中也会给各个选手的粉丝造成危机感和不安感,从而更加积极的参与投票和拉票之中。选手在台上努力表现,粉丝在下面拼命投票点赞,在此过程中造成选手和粉丝“同在一艘船上”的命运联结感。而这种强烈的情感促使粉丝使劲浑身解数的拉票,粉丝在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的拉票行为,进一步扩大了节目影响,无形之中吸引到更多的人关注。期间,粉丝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感情。这种高参与感、强投入感,让粉丝与节目之间产生强关联,也就是说,大部分观众不会在中途放弃观看或“移情别恋”,播放率通常只会稳步增加。
养成类节目的另一大看点即:结局的开放性。节目中练习生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感谢创始人们”—即收看节目的观众。仿佛观众是这个节目的幕后玩家,一举一动都影响着节目的走向以及结局。观众作为叙事的接受者,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存在感和参与感,在叙事过程中,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构成叙事的一部分,影响着叙事走向。
除了叙事结构设置悬念以外,还可以通过多角度拍摄、慢镜头回放以及后期字幕等技术方式来制造悬念,从而激发观众的好奇心。例如每次在公演结果公布之前,镜头都会给练习生、以及明星导师们面部表情特写,既满足了观众对叙事细节的需求,也将观众带入到期待结果的紧张氛围之中。在叙述过程中,叙述常常受到文本的限制,不得不对叙述的内容进行取舍。偶像养成类真人秀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考虑到节目时长有限,并不能详细展示每个练习生的特色和表演。但为了尽可能展示每个女孩的魅力,让她们被熟知、被看见。节目组采用了“偶像直拍”的拍摄手法,这也是以往传统选秀节目不曾出现过的,即在舞台表演过程中,镜头聚焦在特定的练习生的身上,记录生成她们单独的个人舞台表演。然后,将直拍内容分发到微博、B 站等网络平台,迅速引起热议,引发二度传播。
《创造101》正是由于在叙事策略上精妙的安排,不仅收获了超高的点击率和关注度,还使节目不单单停留在浅层娱乐上,更传达出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勇于拼搏的态度,输出了正能量的价值观,值得其他偶像养成类真人秀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