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视域下的教学行为分析及改进措施

2018-11-13 12:02王雪芳
新课程·小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小宁小春画图

王雪芳

一、现象描述

出示例题:小春和小宁一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小春和小宁各有多少枚邮票?

师:题中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你是怎样理解这个问题的?

(生口答)

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独立尝试,并把你的想法和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想法?

生1:我是这样想的,先把他们的总数÷2=36枚,使两人的数量一样多,然后用36+12=48(枚)求出小春的枚数,36-12=24(枚)求出小宁的枚数。

师追问:他们两人的邮票数一样多吗?能除以2吗?把问题抛给了全班同学。

学生中有反对的声音:两人的邮票是不一样的,不能直接除以2的!

师转向了另一位学生:那你是怎么想的……

二、问题诊断

目前,在课堂上由教师一味进行灌输的教学现象已渐而少见,较为普遍的现象是,由教师简单浅显地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置的圈内。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清楚要教什么、为什么教和怎么教,而学生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从上述的教学环节中,我们似乎也看到了以“学”为中心的影子, 例题出示后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练习,小组交流讨论后进行了自主展示活动,但当学生出现把他们的总数÷2=36枚这种解法时,显然出乎老师意料,因为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教师认为没有价值再去深究学生思考的过程,因为没有充分的预设与思考,也就全盘否定了学生思维中的合理成分。老师通过追问:他们两人的邮票数一样多吗?能除以2吗?让班级学生的声音否定了生1看似错误的想法,继而转向了另外的学生,让教学走上了老师预设的轨道。不难发现实际上这还是以“教”为中心的现象。

我认为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有:(1)教师对教材不熟悉,只研读了本节课教材,至少没有熟悉本单元的教材。只要认真研读教材后面的习题,不难发现,其实“和差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书上呈现的两种“(总数-差)=较小数、(总数+差)÷2=较大数”,还应该有第三种方法:就是当小春给了小宁12枚中的一半6枚时,此时两个人就一样了,可以先求出现在一样多时,每人的枚数,再倒退推出原来每人的枚数。(2)对学生的学习起点把握不够充分。因为在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多次被训练解决类似的问题“怎样使两种物品的数量同样多”。学生一般有三种不同的方法:把多的去掉,把少的补上,或者是拿出多的一半给少的。当被叫起来的第一位学生有这种想法也就不足为奇了。(3)对学生的预设不够充分,缺乏相应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智慧。当学生出现了预设之外的答案时,教师就比较慌乱,不知如何处理,只想把他生拉硬拽回自己预设的轨道,应该放手给学生阐释的机会,认可学生思维中的合理成分,分析不合理的成分,这也是一个促进学生深入思维的契机。

三、教学对策

1.吃透教材,正确把握目标设置的重难点

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把握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是实现以“学”为中心的前提。数学教材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教学目标,遵循相应的数学教学规律组织起来的数学理论知识系统,它不仅提供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资源,而且提供了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和方法路径。因此,研究数学教材和理解数学教材,是组织好数学课堂教学、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吃透”数学教材应是数学教师一项必修的基本功。新课程目标中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學提出了明确要求: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很显然重在策略的反思提炼过程,而不是问题的解决过程。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画图策略的引入不能以教师告知的方式出现,我想教师只有对教学的重难点了然于心,才能在自己的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之间找到一个真正能唤醒学生的主动的神经的契合点,找准引入线段图的最佳时机,让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画图策略的价值,有意培养学生的一种策略意识,这是一种教学的智慧。

2.设置“学习单”,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学生的学习起点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为了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做好对学生的研究,真正做到以“学”为中心。我认为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设计“自主学习单”,并安排在课前完成。内容是:“星期天,小宁和小春相约一起去新华书店买书,小宁带了50元,小春带了70元,你有什么方法使两人的零花钱一样多吗?你能通过画图表示你的想法吗?”通过先学可以准确把握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习起点:(1)学生对画图有一定的基础,会画示意图和线段图表示自己的想法,但需注意画图的细节问题。(2)学生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思考方法:小春借给小宁10元;小春多用去20元;小宁再向妈妈要20元,两人就一样多了。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教学环节做出丰富多样的预设,对学生活动设计可由单线走向多维。

3.调整教学环节,设计契合学生的教学活动

在例题教学环节根据老师的预设,结合学生的生成情况可灵活改变教学活动的顺序。我认为当学生出现这样的想法时,教师不要急于做出任何评价,可以把评价权交给学生。

师:同学们,你们听清楚他的想法了吗?你认为他的想法合理吗?

当有学生认为他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师可以追问:为什么?你有什么办法证明?

目的一:引出检验的方法,既要检验和是72枚,还要检验差是12枚,只有当两个条件都符合时,才能证明答案是正确的。既明确了检验的正确方法,同时也体会了检验的作用,一举两得。

目的二:引入线段图的教学,只有当学生通过画图的策略来解释自己的想法时,才能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此学生思维中的合理成分和解法中的错误的地方,深入体会画图策略的优越性,达成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目标。我想如此改进,能充分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交流、思考。

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关键是能够准确把脉学生的学情,把教学的力量用在知识的重心处和学生的需求处,实现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师生的智慧生长!

猜你喜欢
小宁小春画图
成语乐翻天
深深地爱着你
成语乐翻天
怎样画图
画图比多少
小春芽
画图理解“同样多”
秋叶
不想去医院
CROSSED PRODUCTS BY FINITE GROUP ACTIONS WITH CERTAIN TRACIAL ROKHLIN 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