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守中砥砺前行
——简评改月刊后的《金沙江文艺》

2018-11-14 02:09
金沙江文艺 2018年1期
关键词:作家群楚雄金沙江

楚雄州文联主办的《金沙江文艺》,抓住时代机遇,今年一月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改刊以来,《金沙江文艺》不忘初心,坚守崇高的艺术理想,坚守立足楚雄彝州大地,面向全省、全国,出作品、出人才、服务人民的办刊宗旨,面对时代、读者的变化,不断探索办刊新路,在坚守中砥砺前行,进一步办出了刊物的特色,推出的楚雄作家群体,亮相全国并获文学界的认可,在读者和文学期刊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金沙江文艺》的改刊具有非常重大的背景,那就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艺事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亲自主持召开了全国文艺座谈会,发表了重要讲话,紧接着又在去年底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的开幕式上发表了《高擎民族精神火炬 吹响时代前进号角 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文艺高峰》的重要讲话。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4点希望。这无疑大大增强了《金沙江文艺》办刊人的文化自信,成为他们改月刊的指导思想和强大动力。同时《金沙江文艺》自1978年创刊以来,始终坚守文学理想信念和办刊宗旨,培养和推出了一大批彝州本土的作家、诗人,并得到全国不少著名作家的支持。刊物曾获中宣部“全国37个优秀刊物”荣誉、云南优秀期刊奖和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拥有一支思想好、业务水平较高的编辑队伍。从这本刊物走出的楚雄作家诗人,出版了各种文学专著520多部,仅2016年有近50名作者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136件约70多万字,有12位作者的作品发表在全国性的《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文艺报》《民族文学》等报刊上。楚雄州现有中国作协会员13人,省作协会员104人,州作协会员466人,其中彝族作者159人,农民作者170人,有的作家作品荣获全国“骏马奖”“五个一工程奖”“冰心散文奖”等,形成了有实力的楚雄作家群,他们成为改月刊的雄厚作者队伍。这些都说明,《金沙江文艺》改月刊的条件已成熟,经中共楚雄州委、州政府同意,报云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批准备案,《金沙江文艺》从2017年1月起,改为月刊。

从该刊改月刊后的大半年来看,刊物坚守办刊宗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又有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改刊不变宗旨,改刊不变指导思想,坚持文化自信,坚持服务人民,坚守文学理想,立足彝州大地,向文学高峰砥砺攀登。

改刊第一期,以《胸中有大义 心里有人民 肩头有责任 笔下有乾坤》为题,从扉页开篇,突出刊载新华社编发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摘要,把总书记的4点希望作为改月刊的指导思想。在主编寄语和写在改刊之际的《不忘初心 长路未央》看,都表明了改刊不变宗旨,强调坚守文学、坚守文化、坚守初心,又胸怀远大理想,在文学的长路上砥砺奋进,勇攀高峰的决心。从以后的各期看,总书记提出的4点希望的指导思想一直贯穿其中,还开设了“迎接党的十九大”栏目。

第二,狠抓楚雄彝州创作的薄弱环节,力推本土作家的优秀作品,成为《金沙江文艺》改刊后的一大亮点。

《金沙江文艺》在改月刊时,他们认真总结了创刊39年来的办刊经验和成绩,同时也认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改刊中狠抓薄弱环节,下功夫推出本土作家的优秀作品。他们立足楚雄这块神奇、美丽、富饶的土地,看到并珍惜“楚雄有世界级的创作资源,有世界级独特的文化资源……这是楚雄作家的独特优势”,坚信只要在创作上坚守这一优势,久久为功,楚雄是可以出名家名著的。他们在寻找差距与不足时,看到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很少见到好作品”。改月刊后,他们就在第一期节选推出了彝族女作家段海珍的优秀长篇小说《天歌》,并同时配发彝族女评论家黄玲对该长篇的评论。《天歌》在深邃的历史背景、恢宏的时代大潮和丰厚的文化土壤上,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塑造了让人感动的彝族妇女形象,展现了近百年来楚雄大地彝汉文化的交融发展,具有较高的文化内蕴和文学品位,被列入中国作协“中国多民族文学丛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金沙江文艺》配评论重点推出,可见编者狠抓短板的良苦用心,是鼓励,也是提倡。之后,又在刊物上推出了回族老作家马旷源的长篇小说,还发表了彝族年轻作家李跃慧的优秀短篇《马英雄唱给蔡芳朵的歌》等。与此同时,还配合省作协,召开了长篇小说研讨会,如此下功夫抓薄弱环节,楚雄的小说创作一定可上个新台阶。

