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东
摘 要:三江小学与水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学校面对教育品牌发展的时代需要,提出“水文化”治校方略。弘扬水之韵、水之德、水之志。学校把握“水文化”核心价值,营造水韵校园,开发特色课程、开展综合实践,完善管理,全力打造小学“若水”教育品牌。
关键词:水文化;寻途;成长
面对教育品牌发展的高位需求,结合学校文化传统和办学特色,学校提出“水文化”治校方略,树立“做若水品质的教育,办滋润生命成长的学校”办学理念,历任校长励精图治,二十多年来全力打造学校“水文化”教育品牌。如今,“若水”教育已然成为三江小学的一大特色。
一、水之韵,打造“若水”文化校园
校园环境是一部丰富而无声的教科书,时时向师生传递学校特有文化内涵和品质。学校团结、依靠全体师生,共建共创共享水韵“若水”校园,感知“水文化”。开展征集学校建筑物命名活动,把校园中心点的凉亭命名为若水亭。专门请书法家教师书写对联,上联是厚德致远上善美,下联是教书育人乐水净。把行政楼前的水池命名为善荷池。经全体师生头脑风暴,把四幢建筑物分别命名為思源楼、百川楼、仁智楼、登峰楼。专门设计制作了水文化主题墙,包含“文化之源”“生命之源”“思想之源”三个主题,最后提炼出学校上善若水、不争有为的校训;长流不息、柔逊臻善的校风;海纳百川、敏行养善的教风;水滴穿石、出彩踔善的学风。
开展走廊水文化布置。从大禹治水、高山流水等故事中,寻求独特的“水”之韵味,用儿童的视角创作精美的书配画作品。从“三江五湖四海”和“水的变奏”,阐释“水”之容、善的精髓。从都江堰水利工程和三峡水电站视角,展示从古到今人类利用水利造福人类的历史。
二、水之德,开发“若水”特色课程
“若水”的教育,追求“品性养成,若水无声,智力开发,若水细腻,艺体发展,若水活泼”,追求像水一样滋养学生的心田。“若水”教育成了学校一种常规的教育生活。
学校结合嵊州地理和人文知识,编辑水文化校本课程《水》,引领孩子认识自然之水、科学之水、文化之水,从中触摸中国水文化的渊源历史。设置多元、个性、融合的拓展性课程,“水之润”知识拓展课程、“水之色”体艺特长拓展课程、“水之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水之德”主题教育课程、“水之本”校本课程、“水之彩”七彩水滴社团等六大类,充实和完善课程。组织学生到艇湖水利枢纽参观,亲眼目睹水带给人类的益处,感悟“不争有为”。结合游泳进课堂活动,创设每年一次的三江戏水节,让孩子们通过与水互动,与水游戏,与水为伍,在玩中感知“水文化”。
老师们用“若水”的教育,包容与爱护学生,其自身发展也宽阔若水,不断融汇思想,聚变智慧。开展《水知道答案》暑期专题教师读书会,唤起教师对爱与感谢的珍惜与赞美。每一个学科组都汇聚集体的力量,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寻找、挖掘、深化“水”的元素:语文课走进《桂林山水》;科学课探究《溶液》;体育课上,孩子们齐练水样太极;音乐课,孩子们在赏析《春江花月夜》后弹奏《渔舟唱晚》。在课堂上与水对话,感悟水的品格。
三、水之志,开展“若水”综合探究
“生活即教育。”“若水”教育让水之于鱼儿一样无处不在,像呼吸一样自然。在多姿多彩的水文化主题活动中体现“若水”教育。开展水文化经典美文诵读比赛,通过诵读水文化古今中外的诗词美文等,不断滋养孩子们的心灵,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开设水文化三江大讲堂。讲授人水和谐之挑战,当前的“五水共治”,老子的“上善若水”,希望增强同学们爱水、护水、节水的意识,愿每位孩子像鱼儿一样自由成长。
开展“七彩童年,缤纷三江”主题活动,充分发挥“七彩水滴”文化的育人功能。学校精心打造了“七彩水滴社团”,创设了“七彩水滴四节一会”,即七彩水滴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和物品交易会,开展了“七彩水滴五岗”,即七彩水滴文明值班岗、安全卫士岗、升旗光荣岗、环保卫士岗、广播电视岗体验活动。“七彩水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充分融入校园多彩活动,为孩子们享受七彩童年、发展全面素养和彰显个性特长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启动家长素养提升工程,制定三江小学好家长形象,对家长进行善、容、恒、韧的水品质渗透。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让家长感受教师工作的辛苦,体会对孩子的包容,教育要有耐心。成立亲子水资源环境调查队,了解家乡的水,树立节水护水的环保意识,成立“若水家长自我成长俱乐部”。由浙江省级名班主任周月平老师负责,每周一个晚上定时开放。融入了“若水”生活,与孩子们一起成长。
水是生命之源,三江小学找到自己的文化根脉,实现了“善的彰显,水的洗礼”。学校将发扬水品质精髓:善、容、韧、恒,继续探索,努力践行“若水”教育,努力让校园成为师生留恋和美好回忆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吕建国,谈爱清.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种充满智慧的课程生活:“智慧”课程文化建设的思与行[J].生活教育,2015(3).
[2]廖北文.论校园环境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功能[J].教育探索,2005(6):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