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的舞蹈生涯

2018-11-13 02:04
老年世界 2018年7期
关键词:文工团团员大姐

姐姐在经典舞蹈《布里亚特婚礼》中饰演新娘

大概9岁的时候,我就开始近距离接触内蒙古的早期歌舞演出,享有“近水楼台”的优先条件得益于有一个从小拉扯弟弟妹妹们长大的姐姐,她是原内蒙古文工团的著名舞蹈演员。那时候,我们小孩子经常坐在礼堂第一排(第一排因太靠近舞台,总空着坐位)观赏歌舞演出,对于团里大哥哥大姐姐们演出的一些节目,再熟悉不过了。

早在1946年4月1日,内蒙古文艺工作团成立,团长是从延安来的文艺工作者周戈。同年9月23日,相隔不到半年,内蒙古文工团成立,布赫任团长。其实,先后成立的这两个团只是字面上的区别,它们都是内蒙古的文艺工作团体。同年11月,内蒙古文艺工作团和内蒙古文工团合并,称内蒙古文工团。首任团长周戈,副团长布赫,有团员46名。

1947年4月23日,内蒙古文工团周戈、孟和博彦代表内蒙古文艺界,参加内蒙古人民代表大会。同年10月,内蒙古文工团在扎兰屯等地首次演出歌剧《白毛女》,受到百姓热烈欢迎,当地群众制作锦旗赠送。此间,还演出过其他歌剧,如周戈创作的《血案》、吴晓邦的《蒙古之路》、布赫和贾作光的《慰问袋》等。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48年9月,内蒙古文工团团员奔赴斗争一线宣传。这年,大姐参加文工团,开始了她的舞蹈生涯。那时,她15岁。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前,东蒙地区存在各种反动势力,内蒙古文艺工作者走在尖锐复杂斗争的前沿阵地。直到建国初期,他们还在“一手拿乐器,一手拿武器”,除配合贯彻我党的斗争形势需要进行宣传、鼓动为内容的演出外,还直接参加当时的革命斗争。内蒙古东部地区当时有顽固的国民党残余、遗留的地方敌对势力,还有土匪。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尘土飞扬,飞跑过来一队马贼,放几声零星枪响,吹着口哨呼啸而去。有一回,我的姐姐和几个团员正赶着马车跋涉在途中,突然听到远处有枪声响,那时候她们都是十五六岁的女孩子,吓得慌忙钻进马车下面躲避飞弹,现在想起来有点可笑,但是当时情景确实险象环生,幸好领导及时派出一位老团员从后面跑来,牵着马小心翼翼地让马车缓缓滑下路坡,领着姑娘们进入树丛深处隐藏起来。过了一段时间,一股惯匪一溜烟飞驰而过。

早期的内蒙古文工团团员就是在这样的危险环境中,时而是演员,时而是战斗员。

1949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的第二年,内蒙古文工团演员贾作光、斯琴塔日哈、乌云等人随中国青年代表团赴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参加第二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这是内蒙古文工团第一次走出国门,是草原上灿然开放的早春第一枝花。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内蒙古文工团12人代表内蒙古文艺界,由副团长布赫带队“从草原来到北京”,演出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舞节目,演出后,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50年6月,内蒙古文工团抽出部分演员参加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和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合拍的第一部以内蒙古革命战争为题材的故事片《内蒙人民的胜利》的拍摄,恩和森、广布道尔吉等人在影片中担任主要演员。这是少数民族地区进军电影界的始航。

同年9月中旬到10月初,内蒙古文工团组织70多人的庞大队伍,由团长周戈率队前往北京参加国庆一周年庆祝活动。当时有42个兄弟民族的158位代表与219名各族文工团团员,和全国人民一道,欢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庆节。10月3日,在怀仁堂举行庆祝国庆的歌舞晚会,毛主席观看歌舞后,邀请柳亚子先生献词,赞颂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盛况。柳亚子即席赋《浣溪沙》,毛主席步其韵奉和,写下《和柳亚子先生》的著名诗词。此后,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董必武、乌兰夫、叶剑英、贺龙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观看内蒙古文工团的演出,接见演出人员。内蒙古文工团的演出节目得到广泛好评,被誉为“少数民族一枝花”。

