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怡心 云南师范大学
国内一些学者对于习近平群众观的来源进行了研究,许多文献中对于这部分的研究有所涉及,但只有少部分的文献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如谭扬芳在《论习近平群众观的三大来源》中从习近平群众观形成的理论渊源、实践基础和革命传统三个方面对习近平群众观的来源进行分析,认为对于习近平群众观的研究对于于党内不正之风的克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赵洪伟和王蕊的《习近平群众观研究述评》认为习近平群众观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思想、毛泽东的群众观、邓小平的群众观、江泽民的群众观、胡锦涛的群众观。孔慧和米正华的《浅析习近平的群众观形成背景》从习近平群众观形成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来进行论述,认为习近平的群众观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民本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来源于中国历代领导人的群众观,是以他多年的基层工作和群众工作为基础。刘丹丽和孔朝霞在《略论习近平总书记群众观的形成》中,对于习近平群众观形成的理论渊源、时代背景和主观因素进行分析,认为习近平群众观的形成与他的家庭环境和工作经历有着莫大的联系。
国内学者对于习近平群众观内容的研究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体系,都有着各自的归纳和见解。如王义在《论习近平群众的实践特色》中,从四个方面谈到习近平群众观的内容,即知行合一、重点突破、改善民生、创新导向,认为这些举措是对党的群众观内涵的丰富。李景源的《习近平的群众观》中认为习近平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一切为了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是其群众观的重要内容,是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新的阐述。李俊斌和陈跃在《习近平的人民群众观》中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只有密切联系群众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是习近平群众观的核心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做出了重要贡献。杜鸿林在《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的丰富发展》中从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推进意识形态工作、依法治国、民主政治建设、国家安全,和谐社会的建设这方面对习近平群众观进行分析,提出习近平群众观的创新之处。李先伦等在《习近平群众观的深入解读》中对于群众地位的定位、群众利益的认识、群众力量的依靠、服务群众的路径进行分析,认为习近平群众观对于群众工作的展开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习近平群众的阐述,目前还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还有其他不同的观点。
对于习近平群众观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进行研究少之又少,相关的文献或多或少会涉及到这部分内容,专门对此进行研究的文献就更少了。王晓杰和高颖的《习近平群众路线思想浅探》对习近平群众观的意义进行了阐述,认为习近平群众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创新和发展,是党治国理政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实现中国梦宏伟目标的思想基石。黄正平认为习近平群众观是历史经验的新总结、是中国理政传统的再升华、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的完善、是中国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南,他在《习近平群众观必须成为党员干部的必修课》里对习近平群众观的意义做了这几个方面的概括。而其他的文献对这部分内容有所涉及,李景源就在《习近平的群众观》中谈到习近平群众观的认识论意义,认为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孙岳兵在《习近平群众观对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发展及其时代价值》也对习近平群众观的意义进行了探析,认为习近平群众观是对群众路线境界的提升、对贯彻群众路线举措的新探索、对群众路线本质内涵的丰富、对群众路线新领域的探索、提供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新坐标。
国内有些学者在对习近平群众观研究时会选取一个侧面,从某个侧面对习近平群众观进行剖析。有的从互联网这个方面入手,比如鲍中义和熊龙的《习近平的网络群众路线思想研究》就是对互联网领域习近平群众观的研究,分析了习近平网络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和基本内容。有的从习近平的专著入手,深入分析其中关于群众观的内容,王智勇就从《之江新语》入手,对于专著中体现的“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思想进行论述,倡导广大党员干部对其进行深入的学习。还有学者对习近平在不同时期的群众观进行研究,比如习近平在浙江省委担任领导职务期间,张秀勤在《浙江时期习近平的群众观及其启示》对于他在这个时期的群众观概括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站正立场,强化宗旨,找对方法”,这是习近平在这个时期的群众观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是“心中无民莫为官”,这是其群众观生成的缘由。也有的专门针对习近平群众观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王俊淇就专门研究了习近平的群众监督思想,他认为习近平群众监督思想的三个维度分别是树立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的意识、创造群众监督权力运行的条件、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然还有从其他方面入手进行研究的,如成伟荣的《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中体现的人民群众观》,冯德军的《基于中国梦视角的习近平群众观探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