第三,讲好楚雄故事,给文化楚雄插上飞出彝州的翅膀。

楚雄历史悠久,地理生态良好,以彝族文化为特色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民间故事、人物传奇流传广泛。这些故事反映了楚雄古老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吸纳融合的文化互动与发展繁荣。

弘扬传承优秀的楚雄民族文化,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为此,改刊后的《金沙江文艺》增设了“文化——楚雄故事”的栏目,开展了“中国彝乡——楚雄故事原创征文活动”,发表了一批具有楚雄特点、彝乡风采的故事。像《漫话“金马碧鸡”》《中国彝乡·楚有云梦》《龙街古道寻迹》等作品,从大文化的视野,用生动的故事反映了楚雄彝州与中华大地的血肉关系,不仅给古老神奇多彩的楚雄插上了文化的翅膀,让楚雄飞向更加广阔的天地,而且是中国故事中独具特色的楚雄篇章。用楚雄故事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讲好中国故事”的深远意义。

第四,改刊后的《金沙江文艺》更加重视文艺评论,这是坚守文学理想的表现,也是面向未来的砥砺前行。

重视文艺评论,是《金沙江文艺》办刊的好传统。改月刊后,他们对文艺评论更加重视,主要体现在新的举措和让评论更加联系楚雄创作实际的针对性上。一是刊物主编亲自带头写评论,改变文艺评论只说好话不敢批评的倾向,主编写评论从总的把握上,既总结成绩,也看到不足。二是把评论和繁荣彝州的创作结合起来,增强文艺评论对本土作家作品有针对性的评析,在推出重要作品的同时,配发有关评论,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三是以《金沙江文艺》为载体,把楚雄作家群推向全国文艺创作水平的平台上,在更加广泛深入的层面上,开展了对楚雄作家群的研究。改刊后不久,主编针对多篇楚雄作家的作品研究之后,在刊物第4期发表的《用文学的火把照亮楚雄》的评论,首先提出了“楚雄作家群”的概念,还对这个作家群的重要作家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介,得到省作协的认可,由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民族文学》杂志社、云南省作协在北京召开了“楚雄作家群暨余继聪、段海珍作品研讨会”。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白庚胜及众多知名作家、文艺评论家出席研讨,认为楚雄作家群的研讨会,是一种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表现。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文艺报》等50多家媒体对“楚雄作家群”与“楚雄文学现象”进行了报道和评论。从全国文艺的平台上来看楚雄作家群,既是鼓舞,也让他们看到了不足。《金沙江文艺》在9期后开设“楚雄作家群北京讨论会”专栏,在年末几期集中发表研讨会文章。这些针对性很强的评论,必将鼓舞楚雄作家群为实现楚雄要“出名家、出名著”的目标,砥砺前行,向高峰攀登。

改月刊后的《金沙江文艺》,站在新的起点上看,任重道远,目前要做的是,面向未来,首先要脚踏实地办好每期刊物,不说篇篇是精品,至少要有一两篇让读者认可的力作,建议开设“本土作家力作”栏目。二是要看到楚雄作家群的不足,这个作家群虽然人数不少,也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但和昭通作家群相比,尚有差距,特别是小说作品在外地的影响力不大。找差距,定措施,力争三五年能抓出影响全国文坛的小说作品。三是从刊名的“文艺”上看,是否在主要发表文学作品的同时,适当编发些优秀的其他文艺作品,如精短的影视、戏曲作品等。四是要在编校上下功夫,尽量减少错漏和常识性问题。例如今年第一期的34页第一段有这样的文字:“作品深入展现了彝族文化和汉文化的结合,以及民间多文化结合的结果。和大小凉山彝族集中地区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情况不同,彝汉文化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渗透,是历史的自然形成……”其文字表述缺乏提炼,读起来不顺畅,显啰嗦,不过六七十个字的一句话就用了3个“和”字。关联词“以及”之前是不应有标点符号的。如果编者在编辑时适当顺一下文字,就更好了。

精品力作从点滴做起,愿改刊后的《金沙江文艺》越办越好。

猜你喜欢
作家群楚雄金沙江
新型抗凝药利伐沙班 这些事项要关注
我是金沙江
名家与楚雄
名家与楚雄
穿越“四大走廊” 品味古今楚雄
文学陕军中的富平现象
北渡金沙江
地域作家群研究的新样本
金沙江上游首座电站
红色金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