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邢多多
蹲守3年,纪录片导演秦博和团队拍出了直面生死的纪录片《人间世》,豆瓣评分9.6,几乎零差评。每个镜头都值得我们反思生命。
秦博在上大学之前,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职业。根据志愿投档结果,进入航空管理学院的工业工程系,学习飞机维修。“这个专业听起来似乎很高大上,然而对于我来说,每天的任务就是给小桌板拧螺丝,枯燥至极。”秦博发现自己并不适合从事枯燥的理科工作,也不适合与飞机这类机器打交道。
闲暇时,秦博看了很多电影,又在学校音乐广播站做了音乐类的主播节目,逐渐对广播电视产生了兴趣。在大四跨研考试中,他考取了上海电影学院广播电视艺术研究生。毕业后,他进入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做了调查记者。
“我们首先要成为记者,然后才能成为纪录片编导。”秦博说。秦博和纪录片的其他主创都是调查记者出身。为了调查事实真相,深入挖掘人物背后的故事,秦博曾伪装成卖病死猪肉的老板、金融保险员、批发市场运货工、外企生产流水线上的工人等。在这些过程中,难免会有几次惊心动魄的经历。“几年前,因为调查病死猪肉如何流入餐桌,我和摄像曾经深入到一个地下屠宰场调查,结果被屠宰商发现,拿着杀猪刀追我们。那种拼尽全力的冲刺,让我第一次知道,什么才是逃命。”
2016年,秦博将深度报道的对象瞄准了医院,准备拍一部纪录片《人间世》。在很多人看来,医患关系是报道的雷区,会带来许多麻烦。但在他眼里,抛开医生和病人的身份,他们都是人。而医院,是寻找人性故事最好的地方。
纪录片的名字取自《庄子·内篇》。庄子主张“无为”,这也是秦博和同事们创作时的原则——不打扰、不干涉。作为记录者要保持客观,对人物保持冷静,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此外,纪录片暗含的还有他们诚挚的期望。“《人间世》希望传播的更大深意是,纵使医患间有太多不了解,纵使医学知识的壁垒让我们不能完全理解医学,但希望我们对医学、对医生能有更多信任。有时,信任比理解更重要。”秦博说。
拍摄前1年,秦博和团队特意到医院学基础医学知识,每天跟在医生后面查房、开会、学抢救知识、学无菌规范。等到开拍时,他们分成几个小队,每天24小时轮流接班,时刻目击生离死别。这样的拍摄强度让不少工作人员难以适应。编导在剪辑时,很多血腥或悲伤的镜头都不忍心看。
对普通人来讲,整间手术室安静得让人有些窒息,除了医疗器械发出来断断续续的“滴滴”声,手术刀在空气中翻飞的混响,就只剩下患者的呼吸和医生之间简短的交流声。手术台上医生的手速很快,病人命悬一线,容不得他们慢下来。秦博说:“有一回,主刀医生正在剪病人的主动脉,习惯性迅速往后一仰,我扛着摄像机直勾勾地盯着拍,结果血一下就溅到了脸上,那画面一辈子也忘不了。”
在拍摄第九集《爱》时,身患癌症的准妈妈张丽君和丈夫有一段催人泪下的对话,秦博在摄像机后泣不成声,浑身发抖无法自持。到了剪辑的时候,更是哭成了泪人。“每每想起张丽君这个名字,心里就堵得慌。她拼了性命生下孩子,却错过最佳治疗期去世了……”
尽管每天在医院见证了许许多多的苦难,秦博还是努力挖掘出其中有意思的片段。他在《救命》中捕捉了不少病房里的“笑点”。因为手术前必须禁食,一位年轻男患者一遍遍对着护士撒娇:“护士,我饿啊!”还有位老大爷握着家属的手诉苦:“我想吃东西啊!我不想吃的时候拼命给我吃,我想吃了又不给我吃。”像受尽委屈的孩子。
作为一名记者,秦博说自己挺幸运,因为能看到不同的行业,看到不同的人,在面临人生的关口时,他们进行怎样的选择。他在综艺节目《奇葩大会》上谈道:“在医院里待了这么久,试图把最真实的东西呈献给大家,就是想让大家在故事中感受痛与爱。”
在医院蹲点3年,秦博酝酿出了纪录片《人间世》。10集,并不长,却为我们展示了最为真实震撼的人生百态。观众从中看到了红尘滚滚里最直抵人心的瞬间,富有与贫穷、得到与失去、生与死……除此之外,现实生活里ICU医生的模样,也逐渐清晰。
“很多医疗剧里,医生个个光鲜亮丽,穿着白大褂,皮鞋擦得油光锃亮,纯粹是扯淡。”秦博说:“上海瑞金医院心外科主任赵强,微信签名上写着‘每天都要开心’。这里的开心,不是你我眼里的开心,而是每天他都要为病人做‘开心手术’。一年700台手术的强度,全部是病危患者,毫不夸张地说,就是从死神手里抢人命。一场手术下来,他的衣服能拧出水。”
急诊科医生车在前的日常是三台手机,24小时开机,每六天一个晚班:晚7点到早7点,每周都有临时值班任务,30小时到48小时不等。连续11年,他的假期加起来不超过十天。有一次,他在朋友圈看到一句话:“如何做到既熬夜又不伤身体?”点开后只有两个字:没有。他笑笑,眼睛忽然就红了。“他们中的每一位,每天都经历着生死时速,连续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奋战,不分白昼。手术完,才顿觉肚子饿了,抽空扒几口外卖,困了,倚着墙歇会儿。”秦博说:“这就是真实。”
纪录片播出之后,豆瓣给出了近乎满分的评价,很多观众都是哭着看完的。有人说:“如果你还在抱怨生命,就去看看《人间世》,看完后,保证想活下去。”也有人说:“医生和患者从来都不是对立面,他们是一个战壕里的亲人。”在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闭幕式上,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项目部主任、《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点评《人间世》说:“两年直面生死,阅尽人间悲欢。独具穿透力的冷峻影像,像手术刀一样切开特殊的一群人。让我们看到中国社会的一个剖面,看出了对职业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渴望。”
不论是做记者还是做编导,秦博始终坚持探求事实、追求真相。他曾结识许多富有责任感、无畏前进的人,如冒着丢工作被恐吓威胁揭发食品工厂用过期原料加工食品的质检员;可能身败名裂却依然坚持为病人赢得一线生机的医生赵强……秦博说:“这群人没有回避身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他们把人生最开始积攒的信仰,揣在心里头,当作最珍贵的宝贝,一路走下去。”
其实,秦博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人,将现实中发生的真实的震撼人心的事情和人物记录了下来,给观者以启迪,带给大家前行的希望。他在《我是演说家》中说:“我脑子里经常会出现一些画面:一群人用手举着火把走夜路,全身通红,一身炙热,可依然穿不透眼前的黑暗,所以只好提心吊胆地往前走,而我和很多人就走在他们的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