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发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广大农村地区出现一大批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长期缺乏家庭教育与亲情温暖,他们在学习、生活以及心理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要加强关注,用真心引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使其健康成长。结合实际具体阐述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策略
留守儿童不仅是一个特殊群体,更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长期缺乏父母陪伴、照顾,情感存在缺失,以至于生活、学习及心理上出现问题。针对这一情况,要积极重视,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特殊心理以及行为特点展开引导,以此改善问题,做好疏导。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加强家校联系,合理营造良好成长环境,以此促进学生发展,让其获得生活、学习的动力。
一、加强沟通,时常鼓励
沟通的前提是了解,为了更好地引导孩子,帮助其解决问题,我会先了解孩子基本情况。在学期初,给班级中的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将其基本信息整理、填写,其中包括家庭成员、父母工作、性格特点以及学业情况等。这样一来,就能针对不同学生展开引导,帮助其解决问题,改善现状。
在建档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情况会发生变化,我会不断了解,及时修改。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建立起我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及时反馈信息,让其了解孩子在校表现,还能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联系网络,针对不同学生展开,让其切实感受到关怀与温暖。之后,我会和学生沟通交流,在引导的过程中,经常鼓励、夸奖孩子,俗话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虽然生活自理能力较强,能独立完成很多事,但是情感上存在缺失,或多或少存在些心理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就会抓住留守儿童闪光点充分肯定,像爱劳动、讲卫生,并且经常性在班级点名表扬,以此增强其信心,帮助其融入集体,以此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
在日常教學中,也要时刻关注留守儿童,尤其是在细节处,尽可能地给孩子更多的爱,让他们在班集体中感受到温暖。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是我,我还会带动其他孩子共同关心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上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二、用心呵护,培养习惯
当前小学生大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父母在外工作,常年被爷爷奶奶照顾,都是家中的宝贝,生活起居上不用操心,俨然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虽然衣食无忧,但是内心孤独,没有父母陪伴,相对于其他同龄孩子缺少很多童年乐趣。
针对这一问题,我就会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努力在生活、学习上给孩子关怀,让其感受到我细腻的爱,并且从小事做起,逐渐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首先,在生活方面,我会经常教给孩子一些生活技能,潜移默化地引导,让其学会独立生活,并且避免一些安全隐患。一般,我会选在课间活动时间教留守儿童倒热水、叠被子以及摆放洗漱用品等,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醒,以此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此外,在学习方面,我会加强“监控”,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在留守儿童中,经常有人会作业拖拉或者不做作业,对此我会指出,并且口头批评,之后与孩子沟通,弄清原因,并辅导其写作业,针对难题展开讲解,以此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这样一来,留守儿童就能充分意识到学习重要性,并且掌握生活技巧,促进其独立能力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我会密切关注孩子心理,及时疏导,帮助其解疑,尽可能地弥补缺失的亲情,让其在与我的相处、交流中感受到久违的温暖。
三、组织活动,增进亲情
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关怀孩子,给其生活、学习上的帮助。但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这是我们的爱与关怀无法替代的。意识到这一点,就要创造机会,加强孩子与父母的沟通,以此增进亲情,拉近彼此的距离。
留守儿童美好的童年因为亲情缺失已经不完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就是弥补。家长为了孩子的生计、未来在外奔波,可能会忽视。这时,我们就要经常提醒,让其经常与孩子联系,关心孩子学习、生活情况,对其心理上的问题及时疏导,相互分享趣事,以此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我会组织各种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加。今年,我们班安排的是“小猫钓鱼”游戏,需要孩子和家长共同完成,用时少者获胜。小红平时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女生,这次表现却很积极,第一个爬到爸爸背上,积极指挥爸爸,用最短的时间钓到了“鱼”。可见,孩子沉闷不代表没有想法,有些渴望藏在眼里、心里,就是难以说出口。
通过活动的设计,不仅提供给了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机会,让其享受到陪伴的幸福,还让家长看到孩子不一样的表现,由此意识到亲情的重要性。在之后的班级管理中,我会加强这方面的活动设计,让孩子在亲情滋润下茁壮成长。
总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热点话题,值得关注。在引导过程中,要准确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让其经常与父母交流,在相互沟通中增进感情,以此弥补缺失的爱与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