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玲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眼科属于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其护理工作中系统性相对较强,由于患者存在视力上的障碍,在护理过程中极易出现坠床、摔伤等不良事件[1]。由此可见在眼科护理工作中采用安全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重要影响[2]。本研究选取本院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后的84例眼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眼科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旨在为以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可借鉴性经验。具体报道陈述如下:
选取本院眼科2016年1月-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患者为常规组,本院2017年1月开始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选取2017年1月-11月期间收治的44例患者为实验组,其中常规组男性患者为23例,女性患者为17例,患者年龄范围在40-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32±2.88)岁,患者主要患病类型为白内障、青光眼、角膜溃疡和翼状胬肉患病人数分别为15例、13例、8例和4例;实验组男性患者为26例,女性患者为18例,患者年龄范围在40-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15±2.59)岁,患者主要患病类型为白内障、青光眼、角膜溃疡和翼状胬肉患病人数分别为16例、14例、9例和5例。护理两组患者的护士为发生改动。纳入标准:所选患者经诊断均确诊为眼部疾病诊断标准,排除其中患有严重器官衰竭、心脑血管疾病和精神类疾病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由于常规组患者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干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出现突发事件需要及时告知医生。实验组患者采用安全管理护理模式,具体护理内容为以下几点:
1.2.1 组建安全管理小组
安全管理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定人召开会议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由于眼科疾病患者大部分存在视力上的障碍,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环境管理,按时对病区内楼梯扶手、地面、卫生间等进行清理,注意地面积水,避免患者跌倒摔伤,而引起护患纠纷。对于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在进行活动期间需要安排配合人员,防止出现跌倒等不良现象。
1.2.2 心理干预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由于患者患有眼部疾病可能担心病情恶化影响以后的生活而产生焦虑、暴躁等负面情绪,对此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为其进行心理疏导,为其列举以前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加强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医院可以通过讲座、宣传栏等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积极采取患者提出的意见,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1.2.3 规范用药管理
医院需要加强对药物的使用管理,对于一些常用的药物需要在包装上做好疾病信息记录,详细记录药物失效期,避免使用过期药物对患者治疗效果造成影响,注意药物使用若存在配伍问题则需要及时向医生反馈,从新调整用药方案,加强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用药指导。医院需要完善管理流程,制定科学的监督机制,不定期对护理人员工作进行抽查,对于护理过程中存在不良事件需要及时进行纠正。
1.2.4 加强对护士进行护理技巧培训
安全管理小组需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技巧和理论知识培训,加强对新入职患者进行护理技术和理论知识考核,同时制定合理考核制度,对于考核不合格人员实施相应的惩罚制度,对于考核成绩优秀者实施奖赏,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护理人员的协作能力,增强护理人员的团队精神。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意识培训,避免侵犯护理人员自身权益,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保证护理文书的准确性、及时性。
对两组实施安全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进行评估,评估量表由本科室自制,共分为护理技巧、护理文书书写和应急判断能力三个项目,每个项目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越好。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满分设置为100分,分数越高对护理工作越满意。
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后护理人员各项工作质量评分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 3.7 5±1.4 6)分,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4.22±5.37)分,(x2=29.06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评分(±s)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评分(±s)
组别 例数 护理技巧(分) 护理文书书写(分) 应急判断能力(分)常规组 40 81.25±8.46 79.06±11.51 82.07±7.99实验组 44 93.27±3.65 92.55±2.37 95.20±1.80 x2 27.036 28.665 31.731 P<0.05 <0.05 <0.05
眼睛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而眼科护理的主要工作为治盲和防盲,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逐渐增强,而眼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随之提高[3]。护理安全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心理护理理念,其主要通过对以往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潜在风险进行分析,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从而使患者体验到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4]。传统的眼科护理过程中主要存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护理技术不足以及对眼科疾病掌握不熟等问题。本研究主要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综合素质培训,加强对病房内护理环境管理,规范护理管理制度以及健全考核和监督机制等,有效的提高了护理人员护理技术、理论知识、法律意识等综合能力,从而间接的提高了患者护理质量。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护理技巧、护理文书书写和应急判断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给予眼科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