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朝辉
韶山市镇泰小学 湖南韶山 411300
不少人误以为“创新”就是搞科研、搞发明,是高科技工作人员和极少数爱好发明的人的专利。与小学日常教学无关。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它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导致我们老师根本不会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所谓创新,提出的观点一定是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研究方法不同于已经研究过的课题;把确立的观点方法运用到到实际中。
小学科学综合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门学科的基础知识,涉及面广,灵活多变,学生自主操作机会多,创新空间更广阔,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尤为重要。 研究表明,人的创造空间很大。一般情况下,通过某一问题的提出就能发现学生的这种创新潜能,从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水资源的保护》一课时,我要求学生自制一简易净水装置,并且建议性的给出了一些实验材料。学生发现材料中有棕,于是有人提出:“老师,如果没有棕,可不可以用棉花或者滤纸代替?应该也能起到过滤的作用。”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学生在思考,这就是一种创新和独创的表现。作为老师应充分给予鼓励和肯定。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提倡这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去观察新事物,运用新方法,来获取新知识。
传统教育往往都比较陈旧、保守,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它与创新教育的需求和人们的认知存在着差异存在着差异。
首先表现于教育目标上有差异。传统教育强调规划统一,提倡循规蹈矩,教者只要管得住学生就可以算是好先生。而创新教育则不同,意在开发其潜能,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教者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发展。我在教三年级学生《认识身边的植物》时,并没有循规蹈矩地让他们坐在教室里观看课件图片,而是把他们带进大自然,让孩子们自己寻找、收集观察对象。结果,孩子们收集到的东西多得数不胜数:各种不同树木的叶片,形形色色植物的茎,五颜六色的花朵等等。更可喜的是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究热情,课外孩子们也总会留意身边的植物,或收集或拍照,然后通过查询,一一标注名称,有的还制成了标本。老师一个小小的创新主动,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何乐而不为!小学科学涉及的面广而博杂,教学过程中会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呈现出来,老师要能有效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进而激发探究的兴趣。
第二在管理方法上存在差异。传统教育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学生的一言一行都是老师铺设好了的。一堂实验操作课活生生地上成了机械的模仿课,所有的步骤都被老师编了程,老师在前面一步一步的讲解,一个步骤一个步骤操作,学生在下面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模仿操练,最终都能令老师满意。而创新教育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我管理。老师只是引导者,引导学生把问题找出来,学生自主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付诸实施。通过思考、设计、操作、观察、分析,得出正确结论。整个流程都由学生自己把控,全身心投入。教学《小电珠亮起来》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思考要使电珠亮起来需要哪些材料?讨论这些材料怎样连接才能使电珠亮起来?然后分组画出多种实物连接图。学生每画出一种连接方法都会仔细分析是否可行。这样学生全神贯注倾注到活动中,人人参与,热情高涨。继而,放手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验证,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整堂课激发了学生兴趣,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也就活儿不乱。
总之,创新教育是一种与传统教育有着较大差异的崭新的教育。我们只有在充分理解创新教育的理念、把握创新教育的内涵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指导我们在班级管理中的教育行为,落实创新教育。
科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本身就是一次创新 。所以不能操之过急,必须遵循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逐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我们就应该尊循主体发展,。教学内容、教学流程,课堂管理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而选择设计的。使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育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体参与和全程参与。
(二)积极创设创新氛围 。创新教育是合作性教育,它表现为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合作为不断优化教育环境。老师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的学习。教师要以平等、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心和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积极鼓励学生去探索,选择处理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激发创新欲望。
(三)提倡学生的质疑。
敢于质疑,就是创新的开始。有一次,上课前一个学生拿着一片枯萎的枫叶问我,书上说“霜叶红于二月花”讲的就是枫叶,枫叶应该是红的,可他的为什么不是。我把这个问题带到了课堂上讨论。有的孩子说:“枫叶老了才会变红。”有的说:“枫叶打了霜才会变红。”有一个孩子说:“树跟我们人一样,过早离开了妈妈的怀抱就会缺少温暖,你那片枫叶离开妈妈太早,没能变红就枯萎了。”学生质疑,能激活其学习热情和内在潜能。
教师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另辟新径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煅炼,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升华。