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印度特派记者 胡博峰
民族主义被认为是印度假新闻的幕后推手之一。英国广播公司(BBC)12日报道称,印度民族主义情绪上升正在推动当地普通民众成为假新闻的传播者。而一些右翼组织正是通过此种方式影响印度大选。
BBC在印度、肯尼亚和尼日利亚对普通民众参与传播假新闻的情况进行了广泛研究。结果显示,公众人物类、文化保护类等民族主义内容在社交软件WhatsApp上的传播比例高达29.9%。分析认为,“对主流新闻媒体的不信任是促使民众不加甄别地传播未经证实信息的主要原因”。
BBC还分析了近20000个社交媒体账户和页面,发现相比左翼新闻而言,鼓吹右翼思想的新闻内容得到了“强有力且连续的推广”,因此认为右翼新闻传播的网络架构比左翼更具组织化。
《环球时报》驻印度记者了解到,自2014年印度总理莫迪领导的人民党胜选执政后,与其紧密相连的印度右翼团体“国民志愿团”(简称RSS)的确推高了国内的右翼民族情绪。除了此前饱受争议的“牛肉禁屠令”外,最近不断发酵的“拉马钱德拉·古哈事件”也是印度右翼团体在其中不断推波助澜。
拉马钱德拉·古哈是印度知名历史学家、作家,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印度历史卓越的记录者”,也是多部甘地传记文学的作者。10月中旬,印度艾哈迈达巴德大学宣布了古哈到该校任教的消息。很快,隶属RSS的右翼青年团体“全印学生委员会”(ABVP)就向学校负责人提出了“重新考虑古哈先生任命”的要求,并递交相关备忘录,声称其作品“对抗印度文化和传统”。11月1日,古哈在当地社交媒体上表示“由于超出其掌控之外的原因”,被迫决定放弃去艾大任教。ABVP随后宣称“这是一场胜利”。
当地舆论分析认为,古哈一直对印度民族主义政治等持批评态度,从而招致ABVP抵制。“我们不希望一位‘反国民的知识分子加入教育机构”,一名ABVP成员对当地媒体表示,“他的作品鼓吹分裂主义情绪”。但有媒体揶揄称,“这些人显然并没有读过古哈的书”,暗示其抵制行动并非出于学术目的,而是针对古哈的反民族主义立场。
随着近年来印度右翼民族主义情绪不断升温,ABVP成员人数也水涨船高,总数已经超过300万。特别是包括莫迪在内多名政府现职官员,早年在该组织工作并担任要职的人生经历,成为吸引越来越多青年趋之若鹜的“金字招牌”。ABVP通过WhatsApp等社交媒体不断发布带有民族情绪的信息,有些内容明显被夸大或扭曲,一些人甚至因此被逼致死。
印度的民族主义情绪只是造成印度社交网络假新闻横行的一个因素,而非直接原因。导致印度假新闻泛滥还有很多原因,如个别地区由于信息闭塞、受教育程度低,民众没有能力分辨新闻真假,特别是对那些网络流传的“绑架儿童”“暴力杀人”等信息,往往是出于自保和自卫的心理“宁可信其有”。
事实上,印度政府从未放松对网络信息的管理,一方面,中央政府从源头上加大了信息的过滤力度,除了要求WhatsApp等社交媒体采取措施自查自纠外,还在通过立法手段,力争未来实现信息管理权本地化。另一方面,基层警务工作者也在提高执法能力。
尽管当前印度民族主义情绪烽烟四起,但将其简单描述为网络假新闻的幕后推手,有学者认为这确实有失公允。“在这个互联网假新闻盛行的时代,许多国家都面临类似问题”,印度知名智库辩喜国际基金会高级学者瓦德瓦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达国家的媒体机构,同样是有选择性地制造假新闻。所以,对于BBC文章中提出的观点也很难一概而论。在虚假新闻的背后,绝对不只是民族主义因素,也应该看到社会、文化、宗教信仰等其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