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校园媒体人才培养的资源 衔接探究

2018-11-13 11:07党李丹
新闻论坛 2018年4期
关键词:新媒体

【内容提要】新媒体环境下,校园媒体人才培养面临实践平台资源重复建设、高水平人才跳级严重、媒介技术资源衔接不畅等问题,致使校园媒体资源浪费和校园媒体人才断层等困境。亟待加强校内平台资源、校内外人才资源以及新媒体技术资源的衔接,为培养全能化、数字化和多元化的校园记者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媒体 校园记者 资源衔接 全媒体记者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校园网、微博微信等媒体形态已经成为高校新闻宣传的重要媒介,这对校园媒体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校园媒体在人才培养上主要面临着以下三个困境:一是校园媒体资源布局分散,导致平台资源浪费。二是校园媒体优质人才“跳级”现象严重,造成人才资源的流失。三是校园媒体人才新媒体素养和操作经验缺乏,新媒体技术资源缺乏。校园媒体人才不仅仅是高校宣传的主力军,更是未来社会媒体人才的储备军,本文旨在对新媒体时代校园媒体人才培养的资源衔接进行探究,为校园媒体发展提供建议。

一、整合校内系列媒体,加强平台资源衔接

高校校园媒体是沟通校内外新闻信息的重要环节,一般的综合性高校至少有7个左右校级层面的媒介机构,主要包括广播台、校报、网站等。除此之外,一般高校院系、行政部门以及服务机构等二级单位都有自己的媒介平台,比如学院内部的报纸、网站、公众号等。因此,一所高校的校园媒介平台,少则有几十个,多则有上百个,如果不加强平台资源的整合与衔接,就会造成大量的浪费,也不利于开展校园舆论引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一,打通校内媒体实践平台间的融合,延伸新闻学院的教学服务平台。就目前来说,校级媒体大多由校级部门负责,院级媒体由学院掌管,各媒体间易形成信息壁垒,沟通不畅等现象,各平台间出现机构冗杂和重复等问题。从新媒体高互动性和多元化发展要求来看,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校园媒体需要重构平台资源,加强信息沟通,使各平台形成良好互动。比如,成立校园媒体联合会,建立校内媒体信息分享平台等。校园媒体实践平台不应再为某家独有,而应形成共享资源。依托新闻学院对校园记者进行有序有量的专业化培训,使人人都具备参与传播校园文化的能力和意识,那么校园记者对媒体平台资源利用率就会实现大幅度提高。

第二,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新媒体矩阵,建立强有力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各校园媒体在建构新媒体矩阵时,不應盲目跟风,应做好特色定位,打造独特性的文化理念。如对于理工科性质的学校就多生产数据新闻作品,对于文科氛围较浓厚的学校就多打造一些调查类和具有人文特点的选题,对于专业类的学校,就多从专业角度出发,体现专业特色与优势。按照“校级”“院级”不同级别、不同媒介,从学院到学校形成层级扩散、全面覆盖的多维度、多角度高校新媒体矩阵平台。

第三,提高校园媒介资源融合,生产符合高校受众需求,感染力强的新媒体作品。校园文化应该充满活力,体现青年人才的朝气蓬勃,那些具有感染力的,能够符合大众青年认同的新媒体作品往往会很快“热”起来,其中一点就表现在多媒体的使用上。研究表明,多媒体使用率越高,传播效果往往越好,因此,多种平台的媒介资源相互配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进视觉传播和非视觉传播,生产出具有吸引力的新媒体作品。

二、实现校内外媒体联动,强化人才资源衔接

校园媒体人才的培养不仅是为了扩大校园文化对外传播的力度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培养高质量的社会新闻人才,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实现校园媒体和社会媒体的合作与联动,对校园媒体人才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借助高校宣传部或新闻学院与校外媒体合作,缩小校内外媒体人才资源差距。校园媒体人才距离社会媒体对人才的要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通过两者的提前合作,社会媒体可以为校园媒体提供更高的培养平台,加快校园媒体人才完成职业化、社会化的培养。若能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媒体对优质校园媒体人才的吸纳,将有助于校园记者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专业化操作技能,使其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新闻人才。

第二,以校园媒体“跳级”人才作为纽带,积极开展与校外媒体合作。高校校园媒体面临一个尴尬的现象,即一般的初学记者一旦成为“熟练工”,他们则更愿意“跳级”到校外媒体实践,因此,校园媒体人才流失现象是常态。针对这一现象,高校校园媒体可以因势利导,将“跳级”人才作为中介平台,为社会媒体提供新闻线索、撰写稿件等,加强校园媒体与社会媒体的衔接,提高学校的外宣水平。

第三,借助校内具有影响力的媒体社团与其他高校媒体及社会媒体的合作,提升校园媒体人才参与感。校园媒体除了要提高校园影响力还要提高地方影响力,同其他高校媒体的联盟,可以提升团队整体视野,扩大校园媒体人才的社会圈子,提高其学习能力。加强校园媒体同社会媒体的合作,可以使校园记者人才更具活力和参与感。同时也能够在社团内部形成良好激励作用,鼓励校园媒体人才进步,激发其向社会媒体人才前进的欲望和兴趣,以此形成良好的人才资源衔接。

三、打造全媒体人才队伍,推动媒介技术资源衔接

从硬件技术上来说,校园媒体大多都拥有自己的微博及微信公众号,但这种技术上的使用仍存在问题。美国宾夕法尼亚教授S.Shyam.Sundar认为,对于当下媒介技术的不断更替,传媒人才要尽快掌握各种各样的新媒体技术,比如内容编辑软件、编程语言、网页设计等,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发展。因此,对于校园记者,不能只培养其传统的新闻业务能力,还需要提升其媒介技术水平,如设计一套完整的校园记者培训课,及时同社会媒体、新媒体公司等沟通业界最新动态,不断学习新的媒介技术。除此之外,高校有关部门应该加大校园记者对于媒介技术的开发,使校园新媒体能够较好地与社会接轨。

新媒体技术资源的衔接,不仅体现在硬件技术的开发上,更体现在媒介技术人才资源的培养上。新媒体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单技术才能,更要“涉猎产品的设计、数据的挖掘、整合营销、新媒体运营的思路”①,要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具备全能化素质。在传播技术人才架构上,校园媒体需要打破人才同一化趋势,融合不同专业人才,打造校园媒体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在传播组织架构上,需要改变原先单一的老师负责或某一个管理人负责,应该根据不同的传播渠道或手段进行人才分配和管理。在传播模式上,不断完善校园内部新媒体多元化和数字化的操作,实现对新媒体技术的整合,达到校园文化的可视化传播、交互式传播、大数据传播和精准传播等。打造一支能承担文字报道、摄影摄像、数据分析、新媒体应用设计等“一条龙”报道任务的新媒体专业校园记者队伍。

新媒体环境下,完善好校园媒体平台资源间的融合,推动校内外媒体的联动,解决新媒体技术资源的连接等问题,将为校园媒体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内外部条件。为了满足新时期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需要,应积极推动校园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集策划、写作、摄影、摄像、录音、编辑、网络技能应用与现代化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②的全媒体记者,将极大地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优化高校校园媒体的传播效果。

注释:

①谭天、刘方远. 探析新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J]. 新闻与写作,2013,(10):31.

②栗平. 培养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全媒体记者[J]. 新闻爱好者,2012,(11):53.

作者简介:党李丹,中南民族大学传播学硕士研究生

编辑:白 洁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