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娜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昆明 650500
近些年来校园暴力带来的负面影响十分严重,校园暴力的产生使得人们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担忧起来。要想使得教育事业能够健康的发展校园暴力的解决刻不容缓。想要解决校园暴力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校园暴力,其次是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然后才能通过解决这些原因来解决校园暴力。这里我们从教育法学理论视域下分析校园暴力的成因,并用法律等手段予以解决。
校园暴力是一种综合的模糊的教育学难题,它往往以学生为主体发生在校园以及校园周边,往往性质恶劣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
有多种认定校园暴力的方法,一般人们认为在校园及校园周围,发生在学生之间的暴力事件都可以称为校园暴力。这种认定方法比较广泛。还有更加广泛的认定方法,有的学者认为发生在校园及其周边侵害学生以及教师的利益的暴力事件都称为校园暴力。还有人认为一切侵害学校利益包括侵害学生利益、侵害教师利益、影响教学活动、破坏学校设备等行为都是校园暴力。
结合这些理论我们可以认为校园暴力就是在校园及其周边开展的侵害师生利益、破坏教学设施对师生的心理健康以及正常教学活动产生影响的暴力活动【1】。
在传统视角下我们对于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过于浅显,我们通过在教育法学理论视域下分析多方面校园暴力的产生得到原因。
目前针对青少年学生指定的法律主要是青少年保护法和教育法在发挥作用,青少年保护法保证了认知不全面的青少年在犯错误是有改过自新的机会,教育法限定了青少年的行为防止其伤害他人。
目前校园暴力的发动者往往是缺少限制的与正确引导的青年学生,青少年保护法的存在使得他们忘记了法律的约束做了错误的事情。教育法的存在就是为了限制他们的行为。但是目前教育法还只是一个框架,并没有针对校园暴力的法律被指定出来【2】。
青少年缺少了法律的限制,在一些需求的引发下校园暴力就发生了。
随着教育的普及,教育的水平也变得参差不齐。有一个普遍的现象是虽然学校嘴上说着道德教育,但是学校普遍不会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道德观念建设,普法教育更是形式主义。
因为教育的普及,受教育的青少年不再是传统的高素质青年,受教育的人群更加复杂,这就使得暴力开始在青少年之间传播开来成为一部分青少年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教育普及带来非均衡化是必然结果,要保证教育的普及就难免把造成校园暴力的因素纳入到受教育人群的范围内。
教育的普及本身就是有利有弊,一方面能让更多的人受到教育,一方面又使得教育环境变得复杂影响了一部分人受教育的权利。
政府的教育部门的职能被定义成监管学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监督教师保证教育系统能保持一个良好的风气。没有任何一个教育部门的职能限定了学生的行为也没有哪个部门是为了保证学生以及老师免受校园暴力的侵害。
虽然现在建设的学校提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提倡教师体罚学生,但是传统的思想观念仍然影响着一部分老师,他们认为不听话的学生就应该打,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好孩子,闹事的都是坏学生。更有甚者一旦发生了暴力事件冲突双方都受罚,这使得学生渐渐不相信老师和学校更愿意与自己的小伙伴通过暴力来解决问题。
现在由于经济的发展以及后代的珍贵,通常父母对于孩子比较宠溺,这使得大部分孩子养成了骄横的性格。与此同时现如今的家长工作忙碌对孩子缺少正确的教育使得有部分孩子没有应有的素质,就如公交车上挑衅成年人落得终生残疾的小孩子,还有部分孩子缺少与人交流的能力变得内向软弱。
骄横的孩子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与人大打出手,内向的孩子却不敢告诉家长老师自己受到了欺负长年累月终于爆发自己去报复对自己施暴的同学。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些父母蛮横的行为也给孩子带来了不好的榜样效果,近几年校园暴力事件的迅猛增长与孩子的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通过在教育法学理论视域下分析校园暴力现象我们得出了原因,为了能从根本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问题进行解决。
关于立法问题,青少年保护法的内容过于片面,应该就青少年本身以及家庭情况进行保护而不是片面的保护所有的未成年人。我国缺乏应对校园暴力的法律条例,应该增强这一方面的法律建设并且对青少年学生做好普法工作,尤其要避免形式主义应该让老师做到亲传亲授。
应该成立相应的职权部门,针对校园暴力对学生做出惩处,对被欺凌的学生做出保护。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以及校园暴力对受害学生的侵害。应该改变教师的观念使教师对校园暴力事件积极地进行处理,主动排查校园暴力事件。
应该宣传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学生的性格及时向问题学生的家长提出建议预防校园暴力的产生。
总结:在教育法学理论视域下分析校园暴力的产生我们分别从法律、学校、职能部门以及学生角度得出了校园暴力的产生原因,并且使用立法、学校制度、家庭教育宣传等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使得校园暴力得到一定的解决。最重要的是校园暴力事件能够引起教育部门与法律部门的重视,早日制定出相应的法律规范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