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核心问题 让语文课堂纲举目张

2018-11-13 12:01陈莎莎
新教师 2018年8期
关键词:人教版议论文核心

陈莎莎

苏格拉底说: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如何提问,十分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我们的课堂中,充斥着许多繁琐的、零碎的、浅层次的问题,究其原因,是教师对教材解读不深,不能抓住文本的核心价值点展开教学。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该着重思考怎样通过紧抓核心价值点去合理设置核心问题,从而有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如何准确把握核心问题,使语文课堂纲举目张,应该作为备课中重要的一环,受到教师们的重视。

一、抓关键词句提问,在品读中把握主旨

有些文章的主旨内涵就隐藏在关键词句里,这些词句即为文章的“文眼”。它们或反复出现,或统领全文,或升华主题,作为教师要有发现“文眼”的慧眼,去启发学生紧扣文本中心围绕关键词句展开品读与思考。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有着厚重历史、基调较为深刻沉重的课文,若只是按照一般的提问方式,提出诸如“圆明园遭受到了什么样的毁灭?”“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这类的问题,学生的思考是浅层次的。但如果能够抓住“不可估量”这一关键词,先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等方式理解“不可估量”的字面意思,接着围绕“从哪些语句看出圆明园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教学,那么学生品读感悟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代表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代表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围绕“不可估量”一词,深入感知圆明园在中国乃至世界的价值之大。到了第二课时,让学生围绕“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这一核心问题展开讨论,学生有了先前的情感蓄势,便会水到渠成地感悟到“价值越是不可估量,损失也就愈发不可估量”这一道理,从而深刻理解本课的主旨。

二、设置矛盾式提问,在探究中进行思考

充满矛盾的地方往往是一篇课文最精彩的部分。以课文的矛盾冲突处作为突破口来设置核心问题,等于是在给学生设置学文的“路障”,形成心理上的冲突感,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活跃的能动状态。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一文,“该不该还彩票”就是文中的一个矛盾冲突之处。可以以此为基点,提出核心問题“为什么说‘还或不还彩票是一个道德难题”。学生联系上下文,在思辨的过程中将会领悟:“父亲”若留下汽车,虽然为拮据的家庭得到物质上的财富,但却失去了诚信;反之虽失去了物质,却将得到内心的快乐与平静。还与不还,对于当时的父亲来说并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做出的决定,而是关乎家庭命运与自身良知的一个道德难题。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留有淡淡的痕迹。”一句,引领学生深入体会父亲当时矛盾的心理斗争,并进一步探究作者通过对人物神态、动作的描写体现人物内心活动的表达方法。同样的,在《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教师可以设置“该不该把鲈鱼放回湖里”这样的矛盾式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心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穷人》一文中,可提出“你认为渔夫一家真的是穷人吗?”这样的核心问题,学生通过深入文本,将体会到他们在物质上确实是贫穷的,然而在精神上却十分富有。

三、强化比较式提问,在对比中总结异同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比较,学生能够认识“异中之同”,能把握住教材的基本规律,做到温故知新。学生能够辨别“同中之异”,就能区分不同的知识点,从而触类旁通,理解得更深入。强化比较式提问可用于同一文本内的内容。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尊严》一课,同为逃难者,其他人面对施舍食物的“狼吞虎咽”与年轻人“不劳动绝不吃东西”的信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反差,可以此为切入点提出核心问题: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写的是“尊严”,年轻人与其他逃难者有何不同?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尊严”的含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展示了两种典型的“慈母”“严父”式教育方式,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从而明白虽然教育方式不同,但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同样深刻的这一文章主旨。强化比较式提问,也适用于不同文本之间的比较阅读,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单元主题为“名家笔下的动物”,其中《猫》与《母鸡》两篇课文,作者虽然都为老舍,但在描写方法、情感表达上却有着明显的区别。教学时可以整合教材,提出核心问题:《猫》和《母鸡》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哪些异同点?学生在独立分析比较后会发现,相同点为:结构都非常清晰;都采用具体事例的写法突出动物特点;语言都比较朴实、生活化。最大的差异在于,《猫》一文从头到尾作者都直抒胸臆地表达出喜爱之情,而《母鸡》一文则采取先抑后扬的方式,情感由最初的“讨厌”到后来的“不敢讨厌”,经历了一个转变的历程。通过强化比较式提问,能让学生在思考、分析中对不同文章的表现手法、描写特点及中心思想的表达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使学法得到巩固。

四、层层递进式提问,在深入中突破难点

人的认知是一个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针对学生一时无法突破教材重难点的情况,教师应采取有层次、有梯度地设置问题的方式,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核心问题组,打开学生思路,循序渐进地达到教学目标。比如,现阶段小学语文教科书里,议论文占少数,学生对这种文体比较陌生,如何让学生初步掌握议论文的基本写作方法,就成为了备课的重点。在分析教材时,笔者发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作为一篇典型的议论文,写得非常有条理:先是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再运用三个事例证明观点;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教学中,笔者采取的就是层层递进式提问:先通过“作者提出的观点是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初识文体特点;再抓住“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这一关键语句,引导学生弄懂“?”“!”在文中的含义;然后通过概括三个事例,进一步深入理解作者观点;最后总结出“提出观点+具体事例”的议论文写法,顺势进行迁移拓展,引导学生运用这一写法进行写作训练。如此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学生便能顺利接受“围绕一个中心阐述事实,通过具体事例论证观点”的议论文写作方法。

综上所述,教师只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与学情的“三位一体”,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核心问题,就可以彰显教材的核心教学价值,使语文课堂纲举目张,令学生学有所得。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黄晓夏)

猜你喜欢
人教版议论文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议论文阅读专练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议论文应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