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娣
悄悄的,冬天来了。寒冷的冬天,北方呼啸,寒流侵袭,那暖暖的太阳,陡然地变得可亲起来。
乡村的冬天,太阳在天空挂着,一副温和的表情。太阳温暖得像盛开的棉花,一朵一朵落下来。阳光像软化的金子,静静地淌下来,铺满大地,大地上一切被涂上了一层金色,灿灿地发着光亮。冬天的阳光就如同春天的雨,一样宝贵。我在乡村里行走,目之所及,到处都可看到人们晒冬的场景。
天气晴朗的冬日,人们像约好了似的,都默契地纷纷把箱底柜底的棉被抱出来,晒太阳。乡下人家多是用棉被,散发着淳朴的乡土气息。棉被由被套和棉花被芯两部分组成。棉花被芯是用棉花经过弹,筛,牵,捻,叠等工序手工制作而成,整个棉花被芯平整而均匀,膨松且有弹性,保暖性好,洁白如雪。人们将被褥上的被套拆下来,将雪白的棉花被芯一张张地搭在自家门前的竹杠上晒太阳,还拿一条木棍轻轻地拍打一番,拍掉被芯上的微尘。冬阳融融的日子,家家门前晒被芯,那情景蔚为壮观。雪白的棉花里,蕴藏着一整个寒冬里温暖的美梦。而洗被套是女人们的事。村里的巧妇们都不约而同地来到村前的老井旁浆洗被套。她们手脚麻利地打水,侵泡,搓洗,把被套清洗干净后,两个女人一人拿着被子的一端,一齐用力把被子里的水拧出来,把被子拧成麻花状,然后把被子铺在村前小山坡的灌木丛上晾晒。一时间,小山坡上铺满了花花绿绿的被子,让冬天萧索的小山坡顿时姹紫嫣红起来。被套的被面上,印着各种各样的图案,一律都是欢欢喜喜热热闹闹,透着俗世的美好,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愿望。有的被面上开着大团大团的花,牡丹或芍药,花朵硕大无比,花瓣儿开得恨不得掉下来,寓意“花开富贵”;有的印着喜鹊朝阳,站在花枝上,尾巴拖得长长的,被面的底色,大红或大绿,耀眼得很,寓意“喜鹊报喜”;有的印着一对一对的鸳鸯,在明净的湖里戏水,意为“鸳鸯戏水”;有的印着一只大大的凤凰与一条龙,站在开满红花的枝头上,寓意“龙凤呈祥”……这些都舒展在阳光下。阳光掉在被面上,“嘭”地开了花,小山坡上,仿佛一切都变成了真的,仿佛花朵真的在盛开,狠着劲地开放,花香萦绕,喜鹊在枝头叫得正欢,龙凤在盘绕,鸳鸯在逐游……软绵绵的阳光照着,俗世的日子,在棉被里安好。
趁着冬日的好阳光,家家户户喜晒丰收成果,成为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秋末冬初,乡村农家种植的农作物陆续收获,人们在房前屋后、庭院空地或屋顶楼面上晒满果实,构成一幅幅美丽的“晒冬图”。金灿灿的稻谷像碎金子一般铺满屋顶楼面,竹匾上铺满了金黄色的黄豆、像翡翠一般的绿豆、红艳艳的辣椒,就像五彩斑斓的调色板。窗前挂着玉米棒,门前的地上晒着南瓜、红薯。人们也晒莲子、红枣、枸杞等药材,留待寒冬里熬汤;也晒野菊花、金银花、薄荷等野草药,用来泡茶喝。东家的大娘手巧,腌了鸡鸭猪肉拿出来挂在竹杠上晒,让在城里打工的儿女们回来过年时吃。西家的大妈善做冬腌菜,在自家门前的竹篱上晒满了白菜,再过几天,就可装罐腌制了。邻居伯伯爱制鱼干,在门前的空地上晒了几百条的带鱼和青鱼,排得整整齐齐的,煞是壮观。他们朝晒暮收,把冬天的日子过得忙碌充实。晒冬,实际上晒的是农家人辛勤劳动的汗水,晒的是他们丰收的喜悦。
