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菊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潜心、精心、静心研究适合小学阶段课内外阅读链接的方法、策略,为学生架设起一座通向心灵的幸福桥梁。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有效衔接课内外阅读。
一、抓住关键,凸显课内外阅读衔接的准确性
1. 以教材中的单元主题为衔接点。人教版教材是按照人文专题将课文组成单元,每单元的导语点明了该单元的主题内容。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单元的主题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出发点,让教材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源头活水。如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动物”。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布置学生回去阅读有关动物的课外书,借此让他们对各种动物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也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积累素材,打下基础。
2. 以教材中的文章作者为衔接点。教材中有的课文是某个作家作品的节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由阅读文本顺利过渡到阅读整本书。如一年级下册第3课《一个接一个》这首儿童诗,是日本童谣诗人金子美玲的作品。作者用儿童最自然的状态来体验、感受这个世界,用最接近儿童的语言来表达简单的内心世界,这容易引发小读者们的情感共鸣。课堂上,笔者就以作者金子美玲为衔接点,让学生读她的作品《全都喜欢》。在学生读得兴趣盎然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阅读金子美玲的《向着明亮那方》一书。
3. 以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为衔接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适时引入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或书籍,由一篇文章衔接其他文章或整本书的阅读。如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时,由于学生缺乏生活体验,无法深入体会严监生吝啬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通过对比阅读《临死前的严监生》和原著《儒林外史》中描写严监生吝啬的片段,严监生吝啬这一人物特点就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中。教学之后,再推荐不同版本的《儒林外史》,引导学生课后进行整本书的阅读。
二、强化训练,提高课内外阅读衔接的实效性
1. 依据学段目标,找准语言训练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中年级的教学目标之一。刚从低年级升到中年级的学生,概括能力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训练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要给学生铺设一定的台阶,或用段意合并法,或抓重点词句,或扩充课题,或理清主要人物的关系,并借助一些填空题辅助,适当引导,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的《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课,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想想每一个自然段各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学生汇报交流后,出示填空题: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香港是(?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和(?摇?摇?摇),它真是我国南海之滨(?摇?摇?摇)。让学生根据中心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概括方法,润物细无声地逐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 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语言训练点。语文源自生活,生活孕育语文,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要将阅读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例如,教学《四个太阳》一文时,为了体会作者为什么要画个“绿绿的太阳”送给夏天这一美好愿望,教师先提了这样的问题:炎热的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烤着你,有什么感觉?这时,如果你走进绿绿的森林,又是什么感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谈真实的感受。接着,让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给学生留了一个空间,设计一道填空题:“绿绿的太阳照到高山上,小动物们感到一片清凉;绿绿的太阳照到田野里,农民伯伯感到一片清凉;绿绿的太阳照到街道上,(?摇?摇?摇)感到一片清凉;绿绿的太阳照到校园里,(?摇?摇?摇)感到一片清凉;绿绿的太阳照到(?摇?摇?摇),(?摇?摇?摇)感到一片清凉。”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感受,在夏日里,绿绿的太阳给人们送去了清凉。这样紧密联系生活的教学,不仅让学生体悟到了小作者美好的心灵和浓浓的爱心,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学语文,树立了大的语文观。
三、海量阅读,保证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持久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以及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出现,都告诉我们,学生不仅要读好教材里的内容,还要读教材以外的有益书籍,达到“1+x”的教学目标。因此,引导学生海量阅读,保持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持久性,已势在必行。
1. 制订“读书卡”。我们是根据龙岩市新罗区教师进修学校推荐的阅读书目来设计读书卡的,每周一张,内容除亲子共读的书目外,再加上一首诗和几行国学知识。在每节语文课的课前两分钟熟读读书卡的基础上,周末让家长督促孩子背诵读书卡,并做好背诵记录。
2. 成立“图书角”。在教室墙角设立一个精美的图书角。每个学生每学期带来两本课外书,在书的侧面贴上标签,写上学校、班级、姓名、座号,以便期末时归还。这样,班级图书角有了一定数量的书籍,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还让海量阅读有了一定的保障。古语说:“书非借不能读也!”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班级读书角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了。这时,班级还可以成立一个隐形图书馆:让家长与孩子一起把家里看过的,自己最喜欢的20本书列个书目,然后教师把学生交上来的书目装订成册,配上赏心悦目的封面,写上激励学生的读书名言,人手一冊发给学生。哪个学生觉得家里的书看腻了或看完了,就可以随手翻开目录,搜索最吸引自己眼球的书,自主借阅。
3. 走进“趣读吧”。近一年来,在龙岩中心城区,多了这么一些独特的建筑——集休闲、阅读为一体的公益性开放式书屋“趣读吧”。“趣读吧”在为市民提供图书全免费阅读的同时,还会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会,为市民提供了一个阅读的平台,营造了阅读氛围,提升了阅读质量。因此,我们也利用这一平台,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家长一起到周边的“趣读吧”去阅读,交流阅读感受,共同分享一段充满文化气息的快乐时光。不少学生因参加了“趣读吧”的阅读,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喜欢上了阅读。
作家肖复兴曾经说过: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真是最大的财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心中要树立大语文观,注意实施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为学生架设一座通往心灵的幸福桥梁,才能由外而内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