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怀珵
历史证明,一个时代的文学不可能脱离一个时代的政治,不可能不归那个时代的哲学思想管。
唐、宋、元、明、清封建时代过去了。当人类历史进行到19世纪40年代中期,欧洲各国相继完成了以蒸汽机、纺织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向以电力、电机和内燃机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转变。存在决定意识,这时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主张消灭剥削阶级和私有制,最后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达到全人类解放。对此,毛泽东思想则解释为“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所以,我们此前只是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并由此形成了我们的诗人们的创作思想。在这种创作思想指导下,也确实创作出不少精彩的诗篇,例如影响深远的毛泽东诗词,确实是前无古人的!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日,时代主流思想是什么呢?当今科技发展进步虽然日新月异,但人类日益感到生存环境急剧恶化,地球资源日渐枯竭,从而导致了人类局部出现争夺石油的残酷战争;由于地球上的地震与海啸日益频繁,有的岛国简直走投无路了,只有寄希望于或者说只有积极致力于外层空间的探索,寻找能够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到了这样的时代,诗词创作就应该重新认识并赋予新的内涵了。
这个“重新认识”“新的内涵”,也就是指导我们诗词创作的崭新时代的思想内涵。一旦诗人与时俱进,以他高远的创作思想加上高超的创作技巧,写出了发前人所未发、道前人所未道的诗篇,那么他的诗词作品的历史地位,岂止是“追唐赶宋”,很有可能成为中国诗坛上划时代的标志性作品了!
于是,有的诗友就会问道:“如何理解这个‘重新认识’‘新的内涵’?”
我认为:《实践论》明确告诉我们,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还有青年诗友会问:“在毛泽东时代,出现过划时代的标志性诗词作品吗?”
我说:出现过,《沁园春·雪》就是。正如柳亚子先生所言:“毛润之一阕《沁园春》,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还有,诗人毛泽东向往人类命运共同一体的“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念奴娇·昆仑》,亦为千古绝唱!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惟顺者昌:到党的十八大时,雄才大略的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这个富有诗意的新名词在全世界迅速传播开来。其内涵是在党的领导下用占世界7.2%的国土,使占世界20%的人过上美好的生活,这本身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外延是处理好国际关系,即恰到好处地与外国人相处,但绝不盲从附和,颇似孔子说的“和而不同”;不同之处包括有自己的鲜明特色,有自己选定的顺合世界主流的正确道路。于是中国突飞猛进,到了党的十九大已更是如日中天!
十九大报告煌煌三万多字,在方方面面的权威阐述中出现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字眼;“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出现过三次,引导我们重新认识马克思所说的实现共产主义并赋予了新的内涵;“人民”复合词出现过两百多次,足见人民在党心中的分量,人民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我们要重新认识七十年前《延座讲话》的基本精神——“为什么人”的问题永远是我们文学创作的首要问题!
报告中有个划时代的判断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进入新时代”五个字如日之升:新就新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就新在我们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存在决定意识,我们中华诗词作者见证辉煌新时代,必然化为内在活力之空前底气与豪气!翻开中国文学史,从书写文学萌芽(散文《尚书》之开端与“诗三百”之流传)商周以下递降至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到民国,有哪一个时代赋予过哪一位诗人享有这样强大的底气与豪气?所以现年九十多岁堪称“世纪老人”的刘征先生高唱《新时代感怀》曰:“九万里河清数鲤,五千年史仰高峰。长笺百丈犹嫌窄,笔扫长天气吐虹。”相传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变化为龙,但黄河浑浊难清,有时忽清,旧时以为祥瑞,故有“包拯笑比黄河清”之说。今有《新时代感怀》曰:黄河清了,清澈得游鲤可数;回首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进入这新时代是盛世高峰!前人孔颖达《毛诗正义》中强调,真正的诗人不是为一己的私乐私怨而抒怀,而是以己之情怀,抒写万民的喜怒哀乐。刘诗抒发的虽是“个人之心”,但代表了包括我们全体诗词作者在内的“国人之心”。再从“诗式”看刘诗,联想起八百年前陆游诗“三万里河入东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三万里河”同“九万里河”都是虚词,极言黄河之长。不同的是,陆诗是哭诉战乱频仍时代的壮丽河山已沦为敌手,“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而刘诗是对新时代赞美不尽:“长笺百丈犹嫌窄,笔扫长天气吐虹。”作者诗思奔涌不尽,颇有“大鹏展翅恨天低”之概!总之,刘诗与陆诗都是同一机杼,都是《毛诗正义》中强调的“诗人览一国之意以为己心,故一国之事系此一人使言之也。”
本文开头谈到“历史证明,一个时代的文学不可能脱离一个时代的政治,不可能不归那个时代的哲学思想管。”因此,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人间要好诗”,十九大报告是一部划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也预兆着划时代的标志性诗词作品正呼之欲出!写什么,怎么写,诗可兴、观、群、怨,但作者必须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有精确的认识,且看十九大报告的权威论断: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和以前所表述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贯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论断有所不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美好生活需要”,不同时期的发展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不一样的,现在人们不仅对物质文化提出更高需求,而且如报告中指出的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另一个是“不平衡不充分”。鉴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党中央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等一系列方针政策,都是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着想的。
于是有的青年诗友又问: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怨”写什么呢?
