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政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教育局 湖南永州 42530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学生上下学的交通服务需求日益突出。以当地学校为例,许多学校都提供校车服务,让学生自愿乘车来回上学,这节省了家长带孩子来回上学的时间。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几起重大校车安全事故再次引起全社会对校车安全的高度重视,有关领导和部门也纷纷关注校车的安全并作出了重要批示和工作要求,但是校车安全问题依旧无法彻底解决,隐患犹在。本文对校车安全管理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解决校车安全问题、保障孩子们安全出行尽一份力量。
校车安全事关国家未来和社会和谐稳定,但由于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独立,在行业监管和部门联动方面存在局限性,责任落实上也存在相互推诿现象,尤其是一些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抓在手上,落到地上,无法从根本上提升校车安全管理水平。例如各地普遍存在的农村老大爷、老大妈驾驶电动三轮车、农用车接人现象就是基层校车安全管理人员感到困惑的问题之一,一方面这些车辆应该只能载货不能载人,另一方面每台车接的均为孙儿侄女和街坊邻居小孩,没有收费行为不属于非法营运范畴,执法难度大,隐患消除难,结果是出了问题怪学校。
集中体现在管理与监督机制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有机统一整体,以致校车安全管理目标性不强,管理笼统。比如对校车运营线路的通行条件缺少国家统一的行业标准;对驾驶员驾驶技术、驾驶员与照管员的行业服务要求等没有明确的评价体系;对校车驾驶员是否需要取得国家道路旅客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没有统一的准入界定;县域校车管理还存在上级配套资金紧缺,校车运营单位运行艰难的情况,以至出现到龄老车继续使用,学生人数较少村庄无法覆盖等问题。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市场型校车较多,一些获得校车运营资格的运输企业过于最求市场利益的最大化,没有严格执行校车安全管理的相关要求,没有将学生安全放在首位,这都给学生的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城市和农村的公共交通,合理规划、设置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为需要乘车上下学的学生提供方便。”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代言人,需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但是实际管理过程中却未能如愿,主要在于地方财政有限,无法构建便捷的城市和农村公共交通网络,专用标准校车购置和维修费较高,难以在县域全面普及。其次,早些年的撤点并校行为导致学生上学距离远的现状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非法营运市场。最后,教育部门不具备交通运输管理能力,无法把握校车运营各个流程,导致服务与治理水平较低。
市场失灵主要为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作用失效,一方面在于市场自身存在功能缺陷;另一方面在于受到外部条件制约,校车市场不平稳。首先,校车供给,市场是追求利润的,往往为有利可图的给予过高的供给,无利可图的或者利润较少的减少供给,降低成本。
校车安全问题单靠单一主体不可能彻底解决,对此应当全力构建一个协同治理的框架,多方位配合实现校车的本质化安全。
针对多方利益主体参与校车治理所存在的一系列弊端,政府应该在此管理过程中发挥指挥作用。因为政府在多方利益相关者中扮演着主导角色,它不仅拥有公共权力,同时也具有其他方面主体不可具有的强制力,和其他主体相比资源和能力更为丰富,关键在于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公信力远高于其他主体。校车安全涉及教育、公安、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财政和乡镇政府等有关部门,首先要抓好部门协调配合,明确各自职责,要形成联动管理机制,发挥共同作用。其次,必须依法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者在寄宿制学校入学,减少学生上下学的交通风险;第三,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体积极参与到校车安全治理过程当中,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交通覆盖面,完善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对校车公司和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公交企业的补偿力度。
在项目建设领域当中比较流行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企业合作模式,在校车安全管理方面也可以借助此模式,发挥社会企业的作用。在校车运营过程中,社会企业的参与有利于校车安全管理网络的完善。这是因为,一方面,企业可以弥补其他主要专业技术的不足,而市场导向的运作模式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在校车安全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网络成员进行分层管理。在协商的基础上,通过市场行为,达到规范和保证校车安全运行和发展的合同规范。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保证学生的安全就是为国家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针对目前倍受社会关注的校车安全管理问题,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加强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找出原因加以解决。通过各类实践模式,我们发现建立一核多元安全治理模式对于解决县域校车安全管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这一治理模式的研究,为提升校车安全管理水平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