冬天,人们也爱晒太阳。冬天,天寒地冻,山寒水瘦,忙了一年的人们终于可以闲下来,过一段农闲的日子。村庄里的男人,三五成群,爱在阳光洒落的墙根边晒太阳,他们一边悠闲自得地拿着一根水烟筒轮流着抽烟,一边唠着地里的庄稼和今年的收成,从他们嘴里吐出的烟飘散在冬阳下,飘飘渺渺,然后又消失在空气中。女人们则爱聚在一起,坐在阳光照耀的庭院前,一边缝补衣服或织着毛衣,一边东家长西家短地闲聊,不时发出爽脆的笑声。孩子们也爱往阳光下扎成一堆,在稻草垛间捉迷藏,或是玩弹玻璃球、跳房子的游戏,玩得不亦乐乎。小黑狗懒洋洋地趴在地上睡觉,小花猫也倦散地打着瞌睡,偶尔睁开眼睛,站起来伸个长长的懒腰,再伏到地上继续睡懒觉,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与它无关。大黄牛站在有阳光的牛棚边,一边晒太阳,一边悠闲地吃着干稻草,它的嘴里发出“咯吱咯吱”的咀嚼声,仿佛它嚼的不是干稻草,而是悠长悠长的岁月。
此情此景,把我带回到了遥远的童年,那里有我与奶奶晒太阳的美好难忘的记忆。记忆中,也是这样的冬日,太阳在头顶上挂着,洒下万道柔光,像温柔的手,轻轻地抚在人的脸上、身上,让有酥醉醉软绵绵的暖。我与奶奶坐在屋檐下静静地晒太阳。阳光斜斜地从屋檐上投射下来,刚好把我们背后的一面墙都照遍,像是给墙面涂上了一层金色。奶奶满头白发,被阳光一照,变得金光闪闪。她脸上的皱纹,在阳光下更显沟壑分明,透着岁月的沧桑。我趴在奶奶的腿上,奶奶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说她在饥荒年代的艰辛,说她与爷爷的往事。那时,偶尔有一只大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叽叽喳喳地走过,边晒太阳边觅食。那些闲下来的农具,锄头、铁铲、犁耙、扁担……静静地靠在门前的墙跟边,像古老的文字,记录着乡村漫漫的农耕岁月。这一切,就像一幅静美的水墨画。我与奶奶,就坐在这样一幅静默穆然的画里。这幅画,一直在我的心里。我想起了音乐人赵照的一首歌《在冬天和奶奶一起晒太阳》,他深情而怀旧地唱着:“在冬天和奶奶一起晒太阳,一只麻雀偷偷上了我家的房,邻居家的狗在叫着汪汪汪。我懒洋洋我暖洋洋,我的心情就像身上的棉衣裳,我盘算着怎么吃下一块糖……在冬天和奶奶一起晒太阳,这是一段多么美好的时光。我的心情就像身上的棉衣裳啊。”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奶奶已驾鹤西去,再回首,那一抹冬天的阳光,始终是我心里永不磨灭的温暖。
在这个冬天里,我喜欢独自晒太阳。悠闲无事的周末,我关掉手机,独自一人,到山上晒太阳。山上林木依然苍翠,是走到岁月最深处的苍绿老绿。有微风轻拂,像远道而来寻访的旧友。和煦的阳光从树梢上轻筛下来,落在我的身上,如影相伴。我坐在一块山石上,一杯清茶,一本诗经,晒着太阳,读一会,眯一会,又或,什么也不干,只静静地发呆,任阳光融融,时光悠悠。
在我的家乡,乡下人对晒冬有难舍的情结。晒冬天,实际上晒的是幸福,是实实在在日子,是简单平实的生活,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的烟火人生。
棉袄时光
冬夜,寂静。我蜷在温暖的被窝里,像条冬眠的蛇,一动不动。这个冬季,真的是冷!早就有报道说今年会异乎寻常地冷,但它的冷仍然超出了我的想象。厨房里水龙头在滴水,滴滴答答,时针一般移动着时辰。我兀自躺着,并不起身去关。这呵气成雾、滴水成冰的日子呀!我只道这日子是“冰箱日子”。