就在这时,我们的家庭,天似乎要塌下——父亲母亲先后离世。姐姐接到消息后,从外地连夜乘火车赶来,接走5个弟弟妹妹,把最小的两个安置到托儿所,让中间的两个寄宿小学,将大弟带到北京入学。她用舞蹈人的柔软肩膀,扛起抚养弟弟妹妹6口之家的担子。那时,她18岁。

1953年,内蒙古文工团改称内蒙古民族歌舞剧团。同年9月开始直到12月,由团长布赫带领,参加中国第三届赴朝鲜慰问演出。这年冬天,锡林郭勒盟文工团和察哈尔盟文工团部分演员并入内蒙古民族歌舞剧团。是年,美丽其格作词作曲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伊德新作词、却金扎布作曲的《剪羊毛》,同获全国音乐创作一等奖。1955年7月,歌舞剧团部分演员随中国艺术团参加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女高音歌唱家宝音德力格尔的独唱《褐色的鹰》获金奖;由贾作光编舞、明太作曲的《鄂尔多斯舞》获金奖。

1956年初,内蒙古民族歌舞剧团改称内蒙古歌舞团。次年,歌舞团部分演员随中国代表团赴苏联,参加在莫斯科举办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节目。

回眸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内蒙古文艺工作者,他们为内蒙古的新文艺打下基础,挥笔留下精彩一页。如今,当年为内蒙古文艺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老文艺工作者中,许多人已经去世,但他们创作的歌曲,至今还在唱,他们演出的舞蹈,代代相传,越舞越美,诸如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剪羊毛》《褐色的鹰》,舞蹈《马刀舞》《鹰舞》以及分别在第五届、第六届、第八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金质奖章、银质奖章的《鄂尔多斯舞》《盅碗舞》《挤奶舞》。那时,内蒙古地区群众之中流行的很多歌曲和舞蹈都是来自于内蒙古文工团的演出。在小学校园里,我们唱着许多歌颂党和祖国的蒙汉文歌曲以及《喀秋莎》等苏联歌曲,经常跳《鄂尔多斯舞》《马刀舞》以及印度舞等,这些都是内蒙古文工团经常表演的节目。

记得,我的大姐在大型舞蹈《布里亚特婚礼》中,饰演女主角新娘,在国外演出归来后,我一直保留着登在当时报纸上的剧照。因为姐姐在舞蹈队里个子最高,身材颀长,在《荷花舞》等诸多群舞中,不是排在队首就是居于正中,成为领舞或中心人物。那时,大姐随团不仅在全国各地演出,还经常出访朝鲜、苏联,还有一些中东欧国家和东南亚国家。大姐每次出访归来,都给弟弟妹妹们带来当地有纪念意义的精美饰物。

作者与姐姐2017年的合影

后来,大姐编舞,《纺织女工舞》《去那达慕大会的路上》《林业工人舞》《哈力布的传说》《乌梁素海渔歌》《龙江颂》等等都是她的作品。

1962年姐姐在内蒙古艺术学校任舞蹈教师。姐姐在舞台上,一生跳了多少场舞,无法计算;在排练厅里,她教出的学生,桃李天下。直到离休之后,她也没有离开舞台,在一些中老年服饰模特队里表演。她一生中无数美丽的精彩画面,都是在辉煌的灯光氛围之中度过。寿登八旬之后,她那双跳了一辈子舞蹈的足尖,真的太累了,实在站立不住,坐上轮椅。2017年,我区一家报纸登出大姐在养老院里坐在轮椅上一边唱歌一边举起手臂舞动时的情景,照片下方几句说明里写着她的名字——赛西日图。

就在当年12月27日15时35分,我的大姐,内蒙古早期舞蹈演员,驾鹤归去,告别了耗尽心血,淌掉最后一滴汗水的舞蹈世界。

猜你喜欢
文工团团员大姐
团员想入党怎么办
臭大姐,香大姐
严歌苓“文工团”叙事的忏悔意识
美丽与丑陋是一对双生子
十大姐随想
军中“芳华” 文工团旧影
高梁红了
一位儿童团员的抗战记忆
当“大姐”遭遇“打劫”
“老兵”大姐:程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