我的粗浅认识是:“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而十九大报告尖锐指出的“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有些贪官在大挖国家墙脚,在大吸民脂民膏,则往往表现为敌我矛盾。因而要“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复盖,零容思!”所谓“面临最大的威胁”,是因为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且看电视片《以人民的名义》中的矛盾冲突真是惊心动魄。因此,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这些不正是诗“可以怨”的题材吗!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提法经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就具有特别的世界意义。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这意味着汉语文学包括中华诗词写作进入世界文学,在强调文学交流、文明互鉴,民心相通、命运相关的同时,更加需要“以我为主”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说“文艺作品不是神秘的灵感的产物,它的艺术性、思想性、价值取向总是通过文学家、艺术家对历史、时代、社会、生活、人物等方方面面的把握来体现。面对生活之树,我们要像小鸟一样在每个枝丫上踏跃鸣叫,也要象雄鹰一样从高空翱翔俯视。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故事的雄心!”
中华诗词爱好者如我,已八十二岁了,已无能力更无雄心。好在如今中华诗词作者队伍人才辈出,既有诗坛耆宿,又有诗坛中坚,更有诗坛新锐,呼之欲出的划时代标志性诗词作品非他们莫属!
关于坚定文化自信,十九大报告有非常明确的阐述。我的学习心得有如下几点:
一、“本土立场是文化主体性最鲜明最本质的体现。一切西化倾向的文艺作品之所以在我国没有生命力,就在于它们缺乏主体意识。作为异质土地上的植株,是难以长成参天大树的。”(引马建辉《以文艺创作树立起新时代强大主体意识》)说得好,我非常赞成!任何一种富有生气和真实性的文学,无例外地起初总是在本土民间创造出来的。例如古代有个没有受过正式书斋教育的普通商人,在外离家太久,思乡心切,无意中听到《敦煌曲子》中一首叫《鹊踏枝》的曲,便试着填字:“独坐更深人寂寂,忆恋家卿,路远关山隔。寒雁飞来无消息,教儿肠断心牵忆……”这几句话,后来被南唐著名诗人冯延已改为《鹊踏枝》(又名《蝶恋花》《凤栖梧》)词:“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楼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此词极有生命力,千古流传,至今仍有作者“师其意焉”。
二、站在本土文化立场上,我认为鲁迅说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乃是真理。例如中国格律文学中影响力强大的警句(诸如四六骈文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以及五律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和七律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皆因具有极高的文学性而传扬于国门之外,活跃在全球汉字爱好者的心灵深处,同时令西方诗学家惊羡不已!