某个闲暇的午后,独自一人,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往一条林荫大道渐行渐深,尽头处,偶一抬头,一间小小的茶馆出现在眼前,心下惊喜,仿佛不期而遇某个盼见的旧友。茶馆名叫“一壶甲天下”,一个“壶”字像兀自在散发着阵阵茶香,忍不住走了进去。一个身穿傣族服装的姑娘迎了过来,盈盈的笑里迎面送来一阵清新的原生态民族风,让人想起云南美丽的西双版纳,想起澜沧江畔美丽的孔雀,想起月光下的凤尾竹,想起那一间间别有风情的竹楼……在一个靠墙的座位上坐下,侍茶姑娘在我面前手法娴熟地装茶、烤茶、取茶、泡茶,直至喝上一口,我才惊奇地发现喝的是傣族有名的“竹筒茶”。早就听闻傣族的竹筒茶其制作和烤煮方法甚为奇特,今日亲睹,果然是!再喝一口,满口馨香里揉合着茶的醇香和竹的清香,令人感觉耳目一新。
品茶的同时细一打量,茶馆真的是小,只有一个姑娘和同穿傣族服装的老板娘。老板娘大约四十岁,风韵犹存,像熟透的樱桃。我固执地想,能让她背井离乡来到这里,是因为美丽的爱情。有爱情的女人,才如此美丽。品茶的人也不多,只有三三两两,都是三十左右的男女,都图的是这份雅致与清静。太年轻的人不会来这里,年轻人是属于热闹的。
这个冬日的午后,在茶馆小坐,瞬间爱上了这里,爱上了这与茶独对的时光。低头品茶的时光里,独享一份难得的闹市中的清静,仿佛听得见内心,并与之对话。茶香袅袅升起,心里也袅袅升起了温暖。
沿塘路新搭了戏台,到了晚上,粤剧好戏连台上演。瞅了个空,欣欣然地去看戏,尘世中偷欢一般。那晚演的是《楼台会》。楼台会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的其中一段,是脍炙人口的粤剧名作。只见楼台上,相逢的欣喜难掩离别的愁绪,山伯神色凝重地唱:“步重台,魂欲断,怕见檐前双飞燕,枉我似粉蝶绕裙边。”
英台接唱:“墙外蝶恋娇花。”
山伯序白:“唉,空说蝶恋花迷,相见争如不见。”
山伯又唱:“断肠人对断肠人,流泪眼看流泪眼……我惨比风筝断线,妹你逼作马家娘,已固难为梁家妇,期诸来世续前缘。唉,怕忆长亭十送旧时情,一颗心灵皆碎遍。”
……
我在台下直听得愁肠百结,眼泪涟涟。
每次看梁祝,我在感受悲愁的同时,又总有感动的温暖,因为梁与祝忠贞不二、至死不渝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在现代已渐渐变成化石与稀有金属。从古到今,爱情总是最暖人的东西。在这个冬天的夜晚,一场与粤剧的邂逅,被别人刻骨铭心的爱情,暖了心。
临近岁末,街上到处是步履匆匆归家的人。于顾盼间,瞥见一个乞讨的老人。他单薄褴褛的衣衫,瑟瑟地站于寒风中。有些可怜是伪装不了的。忍不住给了他一点钱,又忍不住与他小聊了几句,嘱咐他回家好好过年。老人眼角泛泪,而我心里泛起绵绵的暖。
又一个冬夜,天气太寒冷,睡不着,起身动手煮一杯红糖姜茶,慢慢地喝,感觉身心渐渐地暖。
想想,人世寒凉,有些“冰箱日子”总是要过的,正如总要经历冬天一样。但我们可以慢下来,低下来,让日子过成自己想要的模样,让自己过得惬意有味。正如冬日午后茶馆小坐,独品一杯新茶;又如灵魂出走的夜晚,抛下一切看一场粤剧,感受戏里戏外的人生与爱情;再如陌路上一份对陌生人的关怀;冬夜一杯素手煮的红糖姜茶;或如在心里静静地思念某个人……都能慰藉冬天里寒冷的身心。如此时光,妥帖而温暖,犹如一件厚厚的棉袄穿于身,贴心贴肺的温暖。我称之为“棉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