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朝玲
(内蒙古包钢医院急诊科,内蒙古 包头 014010)
通常急诊洗胃患者均为各种化学毒品中毒、农药中毒的患者,若患者中毒后被及时发现,其就诊期间仍可能有清醒的意识状态[1]。为了将急诊洗胃的效果提升,结合患者的基本情况为其开展对应的护理干预有重要意义。本文为分析个性化护理应用于急诊洗胃患者中的效果,旨在为今后临床护理提供参考,详细内容见正文所述。
在本院收治的急诊洗胃患者中选取100例展开研究,上述患者的入院时间为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期间,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50例。
对照组:根据患者性别,男性与女性例数分别为28例与22例;年龄平均值为(38.93±4.59)岁;根据洗胃原因,1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33例酒精中毒患者,4例安眠药中毒患者,1例灭鼠药中毒患者。
观察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平均值为(38.75±4.61)岁;依据洗胃原因,有机磷农药中毒、酒精中毒、安眠药中毒以及灭鼠药中毒患者例数分别为15例、31例、2例以及2例。
比对上述两组急诊洗胃患者的各项资料数据,组间存在的差距较小,P>0.05。
所有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实施个性化护理,具体护理内容见下:
(1)护理人员在患者洗胃过程中应当对其体位进行管理,对头低脚高的左侧卧位姿势给予保持,尽可能将患者胃底位置降低,以促进胃液的流动,对其彻底排空有利,同时可以将洗胃的时间缩短,减少患者生理不适的时间。
(2)洗胃时护理人员应当对胃管插入的长度进行控制,避免胃管插入过长增加患者机体的不适感或者胃管插入过短,影响洗胃的效果。为患者放置胃管时,应当使用浓度为0.1%的丁卡因溶液喷入患者的咽喉部位,随后开展胃管插管操作,告知患者配合操作的具体方法,叮嘱患者将吞咽操作完成,将胃管以正确的手法置入患者的胃底部以后,为其开展洗胃操作,确保及时将胃部的毒液排出。
(3)插管操作之前,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掌握其中毒的原因,同时详细掌握患者的病史,首先帮助患者保持冷静,将洗胃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同时给予患者鼓励与疏导,帮助其提升求生的欲望,通过将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使得其配合插管工作,减少插管耗时。
观察并统计上述两组急诊洗胃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
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进行评估,于患者意识清醒的状态下进行,得分越高即说明患者的负性情绪越严重。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22.0版进行处理,两组急诊洗胃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计数资料(%表示,x²检验);其心理状态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用P<0.05表示两组患者之间的各项观察指标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对比两组急诊洗胃患者的心理状态(分)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6.00%,其中恶心1例,鼻出血2例。对照组患者中,胃管盘曲患者3例,恶心患者5例,鼻出血患者2例,其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20.00%。
急诊洗胃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存在,若患者的心理问题未获得有效的解决,极易有抵触治疗的情况出现[2]。为此为了将患者的配合程度提升,改善洗胃的效果,为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有重要意义。
个性化护理是近年来临床中常用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在该项护理模式下,可主动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结合患者的具体需求为其开展护理干预,以最大程度上提升护理效果[3]。通过体位护理,以确保可彻底冲洗患者的胃部,将洗胃的效果提升,将其耗时缩短[4];掌握患者的心理情绪并且开展针对性的疏导,提升其配合程度,避免因患者不配合而影响洗胃效果,甚至诱发不良事件[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将个性化护理应用于急诊洗胃患者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同时将洗胃效果提升,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