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彤彤?蒲正阳?高月
【摘 要】 本文阐释了共享居家养老模式的概念,分析了共享居家养老模式的优势和意义,对共享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提出三点建议:政府应大力支持“共享居家养老”新模式,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宣传、引导与试点;社区作为该模式的牵头人,应积极承担起社区养老新责任,从而建立相关的管理机制;社区居民应树立社区内部共同养老与集体养老意识,积极参与其中,为推动社区内养老进程贡献出一己之力。
【关键词】 共享居家养老模式;互联网平台;社区;机构养老
2017年9月3日,西安市阎良区皇冠社区推出了一种新的共享模式——“共享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这种养老模式响应了21世纪“共享时代”的号召,利用“菜单式”的养老服务选择,使得需要服务的老年人在家就可以享受到服务。该模式的出现,是将“共享”理念在养老服务领域进行了创新性应用,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为中国养老模式的创新提供蓝本。
一、共享居家养老模式的概念
所谓“共享居家养老模式”,无疑取决于两个重要特点:“共享”与“居家”。在这种模式下,由社区牵头把愿意从事家政与老人护理服务的闲置劳动力以及具有丰富闲暇时间并愿意奉献社会的相关志愿者组织在一起,成立相关服务机构,同时进行定期培训使其具备专业化服务能力。随后,以社区为服务区域,以社区老人为服务对象,对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较为精准、便利的共享居家养老服务。该模式对社会资源进行再次合理分配,运用共享理念,在养老服务的供需双方之间搭建桥梁,从而使得养老资源得到进一步的有效配置。
“共享”一词的出现,是以共享经济为背景。它的实质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对社会上存在闲散物品或个人服务进行整合,由供方以低廉、合理的价格提供给需方进行使用,进而实现了“物尽其用”和“按需分配”,形成环保、便利、和睦的生活方式。在此理念基础上,“共享经济”便成为一种可行的新商业模式。
共享又可以视为是资源的交换与分配,实现人人均享——这种均享是一种更为精准化的均享。根据相关专家推测,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将于21世纪50年代超过4亿,达到老年人口总数峰值。今天中国早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社会上养老机构的数量难以满足中国老年人的需求。其中,具有较为价格实惠、服务有保障等优势的公办机构数量极为紧缺,从而形成了“一位难求”的局面;而民营养老机构虽服务优质、人员专业、设施齐全,但由于服务收费过高而迫使经济能力一般的老年人“难以进入”。与此同时,在养老机构中普遍存在着粗放式的管理,从而导致一系列养老衍生问题发生。
在这种背景下,共享居家养老模式的出现遵循了老年人期望在家养老的传统思想,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养老资源匮乏等相关问题。这一模式的运用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并顺应了新时代共享经济背景下对养老问题提出的新要求。
二、共享居家养老模式的优势
1、遵从居家养老理念,实现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
与机构养老相比,中国人更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服务。传统养老观念根深蒂固,再加之公立养老机构和民营的养老机构都在制度、管理等方面存在着种种不足,同时机构养老的统一化、模式化管理无法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在当下社会背景下,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现状仍旧不太满意,从而选择在机构中度过余生的兴趣与信任度不高。共享居家养老在尊重中国传统养老观念的前提下,对社会的传统养老模式进行结构改革与制度创新,紧追社会进步的步伐,使得传统居家养老与现代共享經济实现有机结合。
2、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精准化养老
随着时代的推移,互联网平台实现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在“互联网+”思潮的影响下,多个产业依附互联网为发展平台,并实现了传统模式的突破。在大数据的影响下,可以很好地解决空间局限资源分配中的弊端,从而实现资源要素的最优组合。在互联网思维的延伸下,共享居家养老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互联网平台使得养老服务的供方与需方紧密沟通,在互联网背景下使得养老服务实现了个性化与多元化的历史突破。需方通过“菜单式需求”选择较为理想化的服务,供方根据其需求进行“精准化供给”,从而使得社会闲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也推动了养老新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3、发挥社会资源重组功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共享居家养老模式”力求以社区为服务区域,以社区内孤、残、独老人为服务主体,以社区内愿意提供家政与养老服务的闲置劳动力为服务客体,在互联网技术的辅助下实现养老服务供需双方的有机结合。由社区牵头,保证养老服务的可信度与专业性;由社区内部闲置人员提供服务,便利、快速且高效。社区作为养老服务的划分标准,在充分整合社区资源的前提下,有效地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该模式讲求以自愿为出发点,以精准化服务为突破点,在社区内部实现了养老资源的最优配置。对传统养老模式的思维创新,是其最大的特色。
4、突破传统养老模式,实现共享背景下的新创新
