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荣
安徽省肥东县店埠镇财政分局 安徽合肥 231600
乡镇财政处于我国整个财政体系的最终端,是我国涉农资金监管的最基层,乡镇的涉农资金在乡镇的经济活动过程中贯彻始终,保障着乡镇政府的正常运作。为了更有效地贯彻和落实国家的各项政策,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的稳定发展,我们更需要规范和加强乡镇涉农资金监管。
主要表现为公开的时间与资金到位的时间不同步,公开的内容不全面,例如上级的补助乡镇财政资金由于资金下拨的环节、程序繁多,政策落实到分局、村、乃至群众,则需要一段时间,产生了信息公开上的时间差,群众难免产生误解。又如分配方案,资金的筹集使用和计划等信息公开的内容不全面,或者没有在规定的地点全面公开,也让群众产生了一定的误解。
专项资金监管乏力,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严重,使用效益不高。一方面,根据规定很多农林水、教育等项目涉及的乡镇,财政实行县级报账制,项目实施单位只对县级主管部门负责,作为项目实施地的乡镇财政无权过问,资金监管自然流于形式。另一方面,部分专项资金存在乡镇财政“看得见,管不着”,致使乡镇财政监督弱化,影响财政资金的安全性。
就当前财政补贴资金分配政策中,类似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从客观上应该以种植面积为补贴标准的财政资金,但实际中由于种植面积难以核实,动态管理难以操作,以致出现了“补而无田”和“补而不种”现象。还有实际操作中部分涉农财政补贴资金分配政策,人口的变化是较大的,往往是以前分田人口多的,现在的人口少了,以前分田人口少的,现在却人口多,而国家的田地政策是长期不变的,造成同样是本地村民,有的可享受到多个人的优惠政策,而有的人却连公共财政的一丝一线“阳光”都享受不到。造成政策的落实,有失公正,群众满意度不高。
乡镇涉农资金纵向从中央到省、到市、到县、到乡镇、到村组、再到农户手里,经过了若干层级;横向涉及的部门也多,环节也不少。由于乡镇涉农资金发放经过的层级多、战线长、时间跨度大,使得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降低。涉农资金使用的范围广、政策性强、资金量大,信息掌握比较困难,监管难度较大,需自上而下进一步从源头规范。
乡镇财政干部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财政所人员配备相对缺乏。提高乡镇财政干部的待遇,将进一步促进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开展。
一是根据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要求,针对乡镇大小,合理界定乡镇财政人员编制及机构性质,对乡镇财政财务人员实行委派制,保证其认真履行职责,敢于坚持原则。二是将熟悉财务知识、综合素质好的青年干部选拨到乡镇财政工作岗位,以适应新时期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要求。三是建立健全对乡镇财政干部的教育培训制度。围绕财政的中心工作,按计划、分类别、分层次,抓好乡镇财政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财政业务培训和岗位培训。
公开是保证一切工作阳光操作的前提。创新乡镇涉农资金监管公开公示的方式,全面接受社会监督。今年上半年肥东县在八斗镇、店埠镇、桥头集镇试点开展的“阳光村务”网络监督平台就是创新公开方式的具体实践。按月将公开收支情况报表、记账凭证、原始票据等财务信息录入“阳光村务”网络监督平台,方便群众了解村级资金管理流程,实现“三资”阳光公开进村入户全覆盖,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建议各级政府科学合理地决策乡镇涉农资金的投放,突出重点进行监管,突出监管效果,多给乡镇在项目资金上的自主权。对乡镇的涉农资金项目,建议通过同意的部门审批,避免多部门、多渠道审批和管理,对乡镇涉农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减少运作成本,确保资金的安全和使用效率。
针对农村人地矛盾突出的现象,建议乡镇涉农资金监管部门积极探索惠农资金分配机制,争取让每个农民都享受到党的惠农政策,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真正照向每一个农民。
借助网络信息化建设,开发相关软件,对乡镇财政资金的日常运行建立动态监控机制。通过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平台,实现乡镇涉农资金投入与使用的全方位监管与跟踪,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实时监管,提高资金监管效益。并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建立和完善乡镇涉农资金信息平台,实现乡镇资金监管信息的高效传达。
乡镇财政部门要与上级财政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之间要经常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建立涉农资金监管的信息通达机制,保障信息的上通下达。在上级财政部门下达资金和指标文件时,乡镇财政部门要明确自身的监管责任,并委派专人负责各部门之间的资金信息沟通和传递工作。乡镇财政部门要对本级各项涉农资金的投入和使用应进行及时跟踪和监督检查,及早发现涉农资金投入与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并将实施的结果信息及时进行上报。
综上所述,乡镇涉农资金监管必须始终贯穿于乡镇经济生活的全过程,这样才能保证乡镇的涉农资金得到有效地投入与使用。乡镇涉农资金的监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乡镇涉农资金监督与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涉农资金监管的透明度,提升工作效益,真正发挥乡镇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使乡镇涉农资金的使用落到实处,惠及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