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洁
摘 要: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完成育人任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给学生“戴高帽”、因材施教和提供平台四方面来探讨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如何做好育人策略的问题。
关键词:班级;育人;策略
一个班级是一个集体,这个集体的领导者是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将影响到班级的各项工作。特别重要的是,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将对学生的能力和个性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必须有自己的方法和技能来管理班级。
一、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明确学生思想方向
小学生正处在是非不强的阶段,“以诚相待”很容易。他们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正确的舆论对指导和规范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是至关重要的。当然,树立正确的舆论不是对班主任的单向灌输,而是班主任在教育、教学、生活和各种活动中,按照正确和错误的标准对班主任的褒贬。正确的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错误的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形成集体的舆论,可以支持正义,制止错误观念,制止不道德的现象。这个集体的意见是基于全班绝大多数人的正确理解和讲话。它是完全相同的、正直的、有感染力的、具有道德约束力的。
二、给学生“戴高帽”,培养学生自信心
实践表明适当地给予学生“戴高帽”,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当然给学生“戴高帽”的方式很多,可以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友好的动作等,也可以给学生封一官半职的。例如,笔者曾教过的一个叫梁××的学生,说起梁××,教过他的教师都会皱眉头,吐苦水,他经常一下课就领着一帮小兄弟招摇过市,惹是生非,破坏公共财物,把教室弄得乌烟瘴气。当然这个人也不是一无尽处,唯一的优点就是比较擅长体育。针对他这个优点,我刚接手做他班主任时,决定先给他戴一顶高帽——让担任体育委员。可自从给他戴上“乌纱帽”后,他像是变了个人似的,情形立马来了个90度急转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老师让我做班干部,说明老师很重视我,我不是毫无价值的,我不能让老师失望,也不能羞辱老师。同时,作为一名班干部,我必须时刻小心,我不仅要努力学习,还不能违反校规,还必须阻止其他学生。事实上,自从他被戴上“紧咒”,他第一次收敛了很多,大大减少了班级的“破坏性”;当他变得更好以后,和他“混”在一起的那群人也学得很好,变得很好。由此可见,给学生戴上高帽子,学生就会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内心深处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冲动”和激情,从此改写人生。
三、因材施教,肯定闪光点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这就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每个学生的行为习惯、性格爱好,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喜欢篮球,可以组成班级篮球队,并鼓励、推荐他们参加校级以上的运动会;音乐特长的,负责班级的文艺活动,写作水平高的,负责班级的黑板报……例如,2011届的邓××同学是个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性格上比较孤僻,不爱参加集体活动,但她是个画画的小天才,我就利用她这一特长让她主要负责班级的黑板报工作,刚开始她有点没有信心,害怕自己做不好,我给予一定的指导并鼓励她“老师相信你,在班级活动和学习上也能像绘画一样做得出色,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结果一个学期六次黑板报评比中我班拿了三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我及时表扬了她。从那以后,她性格开朗起来,能积极参加班里的活动,学习成绩也慢慢好起来。由此可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每个学生都具有发展潜力,作为班主任要为他们创造适合个性发展的环境,从而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四、提供平台,体验成功的乐趣
成功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作为求学阶段的学生也不例外,尤其是那些被教师忽视的学困生,更加需要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但目前在各种奖励中,“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只有少数表现突出、学习成绩优异的尖子生受此殊荣,一般的后进生、学困生只能“望奖兴叹”,很少受到奖励。因此,班主任要创设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不仅设学校的“优秀学生奖”,而且增设“特长奖”“语言文明奖”“生活俭朴奖”“助人为乐奖”“零迟到奖”“积极发言奖”“勇气奖”等,设立这些奖项,为的就是满足学生被认可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会到愉悦成功感,从而激发其潜力。實践证明:针对后进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心态特点,多方位、多渠道地创设条件,形成良好的成长氛围,给后进生一众多的“表现”机会,使他们自身潜在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欢乐,体验胜利的欣慰,消除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班主任的工作方式千差万别。只要我们以“爱”为基础,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创新的教育方式为动力,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有才华的人。班主任的工作应该适用于积极健康的教育,不受任何偏见的影响,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轻松地创造自己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杨连山.班主任工作研究[M].天津教育出版社,1997.
[2]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