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亮
天津师范大学
随着网络视频直播技术的迅速普及,参与直播已经成为被网民普遍接受的互联网生态。但是目前校园直播的内容素材仍过于单调,整体来看,目前校园直播的侧重点有两个:一方面是年轻学子通过直播展现自身才艺、个性、智慧,释放青春活力;另一方面是学校通过直播打造校园品牌和形象,获取更多关注以及扩大自身在公共领域的影响力。既然网络直播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对此给予更多的关注。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从技术层面上,直播解决了辅导员和学生“最后一公里”的距离问题,让辅导员能够及时、准确的找到学生,进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工作。
辅导员的工作集中体现在思想政治引领和学生服务两个方面。这决定了辅导员开直播的两大内容模块:一是思想政治引领,二是学生日常事务指导。两者相互依存,互相促进。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第二课堂”的主要负责人,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补充。通过直播的技术手段辅助,辅导员能够更为精准的开展“第二课堂”的教育引导活动:既能够通过在线课堂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社会热点问题,同时也能够开展线上讨论,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同时还能够利用户外直播的手段,通过对实地参观、考察、调研的直播扩大课外实践活动的影响面。
在大学生活中,由于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学生找不到辅导员的情况时常发生。通过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而建立起来的感情基础是辅导员进一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重要前提。利用直播技术,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找不到辅导员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集中召开班会、年级会上很多学生不敢向辅导员提问的尴尬。在网络环境中,学生畅所欲言,辅导员也更容易了解学生真正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加准确的开展分类指导。
以上两种内容模块,是辅导员直播中的核心内容。当然,网络直播环境不同于现实课堂教学环境,辅导员在直播中为了塑造在学生中的朋辈形象,提升以个人魅力为主导的影响力,可以进行才艺、兴趣、个性等方面内容的展示,但不可为了博眼球、博出位而喧宾夺主。
经调查研究,参与直播互动是大学生群体青睐直播的重要原因。辅导员作为网络主播,应将如何满足观众的互动观看体验作为提升传播效果的考虑因素。
1.利用好直播间弹幕
在笔者主持的问卷调查结果中,近七成左右的大学生在观看直播的时候都参与过弹幕评论,近五成的大学生表示弹幕内容可以提升观看乐趣与观看积极性。辅导员在直播过程中,不能一味的“照本宣科”,避免对某项活动进行第三人称视角的“无主播”“无评论”“无回复”直播。要以耐心回复学生弹幕作为现实工作的补充,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赢得学生的信任,获取学生对于观看直播间的兴趣,为进一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打好基础。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观众营造良好的直播间弹幕环境,帮助学生养成网络文明行为习惯。
2.利用好直播间打赏功能
经调查,分享直播间、订阅主播内容、打赏主播等行为作为参与直播的互动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并不鲜见。青年群体和互联网消费环境容易催生“低认知需求”的消费行为,常表现为对主播的打赏。作为互联网的基本发展规律,辅导员应正视自身“网络主播”的角色定位,把打赏作为评判直播内容优劣的标准之一,同时也为了顺应学生观众对互联网的使用习惯,不应一概禁止学生在辅导员的直播间使用打赏功能,而应该对打赏行为进行正向引导,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例如,将其作为班费、公益捐款等。
1.从辅导员的主观层面讲,开直播的辅导员务必是要对互联网生态规律有深入了解,懂得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避免为了抢占网络阵地而不假思索的开辟网络直播间,进行违背直播传媒规律的直播行为。不仅效果不佳,甚至会适得其反。另外,归根结底,辅导员的工作是“人与人”的工作。辅导员开直播要以符合学生使用互联网的习惯与规律为前提,切不可利用现实思政工作规律推导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以免发生舆情隐患。
2.高校应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出台考评机制,鼓励思政工作从业者重心向互联网环境的转移。同时,避免“唯流量”“唯点赞量”的考评方法,注重实效,立体评价,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向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