据报载,2017年11月16日,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会见韩国新任驻华大使卢英敏。铁凝说,上个月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文学界和中国作家感到非常兴奋。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人心相通都很重要,而文学交流可以为人心的相通架起桥梁。会见一开始,卢英敏就向铁凝介绍了韩国出版杜甫诗集的情况,并当场用自己最喜欢的杜甫《春望》中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形容自己履新的复杂心情。会见最后,铁凝祝愿中韩文学交流如唐诗警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卢英敏则引用杜甫《江村》中的佳句“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来表达对于中韩两国和平友好关系的祝福。
三、中华本土素称地灵人杰之“泱泱诗国”,习总书记指出“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故事的雄心。”书写和讲述中国人的新的传奇、新的故事,是作家、诗人的神圣使命和责任,也是中华诗词作者应有的文化自觉。党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共同发展的战略,是提供互利共赢让不同民族和国家共同发展,而不是自私的国家利益优先,从而受到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赞同。这正好应验了伟大诗人毛泽东在《念奴娇·昆仑》中向往的人类命运共同一体的“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预言。笔者深信此预言终将实现,作七绝《夜梦昆仑答毛润之公》并序曰“毛公曾要抽剑‘把汝裁为三截’,当时昆仑默然,直至‘世界和平杯’诗词大赛之日,夜梦昆仑慨然回话,以七绝云:‘阅尽人间春色了,深哀战祸甚洪灾。愿将一死平天下,三截吾身任剑裁!’”评委刘人寿先生点赞这首获奖七绝说:“夜梦未必,借题发挥。一家机杼,无理而妙。”
再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中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丰富和融入世界——中国文化另一种表达方式。
写新时代“一带一路”,对诗词作者来说是新题材,应有更广阔的视野。“老诗人碰到了新题材,眼前有景写不出”,有的青年诗友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中华诗词爱好者如我更感到力不从心;但想到写“一带一路”是新时代诗词作者的天职,为着抛砖引玉,老汉要笨鸟先飞,不计工拙,鼓起勇气试写了一首每四句换平仄声韵的歌行《丝绸海路歌——“一带一路”延续古代智慧赞歌之一》,发表在《湖北大学报》上:
升起云帆拉起锚,大明旗帜拂云高。万人空巷观商舸,驶向重洋万里涛。壮思六百年前景,明代前期狮似醒。位列全球第一强,天方、古里都来觐。隋唐开放在前头,“万国衣冠拜冕旒”。两宋造船甲天下,指南针导抗风舟。永乐龙江宝船厂,造出舟长卌四丈。可载千人汗漫游,罗盘准确明方向。或因时势造英雄,马姓昆阳三宝童。父辈家风爱探险,曾由海路到非东。三宝入宫诚且信,随着燕王鏖战阵。靖难之役立功多,受任宦官赐姓郑。郑和更有外交才,四海风雷是舞台。愿做和平使者去,陶朱方式引朋来。成祖图强兴百业,加强对外经商策。远航大任付何人,宫内郑和心壮烈。出海规模盖世雄,宝船六十二艘庞。舳舻艚子排双百,一路旌旗乱碧空。丝绸锦绣船舱满,连绵出发刘家港。还有金银多宝货,珍品青瓷盘与碗。此行两万八千人,航海图前太监身。冲破滔天恶逆浪,历经三十友邦滨。先泊占城越南国,国王骑象来迎接。臣民鼓乐已喧天,尊我华人为上客。榜葛刺于孟加拉,几千人马拥鲜花。代表国王候港口,迓来船队耀中华。入国入乡先问俗,商谈贸易互信笃。议价成交握手欢,击掌为凭不悔蹙。珊瑚宝石美珍珠,换我青瓷碗与壶。异国药材香料好,兑吾绸缎绣花图。和平处处皆兄弟,船到麦加朝圣地。友声响彻波斯湾,都羡神州好富丽。郑和到处趁时机,宣扬明朝之国威。表示真心来通好,诚邀首领访京师。南京繁盛惊寰宇,更有苏杭天堂处。浡泥、苏碌、满刺加,来访国王齐仰慕。随来访者数成千,成祖接风设宴筵。礼物收陈文华殿,睦邻标志此相传。吕宋、新村、三宝垄,华侨创业山河动。成林大树已参天,三宝当年之播种。郑和八次下西洋,早出欧洲一纪长。友好亚非三十国,远航史上破天荒。
注一:“天方”今沙特阿拉伯麦加,“古里”,今印度泽科德。注二:“非东”,即非洲东岸之红海。注三:“榜葛刺”,今孟加拉和印度西孟加拉一带。注四:“浡泥”今加里曼丹岛北部。“苏禄”,今菲律宾苏禄群岛。“满刺加”,今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注五:“吕宋”今菲律宾吕宋岛。“新村”,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格雷西。“三宝垄”,又称“三宝洞”,今印尼一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