机构养老目前在中国已经逐渐步入正轨化、规范化。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机构养老自身的先天性不足,机构养老选择依旧不是养老归宿的主流选择。相比之下的居家养老模式在全国各地进行试点推行,但是对于机构养老的集中优势,居家养老的不足在于养老服务配套设施不健全、从事专业性养老服务人才严重缺乏、各社区由于自身能力不同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而“共享居家养老模式”的出现不仅遵从了传统居家养老的观念,同时发挥了在社区内部的共享社会养老服务资源,节约成本,且通过对社区内闲置劳动力进行专业化培训,提高了养老服务质量与效率,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固化突破,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养老发展新趋势。
三、共享居家养老模式的意义
共享模式是对社会上的闲散物品、剩余劳动力、闲置教育医疗资源进行整合与利用,使人们公平地参与社会资源配置,以不同的方式提供服务、获得回报,从而使得人人均享社会资源,共同分享社会红利。共享模式是通过互联网平台突破原有的空间限制,来实现共享经济。而共享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正是以此理念为依托,整合社区内部的闲暇劳动力,使得他们以低廉的价格、优质的专业化服务为社区内部的老年人提供各项所需的服务。对于供给方来说,通过在闲暇时间内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对需求方而言,通过此类共享的方式在家即可享受最为贴心、精准的服务。
这种养老模式基于服务共享的理念,为老年人提供私人定制的养老服务,有助于完善社区养老功能,在弥补原有的社区养老先天不足的情况下,提升了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与水平;挖掘养老服务的潜在劳动力,对社区内零星、分散、且闲置的养老服务资源进行整合,使养老服务资源得到最优配置;为社区内闲置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服务机会,通过对他们进行专业化培训,从而给老人提供了更为便利、优质、专业的养老服务,减轻社会的养老负担;将养老问题由个人提升至集体与社会养老、由封闭式到开放式养老,从而有助于社区内居民树立共同、集体的养老意识,最终强有力地推动了养老模式的新发展。
四、共享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建议
第一,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政府应大力支持“共享居家养老”新模式,肯定该模式的新突破,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宣传、引导与试点。同时,由于该模式的发展还不成熟,因此政府应该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制定相关法律制度,颁布相关法令条文,从而使得“共享居家养老”模式走向正规化道路。政府有责任作为领头人,促进实现由皇冠社区的点运用到全国范围的面,真正做到养老新模式的特殊性试点到最终的普遍性全国覆盖。
第二,社区作为该模式的牵头人,应积极承担起社区养老新责任,不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从而建立相关的管理机制,有利于构建“共享”养老服务平台。同时,社区要合理分配服务资源,扮演养老服务供需双方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角色,使得社区内部养老服务实现及时、高效、优质对接,是推动“共享居家养老模式”的中坚力量。
第三,社区居民应树立社区内部共同养老与集体养老意识,积极参与其中,为推动社区内养老进程贡献出一己之力。多参与、多奉献、多承担、多付出,从而也影响着自身未来养老的发展。因此,作为社区成员有义务响应社会养老的号召,在闲暇时主动且积极的参与其中,在“共享居家养老模式”下推进社区内养老服务的不断完善与进步。
五、总结
本文以西安市阎良区为背景,深入挖掘共享养老服务理念,在研究过程中切身体会此种新型养老模式的优点,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为陕西省其他地区、甚至是全国范围内的各个地区提供共享养老服务新型模式蓝本。
【参考文献】
[1] 赵明、桑华月.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新探——基于杭州市若干成熟社区为中心的考察[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0)79-80.
[2] 李长远.“互联网+”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应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會科学版),2016(05)36-40.
[3] 蔡中华、安婷婷、侯翱宇.城市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特征与对策——基于吉林市的调查[J].社会保障研究,2013(04)45-49.
[4] 龚艳萍.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产业发展研究——以荆门市为例的养老产业PPP项目思考[J].荆楚学刊,2016(01)67-73.
[5] 童星.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应对老龄化[J].探索与争鸣,2015(08)69-72.
[6] 王莉莉.基于“服务链”理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J].供给与利用研究[J].人口学刊,2013(02)49-59.
【作者简介】
王彤彤(1997.06—)女,陕西咸阳人,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从事社会保障有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